【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科学试题
1.(2025八上·鄞州期末)水是生命之源。若用“ ”表示氢原子, “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A. B. C. D.
2.(2025八上·鄞州期末)深秋时节,落叶轻舞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下落过程中,落叶所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图中的
A.a B.b C.c D.d
3.(2025八上·鄞州期末)如图为某人的尿检结果,此人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A.膀胱 B.尿道 C.肾小球 D.肾小管
4.(2025八上·鄞州期末)“投壶”是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如图,投出的箭(用竹、木等制成)可以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
A.手对箭有力的作用 B.箭的质量比较轻
C.箭具有惯性 D.箭受到重力的作用
5.(2025八上·鄞州期末)华为公司以硅为原料制作出了首颗“纯国产”麒麟芯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下列含硅的物质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的是
A.SiCl4 B.SiO2 C.Na2SiO3 D.Si
6.(2025八上·鄞州期末)如图表示的是根尖的结构,其中表示根毛区细胞的是
A. B. C. D.
7.(2025八上·鄞州期末)压强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实例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注射器的针头很尖
B.书包肩带很宽
C.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
D.裁纸刀的刀口很薄
8.(2025八上·鄞州期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锶原子光晶格钟,准确度可达到1.38亿年不差一秒。如图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锶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8
C.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一个Sr2+中含有38个电子
9.(2025八上·鄞州期末)空气中PM2.5的含量是检验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在进入血液之前,还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肺泡、支气管、气管 B.气管、肺泡、支气管
C.支气管、肺泡、气管 D.气管、支气管、肺泡
10.(2025八上·鄞州期末)如图所示的杭州钱塘江大桥横跨钱塘江,是公路、铁路两用大桥。若说钱塘江大桥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山上矗立的塔 B.桥上行驶的列车
C.江上航行的轮船 D.缓缓流淌的江水
11.(2025八上·鄞州期末)一些科学用语是连接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下列对用语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Cu——铜分子 B.3O——3个氧元素
C.N2——2个氮原子 D.4H+——4个氢离子
12.(2025八上·鄞州期末)海边的盐碱地因盐分含量高,一般作物难以生存,而海滨木槿却能在海边盐碱地生长良好,这主要是因为它
A.光合作用能力较强 B.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较高
C.本身需要大量无机盐 D.可减少水分的蒸腾
13.(2025八上·鄞州期末)小宁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小车应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下落
B.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速度减小最慢
C.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
D.通过此实验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14.(2025八上·鄞州期末)“纳米纸”是一种新型材料,在其纳米纤维外层包裹疏水材料后可实现防水功能。如图,水在“纳米纸”的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经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B.“纳米纸”可阻止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C.水分子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但没有引力
D.水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的水汇集成小水珠
15.(2025八上·鄞州期末)如图所示是“验证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变化”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呼吸口吸气时应夹紧b处
B.在呼吸口呼气时应夹紧a处
C.锥形瓶A中的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
D.该实验证明吸入气中有更多的二氧化碳
16.(2025八上·鄞州期末)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1的杯子中装有重为G2的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水对杯底的压力为N1,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N2,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为N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C.N1与N3是一对平衡力 D.N2与N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7.(2025八上·鄞州期末)“归纳与比较”是科学学习常用的方法。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示意图,对这三种物质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它们都由原子直接构成
B.结构:构成三者的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性质:它们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 CO2
D.用途:它们都质地柔软,可作润滑剂
18.(2025八上·鄞州期末)甲、乙两物体同时向东运动,如图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4秒内,甲的速度是10米/秒
B.4~10秒内,甲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第8秒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0~10秒内,乙一直以5米/秒的速度运动
19.(2025八上·鄞州期末)在“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实验中,小宁根据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绘制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对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及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鳃盖用湿棉花覆盖
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
C.血管1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D.血管2是小动脉,血流速度最慢
20.(2025八上·鄞州期末)小宁将桔子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甲;将该桔子剥去部分表皮后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乙;剥去全部表皮后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丙(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桔子吸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剥去的桔子皮前后桔子的密度不变
B.图甲中桔子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C.图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D.图甲中的桔子排开液体的体积最大
21.(2025八上·鄞州期末)中国姑娘郑钦文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获得网球女单冠军,如图是她用球拍击球的精彩瞬间。击球时,网面和球同时发生了形变,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击球后,球的运动轨迹会发生改变,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2.(2025八上·鄞州期末)血管机器人(图1)已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可以在血管中快速稳定地游动,用于癌细胞的杀伤、血栓的疏通以及对血管进行微创伤手术等。通过上肢静脉注入的血管机器人,流经心脏,进入脑部,可对脑部血管进行疏通。
(1)从上肢静脉注入的血管机器人,为确保其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它的最大高度不能超过   (填血细胞名称)的直径。它经过上腔静脉最先进入字母A代表的   。
(2)血管机器人到达脑部血管堵塞区域,进行有效疏通,疏通后血液正常流经脑部。与流入脑部的血液相比,流出脑部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将变   (填“多”或“少”)。
23.(2025八上·鄞州期末)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卢瑟福做了两个重要的实验,揭开了原子世界的奥秘。
【实验一】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如图为实验中α粒子的运动轨迹模型图。
【实验二】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核中被打出,导致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
(1)在实验一中,能证明“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的α粒子运动轨迹是   (填序号)。
(2)实验二中的氮和氧因为   不同,所以属于不同的元素。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24.(2025八上·鄞州期末)如图,小科在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徒步时,注意到路边的松树树干插着一些药剂瓶。查阅资料后获悉该药剂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免疫激活剂,其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化学式为 C56H81NO15。
(1)从物质的分类来看,该药剂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甲维盐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3)为使药液通过蒸腾作用运输到各个部位,药剂瓶插入的部位至少到达茎的   (填结构名称)。
25.(2025八上·鄞州期末)某科学学习小组利用烧瓶、导管、针筒等器材研究气压的相关问题。
(1)将图甲装置从山顶拿到山脚,导管中的液柱将向   移动。
(2)将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如图乙所示。若想证明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降低,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   。
(3)要使如图丙所示的“潜水艇”模型在水中下沉,应通过胶管从烧瓶中   (填“吸气”或“吹气”) 。
26.(2025八上·鄞州期末)图甲为人体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与部分系统的关系图,其中①~⑤表示生理活动过程或物质,图乙是进入和离开D系统中的某个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相对含量的柱形图。
(1)图甲中①表示吸收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消化道的   内进行。
(2)③表示二氧化碳,通过   作用完成了 B系统内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3)根据图乙可以推测“D系统中的某个器官”应为泌尿系统中的   。
27.(2025八上·鄞州期末)宁波地处东南沿海,时常遭受台风袭击。细心的小宁发现台风天窗帘会飘向窗外,如图甲所示。
(1)窗帘向外飘的原因是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   。
(2)为避免台风来临时一些高楼大厦上部剧烈晃动,可在高楼上安装了总质量达几百吨的阻尼器系统,如图乙所示。阻尼器系统的钢索悬挂在大厦顶端,阻尼器类似一个质量巨大的金属摆,其简化模型如图丙所示。台风来临迫使大厦晃动,触发阻尼器产生与大厦晃动方向相反的摆动,阻尼器不停地往复摆动,使大厦上部的晃动逐渐减弱。
①若阻尼器所在楼层距大厦底层高580m,乘坐高速电梯从底层到该楼层总用时58s,则此过程中电梯的平均速度是   m/s。
②大厦向左晃动时,内部的阻尼器会相对大厦向   摆动。
28.(2025八上·鄞州期末)新鲜菠萝果肉中的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引起口腔麻木刺痛感。若菠萝用盐水浸泡后再食用,不适感会减轻。小科猜测可能是盐水影响了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为研究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他取了6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6,各加入5mL鲜榨的含菠萝蛋白酶的菠萝汁,再按下表分别添加物质,置于37℃的水浴中保温。20min后测定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试管中所添加的物质 ★ 5mL 1% NaCl 溶液 5mL 3% NaCl 溶液 5mL 5%NaCl 溶液 5mL 7%NaCl 溶液 5mL 9%NaCl溶液
蛋白酶相对活性 100% 88% 69% 94% 88% 80%
(1)为了形成对照,表格中“★”处的内容是   。
(2)该实验置于37℃的水浴中保温,原因是该温度下   。
(3)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上述实验中,抑制作用最强的 NaCl溶液浓度为   。
(4)因为酶的活性与   有关,小科认为菠萝用热水浸泡后食用,不适感也可能减轻。
29.(2025八上·鄞州期末)小科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钩码的重力G/N 0.5 1 1.5 2 2.5 3
测力计拉力F拉/N 0.9 1.3 1.5 1.8 2.2 2.4
(1)如图1,当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动长方体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填“等于”或“不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2)若改进实验重新组装了装置,如图2甲所示,其中木块重1N。他每次在木块上增加一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向右拉动长木板,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多次实验后,记录木块上钩码的重力G和弹簧测力计示数F拉,如表所示。他将钩码重力大小记为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压力大小,将测力计示数记为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在图2乙所示坐标系中描点后,先后画出a、b两条 图线,a为虚线,b为实线,其中数据处理合理的是   (填“a”或“b”)。
30.(2025八上·鄞州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一次在“科学创新实验”社团活动中,看见如图甲的双探头压强计,该装置一次测量可采集多个数据,激起了他们探究液体压强的浓厚兴趣。
(1)U形管A、B中装入同种液体,小科用手轻压探头C、D处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   的现象,说明压强计不漏气。
(2)小科想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于是他先向甲图容器中加入水,然后多次向容器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密度大于水),发现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断的增大,于是得出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同组的小宁认为小科的实验不严谨,理由是   。
(3)于是,小科先在装水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然后换用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液体种类 探头 C深度 hc/ cm 高度差△h /格 探头 D 深度 h / cm 高度差△hB/格
1 水 3 6 5 10
2 水 4 8 6 12
3 硫酸铜溶液 3 9 5 15
4 硫酸铜溶液 4 12 6 18
根据表中数据,可估算出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   g/cm3。
(4)小宁受双探头压强计原理的启发制作出如图乙的器材(细金属管与浮筒相通),他将浮筒浸没在水中后,仔细观察其上下表面橡皮膜形变程度的差异,从而分析出浮力产生的原因。之后,将浮筒继续下降,浮筒受到的浮力将   .
31.(2025八上·鄞州期末)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
(1)实验后发现,两塑料袋内壁都有小水珠,装置内液面都下降,这主要是植物的   作用引起的。
(2)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   (填“甲”或“乙”)装置。
(3)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2.(2025八上·鄞州期末)夏季,为防止刚移植的大树蒸腾作用强而失水死亡,除对树木的枝叶适当修剪外,还会结合使用蒸腾抑制剂。某蒸腾抑制剂产品信息如图甲所示。
(1)技术指标中的铁、锌指的是   (填“原子” “分子”或“元素”)。
(2)图乙为植物气孔模型,要模拟喷洒蒸腾抑制剂后气孔的变化,应向气球   (填“抽气”或“充气”)。
(3)下列关于“使用方法”的解释,合理的有____。
A.①是因为叶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抑制效果好
B.②是因为蒸腾作用能帮助植物降温,气孔关闭会导致植物温度升高
C.③是因为气孔长期关闭后气体不能进出,导致植物其他生理活动也受阻
33.(2025八上·鄞州期末)在实验技能考查中,小科做了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如图甲是该实验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实验操作②③④都用到了玻璃棒,其中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 (填序号)
(3)小科在过滤时规范操作,过滤后展开滤纸,图乙中虚线代表折痕,若用笔涂黑代表泥沙,请在图乙中绘制出滤纸上出现的情况。
34.(2025八上·鄞州期末)在人流大的网红步行街,经常能看到无人环卫清扫车,它不仅清扫效率高、安全性强,同时还能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如图是一辆5G无人环卫车,其质量为460kg,车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过程中阻力为车所受重力的 1/2。
(1)该车未装垃圾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是多大
(2)该车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大小为多少
35.(2025八上·鄞州期末)如图所示,图甲的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个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慢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图乙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的变化关系图像。
(1) 圆柱体的重力为   N。
(2)圆柱体所受的最大浮力为   N。
(3)请解释圆柱体下降高度5cm~6cm时,弹簧秤示数不发生变化的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A是氢分子,B是氧分子,D是双氧水分子。
【解答】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即一个水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
故答案为:C。
2.【答案】A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解答】重力的方向竖直竖直向下。
故答案为:A。
3.【答案】C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经过肾小球进入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进而形成尿液。
【解答】由表中信息可知,该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可知可能病变的部位是肾小球,即可能是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出现了问题。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惯性不是力,不能给物体作用。
【解答】箭具有惯性,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能在空中继续飞行。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最终导致箭向下掉,不是使箭在空中飞行的原因。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A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D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解答】单质的化合价都为零,可知Si单质中硅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故答案为:D。
6.【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毛区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解答】A、图A是伸长区细胞,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故A错误;
B、图B是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成熟区细胞,因此A是根尖的成熟区,故B正确;
C、图C是分生区细胞.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故C错误;
D、图D是根冠细胞,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解析】【分析】由可知,可通过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解答】A、注射器的针头很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错误;
B、书包肩带很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正确;
C、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故C错误;
D、裁纸刀的刀口很薄,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原子呈电中性,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解答】A、“锶”是金字旁的,说明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锶的原子序数为38,所以核电荷数为38,故B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C错误;
D、原子中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可知一个锶原子中含有38个电子,原子得电子变为阴离子,一个锶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可知一个锶离子中含有40个电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PM2.5颗粒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在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PM2.5颗粒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血液.
故选:D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10.【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物体与参照物间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物体与参照物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答】A、山上矗立的塔与钱塘江大桥之间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山上矗立的塔为参照物,钱塘江大桥是静止的,故A正确;
B、桥上行驶的列车与桥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所以以列车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故B错误;
C、江上航行的轮船与桥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所以以江上航行的轮船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故C错误;
D、缓缓流淌的江水与桥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所以以缓缓流淌的江水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2个氮原子:2N。
【解答】A、铜是金属,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所以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可以表示一个铜原子,故A错误;
B、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说“个”,3O——3个氧原子,故B错误;
C、N2——表示的是一个氮分子,2指的是一个氮气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故C错误;
D、离子带电,4表示的是4个氢离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当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解答】海边的盐碱地因盐分含量高,一般作物难以生存,是因为盐碱地的土壤浓度大于大部分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会导致细胞失水,最终植物死亡。而海滨木槿却能在海边盐碱地生长良好,说明海滨木槿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大,大于盐碱地的土壤浓度,能够继续吸水。
故答案为:B。
13.【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小车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越近,说明小车运动状态改变的越快,受到的阻力越大。
【解答】A、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要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所以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落,故A正确;
B、毛巾表面的粗糙程度越大,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大,所以速度减小的最快,故B错误;
C、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导后得出的,不能通过实验得出,也不能被实验验证,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4.【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解答】A、任何构成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空隙,故A错误;
B、分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故C错误;
D、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引力时纸面的水汇集成小水珠,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和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所以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解答】AB、A中连接呼吸口的是长管,若吸气,液体被进入口中,所以A应为接收呼出气体的装置,则B是接收吸入气体的装置,所以在吸气时,应将b打开,加紧a,在呼气时,应将a开关,加紧b,故AB错误;
CD、经过呼吸作用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A中石灰水先变浑浊,故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上宽下窄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上窄下宽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
【解答】A、由图可知,杯子下窄上宽,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即,故A错误;
B、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杯子和水的总重力,故B错误;
C、平衡力大小相等,是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等于杯子和水的总重力,而,因此和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与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的两个物体上,属于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结构不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解答】A、金刚石和石墨由原子直接构成,由分子构成,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B错误;
C、三者都只含碳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石墨具有层状结构,质地较软,但金刚石硬度很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8.【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路程时间图像中,图像与横坐标平行时,说明路程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
【解答】A、0~4秒内,甲的速度,故A错误;
B、4~10秒内,甲的路程不变,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第8秒时甲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和乙的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
D、乙的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9.【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小动脉中血液由粗流向细的一端,小静脉中血液由细流向粗的一端,动脉中血液流速最快,毛细血管中血液流速最慢。
【解答】A、鱼用鳃呼吸,所以保证鱼正常呼吸,要用湿棉花将鱼的鳃部盖住,故A不符合题意;
B、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情况,当出现较清晰的像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故B不符合题意;
C、血管1最细,是毛细血管,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故C不符合题意;
D、血管2中血液从粗流向细的一端,是小动脉,血液流速最快,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漂浮;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悬浮;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解答】A、剥去表皮前后桔子在水中的状态不同,说明剥去表皮前后桔子的密度发生改变,故A错误;
B、图甲中桔子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故B错误;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容器、桔子和水的总重除以容器底面积,图丙中桔子的重力最小,所压强最小,故C错误;
D、由可知,浮力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甲中桔子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乙中桔子悬浮,浮力等于重力,但因剥去部分表皮,所以重力变小,所以浮力小于甲中浮力;丙中桔子沉底,浮力小于重力,以丙中浮力最小,甲中浮力最大,所以甲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最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1.【答案】相互;运动状态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解答】网面和球都发生了形变,说明网面和球都受到了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球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轨迹发生改变。
22.【答案】(1)红细胞;右心房
(2)少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三种血管中,最细的是毛细血管,所以要确保机器人能通过毛细血管吗,则要求机器人的高度要小于红细胞的直径。
(2)在脑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时,动脉血变静脉血,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
【解答】(1)从上肢静脉注入后先进入的是A右心房,在经过C右心室后经肺动脉进入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管径较细,只能允许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所以机器人最大高度不能超过红细胞的直径。
(2)脑部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脑细胞周围的含氧量较低,血红蛋白在氧浓度低是与氧分离,氧气经毛细血管扩散至脑细胞周围,所以流出脑部的血液中的含氧量低于流入脑部的血液中的含氧量。
23.【答案】(1)①
(2)质子
(3)A;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粒子高速运动,但仍被弹回,说明撞击到了质量很大的物体,故仍为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
(2)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组成了同种元素。
(3)原子结构模型不断的修正,说明科学模型的建立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解答】(1)①粒子几乎被弹回,说明遇到质量较大的物体,由此证明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所以氧元素和氮元素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
(3)A、从道尔顿的原子实心球模型,到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再到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说明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
B、模型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原子的结构,在科学研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
C、卢瑟福的模型后来也在不断地被修正,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
24.【答案】(1)混合物
(2)81: 15
(3)木质部(导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相对原子质量;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药剂含有多种物质,所以是混合物。
(2)个数比等于最简下角标之比。
(3)茎中起运输作用的是导管和筛管,导管在木质部,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在韧皮部,负责运输有机物。
【解答】(1)由“ 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知,药剂中还含有其他成分,所以药剂属于混合物。
(2)由化学式可知,一个分子中含有81个氢原子,15个氧原子,所以个数比为81:15。
(3)茎中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所以应将药剂瓶至少插入木质部中的导管。
25.【答案】(1)左(内或里)
(2)向外拉动活塞
(3)吸气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浮力的变化;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大气压将液柱用压强大的一侧压向压强小的一侧。
(2)集气瓶体积一定,向外抽气,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3)潜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沉浮的,重力大于浮力,将下沉,重力小于浮力,将上浮。
【解答】(1)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小,将图甲装置从山顶拿到山脚,外界大气压增大,大于内部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导管中的液柱将向左移动。
(2)要证明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降低,接下来的操作是:向外拉活塞,减小瓶内气体,将观察到液体重新沸腾。
(3)吸气时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外界液体压强,水被压入潜水艇,潜水艇的重力变大,而浮力不变,在重力将大于浮力,可实现潜艇下沉。
26.【答案】(1)小肠
(2)扩散
(3)肾脏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A系统是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2)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
(3)血液流过肾脏,代谢废物尿素、尿素等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尿素、尿素等减少。
【解答】(1)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2)体内气体是通过扩散的方式进行交换的。
(3)由图乙可知,血液经过D后尿素含量减少,可知D是肾脏。
27.【答案】(1)小
(2)10;右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进行分析。
(2)根据速度公式计算速度。
【解答】(1)流体流速大,压强小,所以刮风时,窗帘将向外飘。
(2)电梯的平均速度。由“ 台风来临迫使大厦晃动,触发阻尼器产生与大厦晃动方向相反的摆动“可知,大厦向左晃动时,阻尼器将相对与大厦向右摆动。
28.【答案】(1)5mL 清水(蒸馏水)
(2)酶的活性最强
(3)3%
(4)温度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对照组不需要对条件进行改变,所以添加的是蒸馏水。
(2)37℃是酶适宜的温度。
(3)表中蛋白酶相对活性最低一组即为抑制作用最强的浓度。
(4)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所以改变温度,酶的活性发生改变,不适感也发生改变。
【解答】(1)1为对照组,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应添加5mL蒸馏水。
(2)37℃接近人体温度,该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好。
(3)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为3%时,蛋白酶的相对活性最低,可知抑制作用最强的是浓度为3%的氯化钠溶液。
(4)用热水浸泡,改变的条件是温度,说明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
29.【答案】(1)不等于
(2)a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
(2)由图可知,在描点连线时,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线上其它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所以a图像更合理。
【解答】(1)图一中拉力与摩擦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大小不相同。
(2)从上实验数据来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曲线a是平滑的曲线,b是折线,可知a更合理。
30.【答案】(1)明显高度差
(2)同时液体的深度也变大,实验存在多个变量
(3)1.5
(4)减小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1)若装置漏气,不能形成稳定的压强差,不会出现高度差。
(2)存在多个变量时,不能探究某一影响因素对压强造成的影响,在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深度相同。
(3)由(2)可知,在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深度相同,使用表中深度相同装置相同的实验组,利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求解溶液的密度。
(4)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深度加深,橡皮膜发生形变,导致排开液体的体积改变,浮力大小改变。
【解答】(1)按压橡皮膜,U形管两侧出现明显的高度差且能稳定,说明能形成稳定的压强差,则装置不漏气。
(2)倒入液体时,液体的密度变大,同时深度也变大,存在两个变量,不能说明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由序号1和3两次实验可知,液体深度相同,高度差之比为2:3,即压强之比为2:3,由可知,液体密度之比为2:3,水的密度为1g/cm3,所以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1.5 g/cm3。
(4)继续下降,随着深度逐渐加深,上端橡皮膜将向下凹,下端橡皮膜将向上凸,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由可知,浮筒受到的浮力将变小。
31.【答案】(1)蒸腾
(2)甲
(3)减少
32.【答案】(1)元素
(2)抽气
(3)A;B;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药品中的某成分,一般都是指元素。
(2)气球相当于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气球内气体减少,气球间的空隙减小,相当于气孔关闭。
(3)水从气孔中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能降低叶片温度,气孔关闭,水不能散失,同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也不能进入植物,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答】(1)锌和铁指的是元素,锌和铁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存在于蒸腾抑制剂中。
(2)喷洒蒸腾抑制剂后蒸腾作用减弱,气孔关闭,所以应向气球抽气,气球变瘪,中间的空隙被遮挡。
(3)A、叶下表皮气孔多,蒸腾作用强,所以应将抑制剂喷洒在叶的背面,故A正确;
B、蒸腾作用相当于蒸发,蒸发吸热,能降低叶片温度,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植物的温度升高,故B正确;
C、气孔不仅是水散失的通道,也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的通道,气孔关闭,也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故C正确。
故答案为:ABC。
33.【答案】(1)引流
(2)①②④③
(3)(【黑色部分(泥沙)低于滤纸边缘 (1分)且呈半圆状(1分)】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和引流。
(2)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
(3)可以先将滤纸折好,用笔代替液体,在滤纸上画圈,再将滤纸展开,即可找到与泥沙接触的部分。
【解答】(1)④是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粗盐提纯的步骤:取样品、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①②④③。
(3)过滤时将滤纸着两次,一侧为三层滤纸,一侧为一层滤纸,过滤时要注意液体不能超过滤纸边缘,如图所示。
34.【答案】(1)该车未装垃圾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2)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牵引力等于阻力,故牵引力为。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在水面路面上行驶时,压力等于重力,再根据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受力平衡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根据牵引力等于阻力进行解题。
35.【答案】(1)9
(2)5
(3)圆柱体已完全浸没,V排不变,浮力不变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此类题中,最大的拉力为重力,最小拉力时,浮力最大,用最大拉力减去最小拉力即为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也就是最大浮力。
(2)根据称重法中浮力等于重力减拉力可知,浮力最大时,拉力最小,据此计算最大浮力。
(3)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体积不变,液体密度不变,浮力不变。
【解答】(1)由图乙可知,在圆柱体放入水中前,测力计的示数为9N,此时圆柱体只受到重力和拉力,可知圆柱体的重力为9N。
(2)由图乙可知,圆柱体受到的最小拉力为4N,此时浮力最大,故最大浮力为。
(3)由可知,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圆柱体浸没,深度加深,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所以浮力不变,拉力等于重力减浮力,所以压力也不变,因此测力计示数不变。
1 /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科学试题
1.(2025八上·鄞州期末)水是生命之源。若用“ ”表示氢原子, “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A是氢分子,B是氧分子,D是双氧水分子。
【解答】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即一个水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
故答案为:C。
2.(2025八上·鄞州期末)深秋时节,落叶轻舞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下落过程中,落叶所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图中的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解答】重力的方向竖直竖直向下。
故答案为:A。
3.(2025八上·鄞州期末)如图为某人的尿检结果,此人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A.膀胱 B.尿道 C.肾小球 D.肾小管
【答案】C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经过肾小球进入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进而形成尿液。
【解答】由表中信息可知,该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可知可能病变的部位是肾小球,即可能是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出现了问题。
故答案为:C。
4.(2025八上·鄞州期末)“投壶”是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如图,投出的箭(用竹、木等制成)可以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
A.手对箭有力的作用 B.箭的质量比较轻
C.箭具有惯性 D.箭受到重力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惯性不是力,不能给物体作用。
【解答】箭具有惯性,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能在空中继续飞行。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最终导致箭向下掉,不是使箭在空中飞行的原因。
故答案为:C。
5.(2025八上·鄞州期末)华为公司以硅为原料制作出了首颗“纯国产”麒麟芯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下列含硅的物质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的是
A.SiCl4 B.SiO2 C.Na2SiO3 D.Si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A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D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解答】单质的化合价都为零,可知Si单质中硅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故答案为:D。
6.(2025八上·鄞州期末)如图表示的是根尖的结构,其中表示根毛区细胞的是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毛区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解答】A、图A是伸长区细胞,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故A错误;
B、图B是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成熟区细胞,因此A是根尖的成熟区,故B正确;
C、图C是分生区细胞.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故C错误;
D、图D是根冠细胞,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7.(2025八上·鄞州期末)压强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实例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注射器的针头很尖
B.书包肩带很宽
C.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
D.裁纸刀的刀口很薄
【答案】B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解析】【分析】由可知,可通过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解答】A、注射器的针头很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错误;
B、书包肩带很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正确;
C、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故C错误;
D、裁纸刀的刀口很薄,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2025八上·鄞州期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锶原子光晶格钟,准确度可达到1.38亿年不差一秒。如图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锶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8
C.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一个Sr2+中含有38个电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原子呈电中性,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解答】A、“锶”是金字旁的,说明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锶的原子序数为38,所以核电荷数为38,故B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C错误;
D、原子中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可知一个锶原子中含有38个电子,原子得电子变为阴离子,一个锶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可知一个锶离子中含有40个电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2025八上·鄞州期末)空气中PM2.5的含量是检验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在进入血液之前,还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肺泡、支气管、气管 B.气管、肺泡、支气管
C.支气管、肺泡、气管 D.气管、支气管、肺泡
【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PM2.5颗粒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在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PM2.5颗粒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血液.
故选:D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10.(2025八上·鄞州期末)如图所示的杭州钱塘江大桥横跨钱塘江,是公路、铁路两用大桥。若说钱塘江大桥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山上矗立的塔 B.桥上行驶的列车
C.江上航行的轮船 D.缓缓流淌的江水
【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物体与参照物间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物体与参照物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答】A、山上矗立的塔与钱塘江大桥之间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山上矗立的塔为参照物,钱塘江大桥是静止的,故A正确;
B、桥上行驶的列车与桥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所以以列车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故B错误;
C、江上航行的轮船与桥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所以以江上航行的轮船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故C错误;
D、缓缓流淌的江水与桥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所以以缓缓流淌的江水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1.(2025八上·鄞州期末)一些科学用语是连接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下列对用语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Cu——铜分子 B.3O——3个氧元素
C.N2——2个氮原子 D.4H+——4个氢离子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2个氮原子:2N。
【解答】A、铜是金属,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所以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可以表示一个铜原子,故A错误;
B、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说“个”,3O——3个氧原子,故B错误;
C、N2——表示的是一个氮分子,2指的是一个氮气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故C错误;
D、离子带电,4表示的是4个氢离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2025八上·鄞州期末)海边的盐碱地因盐分含量高,一般作物难以生存,而海滨木槿却能在海边盐碱地生长良好,这主要是因为它
A.光合作用能力较强 B.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较高
C.本身需要大量无机盐 D.可减少水分的蒸腾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当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解答】海边的盐碱地因盐分含量高,一般作物难以生存,是因为盐碱地的土壤浓度大于大部分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会导致细胞失水,最终植物死亡。而海滨木槿却能在海边盐碱地生长良好,说明海滨木槿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大,大于盐碱地的土壤浓度,能够继续吸水。
故答案为:B。
13.(2025八上·鄞州期末)小宁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小车应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下落
B.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速度减小最慢
C.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
D.通过此实验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小车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越近,说明小车运动状态改变的越快,受到的阻力越大。
【解答】A、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要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所以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落,故A正确;
B、毛巾表面的粗糙程度越大,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大,所以速度减小的最快,故B错误;
C、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导后得出的,不能通过实验得出,也不能被实验验证,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4.(2025八上·鄞州期末)“纳米纸”是一种新型材料,在其纳米纤维外层包裹疏水材料后可实现防水功能。如图,水在“纳米纸”的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经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B.“纳米纸”可阻止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C.水分子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但没有引力
D.水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的水汇集成小水珠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解答】A、任何构成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空隙,故A错误;
B、分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故C错误;
D、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引力时纸面的水汇集成小水珠,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2025八上·鄞州期末)如图所示是“验证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变化”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呼吸口吸气时应夹紧b处
B.在呼吸口呼气时应夹紧a处
C.锥形瓶A中的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
D.该实验证明吸入气中有更多的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和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所以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解答】AB、A中连接呼吸口的是长管,若吸气,液体被进入口中,所以A应为接收呼出气体的装置,则B是接收吸入气体的装置,所以在吸气时,应将b打开,加紧a,在呼气时,应将a开关,加紧b,故AB错误;
CD、经过呼吸作用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A中石灰水先变浑浊,故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6.(2025八上·鄞州期末)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1的杯子中装有重为G2的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水对杯底的压力为N1,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N2,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为N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C.N1与N3是一对平衡力 D.N2与N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上宽下窄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上窄下宽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
【解答】A、由图可知,杯子下窄上宽,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即,故A错误;
B、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杯子和水的总重力,故B错误;
C、平衡力大小相等,是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等于杯子和水的总重力,而,因此和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与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的两个物体上,属于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7.(2025八上·鄞州期末)“归纳与比较”是科学学习常用的方法。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示意图,对这三种物质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它们都由原子直接构成
B.结构:构成三者的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性质:它们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 CO2
D.用途:它们都质地柔软,可作润滑剂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结构不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解答】A、金刚石和石墨由原子直接构成,由分子构成,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B错误;
C、三者都只含碳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石墨具有层状结构,质地较软,但金刚石硬度很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8.(2025八上·鄞州期末)甲、乙两物体同时向东运动,如图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4秒内,甲的速度是10米/秒
B.4~10秒内,甲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第8秒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0~10秒内,乙一直以5米/秒的速度运动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路程时间图像中,图像与横坐标平行时,说明路程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
【解答】A、0~4秒内,甲的速度,故A错误;
B、4~10秒内,甲的路程不变,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第8秒时甲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和乙的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
D、乙的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9.(2025八上·鄞州期末)在“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实验中,小宁根据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绘制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对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及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鳃盖用湿棉花覆盖
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
C.血管1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D.血管2是小动脉,血流速度最慢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小动脉中血液由粗流向细的一端,小静脉中血液由细流向粗的一端,动脉中血液流速最快,毛细血管中血液流速最慢。
【解答】A、鱼用鳃呼吸,所以保证鱼正常呼吸,要用湿棉花将鱼的鳃部盖住,故A不符合题意;
B、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情况,当出现较清晰的像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故B不符合题意;
C、血管1最细,是毛细血管,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故C不符合题意;
D、血管2中血液从粗流向细的一端,是小动脉,血液流速最快,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025八上·鄞州期末)小宁将桔子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甲;将该桔子剥去部分表皮后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乙;剥去全部表皮后放入水中,静止后如图丙(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桔子吸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剥去的桔子皮前后桔子的密度不变
B.图甲中桔子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C.图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D.图甲中的桔子排开液体的体积最大
【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漂浮;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悬浮;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解答】A、剥去表皮前后桔子在水中的状态不同,说明剥去表皮前后桔子的密度发生改变,故A错误;
B、图甲中桔子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故B错误;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容器、桔子和水的总重除以容器底面积,图丙中桔子的重力最小,所压强最小,故C错误;
D、由可知,浮力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甲中桔子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乙中桔子悬浮,浮力等于重力,但因剥去部分表皮,所以重力变小,所以浮力小于甲中浮力;丙中桔子沉底,浮力小于重力,以丙中浮力最小,甲中浮力最大,所以甲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最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1.(2025八上·鄞州期末)中国姑娘郑钦文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获得网球女单冠军,如图是她用球拍击球的精彩瞬间。击球时,网面和球同时发生了形变,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击球后,球的运动轨迹会发生改变,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答案】相互;运动状态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解答】网面和球都发生了形变,说明网面和球都受到了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球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轨迹发生改变。
22.(2025八上·鄞州期末)血管机器人(图1)已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可以在血管中快速稳定地游动,用于癌细胞的杀伤、血栓的疏通以及对血管进行微创伤手术等。通过上肢静脉注入的血管机器人,流经心脏,进入脑部,可对脑部血管进行疏通。
(1)从上肢静脉注入的血管机器人,为确保其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它的最大高度不能超过   (填血细胞名称)的直径。它经过上腔静脉最先进入字母A代表的   。
(2)血管机器人到达脑部血管堵塞区域,进行有效疏通,疏通后血液正常流经脑部。与流入脑部的血液相比,流出脑部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将变   (填“多”或“少”)。
【答案】(1)红细胞;右心房
(2)少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三种血管中,最细的是毛细血管,所以要确保机器人能通过毛细血管吗,则要求机器人的高度要小于红细胞的直径。
(2)在脑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时,动脉血变静脉血,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
【解答】(1)从上肢静脉注入后先进入的是A右心房,在经过C右心室后经肺动脉进入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管径较细,只能允许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所以机器人最大高度不能超过红细胞的直径。
(2)脑部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脑细胞周围的含氧量较低,血红蛋白在氧浓度低是与氧分离,氧气经毛细血管扩散至脑细胞周围,所以流出脑部的血液中的含氧量低于流入脑部的血液中的含氧量。
23.(2025八上·鄞州期末)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卢瑟福做了两个重要的实验,揭开了原子世界的奥秘。
【实验一】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如图为实验中α粒子的运动轨迹模型图。
【实验二】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核中被打出,导致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
(1)在实验一中,能证明“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的α粒子运动轨迹是   (填序号)。
(2)实验二中的氮和氧因为   不同,所以属于不同的元素。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答案】(1)①
(2)质子
(3)A;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粒子高速运动,但仍被弹回,说明撞击到了质量很大的物体,故仍为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
(2)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组成了同种元素。
(3)原子结构模型不断的修正,说明科学模型的建立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解答】(1)①粒子几乎被弹回,说明遇到质量较大的物体,由此证明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所以氧元素和氮元素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
(3)A、从道尔顿的原子实心球模型,到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再到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说明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
B、模型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原子的结构,在科学研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
C、卢瑟福的模型后来也在不断地被修正,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
24.(2025八上·鄞州期末)如图,小科在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徒步时,注意到路边的松树树干插着一些药剂瓶。查阅资料后获悉该药剂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免疫激活剂,其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化学式为 C56H81NO15。
(1)从物质的分类来看,该药剂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甲维盐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3)为使药液通过蒸腾作用运输到各个部位,药剂瓶插入的部位至少到达茎的   (填结构名称)。
【答案】(1)混合物
(2)81: 15
(3)木质部(导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相对原子质量;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药剂含有多种物质,所以是混合物。
(2)个数比等于最简下角标之比。
(3)茎中起运输作用的是导管和筛管,导管在木质部,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在韧皮部,负责运输有机物。
【解答】(1)由“ 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知,药剂中还含有其他成分,所以药剂属于混合物。
(2)由化学式可知,一个分子中含有81个氢原子,15个氧原子,所以个数比为81:15。
(3)茎中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所以应将药剂瓶至少插入木质部中的导管。
25.(2025八上·鄞州期末)某科学学习小组利用烧瓶、导管、针筒等器材研究气压的相关问题。
(1)将图甲装置从山顶拿到山脚,导管中的液柱将向   移动。
(2)将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如图乙所示。若想证明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降低,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   。
(3)要使如图丙所示的“潜水艇”模型在水中下沉,应通过胶管从烧瓶中   (填“吸气”或“吹气”) 。
【答案】(1)左(内或里)
(2)向外拉动活塞
(3)吸气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浮力的变化;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大气压将液柱用压强大的一侧压向压强小的一侧。
(2)集气瓶体积一定,向外抽气,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3)潜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沉浮的,重力大于浮力,将下沉,重力小于浮力,将上浮。
【解答】(1)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小,将图甲装置从山顶拿到山脚,外界大气压增大,大于内部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导管中的液柱将向左移动。
(2)要证明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降低,接下来的操作是:向外拉活塞,减小瓶内气体,将观察到液体重新沸腾。
(3)吸气时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外界液体压强,水被压入潜水艇,潜水艇的重力变大,而浮力不变,在重力将大于浮力,可实现潜艇下沉。
26.(2025八上·鄞州期末)图甲为人体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与部分系统的关系图,其中①~⑤表示生理活动过程或物质,图乙是进入和离开D系统中的某个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相对含量的柱形图。
(1)图甲中①表示吸收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消化道的   内进行。
(2)③表示二氧化碳,通过   作用完成了 B系统内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3)根据图乙可以推测“D系统中的某个器官”应为泌尿系统中的   。
【答案】(1)小肠
(2)扩散
(3)肾脏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的组成;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A系统是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2)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
(3)血液流过肾脏,代谢废物尿素、尿素等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尿素、尿素等减少。
【解答】(1)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2)体内气体是通过扩散的方式进行交换的。
(3)由图乙可知,血液经过D后尿素含量减少,可知D是肾脏。
27.(2025八上·鄞州期末)宁波地处东南沿海,时常遭受台风袭击。细心的小宁发现台风天窗帘会飘向窗外,如图甲所示。
(1)窗帘向外飘的原因是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   。
(2)为避免台风来临时一些高楼大厦上部剧烈晃动,可在高楼上安装了总质量达几百吨的阻尼器系统,如图乙所示。阻尼器系统的钢索悬挂在大厦顶端,阻尼器类似一个质量巨大的金属摆,其简化模型如图丙所示。台风来临迫使大厦晃动,触发阻尼器产生与大厦晃动方向相反的摆动,阻尼器不停地往复摆动,使大厦上部的晃动逐渐减弱。
①若阻尼器所在楼层距大厦底层高580m,乘坐高速电梯从底层到该楼层总用时58s,则此过程中电梯的平均速度是   m/s。
②大厦向左晃动时,内部的阻尼器会相对大厦向   摆动。
【答案】(1)小
(2)10;右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进行分析。
(2)根据速度公式计算速度。
【解答】(1)流体流速大,压强小,所以刮风时,窗帘将向外飘。
(2)电梯的平均速度。由“ 台风来临迫使大厦晃动,触发阻尼器产生与大厦晃动方向相反的摆动“可知,大厦向左晃动时,阻尼器将相对与大厦向右摆动。
28.(2025八上·鄞州期末)新鲜菠萝果肉中的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引起口腔麻木刺痛感。若菠萝用盐水浸泡后再食用,不适感会减轻。小科猜测可能是盐水影响了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为研究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他取了6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6,各加入5mL鲜榨的含菠萝蛋白酶的菠萝汁,再按下表分别添加物质,置于37℃的水浴中保温。20min后测定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试管中所添加的物质 ★ 5mL 1% NaCl 溶液 5mL 3% NaCl 溶液 5mL 5%NaCl 溶液 5mL 7%NaCl 溶液 5mL 9%NaCl溶液
蛋白酶相对活性 100% 88% 69% 94% 88% 80%
(1)为了形成对照,表格中“★”处的内容是   。
(2)该实验置于37℃的水浴中保温,原因是该温度下   。
(3)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上述实验中,抑制作用最强的 NaCl溶液浓度为   。
(4)因为酶的活性与   有关,小科认为菠萝用热水浸泡后食用,不适感也可能减轻。
【答案】(1)5mL 清水(蒸馏水)
(2)酶的活性最强
(3)3%
(4)温度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对照组不需要对条件进行改变,所以添加的是蒸馏水。
(2)37℃是酶适宜的温度。
(3)表中蛋白酶相对活性最低一组即为抑制作用最强的浓度。
(4)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所以改变温度,酶的活性发生改变,不适感也发生改变。
【解答】(1)1为对照组,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应添加5mL蒸馏水。
(2)37℃接近人体温度,该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好。
(3)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为3%时,蛋白酶的相对活性最低,可知抑制作用最强的是浓度为3%的氯化钠溶液。
(4)用热水浸泡,改变的条件是温度,说明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
29.(2025八上·鄞州期末)小科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钩码的重力G/N 0.5 1 1.5 2 2.5 3
测力计拉力F拉/N 0.9 1.3 1.5 1.8 2.2 2.4
(1)如图1,当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动长方体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填“等于”或“不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2)若改进实验重新组装了装置,如图2甲所示,其中木块重1N。他每次在木块上增加一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向右拉动长木板,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多次实验后,记录木块上钩码的重力G和弹簧测力计示数F拉,如表所示。他将钩码重力大小记为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压力大小,将测力计示数记为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在图2乙所示坐标系中描点后,先后画出a、b两条 图线,a为虚线,b为实线,其中数据处理合理的是   (填“a”或“b”)。
【答案】(1)不等于
(2)a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
(2)由图可知,在描点连线时,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线上其它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所以a图像更合理。
【解答】(1)图一中拉力与摩擦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大小不相同。
(2)从上实验数据来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曲线a是平滑的曲线,b是折线,可知a更合理。
30.(2025八上·鄞州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一次在“科学创新实验”社团活动中,看见如图甲的双探头压强计,该装置一次测量可采集多个数据,激起了他们探究液体压强的浓厚兴趣。
(1)U形管A、B中装入同种液体,小科用手轻压探头C、D处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   的现象,说明压强计不漏气。
(2)小科想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于是他先向甲图容器中加入水,然后多次向容器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密度大于水),发现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断的增大,于是得出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同组的小宁认为小科的实验不严谨,理由是   。
(3)于是,小科先在装水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然后换用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液体种类 探头 C深度 hc/ cm 高度差△h /格 探头 D 深度 h / cm 高度差△hB/格
1 水 3 6 5 10
2 水 4 8 6 12
3 硫酸铜溶液 3 9 5 15
4 硫酸铜溶液 4 12 6 18
根据表中数据,可估算出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   g/cm3。
(4)小宁受双探头压强计原理的启发制作出如图乙的器材(细金属管与浮筒相通),他将浮筒浸没在水中后,仔细观察其上下表面橡皮膜形变程度的差异,从而分析出浮力产生的原因。之后,将浮筒继续下降,浮筒受到的浮力将   .
【答案】(1)明显高度差
(2)同时液体的深度也变大,实验存在多个变量
(3)1.5
(4)减小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1)若装置漏气,不能形成稳定的压强差,不会出现高度差。
(2)存在多个变量时,不能探究某一影响因素对压强造成的影响,在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深度相同。
(3)由(2)可知,在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深度相同,使用表中深度相同装置相同的实验组,利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求解溶液的密度。
(4)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深度加深,橡皮膜发生形变,导致排开液体的体积改变,浮力大小改变。
【解答】(1)按压橡皮膜,U形管两侧出现明显的高度差且能稳定,说明能形成稳定的压强差,则装置不漏气。
(2)倒入液体时,液体的密度变大,同时深度也变大,存在两个变量,不能说明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由序号1和3两次实验可知,液体深度相同,高度差之比为2:3,即压强之比为2:3,由可知,液体密度之比为2:3,水的密度为1g/cm3,所以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1.5 g/cm3。
(4)继续下降,随着深度逐渐加深,上端橡皮膜将向下凹,下端橡皮膜将向上凸,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由可知,浮筒受到的浮力将变小。
31.(2025八上·鄞州期末)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
(1)实验后发现,两塑料袋内壁都有小水珠,装置内液面都下降,这主要是植物的   作用引起的。
(2)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   (填“甲”或“乙”)装置。
(3)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1)蒸腾
(2)甲
(3)减少
32.(2025八上·鄞州期末)夏季,为防止刚移植的大树蒸腾作用强而失水死亡,除对树木的枝叶适当修剪外,还会结合使用蒸腾抑制剂。某蒸腾抑制剂产品信息如图甲所示。
(1)技术指标中的铁、锌指的是   (填“原子” “分子”或“元素”)。
(2)图乙为植物气孔模型,要模拟喷洒蒸腾抑制剂后气孔的变化,应向气球   (填“抽气”或“充气”)。
(3)下列关于“使用方法”的解释,合理的有____。
A.①是因为叶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抑制效果好
B.②是因为蒸腾作用能帮助植物降温,气孔关闭会导致植物温度升高
C.③是因为气孔长期关闭后气体不能进出,导致植物其他生理活动也受阻
【答案】(1)元素
(2)抽气
(3)A;B;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药品中的某成分,一般都是指元素。
(2)气球相当于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气球内气体减少,气球间的空隙减小,相当于气孔关闭。
(3)水从气孔中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能降低叶片温度,气孔关闭,水不能散失,同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也不能进入植物,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答】(1)锌和铁指的是元素,锌和铁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存在于蒸腾抑制剂中。
(2)喷洒蒸腾抑制剂后蒸腾作用减弱,气孔关闭,所以应向气球抽气,气球变瘪,中间的空隙被遮挡。
(3)A、叶下表皮气孔多,蒸腾作用强,所以应将抑制剂喷洒在叶的背面,故A正确;
B、蒸腾作用相当于蒸发,蒸发吸热,能降低叶片温度,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植物的温度升高,故B正确;
C、气孔不仅是水散失的通道,也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的通道,气孔关闭,也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故C正确。
故答案为:ABC。
33.(2025八上·鄞州期末)在实验技能考查中,小科做了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如图甲是该实验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实验操作②③④都用到了玻璃棒,其中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 (填序号)
(3)小科在过滤时规范操作,过滤后展开滤纸,图乙中虚线代表折痕,若用笔涂黑代表泥沙,请在图乙中绘制出滤纸上出现的情况。
【答案】(1)引流
(2)①②④③
(3)(【黑色部分(泥沙)低于滤纸边缘 (1分)且呈半圆状(1分)】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和引流。
(2)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
(3)可以先将滤纸折好,用笔代替液体,在滤纸上画圈,再将滤纸展开,即可找到与泥沙接触的部分。
【解答】(1)④是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粗盐提纯的步骤:取样品、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①②④③。
(3)过滤时将滤纸着两次,一侧为三层滤纸,一侧为一层滤纸,过滤时要注意液体不能超过滤纸边缘,如图所示。
34.(2025八上·鄞州期末)在人流大的网红步行街,经常能看到无人环卫清扫车,它不仅清扫效率高、安全性强,同时还能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如图是一辆5G无人环卫车,其质量为460kg,车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过程中阻力为车所受重力的 1/2。
(1)该车未装垃圾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是多大
(2)该车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大小为多少
【答案】(1)该车未装垃圾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2)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牵引力等于阻力,故牵引力为。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在水面路面上行驶时,压力等于重力,再根据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受力平衡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根据牵引力等于阻力进行解题。
35.(2025八上·鄞州期末)如图所示,图甲的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个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慢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图乙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的变化关系图像。
(1) 圆柱体的重力为   N。
(2)圆柱体所受的最大浮力为   N。
(3)请解释圆柱体下降高度5cm~6cm时,弹簧秤示数不发生变化的原因   。
【答案】(1)9
(2)5
(3)圆柱体已完全浸没,V排不变,浮力不变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此类题中,最大的拉力为重力,最小拉力时,浮力最大,用最大拉力减去最小拉力即为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也就是最大浮力。
(2)根据称重法中浮力等于重力减拉力可知,浮力最大时,拉力最小,据此计算最大浮力。
(3)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体积不变,液体密度不变,浮力不变。
【解答】(1)由图乙可知,在圆柱体放入水中前,测力计的示数为9N,此时圆柱体只受到重力和拉力,可知圆柱体的重力为9N。
(2)由图乙可知,圆柱体受到的最小拉力为4N,此时浮力最大,故最大浮力为。
(3)由可知,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圆柱体浸没,深度加深,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所以浮力不变,拉力等于重力减浮力,所以压力也不变,因此测力计示数不变。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