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下学期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如下图所示,在A处通入未经干燥的氯气。当关闭B阀时,C处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盛放的溶液不可能是( )A.饱和NaCl溶液 B.NaOH溶液 C.NaBr溶液 D.浓H2SO42.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从分类角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B.实验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向实验②制得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出现红色沉淀D.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3.硝酸厂烟气中含有大量氮氧化物(NOx)。常温下,将烟气与H2的混合气体通入Ce(SO4)2与Ce2(SO4)3的混合溶液中可实现无害化处理,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以NO为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Ⅰ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4Ce3++4H++2NO=4Ce4++2H2O+N2C.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内Ce3+和Ce4+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变D.该转化过程的实质是NO被H2还原成N24.NaN3是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中普遍使用的物质之一。当汽车受到猛烈碰撞时,瞬间引发反应:2NaN3 = 2Na + 3N2↑,同时释放大量的热。NaN3为离子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3 mol N2时,转移2 mol电子 B.1个中含有21个电子C.NaN3中只含离子键 D.N2的电子式为 N N5.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体现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操作是蒸馏C.《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涉及的反应是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D.李商隐的《无题》诗句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6.中国书画是世界艺术瑰宝,古人所用文房四宝制作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竹管、动物尾毫→湖笔 B.松木→油烟→徽墨C.楮树皮→纸浆纤维→宣纸 D.端石→端砚7.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胶体的制备:胶体B.向大理石上滴加浓硝酸:C.向含有明矾溶液中滴加溶液至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D.向含有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发生反应,当转移电子数为时:8.钛白(TiO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呈白色粉末,不溶于水。气相氧化法制取钛白的反应原理为TiCl4(g)+O2(g)TiO2(s)+2Cl2(g)。实验室模拟制备二氧化钛的气相氧化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仪器及加热装置已略去)。已知:TiCl4熔点为-24. 1℃,沸点为136.4℃,在空气中发烟,生成二氧化钛固体和白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H2O22H2O+O2↑B.装置Ⅲ采用的加热的方式为油浴加热C.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从a口进水,b口出水D.试剂X为无水CaCl2,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9.研究金属钠的性质,实验如下:实验装置 实验方案液体a 现象蒸馏水 I.钠浮在水面,剧烈反应,有少量白雾0.1 mol·L-1盐酸 II.钠浮在液面,反应比Ⅰ剧烈,有白雾产生浓盐酸 III.钠浮在液面,反应比Ⅰ缓慢,产生大量白雾,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 2H+ === 2Na+ + H2↑B.对比I、II、III可知,随着c(H+) 增大,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C.实验I、II、III均有白雾产生,说明Na与水或酸反应均放出大量热D.推测III中浓盐酸的c(Cl-)以及生成的NaCl固体对反应剧烈程度有影响10.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的变大B.将平衡后的混合气体用浓硫酸吸收,剩余的气体只有C.98%的浓硫酸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硫酸的质量分数为49%D.若以稀硫酸为电解液,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附近溶液的pH不断减小11.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②;③。某溶液中含有、和,欲加入以下试剂只除去其中的,其中最合适的是A. B. C. D.12.下图是为测定过氧化钠样品(只含Na2CO3杂质)纯度而设计的装置,气球Q弹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Q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H2O+CO2↑,2+4H+=2H2O+O2↑B.测量气体体积时应先关闭K1、K2,打开K3,反应完毕后再缓缓打开K1C.没有导管a稀硫酸不易滴下来,而且会导致测量气体的体积偏大D.若操作正确,量筒I、Ⅱ分别收集xmL、ymL水,则Na2O2的质量分数为1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原子的电子数之比为3∶4;X、Z、W三种元素可组成化合物甲,25 ℃时,0.1 mol·L-1甲溶液的pH=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W>ZB.X和W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C.由X、Y、Z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D.Z最简单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故其稳定性强于Y最简单氢化物14.溶液X中含有下表离子中的某5种,且其浓度均为(不考虑水的电离与离子水解)。向X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经分析,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没有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阳离子 阴离子、、、、、 、、、、、A.X溶液中可能含3种阳离子、2种阴离子 B.X溶液中不可能含有或C.生成的无色气体是 D.根据电荷守恒,原溶液中一定含二、解答题(本小题共4个小题,共58分)15.(14分)胡粉在中国古代就曾用于药物和化妆品等行业,主要成分为(),常含有铁、银、铜、锡等金属的氧化物杂质。可用如下实验方案测定胡粉的纯度:方案Ⅰ 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测定实验前后装置丙的增重来确定胡粉的纯度。(1)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考虑杂质的反应)为 。(2)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装置可以重复使用)a→ →b→c,丁的作用是 。(3)实验前后均需要打开止水夹,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实验结束时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方案Ⅱ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①称取胡粉样品a g;②将样品充分煅烧,冷却后称量;③重复操作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b g。(4)下列仪器中方案Ⅱ不需要使用的是 (用对应仪器的字母填空)。(5)确定样品已完全分解的操作为 。(6)方案Ⅱ中,测得胡粉的纯度为 (用字母代数式表示)。16.(14分)2006年世界锂离子电池总产量超过25亿只,锂电池消耗量巨大,对不可再生的金属资源的消耗是相当大的。因此锂离子电池回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需要重点回收的是正极材料,其主要成分为钴酸锂(LiCoO2)、导电乙炔黑(一种炭黑)、铝箔以及有机粘接剂。某回收工艺流程如下:(1)上述工艺回收到的产物有 。(2)废旧电池可能由于放电不完全而残留有原子态的锂,为了安全对拆解环境的要求是 。(3)碱浸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酸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也能达到溶解的目的,但不利之处是 。(5)生成Li2C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已知Li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最后一步过滤时应 。17.(16分)锰酸锂离子蓄电池是第二代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优良。工业上用某软锰矿(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铁、铝及硅等氧化物)为原料制备锰酸锂()。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浸取”得到的浸取液中阳离子主要是,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2)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是 ;“精制”中加入的量比理论值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3)“沉锰”得到的是和滤饼,二者均可被氧化为,若控温氧化时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其中pH下降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工业上也可以将“精制”后的滤液加入来合成。中S的化合价为+6价,则一个中含过氧键的数目为 ,加入溶液合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锂化”是将和按4:1的物质的量比配料,球磨3~5h,然后升温至600~750℃,保温24h,自然冷却至室温得产品。所得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6)为测定成品锰酸锂的纯度,实验室可通过连续滴定法测定锰酸锂中锰元素的平均价态。现进行如下实验:步骤1:取少量成品锰酸锂(假设为)分成两等份,分别置于两只锥形瓶中;步骤2:向一只锥形瓶中加入稀硝酸和双氧水,完全反应后,中Mn元素转化为,除去过量的双氧水。调节pH,滴加指示剂,用浓度为0.400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20.00mL(已知:与EDTA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步骤3:向另一锥形瓶中加入1.340g和足量硫酸,充分反应后,用0.100 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80mL。已知:则此成品锰酸锂中Mn元素的平均化合价为 。18.(14分)饮用水中含有砷会导致砷中毒,金属冶炼过程产生的含砷有毒废弃物需处理与检测。冶炼废水中砷元素主要以亚砷酸(H3AsO3)形式存在,可用化学沉降法处理酸性高浓度含砷废水,其工艺流程如下:已知:①As2S3与过量的S2-存在以下反应:As2S3(s)+3S2-(aq)2(aq);②亚砷酸盐的溶解性大于相应砷酸盐。(1)砷是第四周期VA族元素,则砷的原子序数为 ;AsH3的电子式为 ;(2)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 H2SO4>H3PO4>H3AsO4 b.原子半径:S>P>As c.非金属性:S>P>As(3)砷酸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 。(4)沉淀X为 (填化学式)。(5)“一级沉砷”中FeSO4的作用是 ;“二级沉砷”中H2O2与含砷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关于地下水中砷的来源有多种假设,其中一种认为是富含砷的黄铁矿(FeS2)被氧化为Fe(OH)3,同时生成,导致砷脱离矿体进入地下水。FeS2被O2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2024年下学期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A A B B D B D题号 11 12 13 14答案 C C B A15.(1)(2) d→e→b→c 除去中的水蒸气(3)把生成的气体全部赶入干燥管中吸收(4)E(5)样品连续两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质量相差0.1g以内(6)16. Al(OH)3、CoSO4、Li2CO3 隔绝空气和水分 2Al+2OH-+2H2O=2AlO2-+3H2↑ 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O2↑+4H2O 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Li2SO4+Na2CO3=Na2SO4+Li2CO3↓ 趁热17.(1)(2) Fe(OH)3、Al(OH)3 H2O2在Fe3+作用下部分催化分解(3)(4) 1(5)CO2、O2(6)+3.218. 33 ac H3AsO4H++ CaSO4 沉淀过量的S2-,使As2O3(a)+3S2-(aq)2(aq) 平衡左移,提高沉砷效果 H3AsO3+H2O2=H3AsO4+H2O 4FeS2+15O2+14H2O=4Fe(OH)3 +8+16H+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下学期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高一化学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