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三十一课 我能行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下第三十一课 我能行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我能行》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在小学阶段,四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判断。然而,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自信而产生退缩、逃避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我能行”,对于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以及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至关重要。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竞争日益激烈,具备坚定自信心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断突破自我。因此,在这一阶段开展以“我能行”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自信心的含义,认识到自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情感目标:通过体验成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行为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建立自信心的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逐步提升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各种挑战。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信心的重要性,理解自信心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潜力,掌握增强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将“我能行”的信念真正内化,并在面临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坚定地运用所学方法提升自信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学方法
1.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如“优点大轰炸”“我来挑战”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课堂,增强体验感和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在学习和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感觉自己能行?”“当你遇到困难觉得自己不行时,你是怎么做的?”等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拓展思维。
3.案例分析法:展示一些因自信而取得成功或因缺乏自信而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中得出关于自信心的启示。
4.角色扮演法:设计角色扮演场景,如模拟参加演讲比赛前的心理调适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的心理状态,学习应对方法。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收集与自信心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道具准备:准备“优点卡片”“挑战任务卡片”若干,用于“优点大轰炸”和“我来挑战”游戏环节。
3.问卷调查表:设计一份关于学生自信心现状的问卷调查表,在课前发放给学生填写,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引导。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视频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名为《小鹰学飞》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小鹰刚开始学习飞行时,非常害怕,不敢离开巢穴。鹰妈妈鼓励它,告诉它一定能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经过多次尝试,它终于学会了飞行,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2.提问引导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小鹰刚开始为什么不敢飞行呀?”
学生回答:“因为它害怕,没有信心。”
教师继续问:“那后来小鹰是怎么学会飞行的呢?”
学生回答:“在鹰妈妈的鼓励下,它勇敢尝试,就学会了。”
教师总结:“对啦,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相信自己能行,勇敢地去尝试,最终学会了飞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我能行’,就像小鹰一样,勇敢地去尝试,就有可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能行》这一课。”
教师板书课题:我能行
(二)认识自信心
1.提问探讨
教师提问:“同学们,那你们觉得什么是自信心呢?”
请几位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对自信心的理解。
学生 1:“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能做好一件事。”
学生 2:“自信心是遇到困难不害怕,觉得自己可以解决。”
2.教师讲解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讲解:“同学们说得都很对。自信心呀,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发展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有自信心的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会勇敢地去尝试,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小鹰,它相信自己能学会飞行,这就是自信心的表现。”
教师展示一些体现自信心的图片,如运动员在赛场上自信的笑容、科学家自信地讲解科研成果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自信心的外在表现。
3.小组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自信心都有哪些重要作用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小组 1 代表:“在学习上,有自信心能让我们更积极地回答问题,不怕答错。”
小组 2 代表:“参加比赛的时候,自信心能让我们发挥得更好,取得好成绩。”
小组 3 代表:“在生活中,有自信心可以让我们更勇敢地尝试新事物,比如自己洗衣服、做饭。”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太棒了!自信心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勇于挑战难题;在生活中,敢于尝试新事物,不断成长进步。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成功的大门。”
(三)体验自信心
1.优点大轰炸游戏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优点卡片”,并讲解游戏规则:“同学们,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叫‘优点大轰炸’。大家先在自己的优点卡片上写上自己的三个优点,然后我们会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其他同学要大声地说出他的优点,对他进行‘优点轰炸’。”
学生开始在卡片上写自己的优点,教师巡视,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尽量多发现自己的优点。
写完后,教师邀请几位同学到讲台前站好。比如,先请小明同学上台。
教师引导其他同学:“现在,我们来对小明进行‘优点轰炸’,大家想一想小明有哪些优点,大声说出来。”
学生们纷纷发言:“小明学习很认真,每次作业都写得很工整。”“小明很乐于助人,上次我摔倒了,他马上把我扶起来。”“小明画画特别好,上次学校画画比赛还得了奖呢。”
教师对小明说:“小明,听到同学们说的这些优点,你有什么感受呀?”
小明回答:“我感觉很开心,原来我有这么多优点。”
教师:“对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样会让我们更有自信心。”
依次邀请几位同学上台,进行“优点大轰炸”。
2.我来挑战游戏
教师在讲台上放置一个盒子,里面装有各种“挑战任务卡片”,如“背诵一首古诗”“做 10 个俯卧撑”“唱一首完整的歌曲”“讲一个笑话”等。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同学们,我们现在来玩‘我来挑战’的游戏。每个同学都可以到讲台上来抽取一张挑战任务卡片,然后尝试完成这个任务。在挑战的过程中,大家要相信自己‘我能行’。如果你成功完成了挑战,就可以获得一份小奖品哦。”
鼓励学生积极上台抽取卡片并进行挑战。比如,小红抽取了“背诵一首古诗”的卡片,她有些紧张地站在讲台上。
教师鼓励她:“小红,相信自己,你能行的,我们大家都支持你。”
同学们也纷纷鼓掌鼓励。小红深吸一口气,开始背诵古诗,虽然中间有一点小停顿,但最终顺利完成了背诵。
教师:“小红,你太棒了!你看,只要相信自己,就能成功完成挑战。”并给小红颁发小奖品。
其他同学看到小红成功完成挑战,也纷纷踊跃上台参与挑战。
(四)建立自信心的方法
1.案例分析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个案例:
案例一:小丽是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但她非常胆小,不敢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有一次,老师鼓励她参加演讲比赛,她觉得自己肯定不行,会出丑,于是拒绝了。看到其他同学在比赛中获得荣誉,她又很后悔。
案例二:小刚在学习英语时,发音总是不准确,他很沮丧,觉得自己学不好英语。后来,他每天坚持听英语磁带,跟着模仿发音,还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英语发音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英语朗诵比赛中还获得了奖项,从此他对学习英语充满了信心。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同学们,从这两个案例中,你们能看出什么呢?为什么小丽会后悔,而小刚能取得进步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
小组 1 代表:“小丽不相信自己,不敢尝试,所以错过了机会;小刚相信自己能学好英语,还努力去做,就成功了。”
教师总结:“非常正确。小丽因为缺乏自信心,不敢尝试,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小刚虽然遇到了困难,但他相信自己,通过努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取得了成功。这说明,当我们遇到困难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不能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积极寻找方法,努力去尝试。”
2.小组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那在我们的生活中,当我们缺乏自信心的时候,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增强自信心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方法写在纸上。”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小组 1 代表:“我们觉得可以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每天早上对着镜子说‘我能行’。”
教师:“这是个很好的方法,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让我们在潜意识里相信自己。”
小组 2 代表:“我们认为可以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这样更容易实现,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会更有信心。”
教师:“这个方法很实用,把大目标细化,逐步完成,能让我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小组 3 代表:“我们觉得要多和自信的人在一起,受他们的影响,自己也会变得更自信。”
教师:“没错,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和自信的人相处,能从他们身上学到积极的心态。”
教师结合学生的分享,总结并板书建立自信心的方法:
积极的心理暗示。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多和自信的人在一起。
勇敢尝试新事物,不怕失败。
(五)角色扮演
1.情境设定
教师展示情境:“下周学校要举行英语口语大赛,你很想参加,但是又担心自己发音不够标准,会在比赛中出丑,心里很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
2.角色扮演
邀请两位同学上台进行角色扮演。一位同学扮演想参加比赛但缺乏自信的“小明”,另一位同学扮演小明的好朋友“小亮”。
“小明”(愁眉苦脸):“小亮,下周学校要举行英语口语大赛,我很想参加,可是我怕自己发音不好,到时候出丑。”
“小亮”(拍着“小明”的肩膀):“小明,你别担心。你平时英语成绩不是挺好的嘛,而且你这段时间一直在练习口语,发音已经有很大进步了。你要相信自己能行呀!”
“小明”(犹豫):“可是我还是有点害怕。”
“小亮”:“你可以把这次比赛当成一次锻炼的机会,就算没取得好成绩,也能积累经验呀。你要是害怕发音不准,这几天可以多听多练,找老师帮你指导一下。”
“小明”(思考片刻):“嗯,你说得有道理。我应该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尝试。好,我决定参加比赛了!”
3.分析讨论
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同学们,从小亮和小明的对话中,你们学到了什么呢?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
学生发言:“我学到了要听朋友的鼓励,给自己信心。”“我会像小亮说的那样,把比赛当成锻炼机会,努力练习。”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要学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把困难看作是成长的机会,勇敢地去尝试。同时,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也很重要,我们要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六)课堂总结
1.回顾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能行》这一课,谁能来说说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呢?”
学生 1:“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信心,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
学生 2:“还知道了自信心很重要,能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勇敢。”
学生 3:“学会了很多建立自信心的方法,比如积极的心理暗示、分解目标等。”
2.教师总结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自信心是我们成长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伙伴,它能帮助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刻相信自己‘我能行’,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不断增强自信心。当你们遇到困难时,就像小鹰学飞一样,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最棒的自己!”
(七)课后作业
1.制作“自信卡片”:让学生制作一张“自信卡片”,在卡片的一面写上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另一面写上一句鼓励自己的话,如“我相信自己,我一定能做好每一件事”“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有无限的潜力”等。把“自信卡片”放在自己经常能看到的地方,每天看一看,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2.记录“我能行”的瞬间:准备一本笔记本,记录下自己在一周内遇到的困难以及通过努力克服困难,觉得自己“我能行”的瞬间。下节课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历。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我能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自信心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体验。游戏环节如“优点大轰炸”和“我来挑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现自身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信心的重要性及建立自信心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合作交流能力。角色扮演则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实践应对缺乏自信的情况,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优点大轰炸”环节,部分学生可能由于性格内向,在表达自己优点时不够自信,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在小组讨论建立自信心的方法时,个别小组讨论不够深入,教师应加强巡视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充分发挥讨论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同时,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加强对小组讨论等活动的组织和引导,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自信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信的情况,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优点大轰炸”环节,部分学生可能由于性格内向,在表达自己优点时不够自信,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在小组讨论建立自信心的方法时,个别小组讨论不够深入,教师应加强巡视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充分发挥讨论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同时,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加强对小组讨论等活动的组织和引导,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自信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