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践行劳动教育,弘扬节约精神》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生《践行劳动教育,弘扬节约精神》教案

资源简介

小学生《践行劳动教育,弘扬节约精神》教案
一、教学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小学生对劳动的认知不足,缺乏劳动习惯,且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浪费现象。劳动教育和节约精神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本次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深刻理解节约的意义,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清晰阐述至少三种不同类型劳动的特点和价值,如家务劳动、校园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等。
掌握至少两项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书包、打扫教室卫生等,并能熟练演示。
明确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知晓节约资源的具体方法,如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践劳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明白劳动不分贵贱。
让学生深刻体会节约的重要性,形成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并将节约行为转化为日常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全面了解不同类型劳动的价值,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热爱。
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劳动技能和节约方法。
2.教学难点
如何将劳动教育和节约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践行。
引导学生理解劳动与节约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劳动创造资源,节约保护劳动成果。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劳动和节约的基本概念、知识及重要性,确保学生获得系统的认知。
2.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劳动操作和节约行动,如教室清洁、资源回收利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培养习惯。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劳动和节约相关的话题展开讨论,如“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及对策”,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相互学习。
4.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述典型的劳动模范故事和浪费行为的后果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强化教育效果。
五、教学准备
1.劳动工具:准备适量的扫帚、拖把、抹布、垃圾桶等清洁工具,用于教室清洁实践环节。
2.制作卡片:制作一些写有劳动任务或节约小贴士的卡片,如“整理自己的书桌”“随手关灯”等,用于课堂互动环节。
3.收集资料:收集整理与劳动教育和节约精神相关的故事、案例,编写成生动的文字材料,打印后分发给学生。
六、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 教师提前在黑板上画一个正在打扫房间的小人简笔画,旁边写着“劳动最光荣”。
2. 上课铃响,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跟同学们打招呼后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出一个小谜语:双手万能作用大,能造机器能盖楼,美化世界全靠它。打一人类活动。大家开动小脑筋想一想哦。”
3.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待有学生猜出“劳动”后,教师说:“对啦,就是劳动!劳动能创造出好多美好的东西。那大家平时在家里或者学校都做过哪些劳动呀?”邀请几位同学分享,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践行劳动教育,弘扬节约精神。
(二)劳动知识讲解
1.劳动的种类
教师说:“同学们,劳动的种类可丰富啦。在家里帮爸爸妈妈扫地、洗碗,这叫家务劳动,可以让我们的家变得更整洁舒适。在学校打扫教室卫生、整理图书角,这是校园劳动,能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美好。还有像去公园帮忙捡垃圾、为社区老人表演节目,这属于社会公益劳动,能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温暖。”
教师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劳动的场景,如“小明每天早上起床后自己叠被子,这就是家务劳动中的一项,它能锻炼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小丽在学校主动打扫教室的窗台,让教室看起来窗明几净,这就是校园劳动。而周末小红和志愿者们一起去养老院给爷爷奶奶表演节目,给老人们带去欢乐,这就是社会公益劳动。”
提问学生:“哪位同学能再分别举一个家务劳动、校园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的例子呢?”邀请几位同学回答,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劳动的价值
教师接着讲:“劳动的价值可大了。首先,劳动能让我们学会各种本领,比如学会做饭,以后就能自己照顾自己啦。其次,劳动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大家一起打扫教室,教室就干净整洁,我们学习起来也更开心。而且,劳动还能帮助别人,像医生通过劳动救死扶伤,老师通过劳动传授知识给大家。”
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从前有个小村庄,村民们都很勤劳。大家一起开垦农田,种植庄稼,收获了很多粮食。孩子们也会帮忙照顾家里的小动物,村子里一片生机勃勃。可是有段时间,一些村民变得懒惰起来,不再好好劳动,农田里长满了杂草,庄稼收成也不好了,村子变得冷冷清清。后来大家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又重新勤劳起来,村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所以呀,劳动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提问学生:“大家说说,劳动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言。
(三)劳动实践体验
1.任务分配
教师说:“现在,我们来进行一场教室清洁劳动实践。咱们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负责扫地,第二组负责拖地,第三组负责擦窗户,第四组负责整理图书角和摆放桌椅。每个小组都有相应的劳动工具,大家要分工合作,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哦。”
给每个小组发放写有具体劳动任务和要求的卡片,如扫地小组的卡片上写着“认真清扫教室地面的灰尘和垃圾,注意角落和桌椅下方”,拖地小组的卡片写着“将拖把洗净,均匀拖地,避免留下水渍”等。
2.实践操作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进行劳动实践。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观察,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如提醒扫地的同学把纸屑扫干净,教拖地的同学正确的拖地姿势,告诉擦窗户的同学先用湿布擦再用干布擦干会更干净,指导整理图书角的同学按照图书类别摆放整齐等。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如让力气大的同学帮忙提水,让细心的同学负责整理图书标签等。
3.成果展示与总结
劳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本小组的劳动成果。如扫地小组代表说:“我们把教室地面扫得很干净,每个角落的灰尘都扫出来了。”
教师对各小组的劳动成果进行点评,肯定学生们的努力和付出,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和个人,如“第一组扫地非常仔细,地面一尘不染;第三组擦的窗户特别明亮,就像没有玻璃一样。”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如“第四组整理图书角时,有些图书的摆放还可以更整齐一些。”
强调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保持教室整洁。
(四)节约精神讲解
1.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刚刚通过劳动让教室变得整洁漂亮,这劳动成果多来之不易呀。可在生活中,却有很多浪费的现象。大家想想,在我们身边,有没有看到过浪费的行为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言,学生可能会提到“吃饭时剩饭剩菜”“洗手后不关紧水龙头”“本子没用完就扔掉”等。
教师补充一些常见的浪费现象案例:“有的同学在学校食堂打了很多饭菜,吃不完就倒掉,多可惜呀。还有的地方,路灯白天还亮着,这就浪费了电。在打印资料时,有的人只打印一面,另一面就浪费了。”
2.节约的重要性
教师接着讲:“同学们,这些浪费行为可不好。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像水、电、纸张等,如果我们不节约,总有一天会用完的。而且,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比如浪费纸张就需要砍伐更多的树木,破坏森林。所以,节约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让我们的资源更长久地为我们服务,也能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
举例说明节约的意义:“假如我们每个人每天节约一滴水,全国那么多人,一天就能节约很多很多水,可以供很多人使用呢。还有,如果我们节约用电,就能减少发电厂发电时对环境的污染。”
3.节约的方法
教师说:“那我们应该怎么节约呢?比如,用水的时候,洗完手要及时关紧水龙头,淘米水可以用来洗菜,洗完菜的水还能用来浇花。用电方面,离开房间要随手关灯,电视看完要拔掉插头。用纸呢,本子要两面都用,用过的纸还可以收集起来做手工。”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节约方法,如“用洗菜的水冲厕所”“把旧衣服改造成小布袋”等,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五)小组讨论与分享
1.讨论主题
教师说:“现在,我们分成小组来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怎样把劳动和节约更好地结合起来?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如何向身边的人宣传劳动和节约的重要性?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记录员,把大家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
2.小组讨论
学生们分组热烈讨论,记录员认真记录讨论要点。有的小组讨论到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做家务,比如自己洗衣服,既锻炼了劳动能力,又能节约用水,因为洗衣机洗衣服可能会比手洗用更多的水。还有的小组讨论到可以制作关于劳动和节约的手抄报,张贴在学校和社区,向同学们和邻居宣传。
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倾听学生们的讨论,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如当某个小组对如何结合劳动和节约讨论不深入时,教师提示可以从整理旧物的角度思考,整理出不需要的物品可以通过二手交易或捐赠的方式,既进行了劳动整理,又做到了资源节约。
3.小组分享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第一小组代表说:“我们觉得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小手工,比如用喝完的饮料瓶做成花瓶,这样既发挥了劳动创造力,又节约了资源。在宣传方面,我们可以在学校组织主题班会,向同学们宣传劳动和节约的重要性。”第二小组代表分享:“我们认为在家帮父母做饭时,合理安排食材,不浪费,这就是劳动和节约的结合。宣传的话,可以在社区举办活动,给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表演关于劳动和节约的小品。”其他小组代表也依次分享了讨论成果。
教师对各小组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创意想法,对一些可行的建议表示会给予支持和帮助,如帮助联系社区举办宣传活动等。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
1.总结
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劳动教育和节约精神。我们知道了劳动有很多种,它能带给我们很多好处,我们也通过实践体验了劳动的乐趣。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生活中有很多浪费现象,节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还讨论了很多节约的方法以及如何把劳动和节约结合起来。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各种劳动,并且时刻牢记节约,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劳动和节约成为我们生活的好习惯。”
2.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帮爸爸妈妈做一项家务劳动,并记录下自己劳动的过程和感受,下节课分享。
制作一张“节约行动卡”,在上面写下自己一周内要做到的三个节约行为,如每天少用一张纸巾、随手关灯等,然后按照卡片上的内容去实践,一周后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完成情况。
七、教学延伸
1.设立班级劳动与节约监督小组:在班级内挑选几位责任心强的同学组成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同学们在教室里的劳动和节约行为,如是否及时关灯、是否主动打扫卫生等,每周进行总结和表扬。
2.开展“劳动与节约之星”评选活动:每周评选出在劳动和节约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授予“劳动与节约之星”称号,并在班级荣誉墙上张贴照片,激励更多同学积极参与。
3.组织校园劳动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内的劳动实践,如种植花草、清理校园死角等,让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进一步培养节约意识,珍惜校园环境。
八、注意事项
1.劳动安全:在劳动实践环节,教师要提前检查劳动工具是否完好,向学生讲解正确使用劳动工具的方法,强调劳动安全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受伤。
2.引导鼓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对于积极参与、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不太积极或遇到困难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3.结合实际:讲解劳动和节约的知识、案例时,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便于理解和接受,从而更好地将所学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