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铭记历史 爱我中华》主题班会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生《铭记历史 爱我中华》主题班会 素材

资源简介

小学生《铭记历史 爱我中华》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背景
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直接影响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讲述至少三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等,并阐述其背景、经过和影响。
知道至少五位对中国历史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物及其主要事迹,如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等。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和人物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理解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2.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和人物中深刻体会爱国主义精神,将爱国情感内化为实际行动。
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背景,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信息、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确保学生获得系统的历史知识。
2.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亲身体验历史情境,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4.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特定的历史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历史问题。
五、教学准备
1.收集资料: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资料,并整理成生动易懂的文字材料,打印后分发给学生。
2.制作卡片:制作一些写有历史事件、人物名称或相关问题的卡片,用于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
3.准备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自制的小国旗、模仿历史人物的简易服饰等,用于角色扮演环节。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提前在黑板上画一幅中国地图,在地图周围画上一些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元素,如长城、古代建筑等。
2. 上课铃响,教师走进教室,向同学们问好后,指着黑板上的地图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那大家看看这张地图,它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穿越时空,去了解我们祖国的历史,铭记那些难忘的瞬间,一起感受祖国的伟大。这节课的主题就是——铭记历史 爱我中华。”
(二)历史事件讲解
1.鸦片战争
教师开始讲述:“同学们,在清朝末年,我们国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当时,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了赚钱,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大量卖到中国。鸦片会让人上瘾,身体变得越来越差,很多中国人都深受其害。这时候,有一位英雄站了出来,他就是林则徐。林则徐看到鸦片的危害,非常气愤,他决定要销毁鸦片。1839 年 6 月 3 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这一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进一步解释:“鸦片就像一种邪恶的东西,它侵蚀着人们的身体和意志。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身边的人都因为鸦片变得病恹恹的,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那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呢?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像是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告诉大家不能再让这种邪恶的东西伤害我们。”
提问学生:“大家想想,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行为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民族精神等,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
2.五四运动
教师接着讲:“时间来到 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合理要求,却遭到了拒绝。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的学生们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这就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们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责任感,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师举例说明五四运动的影响:“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全国人民心中的爱国热情。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努力奋斗。”
提问学生:“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你会参加五四运动吗?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当时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历史人物故事
1.林则徐
教师说:“我们刚刚提到了林则徐,现在我们来详细讲讲他的故事。林则徐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好学,志向远大。他看到国家面临着鸦片的危害,百姓生活困苦,就下定决心要为国家和人民做些事情。他到广州后,深入了解鸦片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打击鸦片贸易。除了虎门销烟,他还积极加强海防,组织军民抵抗英国的侵略。林则徐不仅有勇气,还有智慧,他让人翻译西方的书籍和报纸,了解西方的情况,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讲述一个林则徐的小故事:“有一次,英国商人想贿赂林则徐,让他对鸦片贸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来到林则徐的住处,林则徐严厉地拒绝了他们,并说:‘我林则徐绝不会为了这些钱财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你们如果再进行鸦片贸易,我一定严惩不贷!’英国商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提问学生:“从林则徐的故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引导学生从林则徐的爱国精神、正直品质等方面思考并回答。
2.孙中山
教师讲道:“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看到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国家的落后,决心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中国。他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组织了多次反清起义。虽然起义多次失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分享孙中山先生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并解释这句话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
提问学生:“孙中山先生为什么一直坚持革命,即使遇到很多挫折也不放弃呢?”引导学生体会孙中山先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
(四)角色扮演
1.角色分配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了解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五四运动的故事,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老师这里有几个角色卡片,分别是林则徐、参加五四运动的学生代表、清朝官员、英国商人。请几位同学来抽取卡片,然后根据自己抽到的角色,来表演一下当时的场景。”邀请五位同学上台抽取卡片,确定扮演的角色。
2.场景表演
扮演林则徐的同学站在讲台上,严肃地说:“鸦片毒害我中华百姓,危害我国家社稷,我林则徐定要将其销毁,以振我中华之威!”扮演英国商人的同学走上前,讨好地说:“林大人,您看,只要您放过我们这一次,我们一定不会亏待您,这是一点小意思。”说着,拿出一些“财宝”(用卡片代替)。林则徐愤怒地挥手:“收起你的东西,我林则徐绝不会与你们这些贩卖毒品的人同流合污!”扮演清朝官员的同学在一旁唯唯诺诺:“林大人,这样做会不会得罪洋人啊?”林则徐坚定地说:“为了国家和百姓,我不怕得罪洋人!”扮演五四运动学生代表的同学走上前,激昂地说:“我们不能再忍受列强的欺压,不能再让北洋政府卖国求荣!我们要为国家的主权而战!”其他几位同学也纷纷附和,喊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表演结束后,教师对同学们的表演进行点评,肯定同学们的表现,同时再次强调每个角色所代表的历史意义和人物精神。
小组讨论
1.讨论主题
教师说:“现在,我们分成小组来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从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爱国精神?第二个问题是: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记录员,把大家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
2.小组讨论
学生们分组热烈讨论,记录员认真记录讨论要点。有的小组讨论到从林则徐身上学到了坚决抵制不良事物、勇敢捍卫国家尊严的精神;从五四运动学生代表身上学到了为了国家利益敢于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在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爱国之情时,有的小组认为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有的小组觉得要爱护国旗、国徽,尊重国歌;还有的小组提出要爱护环境,保护祖国的美好山河。
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倾听学生们的讨论,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如当某个小组对如何从历史人物身上学习爱国精神讨论不深入时,教师提示可以从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面对困难的态度等方面思考。
3.小组分享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第一小组代表说:“我们从林则徐身上学到了爱国就是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好好学习,遵守纪律,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这就是爱国的表现。”第二小组代表分享:“我们认为从五四运动学生代表身上学到了要有正义感,敢于为正义发声。我们在生活中要尊重国旗,升国旗时要严肃认真,唱国歌时要大声响亮。”其他小组代表也依次分享了讨论成果。
教师对各小组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正确观点,对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完善。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
1.总结
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林则徐到孙中山,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力量。爱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铭记历史,以这些英雄人物为榜样,把爱国之情融入到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把今天学到的历史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一起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爱国。
以“铭记历史 爱我中华”为主题,制作一张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今天学习的历史事件、人物,以及自己对爱国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爱国计划等,下节课在班级内展示。
七、教学延伸
1.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在班级内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设置与本节课及相关历史知识的题目,如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的主要事迹等,通过竞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2.举办爱国主题演讲比赛:举办“铭记历史 爱我中华”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准备演讲稿,在班级内进行演讲,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参观本地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如果条件允许,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厚重,增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八、注意事项
1.语言表达:由于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生动形象,避免使用过于复杂和专业的历史术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2.引导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要给予尊重和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教育:本次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情感教育,教师要通过生动的讲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历史事件和人物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