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有关“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命题-2025届高三政治大题突破(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有关“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命题-2025届高三政治大题突破(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关“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命题
本命题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高考命题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结合我国传统村落、传统技艺、传统艺术等发展的典型案例,考查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当代价值;结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考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和意义;结合本年度内出现或形成的文化现象、文化作品,开展的文化活动等,考查文化的作用;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及时代精神、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等,考查优秀文化的作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结合我国出台的文化政策及文化发展的成就,考查文化发展与创新、坚定文化自信。21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文化发展的路径(要求)
【答题要素】 指导思想+发展道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继承+面向世界+根本途径+关键路径+基本路径+创作导向+党的领导+反对错误倾向+科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道德建设+对外传播+总结
【术语必背】
(1)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
(3)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在继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根本途径:立足实践。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6)关键路径: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
(7)基本路径: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创作导向(主体):人民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发展的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9)党的领导: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定文化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www.21-cn-jy.com
(10)坚持正确方向,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错误倾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11)科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播手段和形式。
(12)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立健全把社会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21·世纪*教育网
(13)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出处:21教育名师】
(14)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15)总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版权所有:21教育】
1.(2023·山东·18,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
【精神家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
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来源:21cnj*y.co*m】
[答案] ①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②各民族要加强历史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要在各民族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④要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等精神谱系,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
[解析]关键信息①:在历史演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可联系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关键信息②: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可联系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关键信息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可联系要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等精神谱系,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000多年前,西周早期青铜 ( http: / / www.21cnjy.com )器何尊上,铸有铭文“宅兹中国”,留下“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岁月变迁,文脉延续。“中国”一词早已突破地理概念,寄托着中华儿女的身份认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宝鸡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铜器博物院时指出,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要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更好激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热爱。宁亚莹院长表示要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把文物保护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强青铜器保护、研究和利用。
一座座博物馆蕴藏着中华文明的绵长文脉。做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铜器的宣传,是文物“活化”的有效举措之一,能使文物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增强与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互动。宝鸡市利用互联网+文物、大数据、3D建模、VR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融媒体、数字文化企业的合作,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建设“流动博物馆”,使青铜器进一步融入公众生活,让公众近距离品味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如何处理好青铜器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关知识,说明宝鸡市是如何让青铜器文物“活”起来的。
【答案】(1)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二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互依存。青铜器文物保护与利用具有同一性,要在保护好文物的过程中增强利用的可持续性,在合理利用的过程中提高文物保护的能力;青铜器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对青铜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把文物保护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保护第一、有效利用。
(2)①要充分挖掘青铜器文物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发挥现代大众传媒的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历史文物,建设“流动博物馆”,使青铜器进一步融入公众生活。
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宝鸡市发挥文化企业的作用,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加强文物保护和宣传工作,让文物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分析】背景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考点考查:对立统一的知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对立统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观点,分析如何处理好青铜器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可联系教材从矛盾的对立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知识进行作答。www-2-1-cnjy-com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坚持“保护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可联系青铜器文物保护与利用具有同一性,要在保护好文物的过程中增强利用的可持续性,在合理利用的过程中提高文物保护的能力。21*cnjy*com
有效信息②: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可联系对青铜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效信息③:把文物保护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强青铜器保护、研究和利用→可联系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把文物保护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保护第一、有效利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关知识,说明宝鸡市是如何让青铜器文物“活”起来的,属于说明类试题。可联系教材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运用先进技术的知识进行作答。21*cnjy*com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宝鸡市利用互联网+文物、大数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3D建模、VR等现代信息技术→可联系充分挖掘青铜器文物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发挥现代大众传媒的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有效信息②:建设“流动博物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青铜器进一步融入公众生活,让公众近距离品味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可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历史文物。
有效信息③:宝鸡市加强与融媒体、数字文化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的合作,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可联系宝鸡市发挥文化企业的作用,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加强文物保护和宣传工作,让文物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1·cn·jy·com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会上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1cnjy.com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经过努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正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让老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能够凝聚社会思想共识,激发人民群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自信,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分析】背景素材: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考点考查:文化的功能、文化自信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为A对B的意义类,先找准AB,再找A作用于B的桥梁。2-1-c-n-j-y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可联系文化的功能;
关键词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可联系坚定文化自信;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8月28日,中国网络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明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主题为“弘扬时代精神共建网络文明”。进入信息时代,我国亿万网民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网络世界仿佛是一个“草根”遍布的“草野”,我们需要让它繁花似锦而不是荒草丛生。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生态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与会专家表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文明力量,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入开展“清朗”行动,继续实施“五个一工程”,让“中国好人”网上评议和发布活动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加强互联网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以时代精品感染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具有强大影响力、感召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经过多方共同努力,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一定会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文化强国”的知识,说明我们如何正本清源充分发挥网络文明力量。
【答案】①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汇聚诚信、向善力量。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生态关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要充分利用网络宣扬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开展“清朗”行动,“五个一工程”“中国好人”评议等,形成网络良好示范带动效应。
③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提高人们的道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信息时代,要充分发挥网络传播影响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④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网络文明力量,加强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以推动创作时代精品感染人,推动提升文化产品质量。2·1·c·n·j·y
⑤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具有强大影响力、感召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党的二十大
考点考查:建设文化强国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我们如何正本清源充分发挥网络文明力量,需要调用建设文化强国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可联系教材知识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关键词②: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文明力量,正本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守正创新,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入开展“清朗”行动,继续实施“五个一工程”,让“中国好人”网上评议和发布活动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可联系教材知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③: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可联系教材知识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关键词④:加强互联网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以时代精品感染人→可联系教材知识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⑤: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具有强大影响力、感召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可联系教材知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是谁 我们为什么自信 我们何以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文物中蕴含的历史密码、文化信息、精神基因给了我们最生动的回答。
近年来,国家加大各地博物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博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馆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科技赋能已然成为博物馆面对新时代、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的重要助力。新媒体新技术助力文物变成“顶流”。人工智能、数字场景模拟与还原、沉浸式云游观展带来新体验,交互式的专业讲解服务和极富创意的文创产品圈粉又圈心,博物馆作为文旅的“宝矿之地”,可持续输出的流量动能与文旅行业和谐共生。
2024年夏,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摩肩接踵,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文物展览的人山人海,再到各地博物馆的预约火爆,无不彰显着公众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博物馆热”不会昙花一现,未来,博物馆将在文化传承、教育普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博物馆热”的驱动因素。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释国家加大博物馆建设资金投入的积极意义。
【答案】(1)①博物馆挖掘文物的多重价值,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激发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②国家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助力其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提升展览质量,刺激了社会文化需求。
③博物馆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满足人民群众的高质量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国家加大对博物馆的资金投入,有利于博物馆在新时期展现更强大的多元功能。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国家加大博物馆建设投入,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分析】背景素材:“博物馆热”
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命题,要求分析“博物馆热”的驱动因素,需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神家园,文物中蕴含的历史密码、文化信息、精神基因给了我们最生动的回答→可联系博物馆挖掘文物的多重价值,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激发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②:近年来,国家加大各地博物馆建设的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投入,博物馆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科技赋能已然成为博物馆面对新时代、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的重要助力→可联系国家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助力其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提升展览质量,刺激了社会文化需求。
关键词③:新媒体新技术助力文物变成“顶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工智能、数字场景模拟与还原、沉浸式云游观展带来新体验,交互式的专业讲解服务和极富创意的文创产品圈粉又圈心,博物馆作为文旅的“宝矿之地”→可联系博物馆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高质量精神文化需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意义类,要求阐释国家加大博物馆建设资金投入的积极意义。需要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从意义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近年来,国家加大各地博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博物馆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科技赋能已然成为博物馆面对新时代、适应新形势、满足断要求的重要助力→可联系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国家加大对博物馆的资金投入,有利于博物馆在新时期展现更强大的多元功能。
关键词②:人工智能、数字场景模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还原、沉浸式云游观展带来新体验,交互式的专业讲解服务和极富创意的文创产品圈粉又圈心;未来,博物馆将在文化传承、教育普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联系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国家加大博物馆建设投入,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6.最近,重庆有几则考古消息:探秘 ( http: / / www.21cnjy.com )“巫山人”迎来新进展;武隆发现纪年明确的“关口西汉一号墓”,出土珍贵文物600余件……通过考古,采撷大地深处的文明碎片,寻找流淌千年的历史文脉,能够找到一座城市文化的根和魂。叩开历史的大门,当一座座散落的遗址串珠成链,一个个历史的碎片拼凑成画,那些遥远的时光和故事,孕育出流光溢彩的人文精神,滋养城市的底蕴,文脉得以赓续,城市的发展脉络愈发清晰、形成独具辨识度的城市文化符号。
文脉是一条河,由“过去”经“现在”流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未来”,成为持续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打造文化强市,寻的是千年文脉,筑的是人文精神,树的是时代新风。
有人认为,历史是前行的包袱,发展需要轻装上阵,应“破旧立新”。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答案】(1)这种观点是片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中华传统文化由于产生时代条件和社会制度等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精华和糟粕,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题干看到了历史前行中的包袱,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只看到传统文化的糟粕,是片面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城市的发展应该赓续城市文脉,挖掘文化底蕴,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凸出城市的文化符号。认为城市的发展需要“破旧立新”,有其合理之处。总之,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克服全面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
【分析】背景素材:赓续千年文脉,打造文化强市
考点考查: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与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对“历史是前行的包袱,发展需要轻装上阵,应‘破旧立新’。”进行辨析,需要调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从辨析的角度分析作答。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第二步:审材料和设问。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联系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②:有人认为,历史是前行的包袱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考古,滋养城市的底蕴,文脉得以赓续,形成独具辨识度的城市文化符号→可联系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和精华,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之处和片面之处。
关键词③:发展需要轻装上阵,应“破旧立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联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并指出城市的发展应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教材观点与材料信息的有机结合。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14日,广东省农村精神文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建五大行动部署会在广州召开,明确从即日起至2025年底,开展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分别是村庄清洁行动、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五大行动”以乡村地区为重点,着力解决环境面貌、文化生活、文旅产业、移风易俗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乡村,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功能知识,分析广东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的积极影响。
【答案】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 ( http: / / www.21cnjy.com )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社会风尚。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分析】背景素材: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
考点考查:文化的功能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分析广东省开展农村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明创建五大行动的积极影响,属于影响类主观题,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文化的功能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着力解决环境面貌、文化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文旅产业、移风易俗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可联系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服务社会的功能。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关键词②: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可联系文化具有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有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明”——命题方向
1
2
“宽”——知识辐射
3
“道”——准确解题
4
“准”——针对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关“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命题
本命题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高考命题可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我国传统村落、传统技艺、传统艺术等发展的典型案例,考查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当代价值;结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考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和意义;结合本年度内出现或形成的文化现象、文化作品,开展的文化活动等,考查文化的作用;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及时代精神、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等,考查优秀文化的作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结合我国出台的文化政策及文化发展的成就,考查文化发展与创新、坚定文化自信。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文化发展的路径(要求)
【答题要素】 指导思想+发展道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继承+面向世界+根本途径+关键路径+基本路径+创作导向+党的领导+反对错误倾向+科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道德建设+对外传播+总结
【术语必背】
(1)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
(3)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根本途径:立足实践。实践是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6)关键路径: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
(7)基本路径: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创作导向(主体):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9)党的领导: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定文化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www.21-cn-jy.com
(10)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坚持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11)科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播手段和形式。
(12)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3)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来源:21cnj*y.co*m】
(14)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 ( http: / / www.21cnjy.com )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15)总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21教育网
1.(2023·山东·18,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
【精神家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
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21cnjy.com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出处:21教育名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版权所有:21教育】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000多年前,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铸有铭文“宅兹中国”,留下“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岁月变迁,文脉延续。“中国”一词早已突破地理概念,寄托着中华儿女的身份认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21*cnjy*com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时指出,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要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更好激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热爱。宁亚莹院长表示要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把文物保护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强青铜器保护、研究和利用。
一座座博物馆蕴藏着中华文明的绵长文脉 ( http: / / www.21cnjy.com )。做好青铜器的宣传,是文物“活化”的有效举措之一,能使文物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增强与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互动。宝鸡市利用互联网+文物、大数据、3D建模、VR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融媒体、数字文化企业的合作,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建设“流动博物馆”,使青铜器进一步融入公众生活,让公众近距离品味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如何处理好青铜器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关知识,说明宝鸡市是如何让青铜器文物“活”起来的。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律的认识,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经过努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正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让老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作用。21*cnjy*com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8月28日,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成都举行。大会主题为“弘扬时代精神共建网络文明”。进入信息时代,我国亿万网民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网络世界仿佛是一个“草根”遍布的“草野”,我们需要让它繁花似锦而不是荒草丛生。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生态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与会专家表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文明力量,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入开展“清朗”行动,继续实施“五个一工程”,让“中国好人”网上评议和发布活动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加强互联网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以时代精品感染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具有强大影响力、感召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经过多方共同努力,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一定会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文化强国”的知识,说明我们如何正本清源充分发挥网络文明力量。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是谁 我们为什么自信 我们何以发展 ” ( http: / / www.21cnjy.com )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文物中蕴含的历史密码、文化信息、精神基因给了我们最生动的回答。www-2-1-cnjy-com
近年来,国家加大各地博物馆建设的资金投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博物馆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科技赋能已然成为博物馆面对新时代、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的重要助力。新媒体新技术助力文物变成“顶流”。人工智能、数字场景模拟与还原、沉浸式云游观展带来新体验,交互式的专业讲解服务和极富创意的文创产品圈粉又圈心,博物馆作为文旅的“宝矿之地”,可持续输出的流量动能与文旅行业和谐共生。2-1-c-n-j-y
2024年夏,从陕西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博物馆的摩肩接踵,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文物展览的人山人海,再到各地博物馆的预约火爆,无不彰显着公众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博物馆热”不会昙花一现,未来,博物馆将在文化传承、教育普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博物馆热”的驱动因素。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释国家加大博物馆建设资金投入的积极意义。
6.最近,重庆有几则考古消息:探秘“巫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人”迎来新进展;武隆发现纪年明确的“关口西汉一号墓”,出土珍贵文物600余件……通过考古,采撷大地深处的文明碎片,寻找流淌千年的历史文脉,能够找到一座城市文化的根和魂。叩开历史的大门,当一座座散落的遗址串珠成链,一个个历史的碎片拼凑成画,那些遥远的时光和故事,孕育出流光溢彩的人文精神,滋养城市的底蕴,文脉得以赓续,城市的发展脉络愈发清晰、形成独具辨识度的城市文化符号。
文脉是一条河,由“过去”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流向“未来”,成为持续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打造文化强市,寻的是千年文脉,筑的是人文精神,树的是时代新风。
有人认为,历史是前行的包袱,发展需要轻装上阵,应“破旧立新”。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21·世纪*教育网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14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广东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部署会在广州召开,明确从即日起至2025年底,开展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分别是村庄清洁行动、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五大行动”以乡村地区为重点,着力解决环境面貌、文化生活、文旅产业、移风易俗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乡村,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2·1·c·n·j·y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功能知识,分析广东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的积极影响。
“明”——命题方向
1
2
“宽”——知识辐射
3
“道”——准确解题
4
“准”——针对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