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教案

资源简介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主题
“珍爱生命,远离溺水”。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增强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清晰了解溺水的危险性,准确识别常见危险水域,全面掌握预防溺水的具体措施。
2. 能力目标:熟练学会溺水时科学有效的自救方法,切实掌握正确呼救和对他人施救的实用技巧。
3. 情感目标:显著强化安全意识,真正养成自觉远离危险水域、严格遵守安全规则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素材:精心挑选具有教育意义且生动有趣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动画短片,如《溺水的小龙》,准备经过简化处理、适合小学生理解的溺水案例新闻视频及相关图片。
2. 图片资料:收集并整理清晰的危险水域(水库、池塘、河流、工地水坑等)与安全水域(正规游泳池)对比图,以便学生直观区分。
3. 道具:准备救生圈、浮板等救生器材实物,若实物不便准备则准备高清图片,同时制作内容丰富的防溺水知识卡片。
4. 互动材料:设计多种情景模拟卡片,涵盖不同溺水场景及应对方式,制作规范的安全承诺书模板。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引发思考
1. 提问互动:
面带微笑,亲切地询问学生:“夏天到啦,天气越来越热,同学们是不是都特别喜欢玩水呀?那你们平时一般都在哪里游泳呢?”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经历。
紧接着继续提问:“假如有同学邀请你一起去河边玩水,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2. 播放短片:
播放2分钟防溺水动画《溺水的小龙》,在播放过程中,提醒学生认真观看,仔细观察动画里小龙遇到了什么危险情况。播放结束后,简单询问学生从动画中看到了什么,初步引导学生感受溺水的危险。
环节二:知识讲解,认识危险
1. 认识危险水域:
借助多媒体,清晰展示水库、池塘、工地水坑、无人看管的河流等危险水域的图片,同时详细介绍这些水域可能存在的危险,比如水库水情复杂,可能有暗流;池塘周边湿滑,容易失足滑落;工地水坑深浅不明,且可能无人发现等。
富有节奏感地向学生强调口诀:“野外水域隐患多,滑入水中难逃脱;水草漩涡藏深处,大人不在别靠近!”一边说一边适当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让学生跟着一起说几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记住。
2. 安全游泳原则:
以温和且坚定的语气告诉学生:“同学们,要记住,游泳一定要在爸爸妈妈或者其他大人的陪同下,去正规的游泳池游泳哦。正规游泳池有专业的救生员和安全设施,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安全。”
神情严肃地强调:“千万不能私自跑去野外水域玩耍,也不要和小伙伴们结伴去,那些地方太危险啦!”
语重心长地提醒:“如果身体感觉不舒服,比如感冒了、肚子疼,就不要去游泳啦,而且在水里也不要嬉戏打闹,不然很容易发生意外。”
环节三:案例分析,强化意识
1. 案例分享:
以平稳的语速,简化讲述真实溺水事件(隐去敏感信息),例如:“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事情。在某个地方,有几名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学生,他们趁着大人不注意,私自跑到河边玩耍。其中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滑到了深水区,其他小伙伴看到后特别着急,就直接伸手去拉他,结果因为力量不够,不但没把人拉上来,自己也掉进水里了。最后,几个小朋友都遇到了危险。”
2.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个小组安排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在这个案例中,哪些行为导致了这场悲剧呢?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来避免危险呢?”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
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确保讨论有序进行。
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环节四:技能学习,自救互救
1. 自救方法:
一边大声且清晰地说出自救口诀:“保持冷静别慌乱,仰面漂浮省力气;高举双手呼救援,等待他人来帮忙。”一边配合口诀做相应的动作示范,比如身体放松,平躺在座位上,模拟仰漂的姿势,双手高举挥舞。
让全体学生坐在座位上,跟着一起练习“仰漂”姿势,教师在教室里巡视,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姿势。
2. 正确施救:
表情严肃地向学生说明错误做法的危险性:“同学们,大家要知道,如果发现有人溺水了,千万不能盲目下水救人,也不要手拉手去救,这样不仅救不了人,还可能让自己也陷入危险。”
详细讲解正确做法:“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大声呼救,引起周围人的注意,让更多人来帮忙。同时,赶紧拨打110或者120急救电话。然后,在附近寻找长杆、绳子、救生圈这些东西,抛给溺水的人,让他抓住。还要不停地提醒溺水的人,让他保持镇定,不要胡乱挣扎,节省体力等待救援。”可以结合图片或实物,更直观地展示这些救援工具的使用方法。
3. 情景模拟游戏:
准备一些情景模拟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溺水场景及应对问题,如“同伴落水了,你该怎么做?”“你在游泳时突然腿抽筋,怎么办?”等。
学生分组抽取卡片,根据卡片内容进行表演,展示正确的应对方法。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观看,表演结束后,进行讨论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再次强调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
环节五:知识巩固,互动问答
1. 抢答竞赛:
快速提出问题:“发现有人溺水,能不能自己跳下去救?”“游泳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哪些地方不能游泳?”鼓励学生积极举手抢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小奖品(如防溺水知识卡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 判断对错:
依次说出判断题:“只要会游泳,就能去河里救人。”(×)“游泳时腿抽筋,要马上用力蹬水。”(×)让学生举手回答对错,并说明原因。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回答错误的学生耐心讲解正确答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环节六:承诺行动,安全宣言
1. 宣读《防溺水安全承诺书》:
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庄重地宣读《防溺水安全承诺书》:“我承诺: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遇到他人溺水时,要立即呼救,寻求成人帮助,不盲目下水施救。”在宣读过程中,强调承诺书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的责任。
2. 全体签名:
在讲台上放置一张大的承诺书海报,每个学生依次上台,在承诺书海报上认真签下自己的名字。签完名后,告诉学生要将这份承诺书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学习,让家长也了解防溺水的重要性,共同做好安全防范。
五、课后延伸
1. 家庭作业:
布置作业:“同学们,今天回家后,大家要绘制一幅‘防溺水安全宣传画’,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用画表现出来,明天带到学校和同学们分享。”
同时要求学生:“还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制定一个‘家庭防溺水计划’,想一想我们在家里和外出时,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预防溺水,把讨论的结果写下来,明天交给老师。”
2. 家校联动:
通过班级群发送精心编写的《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信中详细说明防溺水的重要性、常见危险以及家长需要承担的监护责任,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与学校共同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
六、教学反思
1. 通过情景模拟和互动游戏等形式,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对防溺水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度,避免过度渲染溺水的恐怖场景,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应更加侧重向学生传递科学的自救方法与积极的预防意识,让学生在面对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正确应对。同时,对于学生在讨论和发言中提出的各种想法和问题,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回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
附:板书设计
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
危险水域:河、湖、塘、水库
安全原则:家长陪同、正规泳池
自救口诀:冷静、仰漂、呼救
施救原则:喊、找、抛、打(电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