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燃烧》(教案+课件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燃烧》(教案+课件28张PPT)

资源简介

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 《空气 》单元 9.燃烧 教学设计
单元 《空气》 课题 9.燃烧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及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5~6年级②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知道烧烫伤的预防及应急处理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设计与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探究实践: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学会烧烫伤应急处理的技能。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安全意识,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向他人宣传防火安全知识。
教学 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及掌握安全常识。
教学 难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及掌握安全常识。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搜集有关预防及处理烧烫伤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备注
一、引入课题 [PPT2 出示]谈话:燃烧是生活常见的现象。关于燃烧你想探究哪些科学问题? 学生交流。 教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有探究价值,让我们一起解开燃烧的秘密。
二、活动过程 (一)物体燃烧时会产生哪些现象? [PPT 3 出示]教师提出问题: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交流一下燃烧时会产生哪些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回答。(物体燃烧时会发光,篝火能照亮漆黑的夜晚;天然气燃烧能将水烧开,说明燃烧会发热;火灾现场冒出滚滚浓烟,说明物体燃烧时会冒烟。) [PPT 4 出示]小结:物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发出光,产生烟,有的会产生特殊的气味。 (二)燃烧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教师:所有的物体都可以燃烧吗?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会燃烧呢? 学生思考,进行推理:物体必须是可燃的,如果本身不可燃,就不会燃烧了;常温下大部分物体不会燃烧,我认为物体燃烧还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教师: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砖块、纸条、木条、镊子、酒精灯、火柴等实验器材,大家想怎样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PPT5-7出示]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确立实验方案,教师出示探究问题:砖块和木条哪种物体会燃烧,说明了什么?木条和纸条谁先被点燃,说明了什么?盖上灯帽后,酒精灯还会燃烧吗?为什么? 交流注意事项:规范使用酒精灯、注意用火安全等。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和结论,教师配合出示课件[PPT8 出示]。 (砖块无论怎么加热,都没有燃烧,而木条可以燃烧,说明物体本身可燃才会燃烧;纸条很快就被点燃,木条需要过一会儿才可以点燃,说明物体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可以燃烧;实验结束后,用酒精灯灯帽能盖灭火焰,这说明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 [PPT9 出示]小结:物质燃烧通常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燃点(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燃点)。 (三)怎样预防和处理烧伤、烫伤? 教师:生活中一定注意用火安全,避免被烧伤、烫伤,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使用明火时,可燃物远离火源;水壶放到小孩够不到的地方;洗澡、烫脚时先放凉水,再放热水等。 [PPT10-11 出示]教师出示课件进行补充。 教师:如果不小心被烧伤烫伤了,我们应该怎样应急处理伤口? 学生交流,教师播放视频进行直观教育[PPT12 出示]。 小结:迅速将受伤部位用流动的冷水冲洗或浸泡在冷水中,应急处理后应尽快到附近的医院治疗。
三、拓展活动 [PPT13 出示]教师:课下,请同学们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检查家中是否存在火灾隐患,并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
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纸条和木条的燃点相比()。 A.纸条的燃点高 B.木条的燃点高 C.燃点一样高 2.小红在餐厅看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4.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B.图书室火灾,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C.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液化气钢瓶是否漏气 5.通常所说的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 B.只要是可燃物 C.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 二、判断题 1.燃烧是一种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的剧烈化学变化。( ) 2.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高温度叫这种物质的燃点。( ) 3.水、砖块、玻璃等物体是可燃物。( ) 4.烧伤、烫伤的程度不一样,处理方式也不一样。轻微且没有创口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将受伤部位用流动的冷水冲洗或浸泡在冷水中。( ) 5.要定期排查家中的火灾隐患并改进。( ) 参考资料 1.B2.B3.A4.C5.C 1.√2.×3.×4.√5.√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六、板书设计 燃烧 1.现象:发光、发热、冒烟 燃 烧 2.必备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3.烧伤、烫伤:冷水降温,及时就医(共28张PPT)
《空气》- 燃烧
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青岛版《科学》
2025春新版
活动准备
讨论、交流:物体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活动过程
物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发出光,产生烟,有的会产生特殊的气味。
活动过程
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实验一:点燃石头和木条]
砖块
木条
哪种物体会燃烧,说明了什么?
活动过程
木条
纸条
[实验二:点燃木条和纸条]
木条和纸条谁先被点燃,说明了什么?
活动过程
[实验三:盖灭酒精灯]
盖上灯帽后,酒精灯还会燃烧吗?为什么?
活动过程
砖块
木条很快燃烧,
小石头不燃烧。
酒精灯熄灭
纸条立即燃烧,木条过一会才燃烧。
物体本身是可燃物
要有氧气
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活动过程
物质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
一、可燃物
二、氧气
三、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燃点)
活动过程
如何预防烧烫伤
先放凉水,再兑热水
做饭时防止儿童突然闯入
活动过程
如何预防烧烫伤
第一、正确用火。平时用火的时候也不要太接近火源。
第二、正确用水。使用热水之前,可以先用手指测试一下水温,也可以用手触摸一下水龙头的温度,一定不要直接将皮肤伸到水龙头底下。
第三、避免触电。手上沾有水的时候一定不可以触碰任何的电器和电线,也不要携带电器到浴室中使用。
活动过程
烧烫伤后怎么处理?
活动过程
拓展活动
谢谢
舞台上的烟雾是怎么产生的?
活动准备
制取二氧化碳
方法一:
活动过程
制取二氧化碳
方法二:
活动过程
二氧化碳
观察:
空气
二氧化碳是 的气体。
无色、透明
二氧化碳的特点:
活动过程
闻一闻
二氧化碳没有气味
活动过程
把二氧化碳倒入放置着点燃蜡烛的烧杯中
现象:烧杯中的蜡烛从低到高依次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比同体积的空气重。
活动过程
把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二氧化碳中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活动过程
二氧化碳的特点:
活动过程
这是为什么?
活动过程
……
二氧化碳的用途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讨论:
储存和使用二氧化碳时应注意什么?
……
活动过程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接触干冰时,要注意佩戴厚棉手套或其他遮蔽物才能触碰,否则会被冻伤。汽车、船舱等较密封的地方不能使用干冰,因为二氧化碳会挤走氧气,导致人窒息甚至死亡。
二氧化碳储罐如遇夏季高温、热源或火源等影响,会使储罐内壁所受压力增大,可能会引发爆炸。
注意!
活动过程
在进入地窖之前先打开窖口通风。如有条件用通风机向里面吹风,这样换气更彻底。换气后进入地窖前先点一根蜡烛放进地窖,如果蜡烛慢慢熄灭(风吹灭除外)或燃烧变弱,就不要进入地窖,继续进行通风换气。如果蜡烛正常燃烧,就可以进入地窖。
拓展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