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生“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一、班会主题感恩父母——让爱住我家二、班会背景当今社会,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成长。然而,部分学生对父母的付出习以为常,缺乏感恩意识。为了引导学生珍惜父母的爱,学会感恩,特开展此次“感恩父母”主题班会。三、班会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明白父母之爱的无私与伟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故事分享、诗歌朗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如何感恩父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让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引导学生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父母、孝顺父母。四、班会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感受父母的爱,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恩之情。帮助学生明确感恩父母的具体方式和行为,让学生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恩。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尤其是那些不易察觉的默默付出,使感恩之情自然流露,而非流于形式。引导学生将感恩意识转化为长期的实际行动,形成稳定的感恩行为习惯。五、班会方法1.讲授法:讲解感恩父母的重要性、父母之爱的特点等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2.故事教学法:讲述感人的亲情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父母的爱。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感恩父母的具体做法,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4.角色扮演法:创设家庭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父母的角色和责任,加深对父母的理解。5.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点滴,分享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强化感恩意识。六、班会准备1.资料收集与整理:收集古今中外感恩父母的经典故事,如《子路借米》《挨杖伤老》等,并将故事整理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材料,打印后分发给学生。收集一些关于感恩父母的诗歌,如《游子吟》《妈妈的爱》等,供学生朗诵和学习。2.制作卡片:制作感恩卡片,卡片上留出空白部分,供学生写下想对父母说的话。同时,制作一些写有讨论问题、情境描述的卡片,用于课堂互动环节。3.准备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围裙、扫帚、锅铲等,用于角色扮演环节,增强情境的真实性。4.组织学生准备:提前安排学生预习与感恩父母相关的内容,回忆父母为自己做的印象深刻的事情,为课堂分享做准备。部分学生提前排练诗歌朗诵《游子吟》。七、班会流程(一)导入班会1. 教师提前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绘制一个大大的爱心,在爱心里面写上“感恩父母”四个大字,周围画上一些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小图案,如房子、爸爸妈妈和孩子的简笔画、饭菜、礼物等。2. 上课铃响后,教师走进教室,微笑着向同学们问好。然后指着黑板上的画问:“同学们,今天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特别的画,大家看看,这个大大的爱心里面写着‘感恩父母’,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感恩父母吗?”邀请几位同学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是否准确,都给予肯定和鼓励。3. 教师说:“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陪伴我们成长,为我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今天这节班会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父母的世界,去感受他们那深沉而无私的爱,学会感恩父母。”(二)感受父母之爱1.故事分享教师开始讲述故事《子路借米》:“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子路的人,家里很穷,常常吃野菜度日。但是他的父母年纪大了,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呢?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从子路的故事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子路对父母的孝顺、父母在子路心中的重要地位等,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教师进一步说:“子路为了让父母吃上米饭,不辞辛劳地去借米,这就是他对父母爱的表达。那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又为我们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情呢?”邀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2.诗歌朗诵几位提前排练好的同学上台朗诵诗歌《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朗诵时,同学们声音洪亮,饱含深情,将诗歌中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孩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朗诵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诗人通过哪些细节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邀请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诗中描绘了一位母亲在孩子即将远行时,为他缝补衣服的场景。通过‘密密缝’这个细节,我们能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担忧和牵挂,害怕孩子在外受苦。而最后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表达了孩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就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阳光的恩情一样,我们对父母的感恩也是无尽的。那同学们,你们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呢?”再次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父母之爱的细腻与深沉。(三)理解父母的付出1.小组讨论教师说:“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但有时候我们可能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他们付出的艰辛。现在,我们分成小组,来讨论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情,这些事情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辛苦?第二个问题是:父母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承担了哪些压力和责任?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记录员,把大家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学生们分组热烈讨论,记录员认真记录讨论要点。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有的小组可能会提到父母每天早起为我们做早餐,送我们上学,晚上还要辅导我们做作业,这些事情看似平常,但却需要父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有的小组认为父母要为我们的学习成绩担心,要为我们的未来规划操心,还要承担家庭的经济压力等。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倾听学生们的讨论,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如当某个小组对父母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承担的压力讨论不深入时,教师提示可以从经济支持、心理辅导、社交引导等方面进行思考。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第一小组代表说:“我们小组讨论后发现,父母每天要早早起床为我们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然后送我们上学,自己再去上班。下班后还要买菜做饭,收拾家务。他们不仅要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还要关心我们的学习。比如考试没考好时,他们会耐心地安慰我们,帮我们分析原因,鼓励我们下次努力。这背后是他们对我们深深的爱和无尽的付出。”第二小组代表分享:“我们觉得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承担了很多压力。经济上,要努力工作赚钱,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心理上,要时刻关注我们的情绪变化,帮助我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烦恼。而且,他们还担心我们在学校和同学相处不好,怕我们受到欺负。总之,父母为我们操碎了心。”其他小组代表也依次分享了讨论成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正确观点,对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强调:“同学们讨论得都非常好,父母的付出是全方位的,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到我们的未来发展,他们都一直在默默奉献。我们要学会理解他们的辛苦,珍惜他们的付出。”2.角色扮演教师说:“接下来,我们通过角色扮演来更深刻地体验一下父母的一天。这里有几个角色卡片,分别是爸爸、妈妈、孩子。请三位同学上台抽取卡片,然后根据抽到的角色进行表演。场景是一个普通的周末,爸爸妈妈要照顾孩子,还要做家务、处理一些家庭事务。”邀请三位同学上台抽取卡片,确定扮演的角色。表演开始,扮演妈妈的同学系上围裙,拿起扫帚开始扫地,一边扫一边说:“周末了,家里要好好打扫一下。宝贝,你作业做完了吗?”扮演孩子的同学回答:“还没呢,妈妈,我正做着呢。”扮演爸爸的同学在一旁整理书架,说:“家里的书也该整理整理了。”过了一会儿,扮演妈妈的同学放下扫帚,走进厨房,拿起锅铲开始做饭,说:“中午得给你们做顿好吃的。”扮演孩子的同学在一旁看电视,说:“妈妈,我想吃糖醋排骨。”扮演妈妈的同学笑着回答:“好呀,妈妈给你做。”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同学们,从刚才的表演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呢?扮演父母的同学,你们在表演过程中有什么感受?”扮演妈妈的同学说:“我觉得当妈妈真的很辛苦,一会儿要打扫卫生,一会儿要做饭,还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感觉一刻都停不下来。”扮演爸爸的同学也表示:“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且每件事都得操心,真的能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教师引导其他同学思考:“那我们平时有没有体谅过父母的辛苦呢?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轻他们的负担?”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父母的付出,增强感恩意识。(四)学会感恩父母1.讨论感恩方式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深刻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和他们的付出,那我们应该怎样感恩父母呢?现在,请大家再次分组讨论,想出一些具体的感恩方式,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学生们分组讨论,气氛热烈。有的小组提出可以为父母做一顿饭,给他们一个惊喜;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在父母生日或节日时,亲手制作一份礼物送给他们;还有的小组觉得平时要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碗、拖地等。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更多有创意的感恩方式。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分享讨论结果。第一小组代表说:“我们小组觉得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和父母聊聊天,分享一下自己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信任和依赖,这也是一种感恩。”第二小组代表分享:“我们想在周末的时候,帮父母打扫房间,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让他们能轻松一些。而且,我们还可以给父母捶捶背,缓解他们一天的疲劳。”其他小组代表也纷纷发言,提出了各种感恩方式。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分类,将感恩方式分为语言表达、行动表达、情感陪伴等方面。教师说:“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感恩方式,无论是一句温馨的问候,还是一个小小的行动,都能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爱。感恩父母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举动,关键是要用心去做,把感恩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2.制作感恩卡片教师为每位学生发放一张感恩卡片,说:“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在这张感恩卡片上写下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可以是一句感谢的话语,也可以是你对未来感恩行动的承诺。”学生们认真地在卡片上书写,有的同学写道:“爸爸妈妈,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照顾和关爱,我以后会听你们的话,好好学习,多帮你们做家务。”有的同学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希望你们每天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我会努力成为你们的骄傲。”写完后,教师邀请几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写在卡片上的内容。同学们的分享真挚感人,赢得了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教师说:“同学们写得都非常好,这些话语虽然简单,但却饱含着对父母深深的爱。希望大家能把这些话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到行动上。”(五)总结与承诺1.总结:教师说:“同学们,今天这节班会课,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了感恩父母这个主题。我们通过故事、诗歌、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感受到了父母那无私而伟大的爱,也明白了他们为我们付出的艰辛。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就像阳光一样温暖,像大海一样深沉。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们的爱。”2.承诺签名:教师拿出一张写有“感恩父母承诺书”的大纸,说:“现在,请同学们在这张承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承诺从今天起,用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关心父母,孝顺父母。”同学们依次上台,在承诺书上认真地签下自己的名字。签完名后,教师将承诺书张贴在教室的显眼位置,时刻提醒同学们遵守承诺。3.结束班会:教师说:“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在班会课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我们的家庭充满更多的爱和温暖。今天的班会课就到这里,下课。”八、班会延伸1.开展“感恩父母一周行动”:布置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一周内每天为父母做一件感恩的事情,并记录下来。可以是为父母倒一杯水、给父母一个拥抱、帮父母洗碗等。一周后,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行动成果和感受,进一步强化感恩意识。2.举办“感恩父母”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学生以“感恩父母”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让学生用文字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评选出优秀的作文在班级内朗读,并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供同学们学习和交流。3.建立“感恩父母”交流平台:在班级内设立一个“感恩父母”交流角,鼓励学生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感恩行动的照片或自己制作的感恩礼物等展示出来,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恩心得。同时,同学们可以在交流角写下对其他同学感恩行为的鼓励和建议,营造一个感恩的班级氛围。九、注意事项1.关注学生情绪:在分享故事和讨论环节,可能会触动学生的情感,部分学生可能会因回忆起与父母的点滴而情绪激动。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引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2.引导积极态度:在讨论父母的付出和压力时,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避免让学生产生过度的心理负担或对父母的愧疚感,而是要激发学生感恩父母、努力回报的动力。3.鼓励全体参与:在活动过程中,要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班会中有所收获。 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引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引导积极态度:在讨论父母的付出和压力时,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避免让学生产生过度的心理负担或对父母的愧疚感,而是要激发学生感恩父母、努力回报的动力。 3.鼓励全体参与:在活动过程中,要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班会中有所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