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张PPT)
认识空气
湘科版春季
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水》
这里面装有什么呢?
空气?
空气是什么样的呢?
用什么办法认识它呢?
我们周围有空气吗?
隔着空气你能看到周围的物体吗?
日期
天气
空气有气味、有味道吗?
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有什么办法能看见空气的流动呢?
水有形状。空气有形状吗?
说说你的想法。
怎样把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有条理的记录下来呢?
用表格记录。
×
×
×
×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知道空气是什么样的吗?
我们来整理。
无色
透明
无气味
无味道
无确定形状
能流动
气体
你这个现象吗?
为什么要戴上口罩呢?
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
给自己打几颗星。
水和空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吗?
3
0N
0
6
a
盘
a
7
⊙
6
0
●
6
8
tòu ming
yǒu yan se
yǒuqi
wei
yǒuwèidào
you que ding xing zhuang
透明有颜色
有气味
有味道
有确定形状湘科版 一年级下册 《水和空气》单元 7.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水和空气》 课题 7.认识空气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及要求 1.2.空气和水是重要的物质 1-2年级 ②认识空气是无色、 无味的气体。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空气是无色、 无味的气体。 科学思维 运用观察、分析的方法,发现空气是是无色、 无味的气体。 探究实践 通过通过用多种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并描述空气的特征。 态度责任 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等基本的科学方法。 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空气是无色、 无味的气体。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 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一袋空气;3.班级记录表。
学生:1.一袋空气;2.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 情境导入:[材料准备:一袋空气;PPT] 出示一袋空气。 提问1:这里面装有什么呢? 提问2:空气是什么样的呢?用什么办法认识它呢?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我们可以像观察水那样去观察空气。
二、探索:(预设25分钟) 1.观察空气[材料准备:一袋空气;PPT] 提问1:这个袋子里装有空气。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空气呢? 全班交流、分析。 (预设:眼、鼻、舌 ……) 小结:我们可以用感觉器官来观察。 提问2:通过观察,你发现空气有什么特点吗? 全班交流、分析。 (1)空气是无色、透明的。 提问:我们周围有空气吗?隔着空气你能看到周围的物体吗?说明什么。 全班交流分析。 (板书:无色、透明) (2)空气是无气味、无味道的。 提问:空气有气味、有味道吗?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全班交流分析。 (预设:与花香比 与水比) 小结:空气像水一样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板书:无气味、无味道) (3)空气能流动 提问1: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全班交流分析。 演示:慢慢打开一袋空气。 提问2:有什么办法能看见空气的流动呢?说说你的想法。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我们借助蚊香烟来观察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演示:蚊香烟飘动 提问3:你发现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全班交流分析。 (板书:向四面八方流动) (4)空气没有确定形状 提问:水有形状。那么,空气有形状吗?说说你的理由。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空气也像水一样没有确定形状。 (板书:无确定形状) 提问2:怎样把我们观察到的这些现象有条理的记录下来呢? 全班交流、分析。 出示记录单。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提问4:通过刚才的观察,你知道空气是什么样的吗?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空气是透明、无色、无气味、无味道、能流动、无确定形状的气体。(板书:气体) 3.空气污染了[材料准备:PPT] 提问:你这个现象吗?为什么要戴上口罩呢?说说你的理由。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如果空气中的灰尘和其他杂 质增加时,空气的透明度就会下降,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4.自我评价[材料准备:PPT] 谈话: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打几颗星。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疑难解答】 1.一年级学生在观察物体特征的时候,做不到全面、有序怎么办? 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及有序观察的方法。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同时教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观察的技巧。教师也需要边演示边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感官与特征的对应联系,形成有序观察的习惯。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逐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研讨、反思(预设5分钟) 提问:水和空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吗?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板书设计 7.认识空气
五、练一练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课堂反思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水和空气》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