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观测云和雨(教案+课件1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观测云和雨(教案+课件11张PPT)

资源简介

湘科版 三年级下册 《天气观测》单元 2.观测云和雨 教学设计
单元 《天气观测》 课题 2.观测云和雨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0.1 天气和气候
学习内容及要求 10.1 天气和气候 3~4年级①知道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着,大气是运动的;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②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虽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学会运用测量结果描述云量和降水。 科学思维 运用观察、比较、测量、模拟的方法,描述云量和降水。 探究实践 通过模拟实验,学会描述云量的方法。 通过制作雨量器测量雨量,学会描述雨量的方法。 态度责任 能积极参与模拟实验活动。 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观点。 能与同学合作制作雨量器,共同和改进探究活动。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学会运用测量结果描述云量和降水。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模拟云量实验,雨量器的制作。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云量图,云图卡片,雨量器模型,自制雨量器杯,雨量贴纸,喷壶;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一、聚焦(预设5分钟) 谈话导入[材料准备:PPT] 谈话:天空漂浮的云朵变化万千。云,也是一个重要的天气要素。 提问:你观察过云吗?你发现云与气温有关系吗? 小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天气密切相关的云和雨。 (板书课题)
二、探索(预设25分钟) 1.观测云 [材料准备:云量图,云图卡片;PPT] 提问1:如何观测云呢? 全班交流、分析。 (预设:多少 形状……) 小结:观察云,可以从云量和云状两个方面来进行观察。 提问2:如何判断云量的多少呢?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人们把天空当作一个圆,看看云在天空中占多少,根据云量,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阴天。 谈话: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观测云量。 指导: 器材:圆形筛网,棉花,台灯。 步骤: 台灯的光相当于太阳光,圆形筛网相当于天空,棉花做云。 把棉花铺在圆形筛网上,观察投射在桌面上的阴影面积。 (3)请依据云量判断今天是什么天气。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云量) 谈话:天空中的云量在变化,云的形状也在变化,它们与天气密切相关。 提问4:你见过这些形状的云吗?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这是云的主要三种形态。(板书:云形态) 卷云,一般出现在高空,如果你在清晨看到出现在天空的卷云,这一整天都会是晴朗的好天气,人们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了谚语“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积云,积云通常在湿润地区,如果积云分散且是白色的,大多是晴天。如果积云越来越浓,变成黑色的,就预示着要下雨了,人们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了谚语“白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层云,一般出现在低空,经常笼罩山头和高层建筑。如果出现层云往往下小雨。人们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了谚语“山带帽,不久雨将到”。 2.测量雨量[材料准备:雨量器模型,自制雨量器杯,雨量贴纸,喷壶;PPT] 谈话: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漂浮在空中。这些水最终又以雨、雪、雹等形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 提问1:如何测量雨量的多少呢? 全班交流、分析。 谈话:气象站是通过用雨量筒来测量雨量的多少,再根据所测数据确定雨的大小。我们来制作一个简易的雨量筒。 提问2:观察雨量器模型,能否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呢? 全班交流、分析。 指导: 器材:塑料瓶(自制雨量器杯),剪刀,直尺,雨量贴纸。 步骤: 剪去塑料瓶上半部分,把上半部分倒扣在瓶身上。 在瓶身上贴上雨量贴纸。 用喷壶在雨量器上方均匀喷洒。 (4)用尺子量出雨量筒内积水深度,这个值就是此次的雨量。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提问3:对照雨量等级表,你能确定这次雨的等级吗?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雨量) 小结:这个雨量等级表是24小时的雨量。我们今天只是模拟了一下。待遇到雨天,我们可在下雨前将雨量筒放在开阔的地方,为了防止降到地面的雨水溅进来,要把雨量筒放在稍高处。 提问4:如果连续观测记录一个月或一年降水量,会得到什么吗?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连续观测记录一个月或一年降水量的总和,称为月或年降水量。多年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年均降水量,它能反映该地区降水的基本状况。 提问5:阅读我国一些区域的年均降水量资料,你想到了什么? 区域新疆内蒙古北京湖南澳门年均降水量
(毫米)155 220 500 1500 2200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提问6:哪些区域降水量多?哪些区域降水量少?说明什么?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降水是天气状况的一个重要要素。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区,就是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的地区,就是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的地区,就是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就是干旱地区。
三、研讨和交流(预设5分钟) 1.提问:云是怎么形成的呢? 2.提问:降水量的多少能说明什么呢? 3.提问:云和雨与气温有什么关系呢?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 )。 A.云的状态 B.云的颜色 C.云的大小 D. 云的多少 2.根据云量,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 )。 A.雨天 B.阴天 C.雪天 D.雷雨天 3.云的主要主要形态有卷云、积云和( )。 A.白云 B.黑云 C.层云 D. 棉花云 4.降雨结束后,小敏用尺子量出雨量筒内积水深度为50毫米,这次降雨等级是(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暴雨 5.我国内蒙古地区年均降水量为220毫米,这个数据表明内蒙古属于( )地区。 A.湿润 B.半湿润 C.半干旱 D.干旱 二、判断题 1.云和雨都是重要的天气要素。( ) 2.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漂浮在空中。( ) 3.下雨前将雨量筒放在树荫下测量雨量。( ) 4.只有万里无云的天空才是晴天。( ) 5.天空中的云量和云的形状都在变化,它们与天气密切相关。( )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C 1.√ 2.√ 3.× 4.× 5.√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共11张PPT)
测量云和雨
湘科版春季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天气观测》
你发现云和雨与气温有关系吗?
下雨时,气温会降低。
如何判断云量的多少呢?
用模拟实验来观测云量。
你见过这些形状的云吗?
云的形态各有不同。
卷云
积云
层云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白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山带帽,不久雨将到”
如何测量雨量的多少呢?
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雨、雪、雹
气象站是通过用雨量筒来测量雨量的多少。
能否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呢?
雨量器
你能确定这次雨的等级吗?
对照雨量等级表来确定。
如果连续观测记录一个月或一年降水量,会得到什么吗?
新疆是干旱地区。
区域 新疆 内蒙古 北京 湖南 澳门
年均降水量
(毫米) 155 220 500 1500 2200
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
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
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云和雨与气温有什么关系呢?
降水量的多少能说明什么呢?
云是怎么形成的呢?
2.根据云量,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 )。
A.雨天 B.阴天 C.雪天 D.雷雨天
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 )。
A.云的状态 B.云的颜色 C.云的大小 D. 云的多少
A
B
5.我国内蒙古地区年均降水量为220毫米,这个数据表明内蒙古属于( )地区。
A.湿润 B.半湿润 C.半干旱 D.干旱
C
3.云的主要主要形态有卷云、积云和( )。
A.白云 B.黑云 C.层云 D. 棉花云

C
4.降雨结束后,小敏用尺子量出雨量筒内积水深度为50毫米,这次降雨等级是(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暴雨
D
练一练
二、判断题
1.云和雨都是重要的天气要素。( )
2.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漂浮在空中。( )
3.下雨前将雨量筒放在树荫下测量雨量。( )
4.只有万里无云的天空才是晴天。( )
5.天空中的云量和云的形状都在变化,它们与天气密切相关。(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