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六课。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磁铁的基本性质,如能吸铁、有磁性、有磁极等,这为本课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深入了解磁铁的特性,探究不同磁极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磁现象的认识,更是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磁知识,如指南针原理等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二、教学目标(一)科学观念目标学生能够知道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这一科学概念。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现象,理解磁极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是有规律可循的。(二)科学思维目标通过对磁极间相互作用现象的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进行简单的思考和推理,尝试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设计实验去验证。(三)探究实践目标能按照实验要求,正确、规范地操作实验,用简单的器材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四)态度责任目标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三、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磁极间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的规律。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磁极间相互作用的本质,并用科学的语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规律。五、教学策略情境创设策略: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如“小磁铁的魔法聚会”,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探究策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同极和异极靠近时的不同现象。小组合作策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解决问题。多媒体辅助策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若干组,演示用的大条形磁铁,多媒体课件,记录单。学生准备:每组条形磁铁2块、蹄形磁铁2块、环形磁铁2块,实验记录单,铅笔。七、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引出主题)教师手持一块条形磁铁,问:“同学们,之前我们认识了神奇的磁铁,看老师手里这块磁铁,它有两个磁极,一个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一个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那如果让两块磁铁的磁极见面,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引出本节课的探究问题,既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磁铁磁极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为后续探究活动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1.猜想假设(1)教师给每组学生发放两块条形磁铁,让学生观察磁极的标记。然后提问:“同学们,现在大家拿着手里的两块条形磁铁,想一想,如果把N极和N极靠近,会发生什么?把S极和S极靠近呢?N极和S极靠近又会怎样?大家先大胆地猜一猜,把自己的猜想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磁极靠近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2)各小组进行热烈讨论,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同极靠近会吸在一起,有的说会推开,而异极靠近肯定会吸在一起等。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猜想,不做评价,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设计意图:猜想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验前先进行猜想,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2.实验探究(1)教师引导:“同学们,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猜想,那猜想对不对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讲实验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听。”(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①用手拿住条形磁铁的一端,轻轻靠近另一块条形磁铁的相应磁极,注意动作要轻,不要让磁铁掉落。②仔细观察两块磁铁磁极靠近时的现象,是相互吸引紧紧靠在一起,还是相互排斥彼此推开,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简单的图画或文字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③每个小组要分别进行N极和N极、S极和S极、N极和S极的多次重复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按要求操作,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例如,当看到有的小组实验动作太粗糙,教师轻声提醒:“同学们,咱们做实验要像小科学家一样细心,动作轻一点,不然可能错过一些重要的现象哦。”对于记录有困难的小组,教师给予适当帮助,引导学生如何简洁明了地记录现象。设计意图:明确实验要求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教师的巡视指导既能确保学生实验安全、规范,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展和遇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帮助。3.汇报交流(1)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各小组都完成实验了,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用投影仪展示你们的实验记录单,给大家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实验发现。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意见或疑问,可以随时提出来。”(2)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汇报,有的小组说:“我们发现N极和N极靠近时,两块磁铁像两个生气的小朋友,使劲把对方推开,这就是相互排斥;S极和S极靠近也是一样的情况。而N极和S极靠近时,它们就像好朋友一样,紧紧吸在一起,是相互吸引。”其他小组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也有小组补充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细节,如磁铁排斥或吸引时的距离变化等。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汇报,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不准确的描述,以引导提问的方式帮助其纠正。设计意图:汇报交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实验成果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完善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4.总结规律(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总结:“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实验和交流,我们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规律。当两块磁铁的同极,也就是N极和N极、S极和S极靠近时,它们会相互排斥;而当异极,也就是N极和S极靠近时,它们会相互吸引。这就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下: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并画简单图示辅助理解)(2)教师引导学生齐读规律,强化记忆,然后提问:“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现象用到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规律呢?”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们积极思考,有的说冰箱门上的磁吸条,有的说指南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拓展,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设计意图:总结规律是对探究活动的升华,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三)拓展应用(巩固知识,拓展思维)教师拿出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问:“同学们,我们刚刚探究了条形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那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是不是也遵循这个规律呢?大家再来动手试一试,看看和条形磁铁的情况是不是一样。”学生再次分组进行实验,这次学生更加熟练,很快就完成了实验,并得出结论: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同样遵循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教师请个别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进行确认。教师展示一些利用磁极间相互作用原理制作的小玩具,如磁悬浮陀螺等,让学生观察其工作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看这些好玩的小玩具,它们都是利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知识制作出来的。大家课后也可以试着自己动手做一个简单的磁悬浮小装置,感受科学的魅力。”设计意图:拓展应用环节,通过让学生探究不同形状磁铁的磁极间相互作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展示趣味小玩具,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欲望,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外。(四)课堂总结(回顾知识,强化收获)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都学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探究的方法等。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在这节课里,我们通过猜想、实验、交流,发现了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还学会了像科学家一样做实验去探究问题。希望大家课后能继续保持这份对科学的好奇心,去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科学奥秘。”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强化学生的记忆,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收获,同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科学的热情。八、板书设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极:N-N相斥S-S相斥异极:N-S相吸规律: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