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精炼)【重难知识点讲解】一、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用途(1)金刚石①性质: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②用途:切割大理石、裁玻璃,加工坚硬的金属,作钻探机的钻头等。(2)石墨①性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质软,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熔点高。②用途:制铅笔芯、石墨电极、润滑剂等。(3)C60①用途:广泛用于超导、催化、能源及生物医等方面。(4)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质性质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拓展延伸]: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如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金刚石、石墨均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2、无定型碳(1)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可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2)活性炭:吸附作用比木炭更强,常用于水的净化、防毒面具、制糖工业等。(3)焦炭:常用来冶炼金属,作还原剂。(4)炭黑:常用来制墨、油漆、橡胶工业的填充剂等。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应用:档案资料用碳素笔书写、千年古画历经千年而不褪色等。(2)碳与氧气的反应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时):;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时):③现象:充分燃烧时,发出红光或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④应用:作燃料。(3)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碳能夺取氧化物中的氧。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增强,表现出还原性。①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注意事项:a: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冷凝倒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b: 酒精灯加网罩——集中火焰、提高温度;c: 实验结束时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炸裂试管;d: 在加药品时木炭粉要稍稍过量——使氧化铜充分反应。②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③在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拓展延伸]:1、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作还原反应,如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等,木炭、氢气和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二、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①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②不能用硫酸,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③一般不用粉末状碳酸钙或碳酸钠晶体,反应速率较快,不便于收集气体。(2)原理:(3)装置选取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为: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类型为固液常温型。选取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为:生成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且易溶于水,则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实验步骤:查、装、定、加、收、验。检验及验满的方法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CO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否则未集满。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拓展延伸]:带长颈漏斗的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部分,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其下端浸在水中,继续加水使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产生高度差,在一段时间内水柱不回落,说明气密性良好。带注射器的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会产生气泡;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若气密性良好则会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实验试剂的选择要求:反应物安全易得;反应条件要求不高,操作简便安全;反应速率适中;生成气体不混入其他气体,便于收集。三、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1)常温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验证实验:①现象及分析:软塑料瓶变瘪。(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中,使瓶内气体压强变小,大气压使塑料瓶变瘪。)②结论:CO2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①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②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2)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的含量时,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①验证实验:②现象及分析:(Ⅱ) (Ⅲ) (Ⅳ)现象 小花不变红 小花不变红 小花变红分析 水不能使石蕊变色,水不显酸性 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二氧化碳不显酸性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③结论:CO2与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H2CO3,反应方程式为:,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4)CO2能使澄清水变浑浊。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3、用途:光合作用的原料;用于灭火;作化工产品原料。干冰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的冷藏保鲜和运输、医疗上血液制品和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等方面。四、 碳循环及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之前,必须先做灯火试验。2、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3、温室效应(1)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臭氧、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代烷等。(2)加剧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等。(3)防治措施:①世界各国应制定旨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府和国际规定,并严格执行;②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③提倡“低碳生活”;④我国明确提出了减排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五、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2、化学性质:(1)可燃性: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反应方程式为:。(2)毒性:CO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3)还原性——CO还原氧化铜:,可用于冶金工业。[拓展延伸]:1、CO与 CO2性质及用途的比较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物理性质 色、味、态 无色、无味的气体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略小溶解性 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化学性质 可燃性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具有可燃性 2CO+O22CO2还原性 不具有还原性,而具有氧化性 具有还原性 CO+CuOCu+CO2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H2O+CO2=H2CO3 碳酸不稳定而易分解:H2CO3=H2O+CO2↑ 不与水反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室检验CO2)Ca(OH)2+CO2=CaCO3↓+H2O 不与澄清石灰水 反应与NaOH 反应 实验室常用来吸收或除去CO2:2NaOH+CO2=Na2CO3+H2O 不与NaOH反应毒性 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 有毒用途 灭火,工业原料,干冰可作制冷剂,温室里的气体肥料 作燃料、冶炼金属2、CO与CO2的鉴别、分离及除杂方法(1)鉴别方法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CO2 CO①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变浑浊 无现象②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溶液变红 无现象③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无现象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④点燃 不燃烧 可燃⑤用质地较软的塑料瓶分别装满两种气体,再分别加入1/ 4体积的水,盖紧瓶盖后振荡 软塑料瓶变瘪 无变化(2)除杂方法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化学方程式CO2(CO) 通过足量灼热的CuO CO+CuOCu+CO2CO(CO2)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 2NaOH+CO2=Na2CO3+H2O通过足量灼热的炭层 CO2+C2CO(3)分离方法利用CO和CO2化学性质的不同,分离CO和CO2时,应将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NaOH与 CO2反应生成Na2CO3,先分离出CO;然后再向溶液中滴加稀H2SO4,得到CO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