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专题33: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一、选择题1.一定质量的CH4可与常见物质M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Cu2O与O2反应又生成M,同时放出较多热量。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2O中Cu元素化合价为﹣2价B.理论上反应每生成44gCO2,同时生成18gH2OC.理论上每16g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64gO2D.M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Cu2O中的高2.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CO2 的过程可在高温条件下转化B.正常的雨水显酸性是因为降雨过程中发生了反应⑥C.图中所有转化关系只涉及三种基本反应类型D.反应⑦常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3.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矿物质。从海水中提取镁的主要过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程Ⅰ发生的是化学变化B.过程Ⅰ~Ⅱ的目的是富集、提纯MgCl2C.过程Ⅱ得到Mg(OH)2沉淀的实验操作为蒸发结晶D.由MgCl2得到Mg也可以通过反应“ ”来实现4.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 B.C. D.5.图为一种新型合成氨气的反应机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实现了氮的固定B.图中共涉及氮、氧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C.理论上每制得的氨气需要消耗的氮气D.该过程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变6.下列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不能用如图坐标表示的是( )A.向一定量的石灰石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B.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所加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C.向一定量的CuO中不断滴加稀硫酸,所加稀硫酸的质量与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关系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水中加入硝酸钾,所加硝酸钾的质量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目的所对应的实验方案比较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区分:二氧化碳与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B 除杂: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稀盐酸中C 制备:生活中制备软水 用活性炭进行吸附D 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用两支玻璃棒分别蘸酒精和水在火焰上加热A.A B.B C.C D.D8.下列实验方案或试定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目的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试剂A 验证分子不断运动 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浓盐酸和紫色石蕊溶液,然后用大烧杯盖住两只烧杯,观察现象B 探究甲烷组成元素 点燃,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C 探究人体吸入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分别收集两瓶吸入与呼出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观察现象D 检验氢氧化钙溶液是否变质 直接观察底部是否有白色沉淀A.A B.B C.C D.D9.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0.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四种常见的不同物质,其中丙是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甲、乙常温下均为液体,则反应①可能是分解反应B.若乙常温下为固体,则甲可能是一种液态单质C.若丁常温下为固体,则反应②生成物可能是气体、液体或者固体D.若反应②生成二氧化碳,则丁一定是碳单质11.含铜元素的物质间发生转化:CuOCuSO4Cu(OH)2 CuCl2Cu,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转化①中铜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B.转化②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C.转化③可通过加NaCl溶液实现D.转化④如果加入Zn,则溶液质量减小12.将过量的金属锰放入氯化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金属锰表面会出现红色固体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大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Mn2+和Cl-13.如图表示五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可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变化①中M若为石蕊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B.变化②属于中和反应C.变化③只能通过加入稀盐酸才能实现D.变化④为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我们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下图是氨碱法生产纯碱的流程图,回答问题。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盐水饱和食盐水饱和氨盐水碳酸氢钠纯碱A.过滤操作中使用玻璃棒能增加产量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C.“吸氨”中的氨由原子构成D.该方法会生成副产品氯化铵,其属于复合肥15.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NaCl>B.℃时,将10g 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60gC.将℃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当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16.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氧气、二氧化碳、水 B.氢气、水、过氧化氢C.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 D.铜、氧化铜、硫酸铜二、填空题17.某兴趣小组利用实验室制CO2的废液得到CaCO3和NaCl晶体,过程如下:(1)试剂X为 (填化学式);(2)稍过量的试剂X加入废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写出生成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 。(3)操作I的名称为 ,操作Ⅱ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三、综合题18.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大国担当。(1)Ⅰ.“碳”减排“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填字母)a.碳原子 b.二氧化碳 c.碳元素 d.含碳物质(2)下列做法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填字母)a.提倡绿色出行 b.提倡人走灯熄 c.垃圾焚烧处理 d.推广使用太阳能(3)Ⅱ.“碳”封存将二氧化碳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从微观角度解释,压缩液化过程主要改变的是 。(4)将二氧化碳注入深海咸水层实现高压封存,深海高压可以 (填 “增大”或“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此方法会使海水的酸性增强而影响海洋生态,主要原因是海水中 (填化学式)浓度增大。(5)Ⅲ.“碳”利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4O)等液体燃料。制取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题图-1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6)将二氧化碳和甲烷(CH4)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重整得到两种气体燃料。反应过程如题图-2所示,该过程可描述为CH4气体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分解为 ,然后 (将反应过程补充完整)。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降低,其原因是 (催化效果与催化剂可吸附气体的表面大小有关) .19.以煤粉灰(主要成分为、及少量等)为原料制取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1。【查阅资料】溶液中滴入溶液会呈血红色。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1)“酸浸”过程中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酸浸”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2)“除铁”时,发生的反应为;检验溶液中铁元素已除尽的方法是 。(3)“结晶”是向浓溶液中通入气体,从而获得晶体的过程。溶液中和盐酸的浓度随通气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4)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 (写化学式)(5)高温烧结的氧化铝,又称人造刚玉或人造宝石,可用于制机械轴承、钟表中的钻石、坩埚、高强度陶瓷等。由此可推知氧化铝的性质有____(填标号)A.硬度大 B.熔点高 C.性质稳定四、推断题20.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是反应物,C、D是生成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A为活泼金属,D为气体单质,A与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若A为熟石灰,D为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B可能为 和 (填“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两类物质。(3)若A为红棕色固体,D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且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1.A~F是初中常见的物质。A为红色粉末,D、F常温下为液体,F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C、E为单质。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物质F的化学式 。(2)写出化学方程式:①C和E发生的反应 。②C→A的反应 。(3)若B为氧化物且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1:1,则B可能是 (写名称)。五、实验探究题22.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F(1)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选择A装置,A装置的不足之处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用来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最适合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4)若用A和E装置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槽里的水倒吸,应采取的操作是 。(5)若用装置F 收集氧气,气体应该从 (选填“a”或“b”) 端导管通入。答案解析部分1.C2.C3.B4.D5.A6.C7.D8.A9.A10.D11.B12.C13.D14.B15.C16.B17.(1)Na2CO3(2)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3)过滤;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18.(1)b(2)abd(3)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隙(变小)(4)增大;H2CO3(5)H2+CO2CH4O+H2O(6)C和H2;C与CO2反应生成CO;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覆盖在催化剂表面,阻碍反应进行19.(1)二氧化硅/SiO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温度越高,挥发越剧烈(2)取样,滴加适量KSCN溶液,观察现象,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铁元素没有除尽,溶液没有变成血红色,说明铁元素除尽(3)盐酸的浓度越高,越有利于AlCl3·6H2O晶体析出(4)氯化氢/HCl(5)A;B;C20.(1)置换反应(2)酸;非金属氧化物(3)3CO+Fe2O32Fe+3CO221.(1)H2O(2)2H2+O22H2O;2Hg+O22HgO(3)二氧化硫22.(1)锥形瓶(2)没有棉花;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E;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4)先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5)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