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4: 气体的制取(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34: 气体的制取(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
专题34: 气体的制取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 CO2及 CO2的性质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A.制备 CO2的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
C.CO2 的验满方法
D.通入 CO2后较高的蜡烛先熄灭
2.以下是气体制备及净化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和乙装置一样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乙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开启状态
C.丙装置可以吸收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的气体
D.丁装置可以干燥CO气体,气体从b端进入甲
3.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①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溶液制取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锰固体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③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④锌片和稀硫酸常温下制取氢气
A.(1)(2) B.(3)(4)
C.(2)(4) D.(1)(3)(4)
4.把盛满气体X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现象,对气体X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气体X难溶于水 B.气体X微粒间隙变小
C.气体X一定是 D.气体X不宜用排水法收集
5.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活塞向左移动,推测液体和固体可能是(  )
A.稀盐酸和石灰石 B.稀硫酸和锌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硝酸铵
6.实验室用H2O2、MnO2制取O2并回收MnO2,下列图示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产生O2 B.干燥O2
C.收集O2 D.分离出MnO2
7.潜水艇里需要配备氧气的发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下列反应都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在潜水艇里供给氧气的反应是(  )
A.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B.水 氢气+氧气
C.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
D.过氧化氢 水+氧气
8.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气体,应满足下列条件的(  )
反应物都是固体;
反应需要加热;
制得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制得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A. B. C. D.
9.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乙中盛放干燥剂。有关此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甲装置可控制反应的随时开始和停止
②将粉末状的二氧化锰用水泥负载做成小球状的目的是增大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③打开弹簧夹,在X中点燃红磷,丙装置内可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④打开弹簧夹,在X中点燃硫,丁中装水可起到防污染的作用
⑤关闭弹簧夹,在X中点燃足量红磷,可测定丙中烧瓶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⑥实验过程中共产生氧气3.2g,则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大于3.4g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④⑤
10.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制取CO2
B. 收集CO2
C. 验证CO2已集满
D. 验证CO2能与水反应
11.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收集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加入药品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验满
12.如图是实验室依次制备、收集、验证、验满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3.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分别滴加Na2CO3溶液
B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C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取样灼烧,闻气味
D 除去KNO3溶液中AgNO3 先加入过量KCl溶液,再过滤
A.A B.B C.C D.D
14.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A 区分氢气、氧气 观察气体颜色
B 比较空气中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C 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D 除去水中的所有可溶性杂质 在水中加入活性炭
A.A B.B C.C D.D
15.下列对教材中的实验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检验蜡烛燃烧产物
B.收集呼出的气体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二、填空题
16.铁锅炖大鹅是东北人民冬季最喜欢的美食之一、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实际问题:
(1)从分子角度解释能闻到铁锅炖大鹅香味的原因   。
(2)利用木柴(煤炭)燃烧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炖熟大鹅等食材。
(3)在室内吃铁锅炖时通常要增大通风口或打开排风扇,保证空气的流通,原因是   。
(4)没有客人时,要保持铁锅的清洁与干燥,原因是   。
17.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I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时,为了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该选用上述发生装置   (填装置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较纯净的氢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D”、“E”、或“F”)。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反应装置是   (填装置字母序号),用装置G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通入。
(4)某小组在自制简易制氧机时,发现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在40℃时,不同条件下H2O2的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图甲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溶液的pH越   ,H2O2分解越快。图乙表明,碱性条件下   (填离子符号)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综合以上信息推测,下列物质可加快H2O2分解的是   (多选,填字母)。
a.KOH b.KCl c.HCl d.MnSO4
18.学校运动会上短跑项目“发令枪”里的火药成分为氯酸钾,二氧化锰和红磷,当扣动扳机时,①撞针撞击火药,产生热量使KClO3分解产生O2;②并引燃红磷产生白烟。试分别写这两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   ;②   基本反应类型是   。
19.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为此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启了“低碳行动”项目式学习之旅。
活动一、识碳
(1)图 1 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可知自然界中 CO2的来源有   (写出一点即可),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活动二、探碳
(2)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图 2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当同学们缓缓通入二氧化碳,刚开始观察到下方的玻璃管内只有   (填“干燥”或“潮湿”)的石蕊试纸变红且澄清石灰水   ,上方玻璃管和试管几乎没有变化,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物理性质;
活动三、捕碳
(4)活性炭可用于吸收 CO2,主要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性;
(5)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 CO2;
(6)小组的同学设计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基本过程如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在整个“捕捉”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写出一种即可)。
三、综合题
20.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室制气体。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在图中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往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粉末的操作是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填字母序号)作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若用C 装置收集 O2,检 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3)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乙炔气体,根据信息判断: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序号,后同),收集装置最好选用   。
四、实验探究题
21.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为   。利用A、D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当收集满氧气时,应先撤出导气管,然后熄灭酒精灯,原因是防止   。
(3)甲烷(CH4)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两种固体物质的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据此判断: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甲烷的是   。
A.①⑤⑥B.②③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部分
1.B
2.C
3.C
4.D
5.D
6.B
7.C
8.A
9.C
10.D
11.D
12.D
13.C
14.C
15.C
16.(1)分子在不断运动
(2)放出
(3)增大通风口或打开排风扇:增大氧气的浓度,促进木柴充分燃烧;保证空气的流通:防止木柴(煤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答案合理即可)
(4)铁制品在常温下会与空气中的水、氧气接触从而生锈,保持铁锅的清洁与干燥,可以防止铁锅生锈(答案合理即可)
17.(1)长颈漏斗
(2)C;;D
(3)B;b
(4)大;;ad
18.;;化合反应
19.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温室效应;;潮湿;变浑浊;密度比空气大;吸附;光合;NaOH
20.(1)AE;把试管横放,用纸槽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直立试管;;分解反应
(2)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3)B;E
21.(1)分液漏斗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水发生倒吸,致使试管炸裂
(3)A;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