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B A A D A C C C题号 11 12 13 14答案 D C A D15. 2CO+2NON2+2CO2 0.01 abd a Fe2+-e-=Fe3+ 质子 2Fe3++H2S=S↓+2Fe2++2H+16.(1)(2) O=C=O SiO2+2OH—=SiO+H2O(3)O>P>Si>Li(4) 3d54s2 第四周期ⅦB族 Mn2O717. 1.(1) 搅拌、适当升高温度(2)(3) 3.2~4.4 BD(4) 冷却结晶 抑制铜离子水解18.(1)C(2) 酚酞(3)(4)<(5)>(6) +15.5 C2s2pW个↑弋阳一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考试卷高二化学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2分)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B.“曾青(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C.“外观如雪,强烧之,紫青烟起”,该过程中利用了焰色反应D.碳酸氢钠能与碱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2.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CO B.HCl C. D.KCl3.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B.电子排布式:C.表示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D.N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4.已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A. B.v(CO)=1.5mol/(L·min)C. 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6g O2和O3的混合物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B.标准状况下,11.2L H2O中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C.0.5的溶液中含有的数为1.5NAD.2mol的C与1mol 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8NA6.醋酸与醋酸钠组成的缓冲溶液对酸碱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缓冲能力与组分的浓度有关。室温时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 mol·L 1 CH3COOH溶液:c(CH3COOH)> c(CH3COO-) > c(H+)>c(OH-)B.pH=8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c(Na+)-c(CH3COO-) =9.9×10-6 mol·L-1C.0.1 mol·L 1CH3COOH溶液和0.2 mol·L-1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2c(Na+)= 3c(CH3COO-)+3c(CH3COOH)D.0.2 mol·L-1CH3COOH溶液和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H)+ 2c(H+)=c(CH3COO-)+2c(OH-)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的溶液:、、、B.使酚酞变红的溶液:、、、C.水电离的的溶液:、、、D.无色透明溶液中:、、、8.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能正确解释下列反应原理,且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Fe3+ = Cu2+ + Fe2+B.用食醋检验牙膏中的碳酸钙:C.亚硫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D.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a2+ + CO2 + H2O = CaCO3 ↓+ 2H+9.水系电池在碳循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电池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双极膜在工作时催化解离为和,并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充电时,从电极通过双极膜到达催化电极发生反应C.放电时,催化电极上的反应为D.充电时,电极上的反应为10.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在每个短周期均有分布,可组成下图结构的物质甲。Y的一种同位素可用于文物年限推断,Z的s能级电子数与p能级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Z>X>YB.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Y>Z>MC.X元素与M元素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电子式:D.常温下,物质甲溶液显酸性11.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利用装置甲验证溶于水时放热 B.利用装置乙制备少量C.利用装置丙验证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D.利用装置丁制备氢氧化铁胶体12.250 mL K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c()=0.5 mol·L-1,石墨作电极,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1.12 L气体(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250 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得到Cu的质量为3.2 g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电子0.2 molC.电解后的溶液中c(H+)=0.2 mol·L-1 D.原混合溶液中c(K+)=0.6 mol·L-113.已知常温下:p(S)=-lg[c(S2-)],Ksp(ZnS)=1×10-24,Ksp(CuS)=1×10-36,如图是向10mLNa2S溶液中逐渐加入0.1mol·L-1的ZnSO4溶液时,其中实线为溶液的p(S)随着加入ZnSO4溶液的体积变化图像(忽略离子的水解影响)。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根据0点可得原Na2S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B.图中X点的坐标为(100,12)C.ZnS+Cu2+Zn2++CuS的平衡常数K=1012D.把0.1mol·L-1的ZnSO4溶液换成0.1mol·L-1CuSO4溶液,则图象在终点后变为曲线y14.常温下,向一元酸溶液中逐渐通入氨气(已知常温下,电离平衡常数),使溶液温度和体积保持不变,混合溶液的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时,溶液必为酸性B.为弱酸,常温时随着氨气的通入,逐渐增大C.由图像可知的电离平衡常数为D.当通入时,二、解答题(共58分)15.(14分)随着社会的发展 ,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I.汽车尾气中含有 CO、NO 等有害气体 ,某新型催化剂能促使 NO、CO 转化为 2 种无毒气体。T℃时,将 0.8 molNO 和 0. 8molCO 充入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模拟尾气转化,容器中 NO 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将NO、CO转化为2种无毒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反应开始至20min,v (NO) = mol/ (L min)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型催化剂可以加快 NO、CO的转化b.该反应进行到 20 min 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平衡时CO的浓度是 0.4 mol/ Ld.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e.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 He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II我国最近在太阳能光电催化— 化学耦合分解硫化氢研究中获得新进展 ,相关装置如图所示。(1)负极为 极(填“ a” 或“ b” ) 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2)为使电池持续放电 ,交换膜需选用 交换膜(填“阳离子” 或“阴离子”或“质子”)。(3)分解硫化氢的离子方程式为 。16.(16分)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A、B、C、D、E五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B元素的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C元素位于第二周期且原子中p能级与s能级电子总数相等;D元素原子的M能层的p能级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E元素的原子有5个未成对电子。(1)C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2)当时,B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分子的结构式是 ;当时,B与C形成的化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若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B元素的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A、B、C、D四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4)E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17.(14分)1.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颜料,木材防腐,并用作消毒剂、媒染剂等。工业上用粗氧化铜(含少量以及Fe的氧化物)制取纯净的的流程如图:已知:①,,。②溶液中某离子浓度时,可认为沉淀完全。(1)加快“酸溶”速率的措施是 (举一例)。(2)已知、、NaClO均具有强氧化性,其中X最宜选择的是 (填化学式),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若经“酸溶、氧化”后所得的溶液中,则“调pH”范围是 ,“调pH”宜选用的试剂是 (选填字母编号)。A.氨水 B.CuO C. D.(4)“一系列操作”指的是: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蒸发浓缩过程中,要边搅拌边通入HCl气体,通入HCl气体的作用是 。18.(14分)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醋酸的电离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配制并测定冰醋酸样品的纯度。取冰醋酸样品配成溶液,然后用溶液滴定样品溶液。(1)完成上述实验不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有_____________。A. B. C. D.(2)该实验应该选择 指示剂。(3)4次测得溶液的体积如下:实验次数 ① ② ③ ④消耗溶液的体积 20.05 19.93 18.40 20.02该冰醋酸的纯度为 。【实验二】探究溶液滴定醋酸溶液时酸碱度的关系。某温度下,向上述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溶液,溶液中与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4)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 Q点(填“>”“<”、或“=”,下同)。(5)N点所示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Na+) C(CH3COO-)。【实验三】探究醋酸电离时的热量变化。用上述醋酸溶液与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回答下列问题:(6)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温度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醋酸 平均值1 26.2 26.0 26.1 28.12 25.9 25.9 25.9 27.83 26.4 26.2 26.3 28.4已知: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密度为,比热容,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①已知,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数值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kJ/mol。②上述实验所测中和热数值明显偏小,产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需要吸收较多的热量C.一次性把稍过量的溶液倒入小烧杯中D.醋酸挥发,带走部分热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二化学答案.docx 高二化学考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