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典例分析及重难突破(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九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典例分析及重难突破(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十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典例分析及重难突破
典例分析
1.(2024·天津·高考真题)突变体是研究植物激素功能的常用材料,以下研究材料选择不当的是( )
A.生长素促进植物生根——无侧根突变体
B.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无果实突变体
C.赤霉素促进植株增高——麦苗疯长突变体
D.脱落酸维持种子休眠——种子成熟后随即萌发突变体
2.(2024·重庆·高考真题)为探究乙烯在番茄幼苗生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在玻璃箱中对若干番茄幼苗分组进行处理,一定时间后观测成熟叶叶柄与茎的夹角变化,然后切取枝条,检测各部位乙烯的量。题图,为其处理方式和结果的示意图(切枝上各部位颜色越深表示乙烯量越多)。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切口处乙烯的积累,可推测机械伤害加速乙烯合成
B.由幼叶发育成熟过程中乙烯量减少,可推测IAA抑制乙烯合成
C.乙烯处理使成熟叶向下弯曲,可能是由于叶柄上侧细胞生长快于下侧细胞
D.去除乙烯合成后成熟叶角度恢复,可能是因为叶柄上、下侧细胞中IAA比值持续增大
3.(2024·贵州·高考真题)矮壮素可使草莓植株矮化,提高草莓的产量。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和地上部鲜重,以及对果实总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矮壮素是从植物体提取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B.种植草莓时,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为400mg/L
C.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作用减弱
D.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变化趋势相近
4.(2024·海南·高考真题)6-苄基腺嘌呤(6-B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某小组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BA对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未添加6-BA时,三种油茶的花粉萌发率相同
B.6-BA诱导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最佳浓度相同
C.不同浓度的6-BA对三种油茶花粉的萌发均起促进作用
D.与对照组相比,最佳诱导浓度下花粉萌发率增加倍数最大的是油茶A
5.(2024·江西·高考真题)当某品种菠萝蜜成熟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呼吸速率迅速上升,再迅速下降的现象。研究人员以新采摘的该菠萝蜜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常温有氧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变化趋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菠萝蜜在贮藏期间,细胞呼吸的耗氧场所是线粒体的 ,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 ,另一部分以 的形式散失。
(2)据图可知,菠萝蜜在贮藏初期会释放少量乙烯,随后有大量乙烯生成,这体现了乙烯产生的调节方式为 。
(3)据图推测,菠萝蜜在贮藏5天内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 。
为证实上述推测,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设菠萝蜜中的可溶性糖均为葡萄糖,现有充足的新采摘菠萝蜜、仪器设备(如比色仪,可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物质的浓度)、玻璃器皿和试剂(如DNS试剂,该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等。简要描述实验过程:
① ;
②分别制作匀浆,取等量匀浆液;
③ ;
④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
⑤ 。
(4)综合上述发现,新采摘的菠萝蜜在贮藏过程中释放的乙烯能调控果实的呼吸速率上升,其原因是 。
【解题技巧】
1.生长素的发现及植物生长情况的判断
(1)以模式图为信息载体,考查生长素的发现实验及不同处理条件下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判断及原因分析。如对胚芽鞘做出不同的处理(如尖端插入云母片、尖端套上锡箔纸帽等),预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2)以经不同处理的胚芽鞘为背景信息,设计实验验证单侧光、重力等因素在胚芽鞘弯曲生长中的作用。如给出系列不同处理的胚芽鞘,选出不同组合,用于验证单侧光、重力等因素的作用。
2.生长素作用两重性问题分析
(1)以植物实际的存在状态或植物实际生长现象为信息载体,考查植物生长情况的判断或向性生长成因的分析。如对横置、单侧光照射等处理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的判断及分析向光、向地、背地等向性生长现象的成因。
(2)以曲线图、柱形图、表格等实验结果的呈现形式,考查利用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特点判断、利用两重性特点解决植物生长现象成因等实际问题。如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信息载体,考查不同部位生长素浓度的判断。
3.植物激素相关的实验分析
以对植物激素的运输方式、生理作用及激素间的关系等的探究为信息载体,对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进行考查。如探究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生长素引起的顶端优势的影响,生长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重案突破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特定内分泌器官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环境因素能通过改变赤霉素的作用来促进种子的萌发
C.细胞分裂素为植株提供能量和物质促进其伸长生长
D.生长素在失重状态下仍可发生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2.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实验来探究生长素的成分和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B.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在单侧光影响下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C.温特的实验必须在单侧光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
D.鲍森·詹森实验的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够透过琼脂片向下传递
3.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环境因素调节,光照、温度、重力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光敏色素结构的改变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
B.冬小麦等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够开花
C.“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生长素沿淀粉体沉降的方向不对称分布
D.植物的生长发育往往取决于各种植物激素在体内的绝对含量
4.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影响,实验前展开了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应对插枝进行去芽处理,以消除插枝中原有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B.应保留插枝的多个大叶片,以利于蒸腾作用促进2,4-D的吸收
C.用水培法培养插枝时,不能用清水代替植物完全培养液
D.用不同浓度的2,4-D处理插枝,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5.水稻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主根生长速率开始下降直至停止。此过程中主根部位乙烯含量逐渐升高,赤霉素含量逐渐下降。外源施用乙烯和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影响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抑制主根生长
B.赤霉素促进主根生长
C.乙烯对主根生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D.乙烯可减弱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影响
6.在拟南芥中,赤霉素与细胞内的赤霉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R蛋白结合使R蛋白降解,从而抑制相关基因H的表达,引起细胞伸长、植株增高。用赤霉素处理野生型和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后,分别进行蓝光照射和黑暗处理,检测R蛋白的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 )
A.蓝光受体被激活后,R蛋白的降解量减少
B.蓝光受体被激活后,拟南芥植株增高被抑制
C.赤霉素合成缺陷,有利于相关基因H的表达
D.推测蓝光受体可能会加强赤霉素受体的作用
7.花生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经历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并发生了复杂的细胞代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花生种子萌发时,赤霉素的合成增多
B.花生种子萌发后,其细胞都仍然具有全能性
C.花生种子萌发时,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增加
D.与花生种子相比,萌发后幼苗DNA的总量保持不变
8.研究表明,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和独脚金内酯(一种植物激素)共同参与调控顶端优势的形成。在茎尖,生长素向下极性运输时,通过影响侧芽位置的细胞分裂素和独脚金内酯含量,抑制侧芽生长,相关生理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通过作用于IPT和CKX促进细胞分裂素的分泌
B.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侧芽生长过程中始终具有协同效应
C.顶芽摘除后,侧芽处的细胞分裂素和独脚金内酯含量均升高
D.生长素与独脚金内酯在IPT表达过程中始终具有协同效应
9.“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繁花满枝,瓜熟蒂落”,植物整个生命历程都离不开植物激素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使种子α-淀粉酶合成减少
B. “幼苗生长”时,幼芽中的甲硫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C. “繁花满枝”时,油菜素内酯可促进花粉管的生长
D. “瓜熟蒂落”时,果实内乙烯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
10.植物激素及相关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果实生长和发育成熟
B.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能促进种子中a-淀粉酶的产生
C.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以及叶和果实的衰老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能减轻大雨对小麦传粉造成的损失
11.南瓜下胚轴长度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研究人员为了探究暗前远红光处理下外源油菜素内酯(BR)对南瓜苗下胚轴伸长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图的实验处理,其中BRZ表示油菜素内酯抑制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瓜苗的光敏色素感受暗前远红光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B.暗前远红光和外源BR都可以促进正常南瓜苗下胚轴的伸长生长
C.暗前远红光处理对南瓜苗下胚轴伸长生长的影响与BR有关
D.BR缺失突变体用暗前远红光处理可基本恢复下胚轴伸长生长
12.茉莉酸是一种植物激素,具有抑制生长、萌发及促进衰老等生理作用。研究发现,重金属镉胁迫下,拟南芥根中内源茉莉酸的含量迅速增加,且喷施外源茉莉酸甲酯(茉莉酸类似物)能抑制AtHMA4等基因的表达,缓解镉胁迫的危害。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茉莉酸是由植物体内特定腺体分泌的微量有机物
B.茉莉酸含量增加有利于降低拟南芥根中的镉浓度
C.AtHMA4基因表达下调不利于拟南芥应对镉胁迫
D.茉莉酸与脱落酸在调节生长方面作用效果相抗衡
13.科学家提出“酸生长理论”,认为生长素能够促进H+向细胞外主动运输,使细胞壁周围pH下降,软化细胞壁从而促进生长。2021年福建科研工作者证实生长素可以诱导细胞膜上类受体激酶(TMK)激活质子泵,将大量H+泵出细胞外,为解释“酸生长理论”提供证据。根据以上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将胚芽鞘切段放入酸性缓冲液中也能表现促进细胞伸长的效果
B.将胚芽鞘切段置于pH为7的缓冲液,施加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
C.将TMK基因敲除的胚芽鞘放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生长速度慢于正常胚芽鞘
D.阻断胚芽鞘的呼吸作用后放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pH将降低
1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激素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同时,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浓度升高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浓度升高却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B.油菜素内酯是由植物细胞产生的,具有抑制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的作用
C.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从而增加细胞的数目,引起植株升高
D.成熟果实中富含乙烯和脱落酸,由此推测该两种植物激素表现出相抗衡作用
15.根的负向光性是植物的向性运动之一,是指植物在高光强或其它不良条件下发生的一种背向光源弯曲生长的适应性反应。为探究其原因,研究者测定水稻根向光侧和背光侧在单光刺激后生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处理 向光侧(ng·g-1·FW) 背光侧(ng·g-1·FW)
光强(100μmol·m-2·s-1) 184.8 498.6
黑暗 418.6 418.6
A.根的负向光性未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特点
B.根的负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发生极性运输导致分布不均匀
C.光强组根尖生长素总量少于黑暗组可能是因为光照促进生长素的分解
D.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的,其本质为吲哚丁酸
16.乙烯和生长素(IAA)在高浓度NH4NO3条件下可调节拟南芥幼苗根毛的发育。野生型拟南芥幼苗受到高浓度NH4NO3毒害后,根毛会畸形分叉,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甲、乙均为缺失某蛋白质的IAA不敏感型突变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甲缺失蛋白M,乙缺失蛋白N,ACC为乙烯合成前体
A.高浓度NH4NO3下,乙烯或IAA抑制根毛的分叉均需要蛋白N
B.高浓度NH4NO3下,外源ACC对乙的根系保护效果比对甲的好
C.添加ACC或IAA均可抵抗高浓度NH4NO3对甲和乙的毒害作用
D.在调节野生型拟南芥的根毛发育时ACC和IAA表现为协同作用
17.大多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过休眠才能萌发,从休眠到萌发阶段种子内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某些突变体的种子未脱离母体就发芽的现象称为胎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GA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合成
B.种子萌发过程中GA含量的变化与ABA的相反
C.在种子休眠与萌发中,ABA与GA的作用相抗衡
D.外施ABA可抑制ABA受体缺失突变体胎萌
18.当某品种菠萝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呼吸速率迅速上升,再迅速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研究人员以新采摘的该品种菠萝蜜果实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常温有氧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变化趋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果实贮藏期间,细胞呼吸的耗氧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B.果实贮藏初期,乙烯的产生可能存在正反馈调节
C.乙烯除能促进果实成熟外,还可促进开花和果实脱落
D.将果实进行低温贮藏,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
19.种子引发是一项通过控制种子先缓慢吸收水分后萌动的技术。研究者选用生长素(IAA)作为引发剂处理两个棉花品种(浙大13-1和浙大13-2)的种子,探究生长素引发对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生根情况的影响,实验分组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盐胁迫下,20mg/L的IAA引发处理对须根的作用效果相对更显著
B.低浓度的IAA促进须根生长,高浓度的IAA抑制须根生长
C.对照1和对照2的幼苗须根生长不受IAA影响,但受环境影响
D.生长素在棉花幼苗根部运输时,会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20.人工合成的赤霉素(GA )会阻碍花粉的正常萌发,从而获得无子果实。为获得更受市场欢迎的大果粒无子巨峰葡萄,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科研小组用GA 处理花期前后的葡萄花序,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如下。
①组:开花前清水处理3天+盛花期清水处理3天
②组:开花前20ppmGA 处理3天+盛花期清水处理3天
③组:开花前20ppmGA 处理3天+盛花期25ppmGA 处理3天
④组:开花前20ppmGA 处理3天+盛花期40ppmGA 处理3天
⑤组:开花前20ppmGA 处理3天+盛花期60ppmGA 处理3天
注:ppm为百万分率,1ppm即含量为百万分之一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无子率(%) 0 57.9 80.2 97.8 88.9
果粒重量(g) 8.3 9.1 9.8 10.5 9.7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①组为对照组,其结果表明内源赤霉素不会阻碍花粉的正常萌发
B.盛花期用③④⑤组所示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花序,均能促进果实发育
C.用赤霉素在盛花期处理葡萄花序的效果比在开花前处理的效果好
D.④组的处理方法最优,用于生产实践前需检测GA 的残留量和毒性
21.喷施外源生长素可改变黄瓜花芽分化成雌花和雄花的比例,调控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源生长素与受体结合后可直接催化乙烯的合成
B.可通过施用乙烯合成抑制剂来促进黄瓜多开雌花
C.生长素和乙烯的比例是影响花芽分化的重要因素
D.花芽发育期大量使用生长素有利于提高黄瓜产量
22.某研究团队以某植物完整植株为材料,研究不同处理对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I、Ⅱ组对照说明顶芽的存在可能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B.Ⅱ、Ⅲ组对照说明IAA对侧芽的生长可能起抑制作用
C.I组侧芽中IAA的浓度可能大于Ⅲ组侧芽中IAA的浓度
D.32h时Ⅱ组侧芽的长度大于24h时,说明前者侧芽处的IAA含量一定高于后者
23.SPA1和COP1是参与拟南芥光反应调控的蛋白质,HY5是转录因子。在黑暗中生长的拟南芥幼苗通常表现为黄叶,称为黄化苗。光照影响拟南芥幼苗叶色的分子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分生组织富含光敏色素,植物都是通过光敏色素感知光信号的
B.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SPA1和COP1作用的机理和场所相同
C.在黑暗条件下,可通过抑制HY5的降解来缓解幼苗发生黄化
D.光照时,光敏色素被激活后通过结构变化直接影响基因的表达
24.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00mg/L的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B.不同浓度的NAA处理插条,生根率都不同
C.小于300mg/L的NAA处理插条,不利于生产
D.自变量是NAA的浓度,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25.油菜素内酯(BR)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为探究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表中所示是相关研究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1 2 3 4 5 6
油菜素内酯浓度/(mg·L-1) 0 0.10 0.20 0.30 0.40 0.50
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0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芹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与BR作用类似的激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填“赤霉素”“乙烯”或“脱落酸”)。
实验二:用放射性碳标记的IAA处理主根,检测油菜素内酯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示表明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BR可以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且对__________________(运输方向)的作用更显著。
实验三:PIN蛋白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研究人员检测BR处理的根部组织中PIN蛋白基因表达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所示。
测定指标组别 PIN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相对值)
对照组 7.3
一定浓度BR处理组 16.7
(4)上述两个实验表明,油菜素内酯作为一种信息分子,会与_______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引发细
胞内发生一系列信息传递过程,从而影响根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影响生长素在根部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分布,进而影响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5)与植物激素相比,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答案以及解析
典例分析
1.试题分析: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答案:B
详解:A、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进而促进植株生根,A正确;
B、乙烯则促进果实的成熟,但不能促进果实发育,因此不能利用无果实突变体作为材料进行研究,B错误;
C、赤霉素能够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从而促进植株增高,C正确;
D、脱落酸可抑制萌发,维持种子休眠,D正确。
故选B。
2.试题分析: 1.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答案:B
详解:A、与处理3h后相比,处理32h后的颜色加深,这说明处理32h后切口处乙烯的积累加剧,由此可推测机械伤害加速乙烯合成,A正确;
B、由图可知,幼叶发育成熟过程中颜色加深,由此说明幼叶发育成熟过程中乙烯量增多,B错误;
C、乙烯处理后,可能是由于叶柄上侧细胞生长快于下侧细胞,导致叶柄上侧重量多于下侧,从而导致成熟叶向下弯曲,C正确;
D、去除乙烯合成后,可能是因为叶柄上、下侧细胞中IAA比值持续增大,由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导致叶柄上侧细胞的生长减慢,重量减轻,从而使成熟叶角度恢复,D正确。
故选B。
3.试题分析:矮壮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抑制植株的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植株节间缩短,长得矮、壮、粗,从而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和抗逆性。 矮壮素可以用于多种作物,如小麦、水稻、棉花、玉米等,能防止作物徒长和倒伏,增加产量。但使用时需要注意浓度和使用时期,浓度过高或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植株生长停滞、畸形等。
答案:D
详解:A、矮壮素是人工合成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不是从植物体提取的,A 错误;
B、由图可知,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不是 400mg/L,应该在200mg/L左右,B 错误;
C 、随矮壮素浓度增高,株高先降低后稳定,曲线并没有回升,因此矮壮素的矮化作用是先增强后稳定,或一直增强只是增强幅度减缓,而非减弱,C 错误;
D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的变化趋势较为相近,D 正确。
故选D。
4.试题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的6-BA对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茶类型和6-BA浓度,因变量是花粉萌发率,据此分析作答。
答案:D
详解:A、据图可知,未添加6-BA时(浓度为0),三种油茶的花粉萌发率不同,其中油茶A萌发率最高,A错误;
B、6-BA诱导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最佳浓度不同:实验范围内,诱导油茶A的最适浓度是10mg/L,诱导油茶B的最适浓度是0.5mg/L,诱导油茶C的最适浓度是5mg/L,B错误;
C、据图可知,浓度为15mg/L的6-BA对油茶C花粉的萌发均起抑制作用,C错误;
D、与对照组相比,最佳诱导浓度下花粉萌发率增加倍数最大的是油茶A(对照组是20%,最佳浓度下是60%),D正确。
故选D。
5.试题分析:(1)信息获取与加工
题干关键信息 所学知识 信息加工
细胞呼吸耗氧场所、能量变化 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线粒体,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成热能,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耗氧的细胞呼吸为有氧呼吸,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乙烯产生的调节方式 植物体中激素的合成受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果实成熟过程释放乙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成熟果实进一步提高乙烯释放量
5天内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 葡萄糖是可溶性糖,细胞呼吸主要以葡萄糖为底物 图示中5天时间中呼吸速率先上升后下降再保持相对稳定
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推测 设计探究性实验时,要遵循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 DNS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可用其检测葡萄糖
乙烯能调控果实的呼吸速率上升的原因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细胞呼吸主要以葡萄糖为底物,细胞呼吸与乙烯的变化趋一致,但乙烯含量先达到峰
(2)逻辑推理与论证:
答案:(1)内膜 ATP 热能
(2)正反馈调节
(3) 先上升后下降 将采摘后分别放置0、1、2、3、4、5天的菠萝蜜分成6组,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 在6支试管中分别添加等量的DNS试剂,混匀 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比色仪分别测定各组试管中棕红色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记录并分析
(4)乙烯增加了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导致呼吸速率上升
详解:(1)菠萝蜜在贮藏期间,细胞呼吸的耗氧场所是线粒体的内膜,即消耗氧气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中转移到ATP中的能量可以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2)据图可知,菠萝蜜在贮藏初期会释放少量乙烯,随后有大量乙烯生成,进而加速了果实的成熟,这体现了乙烯产生的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3)图中显示,菠萝蜜在贮藏5天内呼吸速率迅速上升而后下降,同时乙烯的产生量也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据此推测,该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为证实上述推测,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设菠萝蜜中的可溶性糖均为葡萄糖,现有充足的新采摘菠萝蜜、仪器设备(如比色仪,可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物质的浓度)、玻璃器皿和试剂(如DNS试剂,该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等,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利用的原理是颜色反应,颜色的深浅代表葡萄糖含量的多少,据此简要描述实验过程:①分组编号,将采摘后分别放置0、1、2、3、4、5天的菠萝蜜分成6组,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实验中保证采摘后用于实验的菠萝蜜生长状态一致;②分别取等量的6组菠萝蜜制作匀浆,取等量(1毫升)匀浆液分别置于6支干净的试管中;③在6支试管中分别添加等量的DNS试剂,混匀;④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⑤在加热的过程中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比色仪分别测定各组试管中棕红色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记录并分析。(4)图中呼吸速率与乙烯释放速率变化趋势相同,且正好比乙烯释放速率的变化滞后一天,其原因是乙烯增加了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导致呼吸速率上升。
重案突破
1.答案:D
解析:A、动物激素是由动物体内特定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合成,植物体中没有特定的合成和分泌植物激素的器官,如植物体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A错误;
B、环境因素能够改变激素的合成、含量等,进而影响植物生命活动,但无法改变激素(如赤霉素)的作用,B错误;
C、植物激素不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和物质,植物激素只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C错误;
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由植物自身因素的决定,不是由重力引起,因此生长素在失重状态下仍可发生极性运输;生长素的非极性运输由受到的刺激引起,在失重状态下,重力不会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但可能会由其他因素影响,如单侧光刺激。因此,生长素在失重状态下仍可发生非极性运输,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A、达尔文观察到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下部,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了下面,而温特的实验证明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了下面,影响胚芽鞘弯曲生长,A错误;
B、拜尔是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相关实验,因此没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在单侧光影响下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B错误;
C、温特在黑暗条件下将尖端放置在琼脂块上,然后将这种琼脂块放置在去除顶芽的幼苗的正中以及一侧,结果发现幼苗都出现了生长,证明了达尔文提出的假说——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向尖端下部传递,C错误;
D、鲍森 詹森的实验选择琼脂和云母的原因是化学物质能够透过琼脂却不能透过云母,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A、光敏色素是一类感受光信号的蛋白,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改变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细胞核基因的表达,A正确;
B、冬小麦等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期的低温才能开花,说明温度也参与冬小麦春化作用的调节,B正确;
C、“淀粉一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平衡石细胞,从而造成生长素沿淀粉体沉降的方向不对称分布,从而调节植物生长方向如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等,C正确;
D、植物的生长发育往往取决于各种植物激素在体内的相对含量,即各种植物激素的比例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D错误。
故选D。
4.答案:D
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选用扦插的枝条长势和带有幼芽数量应大致相同,即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通常不用没有芽的枝条,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A错误;扦插枝条不应保留多个大叶片,否则蒸腾作用过强,使枝条中水分过快减少,不利于生根,B错误;用水培法时,可在培养液中滴加2,4—D溶液配制成预设的浓度。培养液可以是在实验室里自行配制的植物完全培养液,也可以用购买的不含植物激素的营养液按一定比例配制,或者直接用清水也可,C错误;用不同浓度的2,4—D处理插枝,也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因为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D正确。
故选D。
5.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乙烯可以抑制主根生长,赤霉素可以促进主根生长,AB正确;据图可知,赤霉素+乙烯组的主根长度大于乙烯单独处理组,小于赤霉素单独处理组,说明乙烯可减弱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影响,D正确;据图只能看出乙烯可以抑制主根生长,C错误。
故选C。
6.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野生型+黑暗组和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蓝光处理组的曲线差异不明显,R蛋白降解较快,而野生型+蓝光处理组,R蛋白的含量较高,说明R蛋白降解受阻,而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蓝光处理组与野生型+蓝光处理组唯一区别就在于是否存在蓝光受体,所以据此图可以得出结论,在蓝光处理下,蓝光受体被激活后,抑制R蛋白的降解,A正确;B、赤霉素与细胞内的赤霉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R蛋白结合使R蛋白降解,从而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伸长、植株增高,而据图分析在蓝光处理下,蓝光受体被激活后,抑制R蛋白的降解,因此蓝光受体被激活后,拟南芥植株增高被抑制,B正确;C、由于赤霉素与细胞内的赤霉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R蛋白结合使R蛋白降解,从而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那么赤霉素合成缺陷,不影响题中相关基因表达正常,C正确;D、蓝光受体被激活后,抑制R蛋白的降解,而赤霉素与细胞内的赤霉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R蛋白结合使R蛋白降解,因此推测蓝光受体可能会抑制赤霉素受体的作用,D错误。故选D。
7.答案:D
解析:A、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据此可推测,花生种子开始萌发时,赤霉素含量增加,A正确;
B、花生种子萌发后,由于细胞分化程度上升,因而细胞的全能性降低,但细胞都依然具有全能性,B正确;
C、种子萌发时细胞代谢加强,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增加,C正确;
D、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经过了增殖、分化细胞增殖过程中有DNA复制,因此,与花生种子相比,萌发后幼苗的DNA总含量应该增加,D错误。
故选D。
8.答案:D
解析:一、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
二、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
A、生长素会抑制IPT的活性,导致细胞分裂素合成减少;生长素也可以促进CKX的活性,导致细胞分裂素氧化加快。所以生长素通过作用于IPT和CKX最终导致细胞分裂素分泌减少,A错误;
B、细胞分裂素可促进侧芽生长,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侧芽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侧芽生长,所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侧芽的生长过程中并不一定表现为协同效应,B错误;
C、顶芽摘除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减少,导致IPT活性增强、CKX活性减弱,细胞分裂素合成加快、分解减慢,导致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升高;顶芽摘除后顶芽通过极性运输到侧芽的生长素大大减少,MAX3/4活性减弱,独角金内酯合成减少,含量会降低,C错误;
D、生长素可以抑制IPT的活性,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使MAX3/4活性增强,促进独脚金内酯的合成,由图可以看出独脚金内酯也会抑制IPT的活性,所以生长素与独脚金内酯在IPT表达过程中始终具有协同效应,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析:A、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所以种子萌发时,赤霉素使种子α-淀粉酶合成增加,A错误;B、“幼苗生长”时,幼芽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错误;C、油菜素内酯可以促进花粉管的生长,促进种子形成,进而可增加结实率,所以“繁花满枝”时,油菜素内酯可促进花粉管的生长,C正确;D、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促进叶子和果实的脱落,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故“瓜熟蒂落”时植物体内合成的乙烯和脱落酸的量都增加,D错误。故选C。
10.答案:B
解析:A、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果实生长,但不能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B、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B正确;C、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错误;D、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而小麦收获的是种子,因此小麦传粉受影响后,麦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不能避免小麦减产,D错误。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南瓜苗内感受暗前远红光信号的光敏色素,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A正确;
B、同样只添加水,添加暗前远红光组下胚轴长度长于不添加暗前远红光组;同样不添加暗前远红光,外源增施BR组下胚轴长度长于只添加水组,说明暗前远红光和BR单独处理都可以促进正常南瓜苗下胚轴的伸长生长,B正确;
C、由图可知,均施加油菜素内酯抑制剂BRZ,添加暗前远红光和不添加暗前远红光下胚轴长度一致,说明暗前远红光处理对南瓜苗下胚轴伸长生长的影响与BR有关,C正确;
D、由C分析可知,暗前远红光处理对南瓜苗下胚轴伸长生长的影响与BR有关,BR缺失突变体体内缺乏BR,即使用暗前远红光处理也不会恢复下胚轴伸长生长,D错误。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不是由特定腺体产生的,A错误;
B、喷施外源茉莉酸甲酯(茉莉酸类似物)能抑制AtHMA4等基因的表达,缓解镉胁迫的危害,因此茉莉酸含量增加有利于降低拟南芥根中的镉浓度,B正确;
C、喷施外源茉莉酸甲酯(茉莉酸类似物)能抑制AtHMA4等基因的表达,缓解镉胁迫的危害,AtHMA4基因表达下调有利于拟南芥应对镉胁迫,C错误;
D、茉莉酸是一种植物激素,具有抑制生长、萌发及促进衰老等生理作用,与脱落酸在调节生长方面作用效果协同,D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酸性环境中生长素能够促进H+向细胞外主动运输,使细胞壁周围pH下降,软化细胞壁从而促进生长,A正确;
B、若将该切段转入含IAA、pH=7的缓冲溶液中,切段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甚至停止伸长,B正确;
C、将TMK基因敲除的胚芽鞘放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生长素不能作用于靶细胞,生长速度慢于正常胚芽鞘,C正确;
D、氢离子运出细胞是主动运输,阻断胚芽鞘的呼吸作用后,氢离子外运减少,将其放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pH变化不明显,D错误。
故选D。
14.答案:A
解析: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对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产生不利影响,A正确;油菜素内酯是由植物细胞产生的,具有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的作用,B错误;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升高,C错误;乙烯能促进叶、花、果实脱落,脱落酸也能促进果实脱落,推测出二者有协同作用,D错误。
15.答案:C
解析:A、水稻根细胞中,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因此根的负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A错误;
B、根的负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导致分布不均匀,B错误;
C、光强组根尖生长素总量少于黑暗组,推测可能是因为光照促进生长素的分解,C正确;
D、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的,其本质为吲哚乙酸,D错误。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高浓度下蛋白N缺失,乙烯能抵抗高浓度NH4NO3对拟南芥幼苗的毒害作用,而IAA抵抗高浓度NH4NO3对拟南芥幼苗的毒害作用较弱,说明IAA抑制根毛的分叉需要蛋白N而乙烯不需要,A错误;
B、由图可知,施加外源ACC乙组的抑制根毛分叉的效果更明显,甲组几乎不起作用,故高浓度NH4NO3下,外源ACC对乙的根系保护效果比甲的好,B正确;
C、由图知,只有添加ACC可抵抗高浓度NH4NO3对乙的毒害作用,添加IAA抵抗高浓度NH4NO3对乙的毒害作用较弱,添加ACC或IAA无法抵抗高浓度NH4NO3对甲的毒害作用,C错误;
D、由图中信息无法得出调节野生型拟南芥的根毛发育时ACC和IAA表现为协同作用,D错误。
故选B。
17.答案:D
解析:A、赤霉素(GA)在植物体内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A正确;
B、据图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GA含量增加,ABA的含量减少,两者的变化是相反的,B正确;
C、ABA可抑制种子萌发,GA可促进种子萌发,ABA和GA相互拮抗,共同调节种子的休眠与萌发,C正确;
D、ABA受体缺失突变体无法接受ABA信号,因此外施ABA,ABA受体缺失突变体不能接收到信号,不能产生抑制作用,D错误。
故选D。
18.答案:A
解析:A、果实贮藏期间,细胞呼吸的耗氧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该阶段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错误;
B、据图可知,菠萝蜜在贮藏初期会释放少量乙烯,随后有大量乙烯生成,进而加速了果实的成熟,这体现了乙烯产生的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B正确;
C、乙烯除能促进果实成熟外,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还可促进开花和果实脱落,C正确;
D、细胞呼吸需要酶的催化,而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故将果实进行低温贮藏,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D正确。
故选A。
19.答案:C
解析:盐胁迫下,与未引发处理和进行清水引发处理相比,不同浓度的IAA引发处理下的须根数有所增加,且浓度为20mg/L的IAA引发效果最明显,证明IAA能促进须根的生长,为幼苗生长输送更多的养分和水分,A正确;与对照相比,10mg/L和20mg/L的IAA均促进须根生长,而50mg/L的IAA处理则抑制须根生长,表明低浓度的IAA促进须根生长,高浓度的IAA抑制须根生长,B正确;对照1和对照2的幼苗须根生长受内源生长素的影响,也受环境影响,C错误;生长素在幼嫩部位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会消耗ATP水解产生的能量,而ATP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D正确。
20.答案:C
解析:A、①组为对照组,处理后无子率(%)为0,说明内源赤霉素不会阻碍花粉的正常萌发,A正确;B、盛花期用③④⑤组所示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花序,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说明这几组均能促进果实发育,B正确;C、题干中没有仅在盛花期处理的组别,无法对比盛花期处理与开花前处理的效果,C错误;D、对比几组可知④组的无子率(%)最高,果粒重量(g)最高,因此④组的处理方法最优,实际应用需要检测GA 的残留量和毒性,D正确。故选C。
21.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外源生长素与受体结合后可通过影响CS2基因的表达来影响乙烯的合成,A错误;
B、由图可知,乙烯会促进雌蕊发育,抑制雄蕊发育,通过施用乙烯合成抑制剂来抑制乙烯的合成,促进雌蕊发育,抑制雄蕊发育减弱,黄瓜多开雄花,B错误;
C、高浓度的生长素对乙烯的合成有促进作用,而乙烯对生长素则有抑制作用,由题干信息可知,喷施外源生长素可改变黄瓜花芽分化成雌花和雄花的比例,所以生长素和乙烯的比例是影响花芽分化的重要因素,C正确;
D、花芽发育期大量使用生长素会促进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不利于提高黄瓜产量,D错误。
故选C。
22.答案:D
解析:A、I、Ⅱ组实验的自变量是植株是否去顶,其中II组的侧芽长度大于I组,两组对照说明顶芽的存在可能抑制了侧芽的生长,A正确;B、Ⅱ、Ⅲ组实验的自变量是去顶后是否加入IAA,III组的侧芽长度小于II组,两者对照说明IAA对侧芽的生长可能起抑制作用,B正确;C、由于IAA对侧芽的生长可能起抑制作用,而I组侧芽长度小于III组,据此推测I组侧芽中IAA的浓度可能大于Ⅲ组侧芽中IAA的浓度,C正确;D、IAA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作用相同的两个不同浓度,故图中II组32h时Ⅱ组侧芽的长度大于24h时,不能说明前者侧芽处的IAA含量一定高于后者,D错误。故选D。
23.答案:C
解析:A、分生组织富含光敏色素,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A错误;BC、由图可知,黑暗环境中光敏色素与光照环境下光敏色素的结构不同,推测其接受光信号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并且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光敏色素结构改变之后,进入细胞核内,抑制了HY5降解,HY5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来缓解幼苗发生黄化;光照环境下,光敏色素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抑制HY5降解,HY5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使幼苗发生去黄化反应,B错误,C正确;D、由图可知,光照环境下,进入细胞核的光敏色素抑制HY5降解,HY5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使幼苗发生去黄化反应,所以光敏色素被激活后间接影响基因的表达,D错误。故选C。
24.答案:A
解析:A、从图中看出400mg/L的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A正确;
B、从图中看出不同浓度的NAA处理插条,生根率有可能相同,B错误;
C、最有利生产的方法是利用200mg/L的NAA处理插条,C错误;
D、根据分析实验自变量是NAA的浓度,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D错误。
故选D。
25.答案:(1)不同浓度的BR;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
(2)赤霉素
(3)双向;促进;尖端向中部
(4)(油菜素内酯)受体;PIN蛋白基因的表达;运输
(5)容易合成、原料广泛和效果稳定
解析:(1)分析表格内容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BR,因变量是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所选择的芹菜幼苗的生长状况、培养幼苗的各种条件等都属于无关变量。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一定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溶液对芹菜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生长,所以与BR作用类似的激素可能是赤霉素。
(3)从图中看出,两种实验情况下,都检测到了放射性碳标记的IAA,所以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双向”而加了BR的两个实验组检测到的IAA(放射性)都多于各自的对照组(空白),可以看出BR促进了生长素的运输。但是乙组中,IAA相对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故BR对尖端向中部的运输过程促进作用更强。
(4)根据表格可以看出BR处理组的PIN蛋白基因表达水平更高,因此上述两个实验表明,油菜素内酯作为一种信息分子,会与相应的受体(油菜素内酯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息传递过程,从而促进根细胞中PIN蛋白基因的表达,然后影响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和分布,进而影响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5)与植物激素相比,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和效果稳定等优点,还能节省生产成本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