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讲义 第29讲 人体的新陈代谢(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讲义 第29讲 人体的新陈代谢(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部分 物质科学
第29讲 人体的新陈代谢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考点一 人体的呼吸
考点二 人体的消化
实验0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
实验02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考点三 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实验03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考点四 尿的生成和排出
考点五 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04题型精研·考向洞悉
题型一 人的呼吸系统和呼吸运动
题型二 人的呼吸作用
题型三 营养物质与应用
题型四 消化系统与食物消化吸收
题型五 酶的作用
题型六 血液
题型七 血型与输血
题型八 心脏和血管
题型九 血液循环
题型十 泌尿系统与尿液形成
05分层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考查频次 命题预测
人体的新陈代谢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及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列举人体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实验,体验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血液循环过程;说出血液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描述骨髓的造血功能;知道血型,说出输血应注意的事项,认同无偿献血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4、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尿的形成和排出 过程。 24年考查8分 1.人的呼吸作用的命题点有:①人的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②呼吸作用中气体交换的原理;③呼吸作用中肺内气压变化等 2.食物与营养的命题点有:①七大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②常见物质缺乏的症状及补充方法;③糖类、蛋白质、脂肪等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关系探究;④食物营养均衡等, 3.食物的消化的命题点有:①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②消化腺及消化液的功能;③三大营养物消化场所及所以的消化液;④酶的作用及酶的特点、活性的影响因素 4.心脏、血管的命题点有:①心脏的结构与功能;②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等选择题、填空题出现。 5.血液、血型的命题点有:①血液中的物质成分;②血液中的血细胞结构特点与功能;③血压、心率;④血型的形成及各种血型的特点与输血问题等 6.血液循环与物质运输的命题点有:①心脏、血管与血液循环的通道;②血管中所流血液种类特点;③血流经过处物质浓度的变化;④注射时血液流过心脏次数;⑤受伤中不同情形包扎 7.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命题点有:①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②尿液的形成原理;③尿液排除的原理;④以循环系统为中心的多个系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8.代谢废物的排出的命题点有:①排泄的几种方法;②血液流过各处的物质浓度变化;③以循环系统为中心的多个系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考点一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系统
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具有温暖、湿润和过滤空气的作用。
2、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部分,肺泡是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其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有:①数目多,表面积大;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③外面缠绕丰富的毛细血管。
二、气体交换
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过程中,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肺。呼气过程中,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呼出肺。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分子的扩散作用实现的。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三、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人体吸入的氧气在_细胞中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同时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用来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
(2024 湖州二模)昆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空气由气门进入气管主干,然后沿分支的小气管至微气管,氧气由此进入细胞内(如图所示)。昆虫微气管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类似于人体内(  )
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
C.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D.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解答】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昆虫微气管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时,氧气由气门进入气管主干,然后沿分支的小气管至微气管,再进入组织细胞内,故昆虫微气管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类似于人体内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故选:D。
(2024 台州一模)如图所示为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图中符号①②表示气体交换,③④表示其它物质交换。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二氧化碳
B.②表示氧气
C.③表示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D.④表示尿素、尿酸等代谢物质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血管内的红细胞是单行通过,因此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血液的流动速度最慢。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因此组织细胞内的含氧量升高,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组织细胞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可穿过血管壁进入血液,可见图中①表示氧气,②二氧化碳,③表示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④表示尿素、尿酸等代谢物质,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2024 龙湾区二模)肺活量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测试指标之一,指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此时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1)如图甲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模式图,其中d代表的物质是 。
(2)测量肺活量时通常不是只测一次,而是测量三次,并取三次数据的最大值。请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依据是: 。
(3)根据呼吸方式不同,可将呼吸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相比胸式呼吸能更好地提升肺活量,结合以下信息分析其主要原因: 。
信息一:胸式呼吸主要是通过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但会受到胸骨限制。腹式呼吸主要是以膈肌运动为主,通过横膈膜的上下移动来实现肺部的扩张。
信息二:人进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时的胸廓与横膈膜的变化情况如图乙、进入肺内的气体量如图丙。
【解答】解:(1)如图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模式图,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图中的气体d是二氧化碳。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 血液 组织细胞,从肺泡经过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是氧气,所以氧气浓度最高的是肺泡;从组织细胞经过血液进入肺泡的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组织细胞处。
(2)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的测量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为了减少误差,测肺活量时一般重复测三次,取最大值,可以尽可能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得到更接近真实肺活量的数值。
(3)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是呼吸运动的两种形式,胸式呼吸以肋间外肌收缩为主要动力,仅肺的中上部参与气体交换,呼吸较浅;腹式呼吸以膈肌收缩主要动力,呼吸深度大。腹式呼吸时依靠腹部肌肉的运动,通过膈肌下降,增加胸廓上下径,比起胸式呼吸时膈肌下降幅度更大,使得肺部被迫扩张,压力减小,外部压强大,把空气压进肺部,把更多空气输送到肺部,提高肺部的扩张程度,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肺活量。
考点二 人体的消化
一、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七大类。其中__蛋白质__是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脂肪是人体贮藏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2、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有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物理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消化主要是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经各种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成能被机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2)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
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
②无须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
(3)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二、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1、酶能使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与人体消化有关的酶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肝脏 肠腺
流入 的部位 口腔 胃 十二指肠 胆囊 小肠
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胰液 胆汁 肠液
所含 消化酶 淀粉酶 胃蛋白酶 多种 消化酶 无消化酶 多种 消化酶
实验0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
1.实验目的: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2.实验原理: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淀粉可被分解为麦芽糖。碘液遇淀粉变蓝色,遇麦芽糖不变色。
3.实验装置如图
4.实验现象及结论
A B C
步骤
2 mL 1%的淀粉溶液
1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
2 mL唾液溶液 2 mL蒸馏水 1 mL 5%的盐酸溶液+2 mL唾液溶液
37 ℃水浴加热5~10分钟
现象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结论 A中淀粉发生了水解,说明唾液对淀粉的分解有催化作用,且需要适宜的环境
5.命题突破
(1)试管B中加入蒸馏水而不加唾液溶液的原因:
与其他试管形成对照,是空白对照组。
(2)为什么C试管中要加1 mL 5%的盐酸溶液?
溶液的酸碱性有可能影响唾液对淀粉的催化作用,C试管中加1 mL 5%的盐酸溶液是为了创造不同的pH环境,探究唾液淀粉酶作用的适宜条件。
(3)实验中,温度要控制在37 ℃的原因:
因为其他条件相同时,37 ℃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 ℃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
(4)收集唾液的方法:
先用清水漱口,再用舌尖抵住上颌或下颌齿根后,微微低头将试管口紧靠下嘴唇,使唾液流入试管中。
三、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酶的概念:酶是生物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2.酶的特点:高效性、专一性;温度和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3.人体中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
4.人体细胞中如果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如白化病等。
实验02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1.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实验过程及结论
A B C
步骤
2 mL 1%的淀粉溶液
1 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
10 ℃水浴加热5分钟 37 ℃水浴加热5分钟 60 ℃水浴加热5分钟
加1滴碘液
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结论 B中淀粉发生了水解,说明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 ℃
3.命题突破
(1)实验中为什么将装有淀粉和唾液淀粉酶的试管分别水浴加热后,再混合在一起?
避免混合前温度不一样,混合后温度不均匀对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2)若要说明A中和C中的淀粉是否也有少量水解,该如何操作?
再加一组实验,将唾液淀粉酶溶液换成蒸馏水,分别在10 ℃和60 ℃中进行实验,最后加入碘液观察现象。
(3)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
①设置对照组;②控制变量法。
(2024 新昌县模拟)其他条件适宜,探究pH对小麦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该淀粉酶的最适pH为13
B.由图可推断,该淀粉酶在pH=3时比pH=5时活性低
C.强酸不会使淀粉酶变性失活
D.在一个反应体系内,将pH连续从13降至7,淀粉的剩余量变化会逐渐增快
【解答】解:A、分析柱形图可知,1h后,这几组实验中pH为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最少,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最适pH不是13,A错误。
B、分析柱形图可知,pH为3条件下比pH为5条件下淀粉剩余量多,由于淀粉在酸性条件下能被水解,因此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5条件,B正确。
C、在强酸环境下会使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使淀粉酶变性而失活,C错误。
D、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pH=13组的淀粉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淀粉酶变性失活,pH连续从13降至7,淀粉的剩余量不变,D错误。
故选:B。
(2024 温州模拟)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是用半合成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做成。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显微胶囊经过消化道拍摄时不会被消化液消化
B.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胆汁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分泌的消化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
【解答】解:A、显微胶囊是用半合成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做成,经过消化道拍摄时不会被消化液消化,A正确。
B、人体的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食管)→胃→小肠→大肠,检测胃肠疾病,B正确。
C、②肝脏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所以显微胶囊不可进入结构②,②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C错误。
D、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④胃内,④胃腺分泌的胃液含有胃蛋白质酶,能把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D正确。
故选:C。
(2024 吴兴区校级模拟)湖州盛产淡水鲜鱼,有“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草鱼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是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草鱼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的是 。
(2)资料表明草鱼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草鱼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 。
②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并说明理由: 。
(3)研究还发现,草鱼消化道淀粉酶的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 的比例,以减少对河流的污染。
【解答】解:(1)从图1可知,三种蛋白酶在各自最适pH值下,肠蛋白酶对应的酶活性值最小,所以催化效率最低。
(2)①由图1可知,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2左右,幽门盲囊蛋白酶最适pH在8左右,故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2、8。
②由图2可以看出,当温度从15﹣18℃梯度变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酶的活性一直在增强,酶活性峰值未出现,没有出现下降的拐点,因此,不能得出草鱼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
(3)草鱼消化道内淀粉酶的含量少,活性低,对淀粉的消化存在障碍,所以在人工投放饲料时要减少淀粉的比例。
考点三 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一、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将血液泵入血管流向全身,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人的心脏有四个腔(如图所示),分别为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与A相连的是[③]上腔静脉(填出序号和名称,下同)血管,[④]下腔静脉血管,与B相连的是[②]肺动脉血管,与C相连的是[⑤]肺静脉血管,与D相连的是[①]主动脉血管。心室出入口处都有瓣膜,在心室的入口处为房室瓣,出口处为_动脉瓣_。瓣膜的作用就是使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沿心房→心室→动脉的方向流动。
2.血管的种类、功能、分布及特点
血管 种类 功能 分布 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送往身体各器官 多分布在较深的部位 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血液流动由总到分支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器官送回心脏 位置有深有浅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液流速慢。血液流动由分支汇合
毛细 血管 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 分布很广 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很慢。血液流动时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
3.人体的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部分,当然,这两个部分实际上是相互连通,且同时进行的。
体循环:从左心室射出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到右心房。
肺循环:从右心室射出的暗红色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到左心房。
(2)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其内流动血液的性质。比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
实验03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1.图示过程
2.实验过程
(1)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只露出鱼尾,放在培养皿上,用载玻片盖住鱼尾,如图1所示。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鱼尾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3)寻找鱼尾鳍的三种血管: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3.现象与结论
(1)毛细血管分布在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血流方向是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
(2)毛细血管:管径最小,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静脉:由毛细血管汇总形成。
4.命题突破
(1)选材问题:
选择的小鱼颜色应尽量浅一些,这样有利于观察。
(2)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的作用:
为了观察到小鱼体内的血流情况,我们必须保证小鱼在实验过程中是活的,所以在进行实验时应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并不断向湿纱布上滴水。
(3)依据血流方向判断血管:
首先寻找毛细血管,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然后再寻找小动脉和小静脉。
二、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1.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成分 功能 异常病
血液的组成
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输 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
血 细 胞
红细胞 运输氧和一部 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 吞噬异物,抗感染 太少,抵抗能力 差;太多,炎症
血小板 加速血液凝固 和防止伤口大量失 血及阻止细菌入侵 凝血功能降低
(1)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
(2)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跟氧分离。
2.血液的种类
血液
三、骨髓造血的功能
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四、人体ABO血型系统与输血
1.ABO血型是由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决定的。
2.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血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
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和B 无
O型 无 抗A和抗B
(2024 镇海区模拟)人体血液日夜奔流在血管中,把各器官、系统联系在一起。如图为心脏及相连血管结构
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为肺静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
B.②与③之间的瓣膜是房室瓣
C.③处周围的肌肉最为发达
D.①②③④结构中血液含氧量最高的是④
【解答】解:A、①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A正确。
B、②心房左与③左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B正确。
C、③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输送血液路线最长,压力最大,所以左心室壁最厚,肌肉最为发达,C正确。
D、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因此①肺静脉的血液含氧量最高,D错误。
故选:D。
(2024 余姚市模拟)自2020年3月全球爆发新冠疫情以来,在抢救重症患者呼吸功能衰竭的治疗中使用了一种俗称“人工肺”(ECMO)的仪器。人工肺又名氧合器或气体交换器,是一种代替人体肺器官排出二氧化碳、摄取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人工器官。如图所示,若图1中ECMO设备的b端与图2中的上腔静脉相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静脉血,与肺静脉相连
B.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静脉血,与主动脉相连
C.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动脉血,与肺静脉相连
D.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动脉血,与主动脉相连
【解答】解:图中动力泵相当于心脏,若图1中ECMO设备的b端与图2中的上腔静脉相连,血液由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血液流经肺部时,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此时,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动脉血经肺静脉进入心脏,因此,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动脉血,与肺静脉相连,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024 宁波模拟)网络上许多健身达人钟爱补充蛋白质,不少年轻人也跟风推崇高蛋白低碳水的饮食。如图是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氨基酸进入血液后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A表示吸收,发生的场所是大肠
B.过程B,血液中氨基酸的量保持不变
C.过程C,原尿中的大部分水会重新回到血液
D.高蛋白低碳水的饮食符合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应当广泛普及
【解答】解:A.过程A表示吸收,发生的场所是小肠,错误;
B.过程B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小分子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因此,血液中氨基酸的量下降,错误;
C.过程C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管重吸收的是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正确;
D.高蛋白和低碳水的饮料对于特定人群,如健身爱好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每个人的营养需求都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错误。
故选:C。
考点四 尿的生成和排出
一、人体内尿的生成和排出的过程
1.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有水、二氧化碳、尿酸、尿素等。这些废物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外的其他物质均可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
(3)尿液排出
肾盂内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蓄积到一定的量以后,通过神经系统给大脑发出指令产生“尿意”。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小便。
考点五 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一、人体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及特点
1.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体内各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可分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大基本过程。
2.不同生物按同化作用的方式,可分为自养和异养两种营养方式。
3.人体将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供给体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物质和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一般以有氧呼吸为主。
有氧呼吸供能的反应式是:
糖类+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无氧呼吸供能的反应式是:
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动物)
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植物)
(2024 上城区校级三模)糖尿病药物治疗的临床手段对病情的控制有限,而鄞州在未来社区健康场景建设中引入了AI技术,一旦发现患者的血糖有异,不仅家庭医生会开具药物处方,AI智慧干预系统还将开具运动和饮食处方。如表为该系统给一患者开具的营养早餐处方,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类型 推荐材料 食材质量
蛋 鸡蛋 50g
奶 豆浆(无糖) 292g
蔬菜 菠菜 195g
主食 50%绿豆米饭 146g
A.鸡蛋中的蛋白质在胃内就开始初步消化
B.糖尿病患者原尿中的葡萄糖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
C.小肠吸收的葡萄糖到达脑部细胞需要经过左心房1次
D.为了稳定血糖,患者应该平衡膳食并加强体育锻炼
【解答】解:A、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分解为多肽,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A正确。
B、正常情况下,肾小管能够吸收全部的葡萄糖。若肾小管出现病变,血液流经肾脏形成尿液时,一部分血糖会进入尿液形成糖尿,糖尿病患者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B错误。
C、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过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脑部的毛细血管→脑细胞。肠吸收的葡萄糖到达脑部细胞需要经过左心房1次,C正确。
D、糖尿病多与生活习惯相关,大部分病人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且缺乏运动,所以,为了稳定血糖,患者应该平衡膳食并加强体育锻炼,D正确。
故选:B。
(2024 杭州二模)近日某权威机构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进入人体的微塑料会在动脉内积聚,可能增加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微塑料可以通过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且进入人体后难以排出体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微塑料在消化道内被吸收后,通过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B.动脉血管中微塑料聚集形成的血栓一旦脱落,首先堵住小静脉
C.部分未被吸收的微塑料由人体肛门排出,属于排出代谢终产物
D.人体无法消化和氧化分解微塑料,是因为身体中缺少相应的酶
【解答】解:A.微塑料在消化道内被吸收后,通过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因为参与的是体循环,A错误;
B.动脉血管中微塑料聚集形成的血栓一旦脱落,首先堵住小动脉,B错误;
C.部分未被吸收的微塑料由人体肛门排出,属于排遗,代谢废物的排出属于排泄,包括了呼吸,排汗,排尿,C错误;
D.人体无法消化和氧化分解微塑料,是因为身体中缺少相应的酶,酶具有专一性,D正确。
故选:D。
(2024 上城区校级二模)如下表是检测正常人血浆、肾小管上段以及输尿管内液体中两种物质的浓度变化(克/100毫升)。据表中数据分析,甲、乙分别是(  )
物质 血浆 肾小管 输尿管
甲 0.03 0.03 1.8
乙 0.1 0.1 0
A.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D.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
【解答】解:甲物质在血浆和肾小管中的浓度是相等的,都是0.03%,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却达到了2%,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大部分的物质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使肾小管中的液体总量减少,所以甲物质只能是尿素;乙物质在血浆和肾小管中的浓度为0.1%,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为0,这说明经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的葡萄糖吸收回到血液中;乙不可能是蛋白质,因为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质被滤过到血液中,不可能出现在肾小管中,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题型一 人的呼吸系统和呼吸运动
(2024 舟山模拟)如图为课本中人体肺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a、b血液及其流动方向,箭头c、d代表气体及其流动方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肺部有大量的肺泡,增加了肺部气体交换的面积
B.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很薄,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
C.a为静脉血,b为动脉血
D.c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d气体中的高
【解答】解:A、肺泡数量多,增加了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表面积,A正确。
B、肺泡壁和肺部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部的气体交换,B正确。
C、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图中a表示动脉血,b表示静脉血,C错误。
D、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表: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c呼出的气体和d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D正确。
故选:C。
(2024 温州模拟)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如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该急救法通过快速勒紧患者的上腹部,产生有冲击力的气流,将异物排出,施救时,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小
B.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
C.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
D.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大
【解答】解:呼吸运动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相当于呼气过程,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肌上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同时将异物排出,C符合题意。
故选:C。
题型二 人的呼吸作用
(2023 西湖区模拟)模型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分析一个或多个系统的复杂过程。如图是一个反映人体气体交换的模型图,图中①~④表示气体交换的四个过程,a、b代表气体,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b中二氧化碳含量比a中低
B.①③过程通过气体扩散完成
C.②过程要通过呼吸运动完成
D.④过程将动脉血转为静脉血
【解答】解:A、b是呼出的气体,与a吸入的气体相比,b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a高,A错误。
B、①过程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③过程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B错误。
C、②过程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完成的,C错误。
D、④过程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血液氧气浓度下降,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D正确。
故选:D。
(2023 金华模拟)如图是血液流经人头部的物质交换模式图及交换前后物质变化柱形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所示血管类型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 。
(2)柱形图中A、B物质能表示二氧化碳的是 。
【解答】解:(1)图中所示血管类型是毛细血管,因为毛细血管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组织细胞获得氧的主要途径是图中①所示,②表示获得营养物质,③表示排出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柱形图中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该血管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B。
题型三 营养物质与应用
(2024 嘉兴二模)小明因食用不洁食物而导致上吐下泻,为迅速补充体力,医生决定为他输液。要迅速恢复体力,输液中应加入(  )
A.葡萄糖 B.维生素 C.蛋白质 D.脂肪
【解答】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葡萄糖属于糖类,不用消化能直接被吸收,能快速提供能量;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蛋白质必需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故选:A。
(2024 江北区模拟)超重、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 11.1%和 7.9%。
(1)不良饮食习惯是造成个体超重肥胖的原因之一。据调查,18.9%的中小学生有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的问题,若人体吸收的葡萄糖过多,多余部分会转变为 。
(2)平衡膳食和参加体育运动,是预防肥胖的主要方法。
①国家卫计委推荐我国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g~500g,水果200g~400g,原因是水果蔬菜不仅含能量少还富含 等营养素。
②体育运动时需要大量能量,这些能量是通过体内组织细胞 消耗有机物释放出来的。
【解答】解:(1)脂肪一般是储存在体内作为备用能源,肥胖的人体内往往脂肪较多,而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营养物质,有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之分,若人体吸收的葡萄糖过多,多余部分会转变为脂肪。
(2)①水果蔬菜不仅含能量少还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水等营养素。
②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体育运动时需要大量能量,这些能量是通过体内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释放出来的。
故答案为:(1)脂肪
(2)维生素、膳食纤维;呼吸作用。
题型四 消化系统与食物消化吸收
(2023 宁波模拟)下列营养物质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的是(  )
A.淀粉 B.脂肪 C.维生素 D.蛋白质
【解答】解: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被分解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
故选:C。
(2023 台州模拟)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显微胶囊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B.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④时,结构④的蠕动属于物理消化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D.显微胶囊进入到结构⑥处时,⑥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解答】解:A、人体的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检测胃肠疾病,A正确;
B、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④胃内,结构④胃的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混合属于物理消化,B正确;
C、②肝脏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所以显微胶囊不可进入结构②,②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C错误;
D、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C。
题型五 酶的作用
(2024 杭州模拟)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它存在于所有已知动物(包括人)的各个结构中,特别在肝脏中以高浓度存在.小金以新鲜猪肝研磨液为原料,用如图甲装置探究了浓度对过氧化氢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实验步骤:
①在室温下取0.15g猪肝研磨液和10mL蒸馏水加入图甲锥形瓶中,搅拌后塞紧橡皮塞。
②用注射器A从容器中抽出2mL气体,用注射器B将2mLH2O2溶液注入容器中,固定注射器A、B活塞,采集数据,直至反应结束。
③用0.3g、0.6g猪肝研磨液,重复上述实验,获取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
(1)过氧化氢酶在肝脏中起催化作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 酶同样也具有催化作用(填一种酶即可)。
(2)步骤②操作的目的是 。
(3)小金分析相关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4)小金将一张滤纸片浸入一定浓度的新鲜肝脏研磨液中,取出晾干后,投入到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烧杯中,发现滤纸片先下沉后上浮,请对此现象做出解释 。
【解答】解:(1)过氧化氢酶在肝脏中起催化作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消化酶,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同样也具有催化作用。
(2)“用注射器A从容器中抽出2mL气体,用注射器B将2mLH2O2溶液注入容器中,固定注射器A、B活塞,采集数据,直至反应结束。”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容器中的气压保持不变。
(3)由实验的图文信息可知:H2O2酶浓度越高催化作用越强。
(4)由题干可知:新鲜猪肝研磨液内含有较高浓度的过氧化氢酶,被新鲜猪肝研磨液浸泡过的滤纸上含有较高浓度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因为产生了氧气,所以开始吸水下沉滤纸随后就浮上来了。
故答案为:(1)唾液淀粉(或胃蛋白等)
(2)使容器中的气压保持不变
(3)H2O2酶浓度越高催化作用越强
(4)滤纸内有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2024 青田县模拟)小明在研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发现在70℃水浴条件下,进行正常实验操作后,溶液不变蓝。小明提出了三种可能原因:
猜想一:高温条件下唾液淀粉酶可能还有活性。
猜想二:高温条件可能对淀粉产生影响。
猜想三:高温条件可能对 产生影响。
依据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完成猜想三 。
(2)表格中能支持猜想二的证据是 。
试管编号 1 2 3 4 5
2mL1%淀粉溶液 37℃ √ √ √ √
70℃ √
1mL唾液淀粉酶溶液 37℃ √
70℃ √
1滴碘液 37℃ √ √ √ √
70℃ √
观察结果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不变蓝
(3)小明认为高温使淀粉发生分解,小红则认为高温使淀粉微观结构发生改变,恢复常温后,淀粉仍具有原来性质。为此,请再补充一组实验进行探究 。
【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实验分析可知: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对照,变量是碘液的温度,所以猜想三:高温条件可能对碘液产生影响。
(2)根据表格中实验分析可知:①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对照,变量是碘液的温度,可以用来探究猜想三:高温条件可能对碘液产生影响;②1号试管和5号试管形成对照,变量是淀粉的温度,可以用来探究猜想二:高温条件可能对淀粉产生影响;③3号试管和4号试管可以形成对照,变量是唾液淀粉酶的温度,可以用来探究猜想一:高温条件下唾液淀粉酶可能还有活性;表格中最能支持猜想二的证据是1号试管溶液变蓝,5号试管不变蓝。
(3)小红认为高温是淀粉微观结构发生改变,恢复常温后,淀粉仍具有原来的性质。为了验证此猜想,需要在原来5号实验是基础再增设一组实验组,将70℃的2mL1%淀粉溶液冷却至37℃后放入6号试管中,再滴入37℃的1滴碘液,观察结果。
故答案为:
(1)高温条件可能对碘液产生影响
(2)1号试管溶液变蓝,5号试管不变蓝
(3)将70℃的2mL1%淀粉溶液冷却至37℃后放入6号试管中,再滴入37℃的1滴碘液,观察结果
题型六 血液
(2023 富阳区校级模拟)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思想,以下结构与功能表述不相等的是(  )
A.红细胞内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有利于促进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
B.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C.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有利于传粉
D.小肠有肌肉层能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解答】解:A、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A正确。
B、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B正确。
C、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完成受精作用,C错误。
D、小肠有肌肉层能蠕动,对食物进行物理消化,有利于食物的消化,D正确。
故选:C。
(2024 温州模拟)今年年初,一轮流感席卷全国。流感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严重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窘迫、窒息导致死亡。
(1)如图所示是一名流感患者的血涂片,其中三种血细胞中的[ ] (填写序号和名称)显著增加是医生诊断炎症的重要指标。
(2)手术治疗中,可能会出现肺部出血,则需要输血。甲、乙、丙三人的血型分别为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他们需要进行互相输血。已知丙的血型为图示血型,丙的红细胞会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那么乙的血型为 (填图中的字母序号)。
(3)若治疗失败,人体呼吸衰竭吸收不了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人体某些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直至死亡。以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例写出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文字表达式: 。
【解答】解:(1)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②白细胞显著增加是医生诊断炎症的重要指标。
(2)由图可知,丙的红细胞存在A凝集原,故丙的血型是A型血;丙的红细胞会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则说明甲是B型或O型血;又已知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丙是A型血,故甲是B型血,乙是O型血。由选项中的图知,选项A与丙的血型图相同,红细胞存在A凝集原,故代表A型血;选项B的红细胞存在B凝集原,代表A型血;选项C既有B凝集原,又有A凝集原,故代表AB型血;选项D的血型图中AB凝集原都没有,代表O型血。故选:D。
(3)人体的某些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其方程式为:葡萄糖(酶作用下)→乳酸+少量能量
题型七 血型与输血
如图是某人用标准血清进行血型鉴定时在显微镜下的图像。左侧是A型血清与此人血液的反应,右侧是B型血清与此人血液的反应。请问此人的血型是(  )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解答】解: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即:A型血清中含只抗B凝集素、B型血清只含抗A凝集素、AB型血两种凝集素都不含有、O型血两种凝集素都含有。从左侧图中看,此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混合时,红细胞有凝集现象,说明此人的红细胞中有与抗B凝集素相对抗的凝集原,即B凝集原,此人的血型可能是B型或AB型。从右侧图中看,此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清混合时,呈均匀分布,无凝集现象。由此判断,此人的红细胞不含与抗A凝集素对抗的凝集原,即无A凝集原,则此人的血型可能是B型或O型。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可以判定此人为B型血。
故选:B。
血型鉴定实验中,将受检者血液与标准血清分别混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现将小明同学的红细胞分别滴入A型血和B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如下,则小明的血型为(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小明的红细胞中只有加入A型标准血清时才出现红细胞凝集,加入B型标准血清没有出现凝集反应,说明小明是B型血。
故选:B。
题型八 心脏和血管
(2024 浙江模拟)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中,将小鱼用湿纱布包裹住鱼头和鱼身,如图1将鱼头朝左放置在载物台上,在视野中观察到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如图2所示。
(1)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 (填“<”“>”或“=”)静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
(2)如图2,动脉血管为 (填“①”或“②”)
【解答】解:(1)①动脉内血液流动速度最快,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速度最慢,②静脉内血液流动速度较慢,因此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静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
(2)①中的血液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是动脉血管。
故答案为:(1)>
(2)①
(2023 衢江区一模)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约1370万人,但因供体严重不足,每年只有600余例患者可完成心脏移植手术。人工心脏是一种复杂的植入式医疗器械,用于替代心脏泵血功能,维持血液循环。图甲是我国研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它的直径只有50毫米,厚度仅为26毫米,整体重量只有180克,工作效率很高,转速为每分钟1800转,泵血量在4到6升。它利用辅助泵将心脏某腔室血液抽取并灌注到主动脉为体循环提供动力。人工心脏参与人体血液循环的工作方式如图乙所示。
(1)题干中“某腔室”是指 (填心脏具体腔室名称)。
(2)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一大优点在于不易激发血液中 (填一种血细胞)的功能,减少血液凝固现象的发生,进而避免血栓的产生。
(3)现有技术条件下,人工心脏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的心脏。专家指出,要预防心血管疾病,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管住嘴,迈开腿”,这就要求在生活中饮食要做到 ,同时进行适度锻炼。
【解答】解:(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有四个腔,其中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题干中,心脏某腔室血液抽取并灌注到主动脉为体循环提供动力,所以“某腔室”是指左心室,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
(2)血液中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过多时会形成血栓。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可以避免血栓的形成,说明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血小板的功能。
(3)“管住嘴,迈开腿”的实质含义是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同时进行适度锻炼,这样做才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题型九 血液循环
(2024 西湖区校级二模)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上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血糖的有效控制对糖尿病肾病预防有重要作用。目前认为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维持6.0~7.0mol/L左右,其中合理控制血压,尤其是肾小球内高压,可控制糖尿病肾病发生。
(1)为监测某病人的肾功能,需对其尿液进行取样化验,可通过检测 数值的变化来判断。若病人的肾功能严重受损,体内废物不能及时排出,需借助透析装置对血液进行透析,透析装置相当于肾脏中的 。
(2)血糖长期高于正常值,主要会增加肾单位中 的负担,为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高血压病人常服用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为靶向控制肾小球内高压,患者口服某种降压药物X后,药物成分将先出现在心脏的 ,后经一系列过程运送至肾小球发挥作用,该运送过程至少涉及的动脉血管有 。
【解答】解:(1)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一种小分子毒素,人在大量运动或食用了大量肉类食品后,血液中的肌酐含量会增加。肌酐可经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但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为监测某病人的肾功能,需对其尿液进行取样化验,可通过检测肌酐数值的变化来判断。透析装置对血液起过滤作用,相当于肾脏中的肾小球。
(2)血糖长期高于正常值,主要会增加肾单位中肾小管的负担,影响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患者口服某种降压药物X后,药物成分由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后经一系列过程运送至肾小球发挥作用,药物的流经途径为: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该运送过程至少涉及的动脉血管有肺动脉、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
故答案为:(1)肌酐;肾小球;
(2)肾小管;右心房;肺动脉、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
(2024 镇海区一模)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人体血液循环模型“,以模拟人体的血液循环,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人体血液循环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动、静脉血的转换,效果明显 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效果较明显 不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
某同学利用塑料管、小水泵(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需外接电源)、水、单向阀、塑料瓶(2大2小,上下连通)、肺泡模型、组织细胞模型等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血液流动方向)
(1)静脉注射时,医生需要将药液注射到患者手臂静脉中,该静脉流的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项目组通过本模型模拟该过程,药液首先进入模型中的 。
A.瓶① B.瓶② C.瓶③ D.瓶④
(2)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请你对“指标二”进行评价,并请写出评价理由: 。
【解答】解:(1)手臂静脉属于静脉血管,内流静脉血。若药物从手臂静脉注射,在该模型中瓶②模拟右心房,因此该药物经过的途径:药物→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等,所以药物首先进入模型中的瓶②右心房。故选:B。
(2)根据对模型的分析,可判断指标二应为合格,原因是该模型利用2大2小、上下连通的水瓶分别模拟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利用水泵可分别为体循环和肺循环提供动力,因此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但是在模型中不能看出动静脉血的转换,因此指标二应为合格。
故答案为:
(1)静脉;B
(2)合格。该模型利用2大2小,上下连通的水瓶水泵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利用水泵可分别为体循环和肺循环提供动力,因此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但是不能看出动静脉血的转换,因此指标二为合格。(合理即可)
题型十 泌尿系统与尿液形成
(2024 嘉兴二模)在人体生命运动过程中,需要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图为人体循环系统及参与物质交换的部分器官示意图。
(1)图中将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器官是 (填序号)。
(2)由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心脏时,首先进入心脏四个腔中的 。
(3)维持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是确保身体健康的基础,因此血常规检测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其中包括血糖、血脂等指标。要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体检前需保持空腹,原因是 。
【解答】解:(1)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图中将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器官是①肺、④肾脏。
(2)由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心脏时,由下腔静脉进入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
(3)进食后,食物消化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因此检测血糖最好在空腹时进行,以排除进食引起血糖升高的干扰。
故答案为:(1)①④;
(2)右心房;
(3)排除进食引起血糖升高的干扰。
(2024 西湖区二模)小金通过画图,简单整理了人体内物质代谢的知识结构。
比较项目 液体甲 液体乙 液体丙
蛋白质 0.00 8.00 0.03
尿素 1.80 0.03 0.03
无机盐 1.10 0.72 0.72
葡萄糖 0.00 0.10 0.10
(1)图中表示人体内循环系统的是 (填字母)。
(2)若食物是牛肉干,则箭头a表示的物质主要是 。
(3)上表中三种液体取自肾单位中不同的部位,分析三种液体的部分成分含量(单位:克/100毫升),比较液体甲、丙成分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过程 (填数字序号)。
【解答】解:(1)循环系统通过血液的循环流动能为组织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并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因此,图中表示人体内循环系统的是B。
(2)牛肉干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a箭头从消化系统进入血液的是小分子的氨基酸,通过消化道壁被吸收到血液。
(3)乙含蛋白质最高,因此可以判断乙是血浆。原尿是经过③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因此,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而含有葡萄糖,可以判断丙是原尿。当丙原尿经过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甲尿液,可以判断甲是尿液。因此,尿液和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变化的原因过程是④。
基础巩固
(2024 湖州二模)小张得了肺炎,医生将葡萄糖液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运送到肺时,葡萄糖液经过的途径依次是(  )
①肺动脉 ②肺静脉 ③上腔静脉 ④下腔静脉 ⑤右心房 ⑥左心房 ⑦右心室 ⑧肺部毛细血管。
A.③→④→⑥→①→⑧ B.④→③→②→①→⑧ C.④→③→①→②→⑧ D.③→⑤→⑦→①→⑧
【解答】解: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将葡萄糖液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时”,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经③上腔静脉、⑤右心房、⑦右心室、①肺动脉、⑧肺部毛细血管(肺)。因此,医生将葡萄糖液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运送到肺时,葡萄糖液经过的途径依次是③→⑤→⑦→①→⑧。
故选:D。
(2024 杭州一模)关于人体内的葡萄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图1,进餐一段时间后,葡萄糖主要是通过②吸收进入血液
B.如图1,人体内的葡萄糖除来自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可来自③中的糖原分解
C.如图2,被人体吸收的葡萄糖,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四个腔中的①
D.如图3,尿检显示含有葡萄糖,是因为③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所致
【解答】解:A、②是胃,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不能吸收葡萄糖,A错误。
B、人体中血糖的来源除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还可以来自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B错误。
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被人体吸收的葡萄糖,经肠静脉首先进入心脏四个腔中的①右心房,C正确。
D、尿检显示含有葡萄糖,是因为⑤肾小管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所致,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D错误。
故选:C。
(2024 椒江区一模)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了“人工心脏”,它主要由电动泵和人造血管1、2组成,它与人体心脏的连接如图所示,能助力人体心脏内血液的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造血管1中的血液含氧量较少
B.人造血管2连接肺动脉
C.该人工心脏增强了左心室的功能
D.该人工心脏可完全取代人体心脏
【解答】解:A、人造血管1中的血液是由左心室流出的动脉血,所以含氧量较多,A错误。
B、由题图可知,人造血管2连接主动脉,B错误。
CD、该人工心脏安装在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推动血液由主动脉流动全身各部分,增强了左心室的功能,不能完全取代人体心脏,C正确,D错误。
故选:C。
(2024 临安区一模)“青粿”是临安地区特色小吃,制作要用到小叶艾草和米粉。制作过程如下:
步骤一:将小叶艾草洗净放入开水中煮5分钟左右捞出,切碎
步骤二:用水将米粉调成米浆,加入少许食用碱(小苏打)
步骤三:将以上两者混合并搅拌均匀
步骤四:锅中加入少许油,再将混合物放入锅中翻炒,促使水分蒸发直至成团
步骤五:在面团中包入喜欢的馅料即成“青粿”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米粉所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淀粉
B.小叶艾草放入水中煮的过程中一定只发生物理变化
C.步骤二中的米浆为溶液
D.锅中放入少量食用油的目的是为了让水分蒸发得更快
【解答】解:A.米粉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米粉所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淀粉,故A正确;
B.小叶艾草放入水中煮的过程中存在蛋白质变性,会发生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步骤二中的米浆不是溶液,属于悬浊液,故C错误;
D.锅中放入少量食用油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故D错误。
故选:A。
(2024 杭州二模)小江学习了人体内生理过程内容后,进行了如图的知识梳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表示的是消化过程
B.甲细胞为白细胞
C.气体B进入肺是由于膈肌收缩引起肺内气压减小
D.肺泡内的B气体进入血液后,先进入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
【解答】解:A、图示中过程①表示食物的消化,过程②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A错误。
B、图中甲细胞能够运输氧气,所以甲细胞为红细胞,B错误。
C、气体B进入肺,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膈顶部向下运动,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腔内气压小于肺内气压,C正确。
D、肺泡内的B表示氧气,进入血液后,先经过肺静脉进入心脏四个腔中的左心房,D错误。
故选:C。
(2024 宁波模拟)积极锻炼能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增强身体代谢能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人体内环境中的一些重要结构,①②③④代表丙中的四个腔。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肺从外界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氧气经甲进入血液后,随血液运输首先到达丙中的①腔
C.小肠绒毛囊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
D.血液流经丁时,经2的滤过作用和3的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解答】解:A、肺从外界吸入的气体是空气,呼出的气体也是空气,A错误。
B、氧气经甲(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后,由肺静脉首先到达丙中的②左心房,B错误。
C、小肠绒毛囊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C错误。
D、血液流经丁时,经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3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尿液,D正确。
故选:D。
能力提升
(2024 瓯海区模拟)心血管狭窄引起的冠心病已经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如图所示,冠脉支架介入性治疗方法因其创伤小、效果好,成为目前治疗心血管狭窄的新型方法。手术时,支架置入心脏的路线是小动脉—X—冠状动脉,其中X是(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上腔静脉 D.小静脉
【解答】解: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经冠状静脉流回心脏内部。由于心血管狭窄引起的冠心病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冠脉支架介入性治疗是目前治疗心血管狭窄的新型方法,其技术要点是将动脉支架从血管植入冠状动脉阻塞处,打开支架后,恢复血管畅通。简单说支架未打开时候通过手腕或者大腿根的小动脉→用导管送到主动脉→冠状动脉狭窄处,用球囊充气打开支架扩张血管。所以X是主动脉。
故选:A。
(2024 宁波一模)如图所示,图甲为某人的心房,心室舒张,收缩时间的关系图,图乙为某一瞬间心脏内瓣膜的状态图。据图回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的①为主动脉
B.图乙中的动脉瓣处于闭合状态
C.图乙中①流出的是动脉血
D.图乙状态发生在图甲中的0.1~0.4秒时段
【解答】解:AC.图乙中的①与右心室相连,为肺动脉,内流静脉血,错误;
B.图乙中心室收缩,动脉瓣打开,房室瓣关闭,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错误;
D.图乙心室收缩,发生在图甲中的0.1~0.4秒时段,正确。
故选:D。
(2024 鄞州区模拟)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
(1)已知胃液中起化学消化作用的是胃蛋白酶。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实验:取体积相同的馒头块、脂肪块和蛋白块,分别浸泡在相同的新鲜胃液望,观察消失情况。他们的实验目的是 。
(2)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兴趣小组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甲图,胃蛋白酶催化效果较好的pH为 。
(3)为了寻找胃蛋白酶所需的最近pH,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判断。实验思路: (简单描述即可)。
(4)在乙图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出预测的(3)的实验结果 。
【解答】解:(1)他们的实验目的是比较胃液对不同食物(馒头块、脂肪块和蛋白块)的消化效果。通过观察这些食物在胃液中的消失情况,可以了解胃液的消化效率。
(2)胃蛋白酶催化效果较好的pH为1.5至2.5。根据甲图,可以看到在这个pH范围内胃蛋白酶的催化效率较高。
(3)为了寻找胃蛋白酶所需的最近pH,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判断。实验思路:在1.5至2.5的pH范围内,以更小的pH单位进行实验,比如0.1或0.05的间隔,观察胃蛋白酶的催化效率变化,找到催化效率最高点对应的pH值。
(4)在乙图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出预测的(3)的实验结果。预测的曲线应该是一个钟形曲线,表示在pH 1.5至2.5之间胃蛋白酶的催化效率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个最优点后,随着pH的进一步增加,催化效率开始下降。
故答案为:(1)比较胃液对不同食物(馒头块、脂肪块和蛋白块)的消化效果
(2)pH为1.5至2.5
(3)在1.5至2.5的pH范围内,以更小的pH单位进行实验,比如0.1或0.05的间隔,观察胃蛋白酶的催化效率变化,找到催化效率最高点对应的pH值
(4)
(2024 温州模拟)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它的活性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探究了pH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对其它因素进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试管,温度可调的水浴锅,烧杯,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
①取6支试管,分别标号为A~F,在ABC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DEF试管中各加入1mL淀粉酶溶液。
②将A、D试管放入温度为0℃的水浴锅中,B、E试管放入温度为37℃的水浴锅中,C、F试管放入温度为70℃的水浴锅中,各10min。
③待温度稳定后,将D倒入A,E倒入B、F倒入C,再次分别放入0℃、37℃、70℃的水浴锅中10min。
④向ABC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论】温度为37℃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支持小组同学得出“温度为37℃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强”的结论的实验中证据应该是 。
(2)实验时,就实验的顺序问题小组内的同学发生了分歧:甲同学认为应先将唾液和淀粉预处理到相应的温度再混合,乙同学认为先混合和先预热都没关系。你同意谁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
(3)该小组想要证明唾液淀粉酶因温度过高失去活性后不能恢复,需要增加的实验及预测的结果是 。
【解答】解:(1)淀粉遇碘液变蓝,如B试管中不变蓝,AC试管中呈蓝色,则说明温度为37℃时,淀粉酶活性强,淀粉全部被分解,而0℃和70℃时,淀粉酶活性被抑制或者失去活性,淀粉没有被完全分解,可得出结论温度为37℃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2)实验时,应先将唾液和淀粉预处理到相应的温度然后混合,因为如果先混合,唾液和淀粉还没有达到预处理的相应温度就已经发生了反应,会干扰实验结果,所以甲同学的意见合理,乙同学的意见不合理。
(3)该小组想要证明唾液淀粉酶因温度过高失去活性后不能恢复,需要增加的实验及预测的结果是:将C试管温度恢复到37℃,5分钟后观察溶液颜色,试管中仍为蓝色。
故答案为:(1)B试管中不变蓝,AC试管中呈蓝色;
(2)甲同学:若先混合会使淀粉酶没有达到预设温度就开始催化分解淀粉,结果不准确;
(3)将C试管温度恢复到37℃,5分钟后观察溶液颜色,试管中仍为蓝色。
(2024 温州二模)在学习了酶的催化作用相关知识后,小科为了验证酶的专一性特点,配制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新鲜的稀释唾液、新鲜的煮沸唾液、pH值6.8的缓冲溶液(能维持溶液的稳定pH值)、班氏试剂(浅蓝色)备用。已知麦芽糖可与班氏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重铜沉淀;蔗糖不与班氏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取三支试管,编号,具体实验方案按表操作:
(1)本实验的方案中,x应为 。
加入物 1号管 2号管 3号管
pH值6.8的缓冲溶液 4毫升 4毫升 4毫升
1%淀粉溶液 x毫升 2毫升 ——
1%蔗糖溶液 —— —— 2毫升
新鲜的稀释唾液 1毫升 —— 1毫升
新鲜的煮沸唾液 —— 1毫升 ——
将各管混匀,37℃水浴10分钟
班氏试剂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将各管混匀,沸水浴10分钟,观察现象
(2)三支试管放置在37℃的温水中的目的是 。
(3)小科认为2号试管可以省去,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
【解答】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对照试验要求单一变量,即除变量外,其它量要相同且适宜,所以本实验的方案中,x应为2毫升;
(2)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最强的适宜温度是37℃,因此三支试管都要放在37℃的温水中。
(3)1号试管新鲜的稀释唾液可以消化淀粉,2号新鲜的煮沸唾液不可以消化淀粉,实验对通过1号和2号试管现象的比较才能排除淀粉和班氏试剂反应对实验的干扰或影响。去掉就无法排除淀粉和班氏试剂反应对实验的干扰或影响,所以不可以去掉2号试管。
故答案为:
(1)2;
(2)提供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最适条件(最适温度)或淀粉酶在37℃活性最强;
(3)不同意。理由:去掉就无法排除淀粉和班氏试剂反应对实验的干扰或影响;或只有通过1号和2号试管现象的比较才能排除淀粉和班氏试剂反应对实验的干扰或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部分 物质科学
第29讲 人体的新陈代谢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考点一 人体的呼吸
考点二 人体的消化
实验0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
实验02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考点三 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实验03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考点四 尿的生成和排出
考点五 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04题型精研·考向洞悉
题型一 人的呼吸系统和呼吸运动
题型二 人的呼吸作用
题型三 营养物质与应用
题型四 消化系统与食物消化吸收
题型五 酶的作用
题型六 血液
题型七 血型与输血
题型八 心脏和血管
题型九 血液循环
题型十 泌尿系统与尿液形成
05分层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考查频次 命题预测
人体的新陈代谢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及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列举人体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实验,体验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血液循环过程;说出血液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描述骨髓的造血功能;知道血型,说出输血应注意的事项,认同无偿献血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4、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尿的形成和排出 过程。 24年考查8分 1.人的呼吸作用的命题点有:①人的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②呼吸作用中气体交换的原理;③呼吸作用中肺内气压变化等 2.食物与营养的命题点有:①七大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②常见物质缺乏的症状及补充方法;③糖类、蛋白质、脂肪等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关系探究;④食物营养均衡等, 3.食物的消化的命题点有:①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②消化腺及消化液的功能;③三大营养物消化场所及所以的消化液;④酶的作用及酶的特点、活性的影响因素 4.心脏、血管的命题点有:①心脏的结构与功能;②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等选择题、填空题出现。 5.血液、血型的命题点有:①血液中的物质成分;②血液中的血细胞结构特点与功能;③血压、心率;④血型的形成及各种血型的特点与输血问题等 6.血液循环与物质运输的命题点有:①心脏、血管与血液循环的通道;②血管中所流血液种类特点;③血流经过处物质浓度的变化;④注射时血液流过心脏次数;⑤受伤中不同情形包扎 7.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命题点有:①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②尿液的形成原理;③尿液排除的原理;④以循环系统为中心的多个系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8.代谢废物的排出的命题点有:①排泄的几种方法;②血液流过各处的物质浓度变化;③以循环系统为中心的多个系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考点一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系统
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具有 、 和 空气的作用。
2、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部分, 是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其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有:① 多,表面积大;②壁很薄,只由 层上皮细胞构成;③外面缠绕丰富的 。
二、气体交换
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是通过 来实现的,包括 和 两个过程。吸气过程中,肋间外肌和膈肌 ,胸廓 ,肺内气压 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肺。呼气过程中,肋间外肌和膈肌 ,胸廓 ,肺内气压 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呼出肺。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 血变成 血。
三、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人体吸入的氧气在_ 中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 能释放出来,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同时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用来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
(2024 湖州二模)昆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空气由气门进入气管主干,然后沿分支的小气管至微气管,氧气由此进入细胞内(如图所示)。昆虫微气管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类似于人体内(  )
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
C.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D.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2024 台州一模)如图所示为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图中符号①②表示气体交换,③④表示其它物质交换。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二氧化碳
B.②表示氧气
C.③表示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D.④表示尿素、尿酸等代谢物质
(2024 龙湾区二模)肺活量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测试指标之一,指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此时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1)如图甲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模式图,其中d代表的物质是 。
(2)测量肺活量时通常不是只测一次,而是测量三次,并取三次数据的最大值。请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依据是: 。
(3)根据呼吸方式不同,可将呼吸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相比胸式呼吸能更好地提升肺活量,结合以下信息分析其主要原因: 。
信息一:胸式呼吸主要是通过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但会受到胸骨限制。腹式呼吸主要是以膈肌运动为主,通过横膈膜的上下移动来实现肺部的扩张。
信息二:人进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时的胸廓与横膈膜的变化情况如图乙、进入肺内的气体量如图丙。
考点二 人体的消化
一、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 、 、 、 、 、 和 等七大类。其中__ __是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提供, 是人体贮藏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2、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有 和 。物理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消化主要是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经各种 的作用被分解成能被机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2)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
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
②无须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
(3) 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二、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1、酶能使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与人体消化有关的酶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肝脏 肠腺
流入 的部位 胃 十二指肠 小肠
消化液 唾液 胰液 胆汁 肠液
所含 消化酶 淀粉酶 胃蛋白酶 多种 消化酶 无消化酶 多种 消化酶
实验0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
1.实验目的: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2.实验原理: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淀粉可被分解为麦芽糖。碘液遇淀粉变蓝色,遇麦芽糖不变色。
3.实验装置如图
4.实验现象及结论
A B C
步骤
2 mL 1%的淀粉溶液
1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
2 mL唾液溶液 2 mL蒸馏水 1 mL 5%的盐酸溶液+2 mL唾液溶液
37 ℃水浴加热5~10分钟
现象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结论 A中淀粉发生了水解,说明唾液对淀粉的分解有催化作用,且需要适宜的环境
5.命题突破
(1)试管B中加入蒸馏水而不加唾液溶液的原因:
与其他试管形成对照,是空白对照组。
(2)为什么C试管中要加1 mL 5%的盐酸溶液?
溶液的酸碱性有可能影响唾液对淀粉的催化作用,C试管中加1 mL 5%的盐酸溶液是为了创造不同的pH环境,探究唾液淀粉酶作用的适宜条件。
(3)实验中,温度要控制在37 ℃的原因:
因为其他条件相同时,37 ℃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 ℃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
(4)收集唾液的方法:
先用清水漱口,再用舌尖抵住上颌或下颌齿根后,微微低头将试管口紧靠下嘴唇,使唾液流入试管中。
三、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酶的概念:酶是生物 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的酶是 ,是一种生物 。
2.酶的特点: 、 ; 和 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3.人体中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
4.人体细胞中如果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如白化病等。
实验02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1.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实验过程及结论
A B C
步骤
2 mL 1%的淀粉溶液
1 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
10 ℃水浴加热5分钟 37 ℃水浴加热5分钟 60 ℃水浴加热5分钟
加1滴碘液
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结论 B中淀粉发生了水解,说明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 ℃
3.命题突破
(1)实验中为什么将装有淀粉和唾液淀粉酶的试管分别水浴加热后,再混合在一起?
避免混合前温度不一样,混合后温度不均匀对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2)若要说明A中和C中的淀粉是否也有少量水解,该如何操作?
再加一组实验,将唾液淀粉酶溶液换成蒸馏水,分别在10 ℃和60 ℃中进行实验,最后加入碘液观察现象。
(3)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
①设置对照组;②控制变量法。
(2024 新昌县模拟)其他条件适宜,探究pH对小麦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该淀粉酶的最适pH为13
B.由图可推断,该淀粉酶在pH=3时比pH=5时活性低
C.强酸不会使淀粉酶变性失活
D.在一个反应体系内,将pH连续从13降至7,淀粉的剩余量变化会逐渐增快
(2024 温州模拟)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是用半合成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做成。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显微胶囊经过消化道拍摄时不会被消化液消化
B.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胆汁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分泌的消化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
(2024 吴兴区校级模拟)湖州盛产淡水鲜鱼,有“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草鱼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是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草鱼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的是 。
(2)资料表明草鱼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草鱼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 。
②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并说明理由: 。
(3)研究还发现,草鱼消化道淀粉酶的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 的比例,以减少对河流的污染。
考点三 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一、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将血液泵入血管流向全身,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人的心脏有四个腔(如图所示),分别为A 、B 、C 、D ,与A相连的是[③] (填出序号和名称,下同)血管,[④] 血管,与B相连的是[②] 血管,与C相连的是[⑤] 血管,与D相连的是[①] 血管。心室出入口处都有瓣膜,在心室的入口处为 ,出口处为_ _。瓣膜的作用就是使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沿 → → 的方向流动。
2.血管的种类、功能、分布及特点
血管 种类 功能 分布 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送往身体各器官 多分布在较深的部位 管壁较 ,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 。血液流动由总到分支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器官送回心脏 位置有深有浅 管壁较 ,弹性 ,管腔大,管内血液流速慢。血液流动由分支汇合
毛细 血管 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 分布很广 管壁由一层 构成,管内血流速度 。血液流动时红细胞排成 通过
3.人体的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包括 和 两个部分,当然,这两个部分实际上是相互连通,且同时进行的。
体循环:从 射出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到 。
肺循环:从 射出的暗红色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到 。
(2)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其内流动血液的性质。比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
实验03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1.图示过程
2.实验过程
(1)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只露出鱼尾,放在培养皿上,用载玻片盖住鱼尾,如图1所示。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鱼尾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3)寻找鱼尾鳍的三种血管: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3.现象与结论
(1)毛细血管分布在小动脉和 之间,血流方向是小动脉→ →小静脉。
(2)毛细血管:管径最小, 排成单行通过;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静脉:由毛细血管汇总形成。
4.命题突破
(1)选材问题:
选择的小鱼颜色应尽量浅一些,这样有利于观察。
(2)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的作用:
为了观察到小鱼体内的血流情况,我们必须保证小鱼在实验过程中是活的,所以在进行实验时应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并不断向湿纱布上滴水。
(3)依据血流方向判断血管:
首先寻找毛细血管,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然后再寻找小动脉和小静脉。
二、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1.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成分 功能 异常病
血液的组成
血浆 运载 细胞,运输 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
血 细 胞
红细胞 运输氧和一部 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 吞噬异物,抗感染 太少,抵抗能力 差;太多,炎症
血小板 加速血液 和防止伤口大量失 血及阻止细菌入侵 凝血功能降低
(1)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
(2)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 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 的地方,又容易跟氧分离。
2.血液的种类
血液
三、骨髓造血的功能
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 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四、人体ABO血型系统与输血
1.ABO血型是由红细胞膜上的 决定的。
2.输血原则:以输 为原则,异型血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
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型
B型
AB型
O型
(2024 镇海区模拟)人体血液日夜奔流在血管中,把各器官、系统联系在一起。如图为心脏及相连血管结构
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为肺静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
B.②与③之间的瓣膜是房室瓣
C.③处周围的肌肉最为发达
D.①②③④结构中血液含氧量最高的是④
(2024 余姚市模拟)自2020年3月全球爆发新冠疫情以来,在抢救重症患者呼吸功能衰竭的治疗中使用了一种俗称“人工肺”(ECMO)的仪器。人工肺又名氧合器或气体交换器,是一种代替人体肺器官排出二氧化碳、摄取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人工器官。如图所示,若图1中ECMO设备的b端与图2中的上腔静脉相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静脉血,与肺静脉相连
B.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静脉血,与主动脉相连
C.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动脉血,与肺静脉相连
D.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动脉血,与主动脉相连
(2024 宁波模拟)网络上许多健身达人钟爱补充蛋白质,不少年轻人也跟风推崇高蛋白低碳水的饮食。如图是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氨基酸进入血液后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A表示吸收,发生的场所是大肠
B.过程B,血液中氨基酸的量保持不变
C.过程C,原尿中的大部分水会重新回到血液
D.高蛋白低碳水的饮食符合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应当广泛普及
考点四 尿的生成和排出
一、人体内尿的生成和排出的过程
1.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有水、二氧化碳、尿酸、尿素等。这些废物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通过 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1)肾小球的 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 和 外的其他物质均可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 。
(2)肾小管的 作用
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 和大部分 、 等。
(3)尿液排出
肾盂内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蓄积到一定的量以后,通过神经系统给大脑发出指令产生“尿意”。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小便。
考点五 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一、人体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及特点
1.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体内各种 和 的转换过程,可分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大基本过程。
2.不同生物按同化作用的方式,可分为 和 两种营养方式。
3.人体将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供给体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物质和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一般以 呼吸为主。
有氧呼吸供能的反应式是:
糖类+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无氧呼吸供能的反应式是:
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动物)
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植物)
(2024 上城区校级三模)糖尿病药物治疗的临床手段对病情的控制有限,而鄞州在未来社区健康场景建设中引入了AI技术,一旦发现患者的血糖有异,不仅家庭医生会开具药物处方,AI智慧干预系统还将开具运动和饮食处方。如表为该系统给一患者开具的营养早餐处方,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类型 推荐材料 食材质量
蛋 鸡蛋 50g
奶 豆浆(无糖) 292g
蔬菜 菠菜 195g
主食 50%绿豆米饭 146g
A.鸡蛋中的蛋白质在胃内就开始初步消化
B.糖尿病患者原尿中的葡萄糖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
C.小肠吸收的葡萄糖到达脑部细胞需要经过左心房1次
D.为了稳定血糖,患者应该平衡膳食并加强体育锻炼
(2024 杭州二模)近日某权威机构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进入人体的微塑料会在动脉内积聚,可能增加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微塑料可以通过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且进入人体后难以排出体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微塑料在消化道内被吸收后,通过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B.动脉血管中微塑料聚集形成的血栓一旦脱落,首先堵住小静脉
C.部分未被吸收的微塑料由人体肛门排出,属于排出代谢终产物
D.人体无法消化和氧化分解微塑料,是因为身体中缺少相应的酶
(2024 上城区校级二模)如下表是检测正常人血浆、肾小管上段以及输尿管内液体中两种物质的浓度变化(克/100毫升)。据表中数据分析,甲、乙分别是(  )
物质 血浆 肾小管 输尿管
甲 0.03 0.03 1.8
乙 0.1 0.1 0
A.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D.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
题型一 人的呼吸系统和呼吸运动
(2024 舟山模拟)如图为课本中人体肺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a、b血液及其流动方向,箭头c、d代表气体及其流动方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肺部有大量的肺泡,增加了肺部气体交换的面积
B.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很薄,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
C.a为静脉血,b为动脉血
D.c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d气体中的高
(2024 温州模拟)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如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该急救法通过快速勒紧患者的上腹部,产生有冲击力的气流,将异物排出,施救时,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小
B.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
C.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
D.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大
题型二 人的呼吸作用
(2023 西湖区模拟)模型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分析一个或多个系统的复杂过程。如图是一个反映人体气体交换的模型图,图中①~④表示气体交换的四个过程,a、b代表气体,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b中二氧化碳含量比a中低
B.①③过程通过气体扩散完成
C.②过程要通过呼吸运动完成
D.④过程将动脉血转为静脉血
(2023 金华模拟)如图是血液流经人头部的物质交换模式图及交换前后物质变化柱形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所示血管类型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 。
(2)柱形图中A、B物质能表示二氧化碳的是 。
题型三 营养物质与应用
(2024 嘉兴二模)小明因食用不洁食物而导致上吐下泻,为迅速补充体力,医生决定为他输液。要迅速恢复体力,输液中应加入(  )
A.葡萄糖 B.维生素 C.蛋白质 D.脂肪
(2024 江北区模拟)超重、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 11.1%和 7.9%。
(1)不良饮食习惯是造成个体超重肥胖的原因之一。据调查,18.9%的中小学生有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的问题,若人体吸收的葡萄糖过多,多余部分会转变为 。
(2)平衡膳食和参加体育运动,是预防肥胖的主要方法。
①国家卫计委推荐我国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g~500g,水果200g~400g,原因是水果蔬菜不仅含能量少还富含 等营养素。
②体育运动时需要大量能量,这些能量是通过体内组织细胞 消耗有机物释放出来的。
题型四 消化系统与食物消化吸收
(2023 宁波模拟)下列营养物质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的是(  )
A.淀粉 B.脂肪 C.维生素 D.蛋白质
(2023 台州模拟)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显微胶囊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B.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④时,结构④的蠕动属于物理消化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D.显微胶囊进入到结构⑥处时,⑥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题型五 酶的作用
(2024 杭州模拟)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它存在于所有已知动物(包括人)的各个结构中,特别在肝脏中以高浓度存在.小金以新鲜猪肝研磨液为原料,用如图甲装置探究了浓度对过氧化氢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实验步骤:
①在室温下取0.15g猪肝研磨液和10mL蒸馏水加入图甲锥形瓶中,搅拌后塞紧橡皮塞。
②用注射器A从容器中抽出2mL气体,用注射器B将2mLH2O2溶液注入容器中,固定注射器A、B活塞,采集数据,直至反应结束。
③用0.3g、0.6g猪肝研磨液,重复上述实验,获取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
(1)过氧化氢酶在肝脏中起催化作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 酶同样也具有催化作用(填一种酶即可)。
(2)步骤②操作的目的是 。
(3)小金分析相关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4)小金将一张滤纸片浸入一定浓度的新鲜肝脏研磨液中,取出晾干后,投入到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烧杯中,发现滤纸片先下沉后上浮,请对此现象做出解释 。
(2024 青田县模拟)小明在研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发现在70℃水浴条件下,进行正常实验操作后,溶液不变蓝。小明提出了三种可能原因:
猜想一:高温条件下唾液淀粉酶可能还有活性。
猜想二:高温条件可能对淀粉产生影响。
猜想三:高温条件可能对 产生影响。
依据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完成猜想三 。
(2)表格中能支持猜想二的证据是 。
试管编号 1 2 3 4 5
2mL1%淀粉溶液 37℃ √ √ √ √
70℃ √
1mL唾液淀粉酶溶液 37℃ √
70℃ √
1滴碘液 37℃ √ √ √ √
70℃ √
观察结果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不变蓝
(3)小明认为高温使淀粉发生分解,小红则认为高温使淀粉微观结构发生改变,恢复常温后,淀粉仍具有原来性质。为此,请再补充一组实验进行探究 。
题型六 血液
(2023 富阳区校级模拟)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思想,以下结构与功能表述不相等的是(  )
A.红细胞内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有利于促进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
B.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C.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有利于传粉
D.小肠有肌肉层能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2024 温州模拟)今年年初,一轮流感席卷全国。流感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严重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窘迫、窒息导致死亡。
(1)如图所示是一名流感患者的血涂片,其中三种血细胞中的[ ] (填写序号和名称)显著增加是医生诊断炎症的重要指标。
(2)手术治疗中,可能会出现肺部出血,则需要输血。甲、乙、丙三人的血型分别为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他们需要进行互相输血。已知丙的血型为图示血型,丙的红细胞会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那么乙的血型为 (填图中的字母序号)。
(3)若治疗失败,人体呼吸衰竭吸收不了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人体某些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直至死亡。以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例写出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文字表达式: 。
题型七 血型与输血
如图是某人用标准血清进行血型鉴定时在显微镜下的图像。左侧是A型血清与此人血液的反应,右侧是B型血清与此人血液的反应。请问此人的血型是(  )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血型鉴定实验中,将受检者血液与标准血清分别混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现将小明同学的红细胞分别滴入A型血和B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如下,则小明的血型为(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题型八 心脏和血管
(2024 浙江模拟)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中,将小鱼用湿纱布包裹住鱼头和鱼身,如图1将鱼头朝左放置在载物台上,在视野中观察到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如图2所示。
(1)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 (填“<”“>”或“=”)静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
(2)如图2,动脉血管为 (填“①”或“②”)
(2023 衢江区一模)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约1370万人,但因供体严重不足,每年只有600余例患者可完成心脏移植手术。人工心脏是一种复杂的植入式医疗器械,用于替代心脏泵血功能,维持血液循环。图甲是我国研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它的直径只有50毫米,厚度仅为26毫米,整体重量只有180克,工作效率很高,转速为每分钟1800转,泵血量在4到6升。它利用辅助泵将心脏某腔室血液抽取并灌注到主动脉为体循环提供动力。人工心脏参与人体血液循环的工作方式如图乙所示。
(1)题干中“某腔室”是指 (填心脏具体腔室名称)。
(2)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一大优点在于不易激发血液中 (填一种血细胞)的功能,减少血液凝固现象的发生,进而避免血栓的产生。
(3)现有技术条件下,人工心脏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的心脏。专家指出,要预防心血管疾病,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管住嘴,迈开腿”,这就要求在生活中饮食要做到 ,同时进行适度锻炼。
题型九 血液循环
(2024 西湖区校级二模)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上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血糖的有效控制对糖尿病肾病预防有重要作用。目前认为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维持6.0~7.0mol/L左右,其中合理控制血压,尤其是肾小球内高压,可控制糖尿病肾病发生。
(1)为监测某病人的肾功能,需对其尿液进行取样化验,可通过检测 数值的变化来判断。若病人的肾功能严重受损,体内废物不能及时排出,需借助透析装置对血液进行透析,透析装置相当于肾脏中的 。
(2)血糖长期高于正常值,主要会增加肾单位中 的负担,为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高血压病人常服用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为靶向控制肾小球内高压,患者口服某种降压药物X后,药物成分将先出现在心脏的 ,后经一系列过程运送至肾小球发挥作用,该运送过程至少涉及的动脉血管有 。
(2024 镇海区一模)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人体血液循环模型“,以模拟人体的血液循环,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人体血液循环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动、静脉血的转换,效果明显 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效果较明显 不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
某同学利用塑料管、小水泵(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需外接电源)、水、单向阀、塑料瓶(2大2小,上下连通)、肺泡模型、组织细胞模型等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血液流动方向)
(1)静脉注射时,医生需要将药液注射到患者手臂静脉中,该静脉流的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项目组通过本模型模拟该过程,药液首先进入模型中的 。
A.瓶① B.瓶② C.瓶③ D.瓶④
(2)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请你对“指标二”进行评价,并请写出评价理由: 。
题型十 泌尿系统与尿液形成
(2024 嘉兴二模)在人体生命运动过程中,需要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图为人体循环系统及参与物质交换的部分器官示意图。
(1)图中将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器官是 (填序号)。
(2)由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心脏时,首先进入心脏四个腔中的 。
(3)维持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是确保身体健康的基础,因此血常规检测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其中包括血糖、血脂等指标。要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体检前需保持空腹,原因是 。
(2024 西湖区二模)小金通过画图,简单整理了人体内物质代谢的知识结构。
比较项目 液体甲 液体乙 液体丙
蛋白质 0.00 8.00 0.03
尿素 1.80 0.03 0.03
无机盐 1.10 0.72 0.72
葡萄糖 0.00 0.10 0.10
(1)图中表示人体内循环系统的是 (填字母)。
(2)若食物是牛肉干,则箭头a表示的物质主要是 。
(3)上表中三种液体取自肾单位中不同的部位,分析三种液体的部分成分含量(单位:克/100毫升),比较液体甲、丙成分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过程 (填数字序号)。
基础巩固
(2024 湖州二模)小张得了肺炎,医生将葡萄糖液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运送到肺时,葡萄糖液经过的途径依次是(  )
①肺动脉 ②肺静脉 ③上腔静脉 ④下腔静脉 ⑤右心房 ⑥左心房 ⑦右心室 ⑧肺部毛细血管。
A.③→④→⑥→①→⑧ B.④→③→②→①→⑧ C.④→③→①→②→⑧ D.③→⑤→⑦→①→⑧
(2024 杭州一模)关于人体内的葡萄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图1,进餐一段时间后,葡萄糖主要是通过②吸收进入血液
B.如图1,人体内的葡萄糖除来自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可来自③中的糖原分解
C.如图2,被人体吸收的葡萄糖,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四个腔中的①
D.如图3,尿检显示含有葡萄糖,是因为③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所致
(2024 椒江区一模)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了“人工心脏”,它主要由电动泵和人造血管1、2组成,它与人体心脏的连接如图所示,能助力人体心脏内血液的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造血管1中的血液含氧量较少
B.人造血管2连接肺动脉
C.该人工心脏增强了左心室的功能
D.该人工心脏可完全取代人体心脏
(2024 临安区一模)“青粿”是临安地区特色小吃,制作要用到小叶艾草和米粉。制作过程如下:
步骤一:将小叶艾草洗净放入开水中煮5分钟左右捞出,切碎
步骤二:用水将米粉调成米浆,加入少许食用碱(小苏打)
步骤三:将以上两者混合并搅拌均匀
步骤四:锅中加入少许油,再将混合物放入锅中翻炒,促使水分蒸发直至成团
步骤五:在面团中包入喜欢的馅料即成“青粿”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米粉所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淀粉
B.小叶艾草放入水中煮的过程中一定只发生物理变化
C.步骤二中的米浆为溶液
D.锅中放入少量食用油的目的是为了让水分蒸发得更快
(2024 杭州二模)小江学习了人体内生理过程内容后,进行了如图的知识梳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表示的是消化过程
B.甲细胞为白细胞
C.气体B进入肺是由于膈肌收缩引起肺内气压减小
D.肺泡内的B气体进入血液后,先进入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
(2024 宁波模拟)积极锻炼能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增强身体代谢能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人体内环境中的一些重要结构,①②③④代表丙中的四个腔。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肺从外界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氧气经甲进入血液后,随血液运输首先到达丙中的①腔
C.小肠绒毛囊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
D.血液流经丁时,经2的滤过作用和3的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能力提升
(2024 瓯海区模拟)心血管狭窄引起的冠心病已经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如图所示,冠脉支架介入性治疗方法因其创伤小、效果好,成为目前治疗心血管狭窄的新型方法。手术时,支架置入心脏的路线是小动脉—X—冠状动脉,其中X是(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上腔静脉 D.小静脉
(2024 宁波一模)如图所示,图甲为某人的心房,心室舒张,收缩时间的关系图,图乙为某一瞬间心脏内瓣膜的状态图。据图回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的①为主动脉
B.图乙中的动脉瓣处于闭合状态
C.图乙中①流出的是动脉血
D.图乙状态发生在图甲中的0.1~0.4秒时段
(2024 鄞州区模拟)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
(1)已知胃液中起化学消化作用的是胃蛋白酶。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实验:取体积相同的馒头块、脂肪块和蛋白块,分别浸泡在相同的新鲜胃液望,观察消失情况。他们的实验目的是 。
(2)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兴趣小组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甲图,胃蛋白酶催化效果较好的pH为 。
(3)为了寻找胃蛋白酶所需的最近pH,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判断。实验思路: (简单描述即可)。
(4)在乙图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出预测的(3)的实验结果 。
(2024 温州模拟)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它的活性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探究了pH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对其它因素进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试管,温度可调的水浴锅,烧杯,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
①取6支试管,分别标号为A~F,在ABC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DEF试管中各加入1mL淀粉酶溶液。
②将A、D试管放入温度为0℃的水浴锅中,B、E试管放入温度为37℃的水浴锅中,C、F试管放入温度为70℃的水浴锅中,各10min。
③待温度稳定后,将D倒入A,E倒入B、F倒入C,再次分别放入0℃、37℃、70℃的水浴锅中10min。
④向ABC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论】温度为37℃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支持小组同学得出“温度为37℃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强”的结论的实验中证据应该是 。
(2)实验时,就实验的顺序问题小组内的同学发生了分歧:甲同学认为应先将唾液和淀粉预处理到相应的温度再混合,乙同学认为先混合和先预热都没关系。你同意谁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
(3)该小组想要证明唾液淀粉酶因温度过高失去活性后不能恢复,需要增加的实验及预测的结果是 。
(2024 温州二模)在学习了酶的催化作用相关知识后,小科为了验证酶的专一性特点,配制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新鲜的稀释唾液、新鲜的煮沸唾液、pH值6.8的缓冲溶液(能维持溶液的稳定pH值)、班氏试剂(浅蓝色)备用。已知麦芽糖可与班氏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重铜沉淀;蔗糖不与班氏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取三支试管,编号,具体实验方案按表操作:
(1)本实验的方案中,x应为 。
加入物 1号管 2号管 3号管
pH值6.8的缓冲溶液 4毫升 4毫升 4毫升
1%淀粉溶液 x毫升 2毫升 ——
1%蔗糖溶液 —— —— 2毫升
新鲜的稀释唾液 1毫升 —— 1毫升
新鲜的煮沸唾液 —— 1毫升 ——
将各管混匀,37℃水浴10分钟
班氏试剂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将各管混匀,沸水浴10分钟,观察现象
(2)三支试管放置在37℃的温水中的目的是 。
(3)小科认为2号试管可以省去,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