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心怀感恩,志存高远”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主题
“心怀感恩,志存高远”。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领悟感恩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清晰理解感恩的内涵,明确感恩的对象涵盖父母、师长、同学及社会等;深入认识志向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树立合理志向的方法。
2.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善于观察和捕捉生活中感恩点滴的能力,提升学生用恰当方式表达感恩之情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来进行思考和规划的能力,增强学生为实现志向而不懈努力的行动力和意志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恩情怀,促使学生养成感恩图报的良好品德;点燃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热情,使学生在追求志向的过程中,培养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
1. 文字资料:精心挑选感恩主题的经典诗歌,如孟郊的《游子吟》、感恩老师的现代短诗等;整理古今中外名人感恩和立志的故事,如韩信感恩漂母、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收集励志名言警句,如“有志者事竟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工整地抄写在小黑板上。
2. 道具:准备足量的彩色卡纸、彩笔、剪刀等制作感恩卡片和心愿卡片的工具;购买一些小奖品,如精美的书签、带有励志话语的笔记本等,用于奖励积极参与的学生。
3. 互动材料:设计一系列关于感恩和立志的问题卡片,如“生活中最让你感恩的一件小事是什么”“你的志向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等,用于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制作“感恩行动承诺书”和“志向规划表”。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故事导入,引发思考
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个感恩的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家庭贫困,常常饿着肚子上学。他的同桌发现后,每天都会偷偷多带一份早餐分给他。小男孩非常感激,从那以后,他努力学习,发誓将来一定要回报同桌的这份情谊。多年后,小男孩事业有成,他不仅给予了同桌物质上的帮助,还一直和同桌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思考感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次班会的主题——“心怀感恩,志存高远”。
环节二:感恩内涵讲解与讨论
老师站在讲台上,以亲切的口吻讲解感恩的含义:“同学们,感恩不仅仅是简单地说一声‘谢谢’,它是对他人给予我们的关爱、帮助、支持等一切善意的深深感激和回馈。我们要感恩的人有很多,比如我们的父母,他们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给予我们无尽的爱;我们的老师,他们辛勤耕耘,传授我们知识,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还有我们的同学和朋友,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我们鼓励和帮助。”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那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人或事是值得我们感恩的呢?我们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呢?”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5 人,进行小组讨论。老师在教室里巡视,倾听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老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感恩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行动中。
环节三:感恩诗歌朗诵,情感升华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感恩主题诗歌的纸张,先自己富有感情地朗诵一首感恩父母的诗歌,如《游子吟》,并简单讲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同学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和牵挂,我们也要感恩父母的这份无私的爱。”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诵自己准备的感恩诗歌或刚刚老师朗诵的诗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朗诵结束后,老师给予朗诵学生肯定和鼓励,如赞美他们的朗诵感情真挚、声音洪亮等,引导全体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感恩之情。
环节四:立志重要性讲解与案例分享
老师在小黑板上写下“志存高远”四个大字,然后讲解立志的重要性:“同学们,志向就像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灯塔,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如同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没有舵手,很容易迷失方向。有了远大的志向,我们才有努力奋斗的动力,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分享古今中外名人立志的故事,如周恩来总理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并为之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爱迪生从小就对科学发明充满兴趣,立志要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改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他终于发明了电灯等众多伟大的发明,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从这些名人的故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他们的志向对他们的人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志向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环节五:小组讨论,树立志向
给每个小组发放写有立志相关问题的卡片,如“你的志向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为了实现你的志向,你打算怎么做”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入讨论。
老师在教室里巡回走动,观察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对一些思路不太清晰的小组给予引导和帮助。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重点阐述自己小组内成员的志向以及实现志向的初步计划。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听完后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建议,分享的小组进行解答和交流。老师对每个小组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志向,并鼓励他们为实现志向而努力。
环节六:制作感恩卡片与心愿卡片,行动承诺
给每位学生发放彩色卡纸、彩笔、剪刀等工具,让学生动手制作感恩卡片和心愿卡片。
在制作感恩卡片时,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想要感恩的人,然后在卡片上写下自己对这个人的感恩话语,可以是一段感谢的话、一首小诗或者一幅画等,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
在制作心愿卡片时,老师提醒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志向,将自己的志向写在卡片上,并简单规划一下为实现志向要采取的行动步骤。
学生制作完成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卡片,并分享自己的感恩话语和志向。老师对学生的卡片制作和分享给予肯定和鼓励,如表扬卡片制作精美、感恩话语真挚、志向明确等。
环节七:签署承诺书,全班宣誓
给每位学生发放“感恩行动承诺书”和“志向规划表”。
老师先带领学生认真阅读“感恩行动承诺书”的内容,如“我承诺,从今天起,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老师的教导之恩,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感恩同学的帮助之恩,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然后让学生在承诺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填写“志向规划表”,包括自己的志向、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等。
完成后,老师带领全班学生进行宣誓:“我宣誓,我将心怀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用实际行动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将志存高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五、课后延伸
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将自己制作的感恩卡片送给想要感恩的人,并为这个人做一件感恩的事情,然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对方的反应和自己的感受,第二天带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
2. 长期规划:让学生将“志向规划表”贴在自己的书桌前或卧室里,定期对照检查自己的行动进展情况,每半个月对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进行一次反思和调整,老师定期在班级里组织交流活动,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反思
1. 在本次班会中,通过故事讲述、小组讨论、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学生对感恩和立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但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氛围不够热烈,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需要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 在引导学生树立志向上,虽然分享了名人的故事,但部分学生的志向还不够明确和具体,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志向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合理、可行的志向和计划。同时,要持续关注学生在课后对感恩行动和志向规划的落实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真正将感恩和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