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 做一个小水车【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制作小水车,知道小水车的结构决定其功能。(2)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看水车结构图、视频,了解水车的构成要素,并通过口述、绘画等方式描述自己设计的小水车。(3)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完成小水车的制作,在小水车运水活动中发现水会流动。(4)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水车运水表现出直觉兴趣;乐于了解水车给古代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准备】瓶盖、冰糕棍、胡萝卜、竹筷、热熔胶枪和热熔胶条、水槽、接水槽(剖开的塑料瓶)、储水盒、抹布等。【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师:同学们,水是我们身边很熟悉的一种物质,水有什么用处呢?生1:水可以用来喝。生2:水可以用来洗衣服、做饭。师:(出示“土地干旱禾苗枯萎”的图片)水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观察图片, 水还可以用来干什么?生:水可以用来浇植物。教学建议:城市孩子缺乏耕种经验,难以直接或快速想到水对农作物的影响,可以直接出示自然界中植物枯萎的场景图片,由教师讲述水对植物及人类的意义,为后面的制作活动留足时间。(2)观察水车的结构。师:对,水可以灌溉植物。古代科学技术没有那么发达,人们起初灌溉农作物就只能用扁担来挑水,十分辛苦。很快,聪明的古人便制作出了一些工具,来帮助灌溉。(出示 水车的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水车,外形酷似车轮。一般情况下,大水车一天可灌溉 农田六七百亩,相当于5000多间标准教室的大小,小一些的水车一天也可灌溉一二百亩。 水车省工、省力、省资金,在古代可以算是最先进的灌溉工具了。请同学观察水车图片,边观察边思考,水车都由哪几部分组成呢?生:水车上有水斗,还有轴。师:轴在哪里?生:中间。师:对,水车的正中间有一个轴,整个水车都围绕着这个轴转动。在水车的最外围, 有很多的水斗。水车上还有什么?生 1:我看到在水轮中间靠上的部分有一个接水槽。生 2:还有辐条。师:辐条连接的是水车的哪些部分?生:辐条连接的是水车的水斗和轴。师:没错,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一个完整的水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轴、辐条、水斗、接水槽。想一想,水车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各个部分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呢?生1:水斗可以装水。生2:接水槽也是用来装水的。师:水斗装的水去哪里了?生:水斗装的水会流到接水槽里。师:辐条有什么用?小水车是如何工作的?我们来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吧。(播放 水车视频)河水冲来,借着水流的运动,辐条缓缓转动着,一个个水斗装满了河水被提升上去。到了上部,水斗自然倾斜,水从水斗流入接水槽中,再流到需要灌溉的农田里。教学建议:学生并不是很熟悉水车,大多数学生只是能叫出水车的名称,但并不能准确说出水车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所以可以直接出示视频,学生一边看视频一边思考小水车的工作方式及原理。或者是由学生先观察带有介绍的图片,再根据介绍,分别描述不同的结构名称及特征。注意有一些汉字学生不认识,需要标注拼音。(3)设计与制作。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简易的小水车,试着把低处的水运到高处。(板书: 做一个小水车)师:老师在材料超市里为大家准备了瓶盖、冰糕棍、胡萝卜、竹筷、剖开的塑料瓶、 热熔胶枪和热熔胶条。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和工具制作小水车?小组讨论一下,这些材料分别可以充当水车的哪个部件?画出小水车设计示意图。(学生分小组讨论小水车设计方案,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一组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打算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和工具来制作小水车?生:(展示自己组的小水车设计方案)我们准备用瓶盖来做水车的水斗,把它粘在冰糕棍上,冰糕棍可以插在胡萝卜上,筷子可以做摇把。师:你们的设计图画得真形象,如果介绍的时候能把这些科学词汇用上就更好了。看一看黑板上关于水车的结构名称,我们用冰糕棍做的是水车的哪个部分?生:辐条。师:用筷子做——生:轴。师:塑料瓶呢?制作小水车的时候有用吗?生:塑料瓶可以用来接水,当接水槽。师:刚才这个小组介绍了他们的设计方案,其他小组有问题要提问或者有补充建议吗?……师:看来大家都同意你们组的设计方案。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瓶盖 粘在冰糕棍上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种新的粘贴工具——热熔胶枪。它的使用非常 简单,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操作。(教师示范热熔胶枪的使用方法)注意打胶不要太少,要覆盖瓶盖的中心位置,一般至少要有拇指盖大小。制作之前,老师还有几点温馨提示,我们一起来看屏幕:①使用工具注意安全。特别是,胶枪带电需要断电操作,还要注意防烫;胡萝卜比较硬,插冰糕棍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力度,不要戳到手上。整个操作过程要戴上手套。②粘牢。粘贴的时候,要多按压一会儿,粘牢。③不着急。做完之后,不要着急放进水里检测,要等胶凝固之后再检测。④试一试,说一说。试一试,让小水车转动起来,观察小水车能不能把低处的水运到高处,说说自己的发现。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我们的设计方案来制作一个自己的小水车吧。(学生分小组制作小水车,教师巡视指导)教学建议:分享设计图时,在一个组进行介绍之后,可以同时对几个组的设计图进行 比较,引导学生比较设计图的异同,说一说“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比单纯地让学生根 据一个组的设计进行评价,学生可以关注的交流点更多,学生也可以在欣赏其他组的设计 的同时,对自己的设计图进行完善优化。(4)展示与评价。师:大部分小组都完成了小水车的制作,接下来,我们请这些完成的小组到讲台上来 展示自己的小水车,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作品,看看大家的小水车能不能把低处的水运到 高处。(学生代表轮流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师:水是怎样从低处运到高处的呢?生:转动筷子,小水车就会转起来,然后底下的瓶盖装的水就会被带到上面流出来。师:我们之前讲过,这个筷子是小水车的什么结构?(轴)瓶盖呢?(水斗)那你能使用科学语言再完整地叙述一遍小水车是怎么把水从低处运到高处的吗?生:转动轴,小水车就会转起来,把底下水斗里装的水带到上面,水从水斗里流出来。师:流出的水会落入接水槽中,并沿着接水槽往低处流。是因为水具有什么特点? (出示粉笔,让粉笔自然落下)粉笔也会从高处掉下来,但是和水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水的这种特点称为“流动”。 水是会流动的。(板书:会流动)师:大家来观察这三个小组的小水车,你们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生 1:我喜欢张××这一组的。他们的小水车看起来很漂亮,冰糕棍插得很均匀。生 2:李××这组的,瓶盖掉了一个,没粘结实。师:这一组的水斗为什么会掉呢?可能是什么原因?生:我们组的胶打少了。师:还有没有哪个组粘的小水斗也掉了?你们觉得是因为胶打少的原因吗?生:应该不是,我们每个瓶盖上粘的胶都差不多。师:同学们,胶的多少会影响到水斗的牢固程度,粘好后过早放入水中,或者在水里 泡的时间过长,都有可能会影响水斗的牢固程度。所以,我们粘好水斗之后要用手压牢, 再让它干一会儿,并且在检测的时候尽量不要将小水车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刚才大家针对这几个小组的小水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优点,有建议,非常棒!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下时间继续完善自己的小水车,想办法让它能盛装更多的水,下节课我们来组织一次运水比赛,比一比谁的小水车运的水多。教学建议:进行互动交流评价时,学生能进行简单的外观评价,好不好看、漂亮不漂亮,但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评价,注意要给出一定的关键词即评价的标准,指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例如,水斗的牢固程度、辐条的均匀分布、轴是不是在中间位置等。(5)应用与迁移——不一样的小水车。师:我们除了用冰糕棍、塑料瓶盖等材料来制作小水车,还能用别的材料来制作小水车吗?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两个用其他材料制作的小水车。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小水车 使用了哪些材料?制作出了什么样的小水车?生 1:用纸杯和纸质盘子来制作小水车。生 2:用塑料瓶盖、勺子和冰糕棍来制作小水车。师:这些同学的反应可真快,能用科学词汇再来说一说吗?生 1:左边的小水车,用筷子做水车的轴,用纸杯做水车的水斗。生 2:右边小水车的水斗是用塑料勺子做的,轴是一根牙签,还用冰糕棍做了一个架子。师:你喜欢哪一个小水车?生:右边的,不用再用手拿着了。师: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小水车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这些材料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生:这两个小水车分别用纸杯和塑料勺做水斗,它们都可以装水。师:说得真好,因为它们都能装水,所以用这些材料来做水车的水斗。除这些材料外, 还有没有别的材料也可以做水斗?生:果冻盒……师:真棒,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事物的特征,用心思考,就可以慢慢提高我 们的发明创造能力。教学建议: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制作材料及其共同特点,说明学生对不同形状的小水车制作有着高度兴趣,这是进行拓展学习的基础。教学时,可以再提供一些用其他材料制作的小水车,给学生更多的参考素材,激发创作灵感。(6)阅读与新知——古老的水车。师:水车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水车既可以 用于提水灌溉,也可以利用水流的力量带动机器工作。(出示 PPT)屏幕上,图1为大家 展示的是东汉时期的水转翻车,从外形上看就像一个水平放置的车轮。(出示 PPT)图2是唐宋时期的筒车,筒车利用竹筒装水。水转翻车和筒车都能利用水流的力量转动起来,把水从低处运到高处的岸上,因此使用广泛。师:水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对我国农业发展影响很大。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地区仍在使用水车进行灌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自己收集资料了解我国水车发展演变的历程,或者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完善自己的小水车,或者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更满意的小水车,我们下节课来比一比谁的小水车做得最好。教学建议:大多数学生对于图片中的水车缺乏直接感受,对水车给农业带来的巨大贡献缺乏情感认同。教师可以购置相关的水车模型,配合视频进行讲解。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带领学生近距离感受真正的水车,体验水车文化。【教学反思】本课教师以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导向,开展合作学习与深入实践。学生在小水车的设计、组装和使用过程中不断遇到问题,如设计什么样子的小水车、 选什么样的材料、怎样把低处的水运到高处等。他们不断观察、比较、探究、实验,直至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制作小水车时,能进行推测、筛选、验证,发现材料的大小轻重、轴的 位置、辐条的多少等均能影响小水车的转动,学会合理选择使用材料。同时,整个活动以 小组的形式开展,学生从刚开始的遇到问题就找老师,到尝试小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从 生活中寻找答案,到最后小组合作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自主参与, 不断尝试,锻造学习品质,从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反复探讨、验证,直到最后成功, 体现了学生对科学探究浓厚的兴趣以及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品质。【总结点评】教师在本课教学中,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营造具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及时跟进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继续探究。如在认识水车的结构时, 就重点带领学生观察连接的辐条、观察轴的位置,帮助学生降低后面制作的难度。在评价上,及时肯定并鼓励学生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重视学生模型思维能力的训练。另外在制作时,提前将学生常见的困难以多媒体手段进行说明和解释,提高学生的制作效率和成就感。整节课充分以学习者为中心,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课堂 简洁高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