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三章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二节 呼吸的过程炎热的夏季来临时,学校会以各种形式强调不要随意下水游泳,防止溺水事故发生。溺水会造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阻,导致缺氧窒息,那么肺与外界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用软尺测量一位同学的胸围,并做好记录。寻证据.实验保持软尺上下位置不变,让被测同学尽力吸气并憋住气,测量此时的胸围。再测量他尽力呼气时的胸围。比较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大小。1. 吸气和呼气时的胸围有何不同? 2. 引起胸口扩大和缩小的力量是来自什么结构? 3.胸廓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存在什么因果关系?根据获得的证据,思考下列问题。吸气时胸围变大,呼气时胸围变小。胸围的大小变化与胸廓的变化是同步的,胸围的大小变化反映了胸廓的扩大和缩小。1.吸气和呼气时的胸围变化胸骨肋骨肋间肌膈肌(2)肋间肌和膈肌在什么位置?由脊柱的胸椎、肋骨和胸骨以及其上的一些肌肉组成。胸廓对心脏和肺具有保护作用2.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的力量:主要来自肋间肌和膈肌。(1)什么是胸廓?它有什么作用?胸椎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的容积变大,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随之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过程。人体呼吸时胸廓的变化示意图吸气 呼气肋外间肌和膈肌肋骨膈顶胸廓肺容积肺内气压收缩舒张向上向外向下向内下降上升扩大缩小扩大缩小低于外界高于外界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胸廓扩大、缩小,完成气体进入和排出的过程,称为呼吸运动。3.肺通气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通气。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叫做肺活量。12~14岁少年的肺活量是2000~3000毫升。4.肺活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以使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收缩能力加强,胸廓的活动范围扩大,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肺活量增大,增进肺的通气能力,呼吸功能加强。为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同学们要紧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人员不擅自下水施救。5.防溺水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之后,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堵塞物,快速判断溺水者是否有呼吸和脉搏,根据情况实时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并迅速送医院救治。一、模拟练习口对口人工呼吸。 1.让患者(护理人模型,下同)仰卧,颈下垫高,头后仰,下颌向上。使呼吸道伸展畅通。2.一只手固定患者下颌,让其口张开,盖上一层纱布,另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准患者的口,将气缓缓吹入。 3.患者的胸壁隆起后,急救者将口移开,并松开捏鼻孔的手。 4.每分钟吹16~18次,如此反复进行。做中学.项目式学习1、将患者仰卧于平地或用胸外按压板垫在患者肩背下;急救者采用跪姿,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下1/3处(或两乳头连接线中点)。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双肘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下压深度为5~6厘米。每次按压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2.一轮按压30次,完成一轮按压后,做两次人工呼吸。反复进行。二、模拟练习心肺复苏开眼界婴儿出生后为什么大声啼哭婴儿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氧)和代谢产生的废物(包括二氧化碳),都是通过血液循环,经脐带由母体运送的。此时,胎儿的胸廓很小,肺处于压缩状态,肺内没有空气。若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啼哭,就可能发生窒息,要立即施救。新生儿第一次啼哭是人生的开始,也是呼吸的开始。婴儿出生后,胸廓自然扩大,引起肺的扩张,使外界气体第一次吸入肺。之后,胸廓回缩,肺也会随之回缩,迫使肺内的一部分气体经呼吸道排出体外。当排出的气体经过喉部时,冲击声带而发出声音,这就是婴儿的啼哭。远程研修阶段安排【课堂小结】1.吸气和呼气时的胸围变化2胸廓扩大和缩小的力量主要来自肋间肌和膈肌。3.肺通气4.肺活量5.防溺水课堂练习D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 )A.呼吸作用 B.呼吸运动C.气体扩散 D.肺通气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气体经过的途径是:A.外界→咽→食道→肺B.肺→气管→鼻腔→外界C.外界→鼻腔→气管→肺D.肺→气管→咽→外界C3、人在呼吸时,能感受到胸廓在不断地扩大和缩小。下面关于胸廓变化与呼吸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气时,肺内气体增多,胸廓随之扩大B.吸气时,肺内气体减少,胸廓随之减少C.胸廓扩大时,肺容积随之扩大,人体吸入气体D.胸廓缩小时,肺容积随之扩大,人体呼出气体C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