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预习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预习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简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核心素养
1.搜集两次工业革命前后世界的变化史实,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了解工业革命的成就,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作用。(历史解释)
3.客观地分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唯物史观)
4.搜集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史实,体会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课前预习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含义: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__ __的重大飞跃。
2.原因
(1)英国“光荣革命”后, __稳定,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
(2)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__ __和国内市场。
(3)英国通过_ __, 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4)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__ __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5)17 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__ __奠定了基础。
(6)随着国内外__ __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工业革命由此开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成就
①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从18 世纪30 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__ __、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②工厂出现。1771 年,__ __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③1782 年,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1785 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__ __,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④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19 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 ”。
⑤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 世纪中叶,英国的__ __也实现了机械化。
(2)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 世纪中期,__ __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__ __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__ __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成就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_ __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__ __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③__ __的兴起令人瞩目,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 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④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__ __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3)特点
①由于__ __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其中__ __与德国最为突出。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生产力:工业革命使__ __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__ __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出现了__ __。
(3)阶级结构
①工业革命造成社会__ __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②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__ __,他们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
③__ __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④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__ __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4)社会生活
①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__ __,它们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②现代工业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人们的__ __有所改善。
③休闲娱乐和群众性__ __逐渐兴起,报纸书籍发行量大增, 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④__ __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⑤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2.消极影响
(1)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__ __加剧、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__ __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课后练习
1.18世纪中叶,伦敦居民已占英国人口的15%,伦敦居民对食物和燃料永难满足的需求改变了整个英国南部和东部的农业,并且经由水路运输,引来了远自威尔士和北方最偏僻地区的稳定供货,此外还激发了纽卡斯尔的煤矿开采。这可以用来说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 )
A.国内市场的统一 B.矿产资源丰富
C.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D.劳动力丰富
2.以下4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其思想具有民主色彩
B 《资政新篇》主张保护私有财产 反映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C 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建成铁路网 蒸汽机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
D 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英法宣布无条件支持美国 资本主义阵营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A.A B.B C.C D.D
3.有人说,工业革命带来的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使人类开始从古老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下列人物中,为近代工厂制建立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 )
A.贝尔 B.哈格里夫斯 C.阿克莱特 D.瓦特
4.下表为1913年欧美四国在各大洲出口对比表。其中,丙国是( )
国家 出口量(百万美元)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亚洲 非洲
甲 937 89 94 36 181
乙 1479 469 294 140 29
丙 1828 184 183 130 50
丁 917 256 272 620 248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5.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德国大兴职业教育,创办了大批实科学校、专科学校和工业学校。实科学校、专科学校主要接收有初等学校教育水平但不能顺利升学的学生。工业学校是半工半读学校,专为社会底层儿童开设。这一现象( )
A.凸显德国教育的公益性 B.说明德国教育开始世俗化
C.迎合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D.展现了德国基础教育成就
6.恩格斯说:“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体现工业革命的影响是( )
A.人们的文化素养逐渐提升
B.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C.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D.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7.下表为英、德、美三国在全世界制造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变化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英国 德国 美国
1880年 40 19.3 2.8
1899年 32 22.2 11.2
1913年 29.9 26.4 12.6
A.英国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科技发展推动世界殖民扩张
C.德国的工业革命成就最突出 D.工业革命影响世界经济格局
8.与近代欧洲的历次战争不同,一战的规模、血腥程度及影响,都远远超乎当时人们的想象。战争持续四年多,战争中,大工业催生出大量的新发明、新武器得以广泛地试验和应用的主要原因是( )
A.同盟国实力强大 B.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
(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课前预习】
一、机器生产、国内政局、自由劳动力、殖民扩张、技术改革、工业革命、市场
二、珍妮纺纱机、阿克莱特、主要标志、蒸汽时代、机器制造业、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自然科学、电力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化学工业铁路运输、科学技术、美国
三、生产力、管理方式、垄断组织、阶级结构、政治权利、工人阶级、中间阶层、城市、生活、体育运动、女性、贫富分化、资本主义
【课后练习】
1.答案:A
解析:题干信息反映伦敦与周边地区形成了紧密的经贸联系,表明英国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A项正确;“矿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条件优越”“劳动力丰富”不能完整概括题干信息,且不是题干信息主旨,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
2.答案:C
解析: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此时铁路网的建立说明蒸汽机车的普及,因此可以得出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的结论,故选C项;“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强调的是对贤能人才的重用,并不能体现民主色彩,排除A项;《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而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是土地,B项史实和结论不符,排除B项;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表现,英、法无条件支持美国,反映出的是资本主义阵营对外的团结,无法得出该阵营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的结论,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71年,阿克莱特与人合伙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创办机器纺纱厂,改西方原家庭手工业生产形式以及一大群从事手工业的工人简单聚集起来的生产形式,为工厂雇佣式的大机器集体分工合作的模式,因而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C项正确;贝尔发明电话,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都与近代工厂制的建立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可得出这一时期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时期,德国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迅速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英国,因此在这一时对欧洲的出口量最大,但在其他地区其殖民地数量有限,出口量不及其他国家,C项正确;甲是法国,其在非洲的殖民较多,出口量较大,排除A项;乙是美国,其在美洲的出口最多,同时美国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因此驿欧洲出口也多,排除B项:丁是英国,其固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因此较其他新起的国家在欧洲出口量下降,但英国在亚洲有广阔的殖民地,特别是印度,因此在亚洲的出口量大,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据材料“德国大兴职业教育,创办了大批实科学校、专科学校和工业学校”,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对人才的需求强烈,所以大批学校建立,C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并不是公益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业化对人才的需要,并不是世俗化,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人才并不是展现德国基础教育成就,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了工人阶级的诞生,而这一时期对工人的文化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说明工业革命需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A项正确;一定的文化水平不代表必须具备很高的文化水平,排除B项;材料与工人阶级生活的改善无关,排除C项;当时工业国家尚未普及初等教育,且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7.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数据信息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列强经济发展不平衡,英国在世界制造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超过美德总和发展为三国比例接近,说明工业革命影响世界经济格局,D项正确;仅有三国制造品出口比重的变化,不能得出英国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科技发展与殖民扩张的关系,排除B项;仅有三国制造业出口比重的变化,不足以得出“德国的工业革命成就最突出”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大工业催生出大量的新发明、新武器得以广泛地试验和应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原因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项正确。同盟国实力强大,增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持久性,而不是大量的新发明、新武器得以广泛地试验和应用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内容未涉及“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排除CD项。
9.答案:(1)垄断组织。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
(2)特点: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了英、法老牌殖民国家;1913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国。原因:德国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德国殖民地少,所占世界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
解析:(1)第一小问的形式,依据材料一“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可以看出“卡特尔”是垄断组织。第二小问的新兴工业部门,结合所学可知,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新兴工业部门。
(2)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二“1870~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可以得出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了英、法老牌殖民国家;1913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国。第二小问的原因,抓住材料二的时间,结合所学从德国统一、德国工业革命以及德国殖民地状况及其影响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