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核心素养1.史料实证:了解法西斯主义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认识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原因。2.时空观念: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历史事件,认识其历程和特点。3.历史解释:了解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联合国的建立,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4.家国情怀: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和平意识;认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精神。课前预习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法西斯主义(1)法西斯组织的建立①意大利:1919年__ __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②德国:1920年,__ __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③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__ __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2)法西斯主义的内容:法西斯主义以极端__ __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__ __,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2.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亚洲:1931 年,日本军队发动__ __,侵占中国东北。1936 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2)欧洲①德国纳粹党利用民众对__ __的强烈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1933 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__ __ 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②1935 年,意大利入侵__ __。③1936 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3.英法的绥靖政策(1)表现:1938 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__ __, 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2)影响:更加助长了__ __国家的侵略野心。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序幕:1931 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 __,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2.在亚洲爆发的标志:1937 年7 月7 日,日本发动__ __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3.全面爆发:1939 年9 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__ __,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__ _ _败降,英国坚持抵抗。1941 年6 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4.全球阶段:同年12 月,日本挑起__ __,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2 年1 月,以美、苏、英、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__ __同盟。6.结束:同盟国家协同作战,相继打败意大利、__ __和日本。1945 年5 月8 日,德国投降,9 月2 日,__ _ _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1.雅尔塔体系(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__ _ _、德黑兰、__ __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2)主要内容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__ __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__ __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__ __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④审判战犯,肃清__ __主义和军国主义。⑤对德、日、意的__ __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⑥成立联合国。(3)评价: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__ __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是,它也是大国相互__ __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2.联合国(1)时间:1945 年10月24日成立。(2)宗旨:维护__ __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3)评价: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__ __, 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__ __”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课后练习1.希特勒把自己包装成救世主,允诺会给德国社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受其吸引的不是特殊的阶级或意识形态,而是整个德国人民。可见,希特勒的上台( )A.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B.得到了垄断阶层的支持C.改善了下层民众境况 D.受益于德国政局的动荡2.1929年至1930年底,除农业外,法国大多数经济部门还在增长,当时,外贸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有限。1/3以上靠工资生活的人受雇于不足5人的企业,87%的商店只雇用5人甚至不足5人。据此可知,法国经济危机爆发较晚的原因有( )①经济体制的优势②对国际市场依赖小③工商业相对落后④产业工人队伍庞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达到退休年纪的劳动人员,依据他们自身的不同工资情况,每月能够获得10—85美元的养老金。据此可知,该法案的实施( )A.缓和了社会矛盾 B.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C.增加了就业机会 D.提高了工人生活水平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为了“把许多人认为肯定要丧失的和平拯救过来”,与德意法西斯妥协,签订了某协定,声称“慕尼黑保证了我们一代人的和平”。该协定出卖了( )A.波兰 B.捷克斯洛伐克 C.苏联 D.埃塞俄比亚5.2023年2月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80周年,这场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是( )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B.中国人民英勇抗争C.美国对日本宣战D.苏德战争爆发6.二战期间,丘吉尔就把某战役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因为其不仅与“战争血液”——石油有关,而且是大英帝国得以维系的生命线和“腰带扣”。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 )A.不列颠空战 B.阿拉曼战役 C.中途岛海战 D.诺曼底登陆7.有学者认为,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该学者意在说明雅尔塔体系( )A.凸显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破坏了国际秩序稳定C.加剧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D.成为美苏交恶的根源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条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 )A.国际安全机制的不断强化 B.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C.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 D.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已实现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局势并未像美国所希望的那样向前发展,反而出现了越来越不利于美国的变化,最终迫使美国走上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道路。德国的扩张和法国的投降、英国的削弱对于美国推行的“欧洲均势”政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美国继续在欧洲事务中施加影响极为不利。东南亚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战略资源历来也是美国的必争之地,日本的南下侵略行动势必同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日本不仅大谈其所谓的“大东亚新秩序”,拒绝美国“共同合作维持太平洋地区现状”的要求,而且悍然出兵侵占印度支那。1941年12月7日又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活动基地珍珠港实施了突然袭击,公然以报复手段肃清英、美想掌握东亚霸权的“惯技”。日本炸弹在美国人头上爆炸后,笼罩美国的一切孤立主义、和平主义、经济利益和军事力量的顾虑统统被一扫而光。——摘编自刘国玲《论二战中美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原因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中美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中美国参战的影响。答案以及解析【课前预习】一、墨索里尼、希特勒、东条英机、民族主义、共产主义、九一八事变、《凡尔赛条约》、法西斯、埃塞俄比亚、《慕尼黑协定》、法西斯二、序幕、全面、波兰、法国、太平洋战争、反法西斯、德国、日本三、开罗、雅尔塔、分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法西斯、殖民地、世界和平、妥协、国际和平、安理会、大国一致【课后练习】1.答案:A解析:从材料“允诺会给德国社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受其吸引的不是特殊的阶级或意识形态,而是整个德国人民”可以看出,希特勒上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A符合题干要求; BCD都是对题干片面和错误的理解,排除。故选:A。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是英美等国一样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故①不是法国经济危机爆发较晚的原因;由材料“外贸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有限”可知,法国对国际市场依赖小,②正确;由材料“1/3以上靠工资生活的人受雇于不足5人的企业,87%的商店只雇用5人甚至不足5人”可知法国工业生产缓慢发展,工商业相对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业工人队伍规模不大,故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社会保险法》给社会退休人员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A项正确;给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是给国家财政增加了负担,并不利于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也和提高工人生活水平无关,排除BCD项。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前夕,英法为了所谓的和平,牺牲他国利益,签订《慕尼黑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领土割让给德国,B项正确;波兰、苏联、埃塞俄比亚与材料中的“慕尼黑保证了我们一代人的和平”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它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对于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性作用,A项正确;B、C、D项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促进作用,但都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排除B、C、D项。故选A项。6.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阿拉曼战役作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粉碎了德国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和中东油田的企图,与”战争血液”(石油)有关,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是联系英国和海外殖民地的生命线和“腰带扣”,B项正确;决定英国生存的不列颠空战与“石油”、维系英国与海外殖民地的联系无关,A项错误;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不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C项错误;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不是维系(英国)的“腰带扣”,D项错误。7.答案:A解析: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45 年的美国和苏联。根据材料“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可知,作者旨在强调雅尔塔体系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A项正确;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对抗双方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材料并未强调国际秩序被破坏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美苏之间的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国家利益是美苏交恶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可知,一战后,规定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废弃战争权,1945年的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说明对于战争的爆发的遏制,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国际安全机制不断强化,A项正确;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在材料中说明的信息不足,排除B项;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国际关系民主化已实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9.答案:(1)原因:推行的“欧洲均势”政策失败;远东地区的利益受损;珍珠港事件爆发促使美国政策改变。(2)影响: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快了二战胜利进程;增强美国实力,扩大世界影响力;美国通过二战,增强了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解析:(1)由材料中的“德国的扩张和法国的投降、英国的削弱对于美国推行的‘欧洲均势’政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得美国推行的“欧洲均势”政策失败;由材料中“日本的南下侵略行动势必同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悍然出兵侵占印度支那”等信息可得美国远东地区的利益受损;由材料日本“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活动基地珍珠港实施了突然袭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珍珠港事件爆发促使美国政策改变。(2)可以从对二战进程、对美国和对世界格局三个角度思考作答。从对二战进程角度来看,美国选择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从而加快了二战胜利的进程;从对美国影响来看,由于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胜利,增强了美国实力,扩大了世界影响力;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来看,美国通过二战,增强了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