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核心素养1.梳理古代世界帝国的兴衰历程,分析其扩张的影响,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探讨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和表现,理解文明交流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家国情怀)3 通过对古代世界帝国和文明交流的学习,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相互联系,增强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家国情怀)课前预习一、古代文明的扩展1.农耕文明的扩张(1)扩张原因: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 、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2)扩张表现①古代埃及文明: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曾达到两河流域。②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 。③亚述帝国: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征服埃及。2.海洋文明的扩张:古代希腊人向 周边地区殖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3.影响:推动了不同文明区相互交流与连接,促进了 兴起。二、古代世界的帝国1.波斯帝国(1)扩张: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 ,征服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2)统治①继承了西亚的 制度。②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制约。③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④ 担任最重要的职务。2.亚历山大帝国(1)扩张:公元前4 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帝国后建立。(2)统治①继承了 的基本制度。②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 。3.罗马帝国(1)扩张:先征服意大利,后征服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包括法国和英格兰。(2)繁荣:帝国在 世纪空前繁荣。(3)基督教: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4世纪末成为帝国国教。(4)分裂与灭亡: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 灭亡。三、文明的交流1.西亚文明的传播(1)农耕技术: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2) 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3)文化①西亚神话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②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亚的 ,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向西传入 ,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 字母。希腊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模仿埃及。3.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的交流(1)早在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2)东汉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 。(3)2世纪,罗马商人分别从 到达洛阳。课后习题1.“希腊人的早期城市公社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便开始向周围地区移民,广泛建立移民点。这些移民点和许多由之分出的城市公社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这段话可以用来论证( )A.希腊民主政治增强了国家实力 B.西方早期文明的扩张方式C.希腊文明扩展以殖民掠夺为主 D.海外移民促成了文化认同2.下图是公元前7世纪亚述帝国宫殿中一幅浮雕(复制品)的局部图。该图展现了亚述帝国( )A.烦琐的宫廷礼仪 B.复杂的官僚体系 C.奢华的贵族生活 D.丰富的物产资源3.罗马共和国早期具有厌恶王权的历史记忆和拥护共和的民族心态,共和国晚期则逐渐将政治人物和神联系起来,凯撒成为首个被官方承认的“神”,奥古斯都(屋大维)在“共和外衣”下建立了元首制,并亲任大祭司长,营造“阿波罗之子”的神格身份。罗马的“造神”运动旨在强化( )A.皇帝与旧贵族的联系 B.共和国的政治根基C.建立帝制的社会舆论 D.王权统治的合法性4.古代波斯帝国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地方实行行省制②建立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③宣扬君权神授④在黑海和西班牙等地建立殖民地城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伯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这体现了( )A.文明的交流 B.人口的增加 C.宗教的兴盛 D.战争的频繁6.阿富汗一处公元1世纪的遗址中墓主的装饰品有骑海豚少年金领别针、半裸的女神阿洛狄忒垂饰、雕着女神像用希腊语刻着雅典娜名字的戒指、印度制造的象牙梳、罗马提比略皇帝金币、刻着汉字的中国铜镜。这些出土物反映出当时( )A.汉朝与罗马建立了直接联系 B.希腊文化成为中亚文化主流C.罗马帝国内部经济联系加强 D.中亚是东西文明的连接地带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希腊人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和古希腊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的。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大殖民运动“使希腊本土诸国古老的自然经济,迅速转化为商品货币经济”,希腊的工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并走向工商立国的道路。工商立国不仅使人的实践潜能和认识潜能得到发挥,造成了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皆不易满足的心理和不断向外拓展的意向,也使人们树立积极进取、竞争冒险、求真求知的精神。这种意识使人们能够摆脱外在的羁绊,在内在需要的驱动下实现人本身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形成了探讨人、尊重人的思潮。——摘编自王永本《古希腊的人本思想》材料二: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竟达一万对之多。后人称这一行动为“欧亚联姻”,而且整个婚礼是按照波斯人的传统习俗进行的。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与亚洲女子结婚的马其顿人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他们许多礼物以示鼓励。——摘编自傅利华《略评亚历山大东征》材料三:在印度西北部,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印度的佛教精神相结合,奠定了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基础。在阿姆河畔,屹立着希腊式的城市。城中的神庙既有宙斯的巨像,也有当地的神祇。小亚细亚的卡帕多西亚、本都、俾提尼亚和亚美尼亚的当地小君主,也对希腊文化一见倾心,他们接受希腊的崇拜名称,在宫廷中使用希腊语、修建希腊式神庙,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建的城市,都力图与希腊人、马其顿人君主国的国王同列。——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大汇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希腊人本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举办集体婚礼的影响。(3)根据材料上述材料,概括希腊化文化的特点。答案以及解析【课前预习】社会分工、地中海东岸、地中海和黑海、奴隶制大帝国伊朗高原、君主专制、行省制、波斯人、波斯帝国、希腊文化、1~2、西罗马帝国冶铁、腓尼基、希腊、拉丁、大秦、海路和陆路【课后习题】1.答案:B解析:据材料“希腊人的早期城市公社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便开始向周围地区移民,广泛建立移民点”可知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B项正确;材料所述为希腊的对外移民,而非民主政治,排除A项;古代希腊的移民与近代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不同,希腊殖民的原因主要是希腊本土资源贫瘠,国土面积狭小,往往是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移民活动,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则是为了占领市场和控制原料产地,排除C项;古代希腊时期,海外移民建立的城邦与母邦存在各种联系,是因为新城邦是由母邦迁出的居民建立的,也即文化认同在移民前就已经存在,而非由移民活动促成,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C解析: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帝国是一个全盛的军事帝国,从浮雕中展示的情形可以看出亚述帝国的王室贵族们享受着奴仆的伺候,尽享奢华的贵族生活,故选C项;材料设问是该图展现了什么,从图中并不能看出烦琐的宫廷礼仪、复杂的官僚体系和丰富的物产资源,排除A、B、D项。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造神”运动,体现了君权神授思想,这有利于强化王权统治的合法地位,D项正确;罗马的“造神”运动旨在强化王权统治的合法性,“皇帝与旧贵族的联系”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罗马的“造神”运动是为这一时期出现的专制王权作辩护,弱化共和国的政治根基,排除B项;罗马的“造神”运动是为帝制建立找到神学依据,不是“社会舆论”,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A解析: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后来征服了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宣扬君权神授,地方建立行省制度,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其统治范围没有达到西班牙。古希腊人以移民的方式在黑海和西班牙等地建立殖民地城邦。因此,正确答案选A项,排除BCD。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东方演化成阿拉马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可知,腓尼基文字经过传播,促进了字母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说明不同文明间相互影响与交流,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口增加,排除B项;腓尼基文字传播与宗教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字传播是通过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阿富汗一处遗址中出现了用希腊语刻着雅典娜名字的戒指、印度制造的象牙梳、罗马提比略皇帝金币、刻着汉字的中国铜镜,这反映中亚地区是中西文明交流的桥梁,D项正确;汉朝与罗马建立了直接联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主流”一词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罗马帝国经济联系的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1)历史条件: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商品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发达;杰出人物的推动。(答出三点即可)(2)影响:扩大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基础;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帝国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稳定;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答出两点即可)(3)特点:传播(扩散)范围广;涉及领域多;交互性。(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希腊时期。依据材料“古希腊人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和古希腊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的”可知,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依据材料“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大殖民运动“使希腊本土诸国古老的自然经济,迅速转化为商品货币经济”,希腊的工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并走向工商立国的道路”可知,商品经济繁荣;依据材料“工商立国不仅使人的实践潜能和认识潜能得到发挥,造成了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皆不易满足的心理和不断向外拓展的意向,也使人们树立积极进取、竞争冒险、求真求知的精神”可知,文化事业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涌现出很多思想家为人本思想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2)影响:依据材料“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可知,亚历山大同大流士女儿结婚,拉拢了波斯帝国的统治阶级,扩大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其顿的将领与波斯贵族通婚,拉拢了波斯帝国的贵族,维护了维护帝国的稳定,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帝国的管理;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帝国,运用通婚的方式,巩固了被征服地区的稳定,维护帝国的稳定,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3)特点:依据材料“在印度西北部,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印度的佛教精神相结合,奠定了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基础”可知,希腊文化传播到印度地区,希腊化传播范围涉及欧亚非地区,传播(扩散)范围广;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明之间存在交互影响;依据材料“在阿姆河畔,屹立着希腊式的城市”“在宫廷中使用希腊语、修建希腊式神庙,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建的城市,都力图与希腊人、马其顿人君主国的国王同列”可知,涉及领域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