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核心素养1.识记封君与封臣的契约关系、特定仪式、政治意义:庄园的性质与规模、人口与土地构成,庄园法庭的地位与作用等基本史实,认识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所体现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唯物史观】2.把握中世纪的历史分期;根据《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了解拜占庭帝国发展的基本历程;【时空观念】3.感悟中世纪欧洲区域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古今相映,在学习拜占庭帝国的“盛”与“衰”中形成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怀。【家国情怀】课前预习一、西欧封建社会1.西欧封建制形成的背景(1)4世纪末期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2)5世纪日耳曼人最终消灭了西罗马帝国。(3)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 人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2.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制度、与农奴制度。(1)封君封臣制度①形成:8世纪后封君封臣制度逐渐与 联系在一起。②含义: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 ,领取土地者为 。③权力与义务:封臣必须 ,主要义务是 。各级封建主,都享有土地上的 、 和 等各种权力。④结果:国王或皇帝是 上的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成为西欧社会的 ;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局面。(2)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 组织,耕地由领主 和农民 组成。自营地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分为 份地和 份地,自耕自收。农奴和自由农民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还要缴纳租税。 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的加强(1)变化趋势: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 。(2)原因:①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②社会环境逐渐稳定, 。(3)表现①英格兰:15世纪晚期 建立后,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②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到 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统一,王权得到强化。③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 和葡萄牙。2.西欧城市的兴起(1)原因: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2)兴起: 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3)特点:位于 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 为基本谋生手段。(4)城市斗争①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②形式:通过与封建主 ,或以金钱 ,或 。③结果:赢得一定程度的 。④城市的发展与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3.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拥有大量 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 ;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 ;它控制着人们的 生活。三、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帝国(1)帝国名称的由来: 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故称拜占庭帝国。(2)帝国的强大①经济:帝国境内 业发达,都城 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②政治:6世纪 在位时,拜占庭一度 ,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他在位期间编订的《 》,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 ;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 》。(3)帝国的灭亡①原因:拜占庭的 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游牧部族冲击和 ,拜占庭帝国陷入混乱。②衰落: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了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③灭亡: 年,拜占庭首都被 攻陷,帝国灭亡。2.东欧强国——俄罗斯(1)俄罗斯的兴起9世纪建立 ,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 公国逐渐兴起, 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 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2)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 。(3)对外扩张与此同时,俄罗斯继续扩张,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 两洲的庞大帝国。课后习题1.马克垚在《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中指出:“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作者旨在说明( )A.国王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利 B.西欧封建制度下王权与教权并立C.庄园是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D.封建主在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2.自克洛维起,法兰克国王一般会把征伐来的土地无条件赏赐给私人扈从,或者馈赠给教会。到8世纪时查理·马特却废除了这一传统,代之以新规定:领主向其附庸授予采邑并提供保护,附庸向领主宣誓效忠并服兵役。这一变化表明( )A.封建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 B.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出现C.神圣罗马帝国的逐步扩张 D.教会权力已高于世俗王权3.15世纪,在欧洲的费拉拉封建领主庄园里,从封建领主的生活享用到农奴家庭的粮食、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几乎都由本庄园的农奴生产。据此可知,费拉拉庄园体系的特点是( )A.农民向领主支付租金 B.庄园实行自给自足经济C.农奴在庄园享有自由 D.庄园内有发达的手工业4.自治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材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A.使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 B.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C.采用了武力斗争的手段反抗贵族 D.迫使领主不再向市民征税5.1708年,爱丁堡大学施行教授制,文学院设立数学教席,自然哲学的教授内容也从研究亚里士多德转向研究牛顿科学:18世纪末期,自然历史、天文学、农学等新的讲席陆续建立。当时大学教育发展主要得益于( )A.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B.知识经济开始兴起C.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 D.神学世界观被摒弃6.1122年,教皇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缔结了《沃尔姆斯条约》。此后,教皇独揽宗教生活,王权则退居世俗生活领域。中世纪大学就是在王权和教权斗争的夹缝中发展起来的。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A.城市自治促进了大学的兴起 B.二元社会结构助推高等教育发展C.神权世界与世俗世界的分离 D.王权在与教权的斗争中取得优势7.自君士坦丁大帝于330年启用“新罗马”之后的千余年,拜占庭帝国社会的精英阶层和城市文化都建立在海上供给线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上。当阿莱克修斯一世(1081-1118年在位)出让其海上贸易特权后,拜占庭帝国便陷入衰落。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A.具有海洋性的特征 B.继承了罗马法C.展现了文明多样性 D.影响世界发展8.某历史学家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符合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教化帝国民众,使人人安分守法9.欧洲在近代成为世界进步的“火车头”,产生了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近代文明,左右了世界近代历史的走向。然而,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孕育并成长起来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关键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材料二:欧洲中古时代晚期,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材料三: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移居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古晚期西方城市发展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答案以及解析【课前预习】日耳曼、封君封臣、庄园、封土、封君、封臣、效忠封君、服兵役、司法、行政、经济、名义、统治阶级、分裂割据、农业经济、自营地、份地、农奴、自由农、领主加强、经济增长、都铎王朝、15、西班牙、10-11、封建主、工商业、谈判、赎买、武装暴动、自治权、大学、王权、庄园、什一税、等级制度、精神东罗马、工商、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扩张、查士丁尼法典、法律体系、罗马民法大全、连年征服战争、内部矛盾、1453、奥斯曼土耳其、基辅罗斯、莫斯科、 16、统一、1547、中央集权、欧亚【课后习题】1.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封君封臣制下地方领主有司法权、行政权、征收赋税的权利,说明当时封建主有领地内的独立权,D项正确;材料强调中世纪西欧国王没有实权,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国王与封建主,不涉及教权,排除B项;C项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2.答案:A解析:“领主向其附庸授予采邑并提供保护,附庸向领主宣誓效忠并服兵役”,体现的是封君封臣制度,这是西欧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这种制度下,封建主之间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形成了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标志着西欧封建政治制度的确立,A项正确;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对独立的权力,君主并没有绝对的统治权,不能说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出现,B项不正确,神圣罗马帝国主要是在德意志地区,而材料体现的是“法兰克”,C项不正确,“领主向其附庸授予采邑并提供保护,附庸向领主宣誓效忠并服兵役”,主要是关于世俗领主和附庸之间的关系变化,而不是教会权力和世俗王权的比较,不能得出“教会权力已高于世俗王权”,D项不正确。3.答案:B解析:据材料“庄园里需要的一切从封建主的生活享用到农奴家庭的粮食、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几乎都由本庄园的农奴生产。”可知15世纪费拉拉庄园既有农业生产,也有手工业生产,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B项正确;材料显示西欧庄园的自给自足的特点,未涉及农民向领主支付租金,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奴在庄园享有自由,排除B项;材料强调西欧庄园的自给自足的特点,不是强调发达的手工业,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自治运动促进西欧城市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即由传统封建社会向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早期资产阶级逐渐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B项正确;“完全”一词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并未描述城市自治运动的斗争方式,排除C项;D项迫使领主不再向市民征税,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对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学说进行反思,更加重视牛顿科学等新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从研究亚里士多德转向研究牛顿科学以及新讲席的陆续建立,都反映出思想解放运动对大学教育内容和方向的深刻影响,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知识经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政府在大学教育发展中的具体作用,无法得出大学教育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这一结论,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神学地位下降但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摒弃”过于夸张,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教权和王权对立的二元世界里,中世纪大学能在夹缝中发展起来,这反映出当时欧洲二元社会结构客观上助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城市自治的作用,无法说明城市自治促进了大学的兴起,排除A项;虽然教皇独揽宗教生活,王权负责世俗生活,但对于普通欧洲人而言,双方是生活的两个方面,不可割裂,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教皇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缔结条约后,教皇独揽宗教生活,王权则退居世俗生活领域,各自有自己的统治区域,不能体现世俗王权取得优势地位,排除D项。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社会的精英阶层和城市文化都建立在海上供给线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上”可知,拜占庭文化具有海洋性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文明多样性,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拜占庭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根据“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可知,东罗马帝国制定《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维护国家安定,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制定法律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排除A项;皇帝查士丁尼制定法律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并非为了“符合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排除B项;“教化帝国民众,使人人安分守法”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排除D项。9.答案:(1)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土地层层分封;封主和封臣之间有臣属关系,不能越级管理;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2)表现:城市新兴经济制度的出现;城市自治权的获取;城市大学的发展。(3)冲击了封建主的力量,瓦解了农奴制;为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孕育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对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近代文明的孕育起重要作用(推动欧洲思想解放)。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可得出以土地关系为纽带;根据材料“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可得出土地层层分封;根据材料“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可得出封主和封臣之间有臣属关系,不能越级管理;根据材料“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可得出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2)表现:根据材料“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可得出城市新兴经济制度的出现;根据材料“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可得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根据材料“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可得出城市大学的发展。(3)影响:根据材料“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移居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可得出冲击了封建主的力量,瓦解了农奴制;根据材料“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可得出为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根据材料“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可得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根据材料“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可得出孕育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的兴起对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近代文明的孕育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