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通过教材中的地图,认识古代非洲与美洲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了解古代非洲、美洲文明分布地域及基本特征。2.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美洲印第安人的三大文明中心——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的主要成就,认识古代美洲文明的特点。3.唯物史观:结合古代非洲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的成就,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课前预习一、古代非洲文明1.非洲的古代农业:(1)农作物: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 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2)畜牧业和冶铁技术:驯养了 ,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3)生产技术的扩展。① 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②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2.东北非古代文明——阿克苏姆王国鼎盛:(1)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 王国。(2)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3.东非古代文明:(1)国家产生:①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 的传入。②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 、 和 等国家。(2)经济状况。①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 发达,城市繁荣。②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 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4.西非古代文明:(1)主要国家:8-15世纪, 、 和 等国家先后兴起。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2)桑海国家。①确立霸主地位: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②概况。政治 桑海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 任免经济 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文化 兴建 ,鼓励文化发展③衰落: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5.南非古代文明:(1)建立: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 国家。(2)鼎盛: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二、古代美洲文明1.古代玛雅文明:(1)玛雅文明的繁荣:①在中美洲的 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②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 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③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用于祭祀的 庙宇。(2)玛雅文明的文化成就:①玛雅人制造精美陶器,发明了独特的文字。②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 进制,也知道“ ”的概念。2.古代阿兹特克文明:(1)兴起:14世纪, 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2)鼎盛: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3)都城建设—— 。①有3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②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3.古代印加文明:(1)建立国家:12世纪, 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2)鼎盛: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3)政治、经济状况:①印加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 ,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土地、矿藏和牧畜归国家所有。②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 ,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由贵族充任。③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 。④帝国修建了完善的 ,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⑤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课后习题1.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很多学者认为,非洲人“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等观念与现代化文明背道而驰,只有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些观点( )A.对非洲文明的认识存在偏见 B.粉饰了西方列强对非洲的侵略C.辩证地看待非洲文明的特点 D.为非洲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如图是在一座非洲陵墓中发现的产于15世纪左右的瓷器,瓷器上的图案带有鲜明的中国国画特点。该瓷器最有可能出土于非洲哪个国家( )A.加纳 B.桑给巴尔 C.津巴布韦 D.阿克苏姆王国3.北部非洲,早在公元前数千年就跨入了文明社会,先后进入奴隶制和封建时代,相比之下,中南非洲多数地区尚未摆脱原始状态。上述情况表明非洲( )A.社会发展极不平衡 B.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C.居民文化程度高低不一 D.各地物产分布不均4.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居民班图人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培育出的重要农作物有( )A.玉米、甘薯、大豆 B.玉米、棉花、水稻C.茶叶、番茄、大豆 D.甜高粱、西瓜、棉花5.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这些国家( )A.拥有丰厚的黄金资源 B.将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C.兴建学校,文化相当繁荣 D.外贸发达,城市繁荣6.桑海黑人史学家马哈茂德卡迪写道,“桑海的所有重要人物都精通战争艺术。他们非常勇敢,非常大胆,又善于用兵。”这一现象促成桑海帝国( )A.灭亡了加纳帝国 B.中央集权的衰落C.成为西非的霸主 D.疆域延伸至南欧7.1906年,英国科学促进会派出一位不带偏见的专业考古学家兰德尔 麦克维尔,他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他郑重宣布:“这处遗址完全起源于非洲,建造于中世纪”。这处遗址是( )A.马丘比丘城遗址 B.大津巴布韦遗址 C.特诺奇蒂特兰遗址 D.卡舍尔城堡遗址8.他们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发明了独特的表意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他们”应该是( )A.玛雅人 B.古埃及人 C.古希腊人 D.古印度人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作为山地高原型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里,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之火,带到更远的地区。宗教信仰上的极度混乱状态,从侧面反映印第安人各文明之间的交往极度缺乏,加上几乎没有文字,语言杂乱,交通工具缺少,更加剧了各文明的孤立,生产力也就难以迅速发展。——据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材料二 一小撮西班牙征服者,便轻而易举地摧毁了这三大文化,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千百年来的孤立隔绝所造成的恶果,它意味着,最重要的一点是,印第安人在新来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带来的疾病面前,毫无免疫能力,这比欧洲人野蛮的剥削还要严重得多。数千年来的孤立使印第安人在军事上与在生理上一样不堪一击。他们从未发展过耕作技术,还不能熔炼矿石,因此也就没有西班牙人那样的刀剑和火器。——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材料三 古代美洲文明发展的孤立性特别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据孙兴杰刘德斌《巴西:翩翩起舞的桑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美洲文明发展“孤立性”特征的理解。答案以及解析【课前预习】一、西瓜、牛、班图人、阿克苏姆、伊斯兰教、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手工业品、加纳、马里、桑海、国王、学校、津巴布韦二、尤卡坦、玉米、金字塔、20、零、阿兹特克人、特诺奇蒂特兰、印加人、国王、四大政区、人口调查表、道路系统【课后习题】1.答案:A解析:从材料“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现代化文明背道而驰”和所学知识可知,黑格尔认为非洲文明和现代文明是背道而驰的,需要重新构建,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不同地区的文明和不同地区的自然状况是匹配的,黑格尔的观点明显是有偏见的,非只是发展水平比较低,并不是和现代文明背道而驰,A正确;BCD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故选:A。2.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可知,15世纪,明朝的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题干描述的瓷器最有可能出土于非洲东海岸的桑给巴尔,B项正确;加纳位于西非,A项排除;津巴布韦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C项排除;阿克苏姆王国兴起于公元前后,15世纪已经不复存在,D项排除。3.答案:A解析:北部非洲早已跨入文明社会,而中南非洲则尚未摆脱原始状态,说明非洲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非洲各地发展不平衡,BCD都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4.答案:D解析: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发源地,西非居民培育出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D项正确;玉米来自美洲,排除A、B项;番茄原产于南美洲,起源的中心是安第斯山地带,排除C项。故选:D。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东非国家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D项正确。A、B、C三项属于8—15世纪西非国家的发展情况。答案:D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桑海的重要人物多为社会精英,善于用兵,这最终使得桑海成为西非的霸主,C正确;加纳帝国被马里灭亡,排除A;桑海重要人物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桑海的北疆到摩洛哥,排除D。7.答案:B解析:据材料处遗址完全起源于非洲,建造于中世纪及所学知识可知,该遗址应为位于非洲南部的大津巴布韦遗址,B项正确;马丘比丘城遗址位于秘鲁,属于美洲,排除A项;特诺奇蒂特兰遗址位于美洲,排除C项;卡舍尔城堡遗址位于爱尔兰,属于欧洲,排除D项。故选:B。8.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发明了独特的表意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9.答案:理解:古代印第安文明下,农业发展落后,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盛行。各文明间交往极度贫乏,社会文明发展程度较低。美洲与其他地区也处于基本隔绝状态,印第安文明的发祥地大多起源于高原峡谷盆地一带,文明发展的孤立性十分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文明发展“孤立性”下,不利于文明的交流,也不利于文明的长足发展。对于西方殖民者毁灭印第安文明的粗暴行为,我们应表示极大的谴责。解析:可根据材料一先分析古印第安文明的特点和古代美洲的发展特点。并分析文明“孤立性”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和启示。根据材料一“作为山地高原型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里,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之火,带到更远的地区。”并结合所学可推出古印第安农业生产力落后;根据材料一“宗教信仰上的极度混乱状态,从侧面反映印第安人各文明之间的交往极度缺乏,加上几乎没有文字,语言杂乱,交通工具缺少更加剧了各文明的孤立,生产力也就难以迅速发展。”可推出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盛行;各文明间交往极度贫乏,社会文明发展程度较低 。根据材料二“最重要的一点是,印第安人在新来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带来的疾病面前,毫无免疫能力,这比欧洲人野蛮的剥削还要严重得多。”可推出西方殖民者毁灭印第安文明的粗暴行为,给其带来了灾难。并总结古代美洲“孤立性”文明下,对美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