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下册:8、《动物的耳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动物的耳朵》是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常见的动物》单元的第三课。本节课以身边小动物的耳朵入手,探究动物的耳朵的特点,从而将动物的耳朵与环境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动物是怎样通过耳朵接触和感知环境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动物图片,观察动物的耳朵,用图示的方式展示提前搜集的动物的图片,找一找动物的耳朵,在搜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为课上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是不同环境中兔子耳朵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和状态下,兔子耳朵的状态也是不同时的,从而知道兔子耳朵是听觉器官,可以感知环境。活动二是了解其他动物是怎样用耳朵感知声音的?通过观察大耳郭和无耳郭动物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耳朵的特点以及它们是怎样感知环境的,并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有无耳郭对声音的强弱感知是不同的;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了解蟋蟀是怎样感知声音的。以蟋蟀为素材进行研究,了解虽然一些动物的耳朵部位比较特殊,但依然可以发挥感知声音的作用。在经历讨论活动和体验后,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探究,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思维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动物耳朵的特点及作用;知道耳郭的作用,知道有些动物不长耳郭的原因及作用。2.科学探究:通过参与实验探究,了解耳郭的作用。3.科学态度:了解动物耳朵的特点,增强热爱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懂得珍爱生命,爱护动物,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动物耳朵的特点及耳郭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动物图片、视频资料《北极兔放松与逃跑》、《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作用》、《大耳孤》、《鼹鼠挖洞》、《鱼群》、《蟋蟀的耳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猜一猜:图片展示各种动物的耳朵,猜猜它们分别是谁的耳朵?预设:猜测小动物。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动物的耳朵》。【设计意图】利用看耳朵猜动物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氛围。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一:观察兔子耳朵的变化,了解耳朵的作用课件展示在冬天和夏天里的兔子耳朵。提问:在冬天和夏天里兔子的耳朵有什么不同?预设1:夏天耳朵血管明显,冬天耳朵血管较细。预设2:夏天耳朵分开,冬天耳朵并拢。预设3:冬天耳朵毛长,夏天毛短。课件展示兔子耳朵在放松和警觉时的特点。提问:兔子在放松和警觉时,耳朵有什么变化?预设1: 兔子放松时耳朵垂下,警觉时耳朵直立。预设2:兔子的耳朵可以转动。交流:我们对比发现兔子的耳朵在夏季和冬季不同,放松时和警觉时也不同,这是为什么呢?预设1:夏季天气热,需要散热所以耳朵上毛少;冬季需要保暖,所以毛多。预设2:兔子在感觉危险时特别注意听周围的动静,所以耳朵竖起来。小结:不同季节、不同状态下兔子的耳朵的形态也不相同,这与耳朵的作用有关系。耳朵是听觉器官,还能够感知环境,适应环境。比如兔子的耳朵可以感知温度。【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兔子在不同环境中耳朵的状态,了解耳朵对环境的适应作用。活动二:探究其他动物怎样用耳朵感知环境交流:我们之前学过,耳朵可分为耳郭和耳道两部分。兔子的耳朵外部长长的尖尖的部分就是耳郭,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大大的耳郭吗?课件出示驴、大象、大耳狐的图片交流:它们为什么长着大大的耳郭?课件出示它们的生活环境——驴生活在高原或山林;大象生活在热带;大耳狐栖息于干旱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预设1:驴的大耳郭帮助他听到狮子、老虎等猛兽的声音。预设2:大象的耳朵像扇子,扇风凉快些。预设3:大耳狐的耳郭那么大,听声音一定很清楚。播放视频小结:大大的耳郭是动物们适应环境的结果,耳郭既可以帮助这些动物们听得更清楚,有效的预防袭击;还能够帮助它们驱赶蚊虫,调节体温,感知环境。【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动物的生活环境,了解大耳郭对它们的作用,进一步体会耳朵适应环境的作用。活动三:探究耳郭的作用一人在讲台上敲小鼓,两次敲击力度、次数相同;台下同学第一次正常听,第二次模拟增大耳郭听,前后对比,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实验:耳郭的作用小结: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耳郭可以起到收集声音的作用,将声音导入耳道。大大的耳郭可以帮助动物们听得更清楚。【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体验耳郭增大后,收集声音的能力提高,增强科学探究的兴趣。活动四:探究没有耳郭的动物及原因谈话:自然界中既有耳郭大大的动物,也有一些没有耳郭的动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鼹鼠、鱼和鸟类的图片,提问:它们能听到声音吗?它们的耳朵在哪里?预设1:能听到声音,鼹鼠没有耳郭。预设2:鱼没有耳郭,有助于游得更快。预设3:能听到声音,鸟类没有耳郭,耳道在眼睛后方被羽毛覆盖。课件出示鼹鼠、鱼和鸟类的活动视频提问:联系鼹鼠、鱼和鸟类的生活环境,想一想它们为什么没有耳郭呢?预设1:鼹鼠挖洞时耳郭会碍事。预设2:鱼有耳郭的话游起来会增加阻力。预设3:鸟类没有耳郭是为了减小飞行时的阻力。小结:鼹鼠的耳朵没有耳廓,便于在地洞钻来钻去,避免受伤。鱼的耳朵在头两侧的囊中,不与外界相通,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当鸟快速飞行时,空气的阻力会很大,所以它的耳郭就退化了。动车也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设计成流线型的。【设计意图】了解没有耳郭的动物,它们有特殊的方法听到声音,这也是动物适应环境的结果。三、课外拓展谈话:同学们知道蟋蟀是怎样感知声音的吗?。预设:蟋蟀的翅膀震动发出声音,耳朵长在后腿上。【设计意图】继续维持学生对于不同动物耳朵的探究兴趣。四、回顾总结谈话: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预设1:我了解了小兔子、大象、大耳狐等动物耳朵的作用。预设2:我知道有些动物没有耳郭是适应环境的结果,比如鼹鼠。预设3:我知道了耳郭可以增强听力。谈话: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学习内容。【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复习回顾,比较清晰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及时梳理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五、课后练习(一)不同环境中兔子的耳朵(连一连):(二)这些动物的听觉器官是(圈一圈):(三)蟋蟀是靠这个部位感知声音的(圈一圈):【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