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8.3 摩擦力 教学设计课题 8.3 摩擦力 单元 第八章 力与运动 学科 物理 年级 8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分类、测量,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摩擦在生活中的利与弊和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022新课标要求 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并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对日常现象的分析以及亲身体验,感知摩擦现象的存在,了解摩擦现象存在的普遍性,了解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通过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测量做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在举例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并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能区分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3.能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科学探究:1.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过程,学会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收集数据和分析论证;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科学思维:1.在探究过程中,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科学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建立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关因素的物理模型。科学态度与责任:1.培养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在实验中如实记录数据;2.认识到摩擦力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对力有一定认识,但摩擦力较为抽象。学生在生活中对摩擦现象有一定感知,却难以从物理角度理解。在实验探究方面,学生具备一定基础,但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引导重点 1.摩擦力的概念;2.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及影响因素;3.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难点 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区分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2.理解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实验中的应用.材料准备 小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棉布、毛巾、长方体木块、铁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鞋底、轮胎花纹,筷子提米,冰雪路面上车轮绑铁链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积极发言 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 一、认识摩擦力展示物体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图片或视频,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强调 “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阻碍” 等关键词;通过实例,如人走路、推桌子未推动等,帮助学生理解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区别二、滑动摩擦力拿出弹簧测力计、木块和木板,演示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边操作边讲解:把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讲解测量原理是二力平衡条件,此时木块水平方向受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二者平衡,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三、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组织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结合用手压课本抽直尺的活动,提示从压力、接触面等方面思考;和学生一起确定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压力大小、接触面面积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给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改变木块对接触面压力大小?怎样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什么工具测摩擦力?用到什么科学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巡视并指导;待方案确定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规范操作、如实记录数据;实验结束后,组织各小组汇报数据,共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四、静摩擦和滚动摩擦展示物体即将运动但未动的场景,讲解静摩擦力概念,强调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但有运动趋势;通过实例,如手握瓶子、人推箱子未推动等,让学生感受静摩擦力的存在;介绍滚动摩擦概念,对比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举例说明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如行李箱装轮子、机器使用滚珠轴承等五、摩擦的利与弊提出问题:假如没有摩擦,生活会怎样?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行走、穿衣、吃饭等方面思考;每组派代表发言后,引导学生总结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和学生一起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结合生活实例,如刹车时用力捏闸(增大压力增大摩擦)、给机器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分离减小摩擦)等,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 针对教师列举的实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尝试区分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结合教师讲解,思考实验原理,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测量滑动摩擦力中的应用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和用手压课本抽直尺的活动,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参与小组讨论,与小组成员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所需记录的数据以及注意事项;按照实验方案,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数据背后的物理原理;实验结束后,积极参与小组汇报,与其他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共同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并反思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观察物体即将运动但未动的场景,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结合教师列举的实例,分析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认真倾听滚动摩擦概念的讲解,对比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不同。分组进行热烈讨论,从多个生活场景出发,想象没有摩擦带来的影响;每组代表积极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共同总结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结合教师给出的生活实例,思考增大和减小摩擦方法的原理。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摩擦力分类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滑动摩擦力的测量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分析论证,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加深对物理研究方法的理解通过展示场景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静摩擦和滚动摩擦这两种较为抽象的摩擦力概念;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讨论 “假如没有摩擦,生活会怎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总结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知识应用的能力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A、B两物体,分别在F1=3N、F2=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B.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C.物体A的质量一定大于物体B的质量D.物体A的速度一定大于物体B的速度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的作用下,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F=5N,物体B上下表面所受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A.5N 0N B.5N 5N C.0N 5N D.0N 0N3.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3s时,物体受到力的合力为零 B.t=6s时,将F撤掉,物体立刻静止C.2s~4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 D.t=1s时,物体所受摩擦力是1N4.班级大扫除时,小天发现许多现象与摩擦有关,其中减小摩擦的措施是( )。A.擦玻璃时把抹布压紧在玻璃上去擦 B.书柜下装有滚轮便于移动位置C.黑板刷的刷面选用更粗糙的材料制成 D.水桶的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5.如图所示,用5N的水平拉力F拉动木板A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物体B相对地面静止不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使木板A作匀速运动才能测出B受到的摩擦力B.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右C.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3N,方向水平向右D.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3N,方向水平向右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摩擦力概念、分类、测量、影响因素、摩擦的利与弊及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板书 一、摩擦力定义: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阻碍的力分类:滑动、滚动、静摩擦二、滑动摩擦力测量:弹簧测力计匀速拉,(二力平衡)影响因素:压力↑、粗糙程度↑,↑;与面积无关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增大:增压力、糙面、变滚动为滑动减小:减压力、糙面、滚动代替滑动、分离接触面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观察自行车摩擦现象:课后仔细观察自行车,记录哪些部位需要增大摩擦,哪些需要减小摩擦,并思考对应的物理原理。如观察刹车装置,思考刹车皮如何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查看车轴和链条,分析润滑油及滚珠轴承减小摩擦的方式,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深化对摩擦力的理解。阅读科普文章:推荐阅读《生活中的摩擦力奥秘》《科技前沿的摩擦应用》等科普文章。这些文章涵盖摩擦力在航空航天、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科学家对摩擦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在《摩擦力》教学中,特色资源丰富且实用。实验器材(木板、木块等)助力学生探究滑动摩擦力;多媒体课件里的图片和视频,形象呈现现象,辅助理解概念;生活实例(走路、机器运转的摩擦)让知识更贴近生活。技术手段上,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如测量滑动摩擦力实验。多媒体展示技术将课件内容清晰呈现,动画还能演示抽象过程。互动教学技术,像在线平台、互动软件,方便师生、生生交流,分享实验数据,及时答疑解惑,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回顾教学过程,思考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参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