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7.动物的眼睛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年1月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知道眼睛是动物的视觉器官,知道不同的动物眼睛的位置、特点不同;能通过比较发现动物眼睛的某些特点有利于动物感知环境。 2.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眼睛在头部的位置,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 3.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具有简单交流、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4.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视觉器官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能通过比较发现动物眼睛的某些特点有利于动物感知环境。2.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具有简单交流、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2.具有简单交流、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情境·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未画眼睛的马、牛、羊、猫、狗图片。提问:你能观察出这是哪种动物吗?仔细观察这三幅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找一名学生上台画眼睛,其他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画上眼睛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生自由汇报。 3.教师出示这几种动物真实的眼睛图片。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它们的眼睛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汇报 4.教师小结:究竟眼睛里藏着怎样的秘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的眼睛,探究其中的秘密。 (通过画眼睛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通过与真实图片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马牛羊猫狗几种动物眼睛的准确位置,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二、探究·实践 (一)活动1:体验不同动物的眼睛看到的视线范围。 1.教师出示活动要求。 ①两位同学并排站立,捂住内侧眼睛看,分别画出自己的视线范围。 ②两位同学稍微向外侧呈“八”字形站立,再捂住内侧眼睛看,分别画出自己的视线范围。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视线范围并做记录。 2.思考:眼睛的位置对动物有什么好处吗? 小组讨论并汇报: 师生交流小结:动物的眼睛是视觉器官,马牛羊的眼睛长在两侧,动物能够快速发现食物、水源、寻找同伴或者是发现敌人及时逃跑,感知周围的环境。猫狗的眼睛长在眼睛位于头部正前方,视线精准,定位准确,利于捕捉猎物。 (通过不同动物眼睛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动物眼睛多样性,引导学生分析动物眼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分析结果,及时评价,及时鼓励学生,使学生对动物的眼睛一直保持浓厚兴趣。) (二)活动2:探究更多动物眼睛的特点。 1.观察瞳孔的外形特点。 (1)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同桌的眼睛,在黑眼珠的中间,有个更黑的圈圆圈就是瞳孔,它是我们眼睛的窗户,能控制光进入的多少。 (2)教师:下面我们做个观察实验,拉上窗帘,请同学们面对面看着同桌的眼睛不动,老师打开灯,你仔细看一看,发现了什么? 学生惊奇地发现瞳孔迅速减缩小。 (2)师引导生小结:光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放大。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到物体。但是我们也要爱护眼睛,不要看强光,不要看激光,不要用放大镜看太阳。 2.观察猫瞳孔的变化。 (1)教师出示猫瞳孔变化的图片,并记录在记录单上。 (2)小组同学讨论并汇报瞳孔的变化特点。 (3)教师播放视频,揭示猫瞳孔变化对猫生存的作用。 师生小结:光线强时,猫的瞳孔会变小,减少光线的进入;光线弱时,猫的瞳孔会变大,增加光线的进入,更清楚地看清物体,猫眼睛的特点都是为了帮助猫更好地感知环境。 (通过展示猫瞳孔变化视频资料并让学生画一画,可以让学生更清晰的观察到在不同时刻猫眼睛的变化,并讨论对猫生存的作用,增强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同时,渗透保护眼睛的内容,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3.了解更多动物的眼睛特点。 (1)教师分别出示比目鱼、树蛙、猫头鹰、河马和变色龙眼睛的图片,通过视频及讲解,介绍动物眼睛的特点及其是如何适应感知环境的。 (2)师引导生小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所以它们眼睛的特点也是不同的。动物的眼睛作为视觉器官,帮助它们确定物体的位置、感知环境,从而让它们远离危险,更好地生存。 (通过问题串,引发学生思考,汇报补充,提升认识,让学生充分感知生命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意识到动物通过眼睛来感知和适应生活环境。) 三、拓展·迁移 教师:仔细观察过蜻蜓的眼睛吗?蜻蜓小小的眼睛也隐藏着大秘密? 究竟是什么呢? 课下探究昆虫的眼睛。 (本课紧紧抓住动物的眼睛,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眼睛的外形结构特点,猜测其功能,建立功能与结构的关系,认识到动物通过眼睛来感知不同的环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能力。)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