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课时(共25张PPT)+第2课时(共37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10.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课时(共25张PPT)+第2课时(共37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2课时)
第10章 第1节
北师大版 生物(初中)(七年级下)
第四单元 人体的结构与生理
新课导入
遇到以下情况会有什么反应?
1.手偶然碰到很烫的物体;
2.一不小心踩到一根钉子;
3.一个物体突然出现在眼前;
4.身后突然响起鞭炮声。
在生物学上我们把这些反应称为什么呢?
这一切是靠什么来完成的呢?
探索新知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1.反射的概念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例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唾液分泌反射。
思考:人体是如何完成反射活动的?
接受刺激
(皮肤)
传导冲动
(神经元)
分析处理
(脊髓)
传导冲动
(神经元)
作出反应
(肌肉)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完成反射过程的结构——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
感受刺激并产生冲动
传导冲动
接受冲动并发出新的冲动
传导冲动
根据冲动作出反应
反射弧模式图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手指皮肤中有许多感受热刺激的感受器。这些感受器感受到热的刺激后,能够产生神经冲动。
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效应器。
传出神经迅速将来自中枢的神经冲动传到这些手指肌肉中的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了“烫”这一信号后,立刻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它传给传出神经。
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中特定的神经中枢。
缩手反射示意图
膝跳反射示意图
感受器
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
将神经冲动传导到脊髓的膝跳反射中枢。
中枢神经
接受神经冲动,并将神经冲动传给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
将神经冲动传达到效应器。
效应器
接受神经冲动,作出反应,带动小腿向前跳动。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活动:测试“捏住直尺”反应要用多少时间?
1. 捏住直尺的反应活动是否属于反射?
2. 比较受试者从第1次到第10次的测试数据,有什么规律?若比较在不同状态下的测试,你认为影响活动完成时间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讨论:
3. 比较不同受试者的测试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说明你的理由。
反射除了能通过骨骼肌运动对刺激作出反应外,还能通过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来调节相应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
排尿反射
唾液分泌反射
总之,神经系统就是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反射活动来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活动:巴甫洛夫的研究
①给狗喂食物,引起狗分泌大量唾液;
②使狗听到铃声,狗没有分泌唾液;
③先使狗听到铃声,随即给狗喂食物,如此重复多次;
④经过③之训练后,当只给予铃声而并不喂食物时,狗也会有大量唾液分泌。
1. 狗能够对食物刺激产生唾液分泌反射,这是它生来就有的吗?
2. 对未受过训练的狗给予铃声刺激时,并没有引起唾液分泌反射,这说明什么?
3.经过训练,只给铃声刺激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种反射对狗有什么意义?
讨论:
4.使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5.假如在狗已经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之后,总是只给铃声而不喂食物,那么这种反射还能够持久存在下去吗?
讨论:
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有分泌唾液的现象发生,这些现象都是反射活动。
思考:这些反射活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怎样按照反射形成的过程去分类?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低级的神经活动。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吃过梅的人,看到或谈到梅时,才会发生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
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条件反射可以建立,也会消失。
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叫作条件刺激。
望梅止渴
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别 获得途径 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先天性反射 个体生活过程中建立的后天性反射
神经中枢 由大脑皮层以下(脑干或脊髓)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参与反射的中枢一般在大脑皮层
刺激特点 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须是直接刺激 任何无关刺激都可以变为条件刺激
神经联系 反射是永久固定的,不会消失 反射是暂时的、易变的,可以消退
适应性 适应的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 适应的范围广,可以适应多变的环境
联系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 课外科学实践:训练小动物建立某种条件反射
示例: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外形图
切面图
左半球
小脑
脑干


左半球
脑——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
大脑: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小脑: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协调肌肉的活动,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
脑干: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须任何意识的干扰就能保持着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2.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在大脑半球的表面呈现许多曲曲弯弯的沟(凹)和回(凸),这大大增加了大脑的表面积。
脑沟
脑回
大脑皮层就是大脑表层的灰质结构,有着极大数量的神经元,神经元有着复杂的联系网络,同时也与皮层下中枢形成多种联络。
它可以接受来自小脑、脑干和脊髓的上行传导冲动,同时也发出下行传导冲动到达下级各中枢部位。
科学研究发现,切除大脑皮层后,原来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全都会消失,并且再也不能建立新的条件反射。
大脑皮层上的功能区
运动
触觉
听觉
视觉
讲话
味觉
嗅觉
大脑皮层居于最高级中枢地位,它的生理活动叫作高级神经活动。
人的学习、记忆、语言、情绪、睡眠等,都属于高级神经活动。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小资料:人脑与大脑皮层
人脑由1000多亿个神经元和大量的支持细胞组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最高级中枢就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厚度为2~3mm、高度褶皱的结构,其中神经元的数目可能多达140亿个。
3.能够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阅读P96~97课外读《排尿的神经调节》
了解排尿反射是如何完成的
随堂演练
1.“最高心率”是指运动时的最高心率,其数值可用220减年龄进行估算。通过测定自己运动时的心率,可以确定锻炼身体的“适宜运动量”。适宜运动量应控制在最高心率的60%~85%。
(1)请结合对人体调节功能的理解,说明神经系统在运动时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作用。
(2)请选择一项你喜欢的锻炼方法,采用上面的建议,测量一下自己的适宜运动量。
脊神经和脑神经中支配骨骼肌的神经纤维可将神经中枢产生的控制运动的冲动传达到肌肉;中枢神经系统各反射中枢间的联络使控制运动的效果彼此协调;随意运动的命令发自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心肌和呼吸肌的运动也受到传出神经元的直接控制;当肌肉运动增强后使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等)增多,可以刺激体内有关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冲动到达神经中枢后,经过反射调节可以使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与运动系统的活动在整体上相互协调。
2.使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适当方法是( )。
A.先喂食物,随即给铃声
B.先给铃声,随即喂食物
C.只喂食物,不给铃声
D.只给铃声而不随即喂食
B
3.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 )。
A.吃梅子分泌唾液
B.谈论梅子分泌唾液
C.嗅到梅子气味分泌唾液
D.看到梅子分泌唾液
B
4.手突然被针刺了一下,人体的反应是( )。
A.先感到疼痛,再缩手
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C.疼痛和缩手同时发生
D.只缩手,不会感到疼痛
B
5.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帮助驾驶者在行车时作出一系列判断,甚至可以自己做决定来控制汽车的行驶。它的工作方式与人类神经系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通过传感器-行车电脑-执行机械,形成了自己的“反射弧”。下列关于这个“反射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传感器能接受“刺激”,传导“兴奋”
B.行车电脑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C.执行机械与“传入神经”相连
D.执行机械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C
6.按照右图建造迷宫,训练小白鼠。
三种训练方法:(1)进口处放置食物;
(2)出口处放置食物;
(3)不放置任何东西。
你认为哪种方案会使小白鼠学的最快?请解释理由
课堂小结
神经调节
反射
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类型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中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等
能够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共25张PPT)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第10章 第1节
北师大版 生物(初中)(七年级下)
第四单元 人体的结构与生理
新课导入
天气冷了,我们会加厚穿衣。
拳击运动员敏捷地躲闪对方的拳头。
思考:这些现象是由人体的哪些结构调控的呢?
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统一的整体,能够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因而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
人体自我调节包括: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探索新知
在这一过程中,怎样的调节方式才能使运动员在如此紧张、短暂的瞬间完成一系列的反应呢?
神经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脑神经
脊神经
脊髓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讨论:
1.说出神经系统的组成器官。
2.描述脑和脊髓的形态和位置。
3.描述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形态和分布。
脑、脊髓和神经组成神经系统
演示
中枢神经系统
(1)脑:脑位于颅腔内,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
(2)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干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的横切面呈椭圆形,由位于中央的蝴蝶形的灰质和位于周围的白质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分类 概念 数量 分布
脊神经 由脊髓发出的神经 31对 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有的还通向内脏器官
脑神经 由脑发出的神经 12对 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有的还通向内脏器官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大脑
小脑
脑干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直接连接)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1.什么是神经元
神经细胞又叫作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的功能
(1)神经冲动: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变化,这种变化能沿细胞膜按一定方向传导。科学家将这种可传导的生物电变化叫作神经冲动,简称冲动。
(2)基本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3.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的结构
胞体:
代谢和营养中心
突起
轴突:
一根,把“冲动”传离胞体
树突:
多而短,接受刺激,把冲动传向胞体
一个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如下图所示:
胞体
树突
轴突
轴突末梢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神经冲动传导方向
3.神经元的结构
胞体和树突:接受信息
轴突: 传出信息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下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接受刺激
传导冲动
树突
胞体
轴突
神经末梢
髓鞘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及外鞘
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
神经末梢附着在肌肉或腺体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4.神经元的分布
白质
灰质
(1)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神经节。
概念:
(2)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一些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组成的结构,叫作神经。
(3)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色泽较灰暗,称为灰质。
(4)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色泽较白亮,称为白质。
胞体集中部位 突起集中部位
中枢神经系统内 灰质 白质
周围神经系统内 神经节 神经
4.神经元的分布
随堂演练
1.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反射弧 B.脊髓 C.神经元   D.大脑
2.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下列应当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B.神经系统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C.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脊神经组成
D.神经系统由脑和脑神经组成
C
A
3.神经传导的是( )。
A.兴奋 B.轴突 C.刺激 D.信号
4.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C.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
D.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
A
D
5.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 )。
A.脑和脊髓 B.脑神经和脊神经
C.脑和脑神经 D.脊髓和脊神经
6.神经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 )。
A.脑和脊髓
B.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C.胞体和突起
D.神经纤维、脑和脊髓
A
B
7.填空
(1)人的神经系统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________和________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中枢神经系统);________和________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其功能是________ (树突神经末梢)、________ (细胞体)、________ (轴突神经纤维)。

脊髓
它们发出的神经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细胞体
突起
接受刺激
产生兴奋
传导兴奋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