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2课时犯罪与刑罚责任意识:增强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和能力1.案例导入:足协原主席因受贿被判刑2024年3月26日上午,湖北省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国足球协会原主席陈戌源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对被告人陈戌源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其受贿违法所得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陈戌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数额特别巨大。其在中国足协任职期间,为多个足球俱乐部和地方足协在赛事安排、联赛晋级、裁判判罚等事项上谋取不正当利益,严重破坏足球领域公平竞争秩序和行业生态环境,给国家足球事业造成严重损害。2.情境导入:生活观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情境一:齐某撬开他人小轿车车门,盗窃车内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情境二:马某要求中途下车被拒绝后,抢控公交车司机手中的方向盘,千扰公交车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情境三:汪某将一件禁止出口的青铜器出售给一个外国人。犯罪的特征。犯罪的特征。刑法的含义和作用犯罪的特征;刑罚的含义及分类难点重点活动一:法律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4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4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以上公民的财产是否受法律保护,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8条,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结合上述法律规定,说说你对刑法的认识。活动二:案例分析在山东省潍坊市某职业学院内,女学生朱某伙同另外四名女被告人在学校女生宿舍楼内,采取恶劣手段,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女学生,其中一名被害人,当天先后被殴打了三次。经鉴定两名被害人均构成轻微伤,其中一名被害人精神抑郁,目前仍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这起校园欺凌案件进行了宣判,虽然他们都是未成年人,且被告人也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但鉴于她们随意殴打辱骂他人致伤,已经构成寻衅滋事罪,最后五人分别被判处1年及11个月的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根据以上案例,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何作用 刑法的含义和作用。(1)含义: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处罚的法律。(2)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活动三:行为分析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为什么行为一是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是犯罪行为?活动四:行为分析行为一:张三潜入李四家中,盗走了价值万元的财物。行为二:王五驾驶汽车时未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闯了红灯。(一)犯罪行为:盗窃【法律条文】《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法律后果】张三的行为构成了盗窃罪,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并需要缴纳罚金。(二)其他违法行为:违反交通规则【法律条文】《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1)上述两种行为分别触犯了什么法律?(2)结合上述【法律条文】和【法律后果】,你能看出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有何不同?【法律后果】王五的行为违反了交通规则,依法被处以罚款,并扣除相应的驾驶证分数。通过这个示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之间的区别。犯罪行为(如盗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会受到刑罚的制裁;而其他违法行为(如违反交通规则)虽然也违法,但其危害性相对较轻,通常只会受到行政处罚或其他非刑罚性的法律后果。1.犯罪的特征。(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2)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3)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刑罚的含义及分类。(1)含义: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2)分类:主刑和附加刑。活动五:观点评析(1)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上述三位同学的行为进行点评。(2)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小伟、小宇、小刚是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两个手持凶器的歹徒正在对一位同学搜身。小伟说:“别管这事,和我们没关系。”小宇说:“我们去和两个歹徒拼了。”小刚说:“你俩盯住歹徒,我去报警。”面对犯罪行为的做法。(1) 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与声援和救助。(2) 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请你判断邓某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2024年6月26日,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一起重大贩卖、运输毒品案。以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被告人邓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请你判断邓某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邓某的行为是一种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理由:邓某贩卖、运输毒品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邓某者贩卖、运输毒品的行为触犯了我国的刑法;邓某者的行为受到了刑罚处罚。犯罪与刑罚犯罪的特征刑法面对犯罪行为的做法刑罚含义作用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含义分类实践性作业:设计案例分析作业,要求学生选取具体犯罪案例,分析犯罪构成要件、刑罚种类及适用情况,撰写分析报告,以加深对犯罪与刑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