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1课时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政治认同:热爱伟大祖国和中华文化,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坚定文化自信。健全人格: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懂得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勇于创新1.国学导入:“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主张“天人合一”,其具体表现为“天人相应”学说。《黄帝内经》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与天地如一”,认为作为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天”(即自然界万物)与人有着辩证统一的本原、属性和发展规律。2.名句导入:生活观察学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建了文化长廊,展示了以下名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司马迁《史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變《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这些名句蕴含着什么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难点重点活动一:名句解读你知道上述名句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吗?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3.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报任安书》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5.轻诺者必寡信,与其不信,不如不诺。—《荆园小语》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7.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8.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9.义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说苑·谈丛》活动二:图片观察观察上述图片,你了解这些故事吗?这些故事所蕴含的思想理念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重要作用。(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2)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活动三:材料分析材料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一书中写道:“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还以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他提出了天人同类合一的思想,把构成天的基本要素归结为天、地、阴、阳、金、木、土、水、火和人等十端,十端当中,人与天、地共同构成万物之本。材料二: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11月30日的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我们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将人与自然看作是一活动三:材料分析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天人合一”这一思想理念。个生命共同体。自然是生命之母,人类因自然而生。只有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养育自然,才能保证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正常进行,这样,人类才能繁衍生息,社会才能永续发展。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活动四:材料分析材料一:“脚踏实地”出自宋代邵雍的《邵氏闻见前录》。一次,司马光问邵雍:“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邵雍说:“你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实事求是”出自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刘德在秦始皇焚书,致力于从民间收集古籍,进行整理研究。其具有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班固称其“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活动四:材料分析结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的认识。材料二: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活动五:材料分析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两个词均是从《周易》中演化而来。这种求新求变的思想在各种思想流派、各个领域被广泛接纳和发展,如老子提出的“周行而不殆”;董仲舒认为“变而有常”;程颐强调“唯随时变易,乃常道也”;朱熹提出“日改月化,便是长进”,这些思想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生生不息的内在精神动力。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和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极大。纵观历史,变革和开放是中国社会的常态。从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活动五:材料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思想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到戊戌变法,一代代先哲贤达,秉持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求新求变思想,进行了无数变法变革。 正是这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五千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活动六:材料分析材料一:强调关心人民疾苦,体恤人民生活,多做有利于民众的事情。老子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他反对执政者不顾百姓疾苦施以苛捐杂税。孔子提出“富民”“教民”思想,反对统治者对人民过分压迫与剥削。他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提出“乐民”“忧民”思想,强调“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熹说:“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可见,惠民利民的思想一直深藏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心中。活动六:材料分析上述材料如何体现“民本”这一思想理念的?材料二:事实充分证明,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够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重、难点](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华民族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2)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3)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4)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请你简要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具有跨越千年的影响力和智慧。这些思想理念,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人合一”“厚德载物”等,是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它们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还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论支撑。请你简要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实践性作业: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下节课课上进行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