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1课时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政治认同:
热爱祖国和中华文化,了解中华传统美德,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
践行孝悌忠信的中华传统美德,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发展,主动担当责任和使命,尽力报效国家。
健全人格: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维持,在学习生活中向榜样学习。
1.典故导入:
示例:
你知道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典故吗?
2.故事导入:生活观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流传已久、脸炙人口的美德故事,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认为上卿蔺相如功劳不如自己,官位却在自己之上,为此他非常不浦,便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退让。表示将相不和就会削弱国家的力量。廉颇听闻后,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齐心协力保卫赵国。
2.故事导入:生活观察
闻鸡起舞
西晋末期,社会动荡,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有个叫祖逖的人,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希望报效国家。有一天,他们在半夜听到鸡鸣,心情振奋,于是披衣起床,拔剑练武。
程门立雪
杨时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一天,他与游酢一起去老师程颐家请教问题。时值隆冬,朔风凛冽。到程颐家时,适逢老师在炉旁闭目养神。他们担心惊扰老师,就在旁边静静等候。程颐觉察后,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但杨时和游酢依然恭敬侍立。
(1)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2)这些故事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
难点
重点
活动一:材料分析
总书记为什么高度重视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句话应该成为铭刻在亿万中国人心中的训诫,成为全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责任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担当,德行修养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强调其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他提倡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等思想,认为这些传统美德对当代人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他指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
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活动二:材料分析
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传统“八德”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将“礼、义、廉、耻”概括为“四维”,将其比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南宋理学家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总结概括为“八德”,后世称之为“朱子八德”,也有的称之为“八行”或“八端”。古人以此来涵养良知良能,视为“修身之要”和“教化之道”,将其作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八德”是中国道德文化的内核,它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荣辱观、审美观,决定着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层级的文化。
活动三:材料分析
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用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影响更多的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怀、关爱英雄模范,推动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珍惜荣誉、发扬成绩,争取更大光荣。各级党组织要从工作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功勋党员,大力宣传“七一勋章”获得者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德,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不懈奋斗,永远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活动三:材料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一直强调要向英雄模范学习,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2021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团结奋进、砥砺前行,汇聚起共襄强国盛举的磅礴力量……共同谱写人民共和国更加绚丽精彩的新篇章!
—2024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活动四:人物分析
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归国途中,他写了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数学家”。
华罗庚身上集中体现了怎样的情怀?我们学习这一情怀有什么重要意义?
活动五:材料分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精神支柱。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历经劫难,却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与这种高度自觉的道德文化传承和社会担当密切相关。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自觉把个人、家庭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传统的传承者和倡导者。屈原、司马迁、陈汤、班固、陈子昂、陆游、文天祥、于谦、顾宪成、顾炎武、左宗棠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革命战争年代,最后一块布做了军装,最后一口饭做了军粮,最后一块门板做了担架,最后一个儿子上了战场,那是保家卫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的精美呈现。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和价值的理解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2)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
(1)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什么重要意义?
(2)今天,我们应该弘扬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美德学堂是一系列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宣讲活动。该活动由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山东大学中华美德教育学院等部门联合主办,已在多个地点成功举办。该活动内容丰富,有关于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文化的讲座,也有对中华美德与节日文化的深入探讨。这些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国学智慧在社会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影响更多的人共同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什么重要意义?
(1)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2)今天,我们应该弘扬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2)今天我们要弘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等等。
薪火相
传的传
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
美德的
基本内容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实践性作业: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并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