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实践活动9 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跨学科实践活动9 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跨学科实践活动9
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土壤中发生着各种化学反应。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不同,使得土壤的酸碱性存在差异。研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对种植业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应用溶液酸碱性及酸、碱、盐的性质等化学知识,结合生物学、地理等课程相关知识,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尝试初步制定土壤改良的方案。
任务一 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1.查阅资料,了解土壤取样、配制及测定酸碱度的方法。
土壤取样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
确定取样深度
使用合适的工具
取出杂质
在要检测的区域内,选取多个不同位置,避免在局部异常区域(如施肥点、污水排放口等)取样
如土钻或小铲子,采集足够数量的土壤,一般不少于500克
根据检测目的,通常可取表层土(0~20厘米)或更深层次的土壤
将采集的土壤中的石块、植物根系等杂质去除
样品配制
混合均匀
风干
过筛
将采集的多个土壤样本充分混合,以保证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
使用合适孔径的筛子(如2毫米孔径),去除未分解的有机物和较大的颗粒
将混合后的土壤放置在通风良好、无阳光直射的地方自然风干
测定酸碱性
pH试纸法
pH计法
①称取一定量过筛后的土壤样品,加入适量的蒸馏水(通常为土壤质量的2~5倍),搅拌均匀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玻璃杯蘸取上清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取pH
①称取一定量过筛后的土壤样品,加入适量的蒸馏水(通常为土壤质量的2~5倍),搅拌均匀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将pH计的电极插入溶液中,待读数稳定后,记录pH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2.设计实验,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准确测定土壤的酸碱性(pH)
待测定的土壤样品、蒸馏水、玻璃杯、托盘天平、烧杯(多个)、漏斗、滤纸、pH试纸或pH计
①称取10克过筛后的土壤样品,置于干净的烧杯中
②使用电子天平称取50克蒸馏水,缓慢倒入装有土壤样品的烧杯中
③用玻璃棒搅拌土壤和蒸馏水的混合物,搅拌时间约为5分钟,使土壤中的可溶物质充分溶解在水中
④将搅拌后的混合液通过漏斗和滤纸进行过滤,收集滤液于另一个干净的烧杯中
⑤使用pH 试纸或pH计测定pH
⑥重复以上实验3次,取平均值
1.结合生物学的知识,或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不同植物的生长对土壤酸碱性的要求,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
任务二 探究植物生长适宜的pH
蓝莓
适宜在pH为4.5~5.5的酸性土壤中生长
喜光,也能在一定程度的遮阴条件下生长;
耐寒;对土壤的透气性要求较高
从种植到结果通常需要2~3年
棉花
在pH为6.5~8.0的土壤中生长状况良好
喜光,耐旱,适宜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
从播种到收获一般需要4~5个月
小麦
适合在pH为6.7~7.8之间的土壤中生长
耐寒,对光照和水分要求适中,适应多种
土壤类型
冬小麦的生长周期一般为230~280天,春小
麦为90~120天
2.探究同种植物在不同pH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土壤酸碱性对月季生长的影响
探究月季适宜生长的pH范围,了解土壤酸碱性对其生长的影响
月季幼苗若干株、不同pH(4.0、5.0、6.0、7.0、8.0)的土壤或配置好的相应pH的营养液、花盆或栽培容器若干、测量pH的仪器、尺子、天平、记录表格
续表
实验步骤
观察和记录
1.准备多个相同大小的花盆或栽培容器,分别装入不同pH的土壤或营养液
2.在每个花盆或容器中种植相同大小和健康状况的月季幼苗
3.将所有栽培容器放置在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相同的环境中
1.每隔3天观察并记录一次月季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颜色和大小、新枝生长情况等
续表
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与分析
2.每隔7天测量一次月季植株的鲜重和干重
3.观察月季的开花情况,包括花蕾数量、花朵大小、花色、花期等,并记录
4.定期使用测量pH的仪器检测土壤或营养液的pH,如有变化及时调整
通过对不同pH条件下月季生长状况的观察和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pH环境中月季的生长速度、植株健康状况、开花情况等指标。确定月季生长最佳的pH范围,判断出其对酸碱性的适应能力
1.我国土壤酸碱性的分布情况。
任务三 调查我国土壤酸碱性分布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西北地区
南方地区
西南地区
土壤类型:黑土、黑钙土等 酸碱性:多为中性至微酸性
土壤类型:棕壤、褐土等 酸碱性:多为中性至微碱性
土壤类型:荒漠土、灰钙土等 酸碱性:多为碱性
土壤类型:红壤、黄壤等 酸碱性:多为酸性
土壤类型:紫色土等 酸碱性:多为中性至微酸性
2.地质、环境条件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
成土母质(母岩):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不同岩石可以形成不同性质的土壤。
地形地貌:对土壤水盐运动和分布有重要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土壤酸碱度。
气候条件:干旱地区的土壤偏碱性,湿润多雨地区的土壤偏酸性。
植被:植被类型影响土壤酸碱度。
人类活动:如施肥、灌溉、工业生产等会对土壤酸碱度产生影响。
任务四 制定土壤改良方案
1.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土壤酸碱性改良剂
石灰类
石膏
腐殖酸类改良剂
生理碱性肥料
聚丙烯酰胺土壤改良剂
如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粉,主要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主要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调节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
某些生理碱性肥料具有改良酸性土壤的作用
这类改良剂主要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
2.初步制定改良土壤酸碱性的方案
【示例】
改良土壤酸碱性的方案
一、目标
将偏碱性的土壤调节至更适合农作物和花卉生长的酸碱范围。
二、土壤现状评估
1.采集多个土壤样本,使用仪器准确测定土壤的pH,确定碱性的程度。
2.观察农作物和花卉的生长表现,如小麦和玉米的叶片发黄、生长缓慢……
三、改良措施
1.增施有机肥:如腐熟的牛粪、羊粪等,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缓冲能力。
2.……
四、实施计划
……
五、效果评估
……
1.小组展示种植的植物,交流对植物生长与土壤酸碱性关系的认识和实践的体会。
2.撰写活动报告,以墙报、讲座或论文等形式进行交流。
作业
内容
教材作业
撰写活动报告,与同学交流
自主安排
配套练习册练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