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是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的第二框,这是第一框《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中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权利的具体表现。主要阐述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即依法维护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利。本框主要通过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让学生识.别我国公民的一些具体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深入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生命、自由和人格尊严,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相关法律资料和搜集相关案例行为,明确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
和人格尊严,了解民法保护人身权利的主要内容。懂得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民法为我们的一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2.通过引述侵害人身权利的案例,讨论分析侵害人身权利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强法治意识,懂得在生活中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尊重生命、自由和人格尊严,增强公共参与能力。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是民法的重要内容。
2.科学精神:人们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3.法治意识:侵犯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4.公共参与:在互联网活动中善于依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教学重点】各种人身权利的内容与法律保护;民事法律关系三要素
【教学难点】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侯国跃曾说过,民法典以权利为主线,每一个条目都渗透着权利的气息,它既是“权利宣言书”又是财产权和人身权的家园。那么,民法典是如何积极维护人身权利,从而成为“人身权的家园”的
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第一幕:生命健康俱可贵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五名未成年少女因校园欺凌获刑》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
案例中的夏某、林某和张某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杨某所在的学校应当承担责任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谈谈未成年人应当如何在生活中自我保护,全社会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1、案例中的五名学生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依据《民法典》规定,五名学生侵害了两名被害人的生命健康权,造成两名被害人人身伤害和严重精神损害,应当承担民事法律责任: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精神损害赔偿。
2、五名学生所在的学校应当承担责任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
依据《民法典》规定,五名学生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在校期间受到人身伤害,是由于学校对五名学生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造成的,所在学校,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校园霸凌”是一个严肃且严重的社会问题,全社会如何解决学生欺凌问题?
①国家:给予优先保护,保障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加强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打击力度
②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遭遇侵害时要求助,要学习斗争技巧。
③学校:教育管理,进行青少年保护相关法律知识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校园暴力。
④家庭:看管好孩子远离暴力游戏。暴力性动画片视剧,承担起预防校园暴力的责任,
⑤社会:共同努力,重视起校园暴力问题,加强反对校园暴力等普法宣传教育
生命健康俱可贵
人身权
(1)维护人身权的依据:
①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3)维护人身权的要求:
①人们在生活中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②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4)维护人身权的意义:
①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
②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
③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拓展提升: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①生命权:是指自然人的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如:非法剥夺生命,致死。
②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以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受法律保护为内容的权利。如:致残
③健康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以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为内容的权利。如:致病。
所以,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幕:姓名肖像受保护
议题二:从杨幂成功维权获赔3万元中明析姓名肖像受保护
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杨幂肖像维权胜诉,起诉网店获赔3万元》
议学问题:请你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判决结果一出,引起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认为杨幂年收入上亿,就为了3万元去打官司,实在是太过于小题大做了,请你结合议学情境及所学知识对此予以反驳?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自然人享有姓名权。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自然人享有肖像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杨幂获赔的3万元相对于其年收入来说虽然不值得一提,但是其也是在利用合法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姓名权和肖像权,以避免今后自己的权益受到更大的侵害,并非小题大做,相反这是值得支持的行为。
姓名肖像受保护
1、姓名权
(1)姓名权的含义: 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
(2)自然人享有姓名权的依据:
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因此,姓名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
(3)姓名权的具体内容: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4)姓名权在生活中体现:
①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
②成年后有权自己决定继续使用或者改变姓名,但是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③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
相关链接:《民法典》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
(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
(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
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2、肖像权
(1)含义: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2)要求: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第三幕:名誉隐私不可侵
议题三:从网友造谣女排英雄遭惩戒中探究名誉隐私不可侵
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中国女排兵败奥运会,网友恶意造谣》
议学问题: 请你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看待网友恶意造谣抹黑朱婷这事件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名誉隐私不可侵
名誉权
(1)什么是名誉?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2)什么是名誉权?
名誉权是法律规定公民、法人享有的保护和维护自身名誉的权利。
(3)名誉权的要求: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2、隐私权
(1)什么是隐私?什么是隐私权?
①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②隐私权是法律规定自然人享有的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
(2)隐私权的要求:
①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
(3)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①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
②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③法律明确保护个人信息,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利、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