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科期末检测 科学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科期末检测 科学试题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科期末检测 科学试题卷
1.(2025九上·嘉兴期末)下列是一些常见物质pH的大致数值,其中呈碱性的是
A.人体血液: 7.4 B.胡萝卜汁: 6.8
C.牛奶: 6.5 D.食醋: 2.5
2.(2025九上·嘉兴期末)小嘉的血型是A型,如果只考虑ABO血型系统,当他需要输血时,首选血液的血型是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3.(2025九上·嘉兴期末)乒乓球被称为我国的国球,也是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以下过程中人对乒乓球没有做功的是
A.将球发过去 B.将球扣过去 C.将球捡起来 D.将球握手中
4.(2025九上·嘉兴期末)糖醋排骨是一道深受同学们喜欢的菜肴,从平衡膳食的角度考虑,下列哪道菜最适合作为糖醋排骨的配菜
A.水蒸鸡蛋 B.红烧大虾 C.香菇青菜 D.麻婆豆腐
5.(2025九上·嘉兴期末)如图是小嘉构建的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图,图中圆圈大小直观地体现了物质类别间的包含关系。图中灰色部分表示的是
A.单质 B.化合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
6.(2025九上·嘉兴期末)物质与能量是构成自然世界的基本要素,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列图示中,其中的能量形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青草的能量 B.汽油的能量
C.食物的能量 D.瀑布的能量
7.(2025九上·嘉兴期末)化肥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化肥被称为复合肥。某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施用含磷的复合肥,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硝酸钾【KNO3】 B.尿素【CO(NH2)2】
C.磷酸钾【K3PO4】 D.磷酸二氢钙【Ca(H2PO4)2】
8.(2025九上·嘉兴期末)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常需要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对碱的认识就是如此。下列各项是不同时期对碱的认识,其中与我们现在所学碱的定义最相近的是
A.有涩味和滑腻感的物质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
C.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
D.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9.(2025九上·嘉兴期末)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我国健儿奋勇拼搏、为国争光。如图为我国运动员盛李豪在10米气步枪射击比赛中的情景,气步枪使用压缩气体作为动力源,通过释放压缩气体击出子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缩气体时子弹的内能增加
B.子弹射出过程中枪内气体的内能减小
C.子弹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D.压缩气体击出子弹时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同
10.(2025九上·嘉兴期末)人体能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右图为某同学军训时体内水分随时间变化的模型图,其中2~3段变化主要是源于
A.大量饮水 B.形成尿液 C.大量出汗 D.急促呼吸
11.(2025九上·嘉兴期末)王老师以电池和口香糖锡纸为材料制作取火工具:取口香糖锡纸,中间剪掉一些(如图甲所示)。将锡纸条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负极,很快发现锡纸条 ab段先冒烟着火(如图乙所示)。已知 ab和 bc长度相等,则通电时,与bc段相比,ab段的
A.电压较大 B.电流较大 C.产热较少 D.电功率较小
12.(2025九上·嘉兴期末)已知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M不可能是铁 B.M的金属活动性比 Ag强
C.M 可能是铝 D.反应后M 的化合价降低
13.(2025九上·嘉兴期末)如图为人体心脏、肝脏和肾脏之间血液循环的示意图,箭头代表血液流动的方向,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血管,则甲和乙、丙和丁血液中尿素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A.甲<乙, 丙<丁 B.甲<乙, 丙>丁
C.甲>乙, 丙<丁 D.甲>乙, 丙>丁
14.(2025九上·嘉兴期末)近年来嘉兴全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大力培育“新智造”企业。如下图左所示是某数字化车间的全自动机械臂正在作业。机械臂工作时类似于人的手臂,本质上都可以看成是一种杠杆,下列工具使用时与机械臂属同种类型杠杆的是
A.开瓶器 B.食品夹
C.羊角锤 D.裁纸刀
15.(2025九上·嘉兴期末)在学习了有关初中科学知识后,小嘉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模型,下列选项所列的两种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A B C D
甲 KNO3 BaCO3 H2SO4 CO2
乙 KOH BaCl2 CuSO4 Na2CO3
A.A B.B C.C D.D
16.(2025九上·嘉兴期末)生活中的许多规定都蕴含着科学道理,其中有些与不同形式的机械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回答(填具体的能量形式):
(1)“禁止高空抛物”,这是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较大的   ,易引起伤人事件。
(2)“禁止超速”,这是因为同样情况下,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   越大,易引发交通事故。
17.(2025九上·嘉兴期末)智能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患者将胶囊吞下后,会随胃肠的蠕动依次通过消化道,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请结合右图回答:
(1)显微胶囊依次经过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 。
(2)若要判断是否患有胃溃疡,则应重点分析显微胶囊在   (填序号)中的摄像结果。
18.(2025九上·嘉兴期末)骑行自行车作为一种新的运动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小嘉在一次骑行时多次急刹,检查刹车片时,发现刹车片很烫,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了刹车片的内能。但是这些内能无法变回原来的机械能,这说明能的转化具有一定的   。
19.(2025九上·嘉兴期末)生物在不同条件下常会采用不同的呼吸方式,这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试回答:
(1)学校运动会上400米比赛后,运动员常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因为剧烈运动时,人的能量消耗增加,需要更多氧参与氧化分解,此时会造成供氧不足,细胞就会进行   来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了较多的乳酸引起的。
(2)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动植物主要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呼吸作用,这种方式能使葡萄糖彻底分解为   ,以释放更多的能量。
20.(2025九上·嘉兴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请回答:
(1)氢氧化镁乳液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其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吸收酸性气体,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   。
21.(2025九上·嘉兴期末)小嘉参照生物的二歧分类检索表,对一些物质进行区分。现有 A、B、C、D四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他制作了右图所示的分类检索表,请帮他将图中”_▲_”的有关内容补充完整。2a:   ;3a:   。
22.(2025九上·嘉兴期末)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很早以前就已经将简单机械用于生产和生活:
(1)图甲是《墨经》中记载的古代提升重物的工具———“车梯”,其中a、b、c、d是滑轮。若用此“车梯”匀速提升10N重物,不计装置自重和摩擦,则拉力是   。
(2) 《范蠡兵法》中记载了一种攻守兼备的战具——藉车,也叫抛石机,如图乙所示是它的简单结构示意图,长杆AB 可绕O 点转动,在B处放重石,人拉A 处的绳子将重石抛出。若想在A 点用最小的力 F将其拉动,应该向哪个方向施力 (请在答题卷的图乙中画出力的方向)
23.(2025九上·嘉兴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酸与碱的性质后,从不同角度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反应”进行了如下实践探究:
(1)I.从反应物角度
实验操作: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发现红色褪去。
实验结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
以上实验结论基于的证据是:滴加稀盐酸后发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   (填离子符号)数量明显减少。
(2)II.从生成物角度
查阅资料:常温下氢氧化钠与氯化氢气体在乙醇中均易溶,而氯化钠在乙醇中微溶。
实验操作:
①在盛有浓盐酸的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抽取氯化氢气体(如图甲);
②将注射器中的氯化氢气体缓慢通入盛有氢氧化钠乙醇溶液的试管中(如图乙);
③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
操作①中用注射器可以在锥形瓶中抽取氯化氢气体,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
(3)以上实验结论基于的实验现象是:   。
(4)乙图实验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
24.(2025九上·嘉兴期末)为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方案,并开展相关实验。
实验编号 加入的物质 水浴温度 水浴时间 检测试剂 实验结果
A 组 馒头(大块)+2毫升清水 37℃ 8分钟 碘液 变蓝
B组 馒头(切碎)+2毫升清水 8分钟 碘液 变蓝
C组 馒头(大块)+2毫升唾液 8分钟 碘液 变浅蓝
D 组 馒头(切碎)+2毫升唾液 8分钟 碘液 不变蓝
(1)要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可选择上表中   组别进行对照。
(2)兴趣小组把C组和D组进行对照,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   。由这一探究结果可知,平时用餐时应   ,以利于对食物的消化。
25.(2025九上·嘉兴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双层有机玻璃盒(中间填充泡沫),内有电阻丝、水和温度传感器。
(1)图甲中的容器采用双层有机玻璃盒,且填充泡沫,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   散失。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兴趣小组同学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3)在两个双层有机玻璃盒内装入等质量的水,密封后闭合开关,记录容器中的水温变化和通电时间,对记录的数据处理后绘制成图像丙,其中 根据图像,兴趣小组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6.(2025九上·嘉兴期末) “卒中”俗称中风,是血液流入大脑受阻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事实上,许多卒中病例是颈动脉狭窄或栓塞引起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即在病人的颈动脉狭窄处植入支架,把病变部位的血管撑大,以此来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的状态。
(1)大脑对氧的需求非常大,约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0%。氧是由血液中的   (填血细胞名称)输送的。
(2)为防止病变血管内的栓塞在支架植入时脱落,引起大脑局部血管堵塞,医生会提前在颈动脉内放置一个用于阻挡栓塞碎片的镍钛编织滤网“保护伞”(如图甲)。镍钛属于   (选填“碳纤维”、 “合金”或“有机合成”)材料,该“保护伞”应放置在图乙所示颈动脉的   (选填字母) 处。
(3)如图丙所示是一种新兴的卒中治疗手术,其原理是用带有栓塞滤网的体外管道连接颈动脉和腹股沟静脉,暂时使颈动脉内的血液逆向流动,经体外直接进入腹股沟静脉,避免栓塞进入大脑的风险。手术中,血液能逆向流动,原因是腹股沟静脉的血压   颈动脉的血压。
27.(2025九上·嘉兴期末)如图甲所示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一种农业生产机械——“龙骨水车”,其结构模型如图乙。使用时,操作者踩踏踏板,驱动大轮与小轮转动,刮水板就能将水槽中的水由低处运输至高处,实现灌溉或排水。
(1)操作者使用某龙骨水车时,每分钟能将60kg水提升至2m高的农田,则水车每分钟需克服水的重力所做的功为   J。
(2)上述灌溉过程中,龙骨水车的机械效率若为50%,则操作者的功率应为多少瓦
28.(2025九上·嘉兴期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常将孔雀石(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 、木炭以及稻草混合,在高炉内加热来冶炼铜,该法称为“火法炼铜”,其基本原理是先将碱式碳酸铜分解产生氧化铜,再将氧化铜还原成铜。为了模拟古代高炉炼铜,兴趣小组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透明的石英坩埚底部放置适量的炭粉(杂质忽略不计)和20g氧化铜粉末,用酒精喷灯充分灼烧石英坩埚。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坩埚内的一部分固体变红色。
(1)碱式碳酸铜在物质分类上不属于碱,原因是   。
(2)为了回收实验中的铜,兴趣小组把反应后的固体置于烧杯中,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进行清洗,待固体不再溶解后过滤、清洗和干燥。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100g,试计算上述实验中有多少克氧化铜已被还原
(3)为使石英坩埚内的氧化铜粉末全部还原为铜,理论上需放置的炭粉至少为几克 (已知:
29.(2025九上·嘉兴期末)在“设计和制作模拟调光灯”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嘉选择的器材为:电压恒为10V的学生电源,标有“6V3W”字样的小灯泡,规格为“10Ω1A”的滑动变阻器R,定值电阻R0。其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 (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1)正常发光1分钟,小灯泡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定值电阻R0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则R0的阻值至少应为多少
(3)在实验过程中,小嘉发现调光灯的调光效果不明显,下列改进措施可行的是____(选填字母)。
A.只增大电源电压
B.增大定值电阻R0的阻值
C.选择更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溶液pH<7呈酸性,pH=7呈中性,pH>7呈碱性。
【解答】 人体血液: 7.4>7呈碱性, 胡萝卜汁,牛奶和食醋的pH都小于7,则都呈酸性,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A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解答】 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张某的血型是A型,当他受伤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时,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即A型的血。
故选A。
3.【答案】D
【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解析】【分析】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 A.将球发过去,乒乓球受到人的作用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人对乒乓球做功,故A错误;
B.将球扣过去,乒乓球受到人的作用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人对乒乓球做功,故B错误;
C.将球捡起来,乒乓球受到人的作用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人对乒乓球做功,故C错误;
D.将球握手中,乒乓球受到人的作用力,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一定的距离,人对乒乓球没有做功,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解答】 糖醋排骨、水蒸鸡蛋、红烧大虾、麻婆豆腐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香菇青菜里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为了营养合理全面,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 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氧化物、酸、碱、盐等。
【解答】 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氧化物、酸、碱、盐等,而有机物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灰色部分是纯净物中氧化物所在的区域,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灰色部分表示的是化合物。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涉及的能量形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青草、汽油和食物都含有化学能,而瀑布具有机械能,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 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 根据题意,某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施用含磷的复合肥。
A.硝酸钾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不合题意;
B.尿素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不合题意;
C.磷酸钾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符合题意;
D.磷酸二氢钙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现在碱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 A.有涩味和滑腻感的物质不一定是碱,比如某些酯类物质也可能有类似感觉,而且不是所有碱都能被人直接感知到有涩味和滑腻感,故A错误;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像碳酸钠等盐的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但碳酸钠不是碱,故B错误;
C.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例如水、硫酸等,它们都含有氢、氧元素,但不是碱,故C错误;
D.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这与我们现在所学碱的定义完全相符,是对碱最准确的描述,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热机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
四冲程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压缩冲程:机械能→内能;做功冲程:内能→机械能。
【解答】 A.压缩气体时气体的内能增加,故A错误;
B.子弹射出过程中枪内气体的内能减小,即气体对子弹做了功,故B正确;
C.子弹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保持减小,因为受的摩擦阻力,有部分机械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
D.压缩气体击出子弹时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解答】 观图可知2~3段人体内水分上升,大量饮水可以使体内水分上升;形成尿液、大量出汗、急促呼吸都会使人体内的水分排出,从而减少人体内的水分。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A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分析电阻大小,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分析电流大小,根据U=IR比较二者电压大小,根据P=UI比较二者电功率大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b段和bc段长度相同,但是ab段较细则电阻较大。二者串联时电流相等,根据U=IR可知,ab段电压较大。根据P=UI可知,ab段电功率较大,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据题意,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M+CuSO4═Cu+MSO4,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生成的化合物为MSO4,硫酸根显-2价,则M显+2价;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M+CuSO4═Cu+MSO4,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生成的化合物为MSO4,硫酸根显-2价,则M显+2价。
A.铁发生置换反应时显+2价,M可能是铁,故A错误;
B.M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则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故B正确;
C.M显+2价,该金属不可能是铝,故C错误;
D.反应物中M是单质,化合价为0价,生成物中M显+2价,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肝脏和肾脏的功能分析判断。
【解答】蛋白质代谢中,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形成含氮和不含氮两部分,其中含氮部分主要是对人体是有毒的,但肝脏有解毒作用,在肝脏中被转变成尿素,尿素对人体基本无毒,然后经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被运到肾脏形成尿液再排出体外,所以当血液流经肝脏后,血液中的尿素的浓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肾脏的过滤,血液中尿尿素流经肾小球后减少了。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 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选项中各种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进而得出符合题意的杠杆。
【解答】 机械臂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开瓶器、裁纸刀、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都是省力杠杆;
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食品夹在使用时,与机械臂工作时属于同一类杠杆。
故选B。
15.【答案】D
【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分析解答。
【解答】 A.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KNO3不能通过与碱液直接反应转化为KOH,故A错误;
B.BaCO3是不溶性碳酸盐,不能与碱溶液反应转化为BaCl2,故B错误;
C.H2SO4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不能再与酸反应生成硫酸,故C错误;
D.CO2能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再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1)重力势能
(2)动能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即质量越大,高度越大,则重力势能越大;
(2)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动能越大。
【解答】(1)“禁止高空抛物”,这是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较大的重力势能,易引起伤人事件。
(2)“禁止超速”,这是因为同样情况下,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易引发交通事故。
17.【答案】(1)①④⑥③
(2)④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图中,①食道、②肝脏、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小肠。
【解答】 (1)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显微胶囊依次经过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①食道、④胃、⑥小肠和③大肠。
(2)胃溃疡是胃内部疾病,若要判断是否患有胃溃疡,则应重点分析显微胶囊在④胃内的摄像结果。
18.【答案】做功;方向性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 (1)改变内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
【解答】 小嘉在一次骑行时多次急刹,检查刹车片时,发现刹车片很烫,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些内能无法自动转化为原来的机械能,这种现象说明自发的能量转化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19.【答案】(1)无氧呼吸
(2)二氧化碳和水
【知识点】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1)(2) 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是指生物细胞对有机物进行的不完全的氧化,这个过程没有氧分子的参与与,其氧化后的不完全氧化产物主要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乳酸。
【解答】 (1)学校运动会上400米比赛后,运动员常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因为剧烈运动时,人的能量消耗增加,需要更多氧参与氧化分解,此时会造成供氧不足,细胞就会进行无氧呼吸来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了较多的乳酸引起的。
(2)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动植物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这种方式能使葡萄糖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释放更多的能量。
20.【答案】(1)复分解
(2)2NaOH+SO2=Na2SO3+H2O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 (1)氢氧化镁乳液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是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则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两种化合物组成,且相互交换成分,属于复分解反应;
(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21.【答案】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仍为紫色;碳酸钠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钠溶液呈中性,“2”类是滴加石蕊试液的现象及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由“2”类可知,是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2a为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则2a为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仍为紫色。
(2)3a为滴加氯化钡溶液有沉淀产生,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会产生碳酸钡沉淀,则3a为碳酸钠溶液。
22.【答案】(1)2.5N
(2)
【知识点】杠杆中最小力问题;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滑轮组中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根据计算自由端的拉力;
(2)当以杠杆的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间的线段为动力臂时最长,此时最省力,据此确定最小力F的方向和位置。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a、b固定不动为定滑轮,c、d跟随物体一起移动为动滑轮,则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4,则自由端的拉力为:;
(3)根据图片可知,当以OA为动力臂时最长,此时拉力最小,那么通过A点作OA的垂线,在向下的方向上标上箭头即可,如下图所示:
23.【答案】(1)OH-
(2)挥发性
(3)有沉淀析出
(4)吸收氯化氢气体中的水分。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而红色的浓度取决于其中OH-离子的浓度,即浓度越大,则红色越浓;
(2)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解答;
(3)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氯化钠在乙醇中微溶,因此会看到有晶体析出;
(4)无水硫酸铜吸收水后变成蓝色,可以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并吸收部分水蒸气。
【解答】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但酚酞溶液遇中性或酸性溶液不变色,则滴加稀盐酸后后发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OH-数量明显减少。
(2)操作①中用注射器可以在锥形瓶中抽取氯化氢气体,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3)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为氯化钠在乙醇中微溶,如果溶液中有沉淀析出,则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4)乙图实验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中的水分。
24.【答案】(1)BD
(2)馒头是否被切碎对消耗的影响;细细咀嚼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C和D组中哪个因素不同,进而确定探究的问题即可。
【解答】(1) 若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变量是唾液有无,实验时应选择B组和D组两组编号,因为两组实验除“唾液不同”外,其他条件如馒头大小、温度、处理时间等都相同。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C组和D组中其它因素不同,只有“大块和切碎”不同,那么它们要探究的问题是馒头是否被切碎对消耗的影响,结论为:切碎后的馒头被消化的更好,碘液检测不到淀粉的存在。因此平时用餐时应该细细咀嚼,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25.【答案】(1)热量
(2)
(3)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知识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泡沫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可以防止热量的散失;
(2)根据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解答;
(3)根据丙图确定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进而找到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数量关系。
【解答】(1)图甲中的容器采用双层有机玻璃盒,且填充泡沫,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
(2)在探究电流对电阻产生热量的影响时,滑动变阻器应该与电阻串联,且接线“一上一下”,入下图所示:
(3)根据丙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电阻R1内水的温度升高的更多,根据Q=cm△t可知,则对应水吸收的热量更多,即R1产生的热量更多,那么得到结论:当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6.【答案】(1)红细胞
(2)合金;A
(3)低于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1)红细胞有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2)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根据“保护伞”的作用分析。
(3)流体总是从压强大的位置流向压强小的位置。
【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氧是由血液中的红细胞输送的。
(2)镍钛具有金属的性质,是一种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和超弹性特性,适合用于医疗设备中的精密部件,如“保护伞”。该“保护伞”应放置在颈动脉的A处,以防止栓塞碎片在支架植入时脱落并进入大脑,引起局部血管堵塞。
(3)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因此,要使颈动脉内的血液逆向流动,需要腹股沟静脉的血压低于颈动脉的血压。
27.【答案】(1)1200
(2)解:根据可得,操作者做的总功:,
操作者的功率:。
【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W=Gh=mgh求水车每分钟克服水的重力所做的功,即有用功;
(2)根据求操作者做的总功,根据计算操作者的功率。
【解答】 (1)水车每分钟克服水的重力所做的有用功为
W有=Gh=mgh=60kg×10N/kg×2m=1200J。
28.【答案】(1)碱式碳酸铜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
(2)解:100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100g×9.8%=9.8g;
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x,
CuO+H2SO4=CuSO4+H2O
80 98
x 9.8g

解得:x=8g;
则上述实验中被还原的氧化铜质量为:9.8g-8g=1.8g。
(3)解:设理论上需要碳粉的质量为y,
12 160
y 20g

解得:y=1.5g。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确定碱式碳酸铜的物质构成即可;
(2)写出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根据稀硫酸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最后用氧化铜的总质量减去剩余氧化铜的质量即可;
(3)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粉的质量。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u2(OH)2CO3 可知,碱式碳酸铜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
29.【答案】(1)解: 正常发光1分钟,小灯泡消耗的电能 W=Pt=3W×60s=180J。
(2)解: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为:;
此时定值电阻的电压为:U0=U总-U额=10V-6V=4V;
则R0的阻值最小为:。
(3)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W=Pt计算小灯泡消耗的电能;
(2)首先根据计算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然后根据U0=U总-U额计算出R0分担的电压,最后根据计算R0的阻值。
(3)调光效果不明显,即电路里电流的变化范围太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3)调光效果不明显,即电路里电流的变化范围太小,而电流的大小变化是依靠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实现的,那么应该是变阻器的阻值太少所致,应该选择阻值更大的变阻器。
故选C。
1 / 1浙江省嘉兴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科期末检测 科学试题卷
1.(2025九上·嘉兴期末)下列是一些常见物质pH的大致数值,其中呈碱性的是
A.人体血液: 7.4 B.胡萝卜汁: 6.8
C.牛奶: 6.5 D.食醋: 2.5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溶液pH<7呈酸性,pH=7呈中性,pH>7呈碱性。
【解答】 人体血液: 7.4>7呈碱性, 胡萝卜汁,牛奶和食醋的pH都小于7,则都呈酸性,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A。
2.(2025九上·嘉兴期末)小嘉的血型是A型,如果只考虑ABO血型系统,当他需要输血时,首选血液的血型是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答案】A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解答】 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张某的血型是A型,当他受伤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时,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即A型的血。
故选A。
3.(2025九上·嘉兴期末)乒乓球被称为我国的国球,也是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以下过程中人对乒乓球没有做功的是
A.将球发过去 B.将球扣过去 C.将球捡起来 D.将球握手中
【答案】D
【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解析】【分析】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 A.将球发过去,乒乓球受到人的作用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人对乒乓球做功,故A错误;
B.将球扣过去,乒乓球受到人的作用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人对乒乓球做功,故B错误;
C.将球捡起来,乒乓球受到人的作用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人对乒乓球做功,故C错误;
D.将球握手中,乒乓球受到人的作用力,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一定的距离,人对乒乓球没有做功,故D正确。
故选D。
4.(2025九上·嘉兴期末)糖醋排骨是一道深受同学们喜欢的菜肴,从平衡膳食的角度考虑,下列哪道菜最适合作为糖醋排骨的配菜
A.水蒸鸡蛋 B.红烧大虾 C.香菇青菜 D.麻婆豆腐
【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解答】 糖醋排骨、水蒸鸡蛋、红烧大虾、麻婆豆腐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香菇青菜里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为了营养合理全面,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5九上·嘉兴期末)如图是小嘉构建的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图,图中圆圈大小直观地体现了物质类别间的包含关系。图中灰色部分表示的是
A.单质 B.化合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 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氧化物、酸、碱、盐等。
【解答】 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氧化物、酸、碱、盐等,而有机物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灰色部分是纯净物中氧化物所在的区域,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灰色部分表示的是化合物。
故选B。
6.(2025九上·嘉兴期末)物质与能量是构成自然世界的基本要素,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列图示中,其中的能量形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青草的能量 B.汽油的能量
C.食物的能量 D.瀑布的能量
【答案】D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涉及的能量形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青草、汽油和食物都含有化学能,而瀑布具有机械能,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7.(2025九上·嘉兴期末)化肥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化肥被称为复合肥。某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施用含磷的复合肥,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硝酸钾【KNO3】 B.尿素【CO(NH2)2】
C.磷酸钾【K3PO4】 D.磷酸二氢钙【Ca(H2PO4)2】
【答案】C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 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 根据题意,某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施用含磷的复合肥。
A.硝酸钾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不合题意;
B.尿素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不合题意;
C.磷酸钾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符合题意;
D.磷酸二氢钙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2025九上·嘉兴期末)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常需要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对碱的认识就是如此。下列各项是不同时期对碱的认识,其中与我们现在所学碱的定义最相近的是
A.有涩味和滑腻感的物质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
C.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
D.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答案】D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现在碱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 A.有涩味和滑腻感的物质不一定是碱,比如某些酯类物质也可能有类似感觉,而且不是所有碱都能被人直接感知到有涩味和滑腻感,故A错误;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像碳酸钠等盐的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但碳酸钠不是碱,故B错误;
C.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例如水、硫酸等,它们都含有氢、氧元素,但不是碱,故C错误;
D.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这与我们现在所学碱的定义完全相符,是对碱最准确的描述,故D正确。
故选D。
9.(2025九上·嘉兴期末)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我国健儿奋勇拼搏、为国争光。如图为我国运动员盛李豪在10米气步枪射击比赛中的情景,气步枪使用压缩气体作为动力源,通过释放压缩气体击出子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缩气体时子弹的内能增加
B.子弹射出过程中枪内气体的内能减小
C.子弹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D.压缩气体击出子弹时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同
【答案】B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热机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
四冲程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压缩冲程:机械能→内能;做功冲程:内能→机械能。
【解答】 A.压缩气体时气体的内能增加,故A错误;
B.子弹射出过程中枪内气体的内能减小,即气体对子弹做了功,故B正确;
C.子弹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保持减小,因为受的摩擦阻力,有部分机械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
D.压缩气体击出子弹时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0.(2025九上·嘉兴期末)人体能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右图为某同学军训时体内水分随时间变化的模型图,其中2~3段变化主要是源于
A.大量饮水 B.形成尿液 C.大量出汗 D.急促呼吸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解答】 观图可知2~3段人体内水分上升,大量饮水可以使体内水分上升;形成尿液、大量出汗、急促呼吸都会使人体内的水分排出,从而减少人体内的水分。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5九上·嘉兴期末)王老师以电池和口香糖锡纸为材料制作取火工具:取口香糖锡纸,中间剪掉一些(如图甲所示)。将锡纸条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负极,很快发现锡纸条 ab段先冒烟着火(如图乙所示)。已知 ab和 bc长度相等,则通电时,与bc段相比,ab段的
A.电压较大 B.电流较大 C.产热较少 D.电功率较小
【答案】A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分析电阻大小,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分析电流大小,根据U=IR比较二者电压大小,根据P=UI比较二者电功率大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b段和bc段长度相同,但是ab段较细则电阻较大。二者串联时电流相等,根据U=IR可知,ab段电压较大。根据P=UI可知,ab段电功率较大,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2.(2025九上·嘉兴期末)已知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M不可能是铁 B.M的金属活动性比 Ag强
C.M 可能是铝 D.反应后M 的化合价降低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据题意,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M+CuSO4═Cu+MSO4,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生成的化合物为MSO4,硫酸根显-2价,则M显+2价;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M+CuSO4═Cu+MSO4,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生成的化合物为MSO4,硫酸根显-2价,则M显+2价。
A.铁发生置换反应时显+2价,M可能是铁,故A错误;
B.M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则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故B正确;
C.M显+2价,该金属不可能是铝,故C错误;
D.反应物中M是单质,化合价为0价,生成物中M显+2价,故D错误。
故选B。
13.(2025九上·嘉兴期末)如图为人体心脏、肝脏和肾脏之间血液循环的示意图,箭头代表血液流动的方向,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血管,则甲和乙、丙和丁血液中尿素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A.甲<乙, 丙<丁 B.甲<乙, 丙>丁
C.甲>乙, 丙<丁 D.甲>乙, 丙>丁
【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肝脏和肾脏的功能分析判断。
【解答】蛋白质代谢中,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形成含氮和不含氮两部分,其中含氮部分主要是对人体是有毒的,但肝脏有解毒作用,在肝脏中被转变成尿素,尿素对人体基本无毒,然后经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被运到肾脏形成尿液再排出体外,所以当血液流经肝脏后,血液中的尿素的浓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肾脏的过滤,血液中尿尿素流经肾小球后减少了。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4.(2025九上·嘉兴期末)近年来嘉兴全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大力培育“新智造”企业。如下图左所示是某数字化车间的全自动机械臂正在作业。机械臂工作时类似于人的手臂,本质上都可以看成是一种杠杆,下列工具使用时与机械臂属同种类型杠杆的是
A.开瓶器 B.食品夹
C.羊角锤 D.裁纸刀
【答案】B
【知识点】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 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选项中各种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进而得出符合题意的杠杆。
【解答】 机械臂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开瓶器、裁纸刀、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都是省力杠杆;
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食品夹在使用时,与机械臂工作时属于同一类杠杆。
故选B。
15.(2025九上·嘉兴期末)在学习了有关初中科学知识后,小嘉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模型,下列选项所列的两种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A B C D
甲 KNO3 BaCO3 H2SO4 CO2
乙 KOH BaCl2 CuSO4 Na2CO3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分析解答。
【解答】 A.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KNO3不能通过与碱液直接反应转化为KOH,故A错误;
B.BaCO3是不溶性碳酸盐,不能与碱溶液反应转化为BaCl2,故B错误;
C.H2SO4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不能再与酸反应生成硫酸,故C错误;
D.CO2能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再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
故选D。
16.(2025九上·嘉兴期末)生活中的许多规定都蕴含着科学道理,其中有些与不同形式的机械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回答(填具体的能量形式):
(1)“禁止高空抛物”,这是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较大的   ,易引起伤人事件。
(2)“禁止超速”,这是因为同样情况下,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   越大,易引发交通事故。
【答案】(1)重力势能
(2)动能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即质量越大,高度越大,则重力势能越大;
(2)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动能越大。
【解答】(1)“禁止高空抛物”,这是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较大的重力势能,易引起伤人事件。
(2)“禁止超速”,这是因为同样情况下,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易引发交通事故。
17.(2025九上·嘉兴期末)智能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患者将胶囊吞下后,会随胃肠的蠕动依次通过消化道,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请结合右图回答:
(1)显微胶囊依次经过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 。
(2)若要判断是否患有胃溃疡,则应重点分析显微胶囊在   (填序号)中的摄像结果。
【答案】(1)①④⑥③
(2)④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图中,①食道、②肝脏、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小肠。
【解答】 (1)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显微胶囊依次经过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①食道、④胃、⑥小肠和③大肠。
(2)胃溃疡是胃内部疾病,若要判断是否患有胃溃疡,则应重点分析显微胶囊在④胃内的摄像结果。
18.(2025九上·嘉兴期末)骑行自行车作为一种新的运动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小嘉在一次骑行时多次急刹,检查刹车片时,发现刹车片很烫,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了刹车片的内能。但是这些内能无法变回原来的机械能,这说明能的转化具有一定的   。
【答案】做功;方向性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 (1)改变内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
【解答】 小嘉在一次骑行时多次急刹,检查刹车片时,发现刹车片很烫,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些内能无法自动转化为原来的机械能,这种现象说明自发的能量转化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19.(2025九上·嘉兴期末)生物在不同条件下常会采用不同的呼吸方式,这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试回答:
(1)学校运动会上400米比赛后,运动员常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因为剧烈运动时,人的能量消耗增加,需要更多氧参与氧化分解,此时会造成供氧不足,细胞就会进行   来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了较多的乳酸引起的。
(2)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动植物主要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呼吸作用,这种方式能使葡萄糖彻底分解为   ,以释放更多的能量。
【答案】(1)无氧呼吸
(2)二氧化碳和水
【知识点】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1)(2) 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是指生物细胞对有机物进行的不完全的氧化,这个过程没有氧分子的参与与,其氧化后的不完全氧化产物主要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乳酸。
【解答】 (1)学校运动会上400米比赛后,运动员常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因为剧烈运动时,人的能量消耗增加,需要更多氧参与氧化分解,此时会造成供氧不足,细胞就会进行无氧呼吸来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了较多的乳酸引起的。
(2)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动植物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这种方式能使葡萄糖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释放更多的能量。
20.(2025九上·嘉兴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请回答:
(1)氢氧化镁乳液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其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吸收酸性气体,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   。
【答案】(1)复分解
(2)2NaOH+SO2=Na2SO3+H2O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 (1)氢氧化镁乳液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是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则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两种化合物组成,且相互交换成分,属于复分解反应;
(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21.(2025九上·嘉兴期末)小嘉参照生物的二歧分类检索表,对一些物质进行区分。现有 A、B、C、D四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他制作了右图所示的分类检索表,请帮他将图中”_▲_”的有关内容补充完整。2a:   ;3a:   。
【答案】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仍为紫色;碳酸钠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钠溶液呈中性,“2”类是滴加石蕊试液的现象及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由“2”类可知,是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2a为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则2a为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仍为紫色。
(2)3a为滴加氯化钡溶液有沉淀产生,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会产生碳酸钡沉淀,则3a为碳酸钠溶液。
22.(2025九上·嘉兴期末)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很早以前就已经将简单机械用于生产和生活:
(1)图甲是《墨经》中记载的古代提升重物的工具———“车梯”,其中a、b、c、d是滑轮。若用此“车梯”匀速提升10N重物,不计装置自重和摩擦,则拉力是   。
(2) 《范蠡兵法》中记载了一种攻守兼备的战具——藉车,也叫抛石机,如图乙所示是它的简单结构示意图,长杆AB 可绕O 点转动,在B处放重石,人拉A 处的绳子将重石抛出。若想在A 点用最小的力 F将其拉动,应该向哪个方向施力 (请在答题卷的图乙中画出力的方向)
【答案】(1)2.5N
(2)
【知识点】杠杆中最小力问题;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滑轮组中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根据计算自由端的拉力;
(2)当以杠杆的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间的线段为动力臂时最长,此时最省力,据此确定最小力F的方向和位置。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a、b固定不动为定滑轮,c、d跟随物体一起移动为动滑轮,则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4,则自由端的拉力为:;
(3)根据图片可知,当以OA为动力臂时最长,此时拉力最小,那么通过A点作OA的垂线,在向下的方向上标上箭头即可,如下图所示:
23.(2025九上·嘉兴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酸与碱的性质后,从不同角度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反应”进行了如下实践探究:
(1)I.从反应物角度
实验操作: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发现红色褪去。
实验结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
以上实验结论基于的证据是:滴加稀盐酸后发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   (填离子符号)数量明显减少。
(2)II.从生成物角度
查阅资料:常温下氢氧化钠与氯化氢气体在乙醇中均易溶,而氯化钠在乙醇中微溶。
实验操作:
①在盛有浓盐酸的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抽取氯化氢气体(如图甲);
②将注射器中的氯化氢气体缓慢通入盛有氢氧化钠乙醇溶液的试管中(如图乙);
③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
操作①中用注射器可以在锥形瓶中抽取氯化氢气体,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
(3)以上实验结论基于的实验现象是:   。
(4)乙图实验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
【答案】(1)OH-
(2)挥发性
(3)有沉淀析出
(4)吸收氯化氢气体中的水分。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而红色的浓度取决于其中OH-离子的浓度,即浓度越大,则红色越浓;
(2)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解答;
(3)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氯化钠在乙醇中微溶,因此会看到有晶体析出;
(4)无水硫酸铜吸收水后变成蓝色,可以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并吸收部分水蒸气。
【解答】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但酚酞溶液遇中性或酸性溶液不变色,则滴加稀盐酸后后发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OH-数量明显减少。
(2)操作①中用注射器可以在锥形瓶中抽取氯化氢气体,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3)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为氯化钠在乙醇中微溶,如果溶液中有沉淀析出,则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4)乙图实验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中的水分。
24.(2025九上·嘉兴期末)为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方案,并开展相关实验。
实验编号 加入的物质 水浴温度 水浴时间 检测试剂 实验结果
A 组 馒头(大块)+2毫升清水 37℃ 8分钟 碘液 变蓝
B组 馒头(切碎)+2毫升清水 8分钟 碘液 变蓝
C组 馒头(大块)+2毫升唾液 8分钟 碘液 变浅蓝
D 组 馒头(切碎)+2毫升唾液 8分钟 碘液 不变蓝
(1)要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可选择上表中   组别进行对照。
(2)兴趣小组把C组和D组进行对照,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   。由这一探究结果可知,平时用餐时应   ,以利于对食物的消化。
【答案】(1)BD
(2)馒头是否被切碎对消耗的影响;细细咀嚼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C和D组中哪个因素不同,进而确定探究的问题即可。
【解答】(1) 若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变量是唾液有无,实验时应选择B组和D组两组编号,因为两组实验除“唾液不同”外,其他条件如馒头大小、温度、处理时间等都相同。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C组和D组中其它因素不同,只有“大块和切碎”不同,那么它们要探究的问题是馒头是否被切碎对消耗的影响,结论为:切碎后的馒头被消化的更好,碘液检测不到淀粉的存在。因此平时用餐时应该细细咀嚼,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25.(2025九上·嘉兴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双层有机玻璃盒(中间填充泡沫),内有电阻丝、水和温度传感器。
(1)图甲中的容器采用双层有机玻璃盒,且填充泡沫,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   散失。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兴趣小组同学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3)在两个双层有机玻璃盒内装入等质量的水,密封后闭合开关,记录容器中的水温变化和通电时间,对记录的数据处理后绘制成图像丙,其中 根据图像,兴趣小组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答案】(1)热量
(2)
(3)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知识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泡沫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可以防止热量的散失;
(2)根据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解答;
(3)根据丙图确定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进而找到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数量关系。
【解答】(1)图甲中的容器采用双层有机玻璃盒,且填充泡沫,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
(2)在探究电流对电阻产生热量的影响时,滑动变阻器应该与电阻串联,且接线“一上一下”,入下图所示:
(3)根据丙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电阻R1内水的温度升高的更多,根据Q=cm△t可知,则对应水吸收的热量更多,即R1产生的热量更多,那么得到结论:当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6.(2025九上·嘉兴期末) “卒中”俗称中风,是血液流入大脑受阻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事实上,许多卒中病例是颈动脉狭窄或栓塞引起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即在病人的颈动脉狭窄处植入支架,把病变部位的血管撑大,以此来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的状态。
(1)大脑对氧的需求非常大,约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0%。氧是由血液中的   (填血细胞名称)输送的。
(2)为防止病变血管内的栓塞在支架植入时脱落,引起大脑局部血管堵塞,医生会提前在颈动脉内放置一个用于阻挡栓塞碎片的镍钛编织滤网“保护伞”(如图甲)。镍钛属于   (选填“碳纤维”、 “合金”或“有机合成”)材料,该“保护伞”应放置在图乙所示颈动脉的   (选填字母) 处。
(3)如图丙所示是一种新兴的卒中治疗手术,其原理是用带有栓塞滤网的体外管道连接颈动脉和腹股沟静脉,暂时使颈动脉内的血液逆向流动,经体外直接进入腹股沟静脉,避免栓塞进入大脑的风险。手术中,血液能逆向流动,原因是腹股沟静脉的血压   颈动脉的血压。
【答案】(1)红细胞
(2)合金;A
(3)低于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1)红细胞有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2)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根据“保护伞”的作用分析。
(3)流体总是从压强大的位置流向压强小的位置。
【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氧是由血液中的红细胞输送的。
(2)镍钛具有金属的性质,是一种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和超弹性特性,适合用于医疗设备中的精密部件,如“保护伞”。该“保护伞”应放置在颈动脉的A处,以防止栓塞碎片在支架植入时脱落并进入大脑,引起局部血管堵塞。
(3)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因此,要使颈动脉内的血液逆向流动,需要腹股沟静脉的血压低于颈动脉的血压。
27.(2025九上·嘉兴期末)如图甲所示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一种农业生产机械——“龙骨水车”,其结构模型如图乙。使用时,操作者踩踏踏板,驱动大轮与小轮转动,刮水板就能将水槽中的水由低处运输至高处,实现灌溉或排水。
(1)操作者使用某龙骨水车时,每分钟能将60kg水提升至2m高的农田,则水车每分钟需克服水的重力所做的功为   J。
(2)上述灌溉过程中,龙骨水车的机械效率若为50%,则操作者的功率应为多少瓦
【答案】(1)1200
(2)解:根据可得,操作者做的总功:,
操作者的功率:。
【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W=Gh=mgh求水车每分钟克服水的重力所做的功,即有用功;
(2)根据求操作者做的总功,根据计算操作者的功率。
【解答】 (1)水车每分钟克服水的重力所做的有用功为
W有=Gh=mgh=60kg×10N/kg×2m=1200J。
28.(2025九上·嘉兴期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常将孔雀石(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 、木炭以及稻草混合,在高炉内加热来冶炼铜,该法称为“火法炼铜”,其基本原理是先将碱式碳酸铜分解产生氧化铜,再将氧化铜还原成铜。为了模拟古代高炉炼铜,兴趣小组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透明的石英坩埚底部放置适量的炭粉(杂质忽略不计)和20g氧化铜粉末,用酒精喷灯充分灼烧石英坩埚。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坩埚内的一部分固体变红色。
(1)碱式碳酸铜在物质分类上不属于碱,原因是   。
(2)为了回收实验中的铜,兴趣小组把反应后的固体置于烧杯中,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进行清洗,待固体不再溶解后过滤、清洗和干燥。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100g,试计算上述实验中有多少克氧化铜已被还原
(3)为使石英坩埚内的氧化铜粉末全部还原为铜,理论上需放置的炭粉至少为几克 (已知:
【答案】(1)碱式碳酸铜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
(2)解:100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100g×9.8%=9.8g;
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x,
CuO+H2SO4=CuSO4+H2O
80 98
x 9.8g

解得:x=8g;
则上述实验中被还原的氧化铜质量为:9.8g-8g=1.8g。
(3)解:设理论上需要碳粉的质量为y,
12 160
y 20g

解得:y=1.5g。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确定碱式碳酸铜的物质构成即可;
(2)写出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根据稀硫酸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最后用氧化铜的总质量减去剩余氧化铜的质量即可;
(3)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粉的质量。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u2(OH)2CO3 可知,碱式碳酸铜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
29.(2025九上·嘉兴期末)在“设计和制作模拟调光灯”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嘉选择的器材为:电压恒为10V的学生电源,标有“6V3W”字样的小灯泡,规格为“10Ω1A”的滑动变阻器R,定值电阻R0。其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 (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1)正常发光1分钟,小灯泡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定值电阻R0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则R0的阻值至少应为多少
(3)在实验过程中,小嘉发现调光灯的调光效果不明显,下列改进措施可行的是____(选填字母)。
A.只增大电源电压
B.增大定值电阻R0的阻值
C.选择更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
【答案】(1)解: 正常发光1分钟,小灯泡消耗的电能 W=Pt=3W×60s=180J。
(2)解: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为:;
此时定值电阻的电压为:U0=U总-U额=10V-6V=4V;
则R0的阻值最小为:。
(3)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W=Pt计算小灯泡消耗的电能;
(2)首先根据计算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然后根据U0=U总-U额计算出R0分担的电压,最后根据计算R0的阻值。
(3)调光效果不明显,即电路里电流的变化范围太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3)调光效果不明显,即电路里电流的变化范围太小,而电流的大小变化是依靠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实现的,那么应该是变阻器的阻值太少所致,应该选择阻值更大的变阻器。
故选C。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