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五年级科学试题1.(2025五上·微山期末)不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闪电 C.月亮【答案】C【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月亮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它只是反射了其他光源(太阳)的光,而不是自身能发光,所以月亮不属于光源。2.(2025五上·微山期末)潜望镜能从低处看到高处,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原理 B.反射原理 C.色散原理【答案】B【知识点】制作潜望镜【解析】【分析】潜望镜主要是由两个相对平行放置的平面镜组成。当光线从高处射向潜望镜时,先照射到上面的平面镜,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线被反射到下面的平面镜,再经过下面平面镜的反射,最终进入处在低处的人的眼睛。所以潜望镜能从低处看到高处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选项B正确。3.(2025五上·微山期末)一位同学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他至少需要( )面镜子。A.1 B.2 C.3【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原理,一位同学要看到自己后面的头发,他需要2面镜子,B符合题意。4.(2025五上·微山期末)下列做法不能制造出彩虹的有( )。A.把三棱镜放在阳光下B.让阳光照射倾料放在水中的平面镜C.面向太阳,用喷雾器喷水【答案】C【知识点】棱镜【解析】【分析】面向太阳用喷雾器喷水时,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一个个微小的三棱镜。太阳光穿过小水滴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现象,将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从而形成彩虹。但这里说的是面向太阳,而要看到彩虹,人应该背对太阳,因为只有人背对太阳时,太阳光经过小水滴折射、反射后形成的彩色光带才能进入人的眼睛被看到。所以面向太阳用喷雾器喷水不能制造出能被人看到的彩虹,该做法不能制造出彩虹。5.(2025五上·微山期末)关于露和霜的描述错误的是( )。A.霜是小冰晶B.露是霜融化后形成的C.露和霜都是靠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的【答案】B【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露是在温暖季节的夜间,地面物体散热比较快,温度下降到0℃以上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物体表面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而霜是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露不是霜融化后形成的,霜融化后形成的是水,而不是露。6.(2025五上·微山期末)冬天许多外卖包装会使用银色泡沫包装袋,是为了( )。A.减缓热传递 B.加快热传递 C.显得更高级【答案】A【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冬天使用银色泡沫包装袋,银色反射热辐射,泡沫材料阻碍热传导和热对流,这样的组合可以有效地减缓热传递,保持外卖食品的温度,使食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温暖,所以A选项正确。7.(2025五上·微山期末)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内部运动无关的是( )。A.四季交替 B.火山喷发 C.地震【答案】A【知识点】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四季交替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交替。这是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地球内部运动无关。8.(2025五上·微山期末)冬天在雪上撒些黑煤渣是为了( )。A.防滑 B.让雪化的快一些 C.提醒路人小心地滑【答案】B【知识点】光与热【解析】【分析】黑色物体对光的吸收能力较强,而对光的反射能力较弱。当在雪上撒黑煤渣后,黑煤渣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能,从而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得更快。雪吸收热量后会加快融化速度,所以在雪上撒黑煤渣可以让雪化得快一些,B选项正确。9.(2025五上·微山期末)实验室地下管道通常是用陶瓷做的,因为陶瓷( )。A.能防潮 B.耐腐蚀 C.不易燃烧【答案】B【知识点】材料的特点【解析】【分析】实验室中可能会排放各种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有些可能具有腐蚀性。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对许多化学物质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够抵抗这些化学物质的侵蚀,保证地下管道的使用寿命和正常使用,所以实验室地下管道通常用陶瓷做是因为陶瓷耐腐蚀,B选项正确。10.(2025五上·微山期末)地震发生时如果你身处楼房,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 )。A.发生地震时应快速乘坐电梯逃生B.地震时尽可能找一些物品保护头部C.震动停止后,不可马上回到室内【答案】A【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可能会出现晃动、变形等情况,这会导致电梯的运行轨道发生错位、损坏,电梯可能会被困在楼层之间,而且地震还可能引发停电,使电梯停止运行,将人困在里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地震发生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A做法是错误的。11.(2025五上·微山期末)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 )【答案】正确【知识点】棱镜【解析】【分析】太阳光实际上是一种复色光,它包含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将太阳光分解成这七种颜色的光带,这一现象称为光的色散现象。这证明了太阳光并不是单一颜色的光,而是由多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所以 “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这一表述是正确的。12.(2025五上·微山期末)火箭从地球表面向上飞起时,不受地球的引力。 ( )【答案】错误【知识点】重力;反冲力【解析】【分析】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小鸟等,这并不是因为它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火箭从地球表面向上飞起时,会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13.(2025五上·微山期末)地震、火山喷发、水流冲刷都会引起地表的变化。 ( )【答案】正确【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 。在强烈地震发生时,地壳运动强烈,会使地表出现断裂、褶皱等地形变化,比如形成地震断层、地面隆起或下沉等,对地表形态产生显著影响。 火山喷发时,岩浆从地球内部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后会形成新的地形地貌,如火山锥、熔岩台地等。同时,火山喷发还会喷出大量的火山灰、气体等物质,这些物质堆积在地表,也会改变地表的原有形态。水流冲刷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十分明显。长期的水流冲刷,比如河流对河岸和河床的侵蚀,会使河谷变宽、加深,形成峡谷、瀑布等地形。此外,水流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在某些地方沉积下来,又会形成平原、三角洲等不同的地形地貌。14.(2025五上·微山期末)地暖使屋内空气升温的主要热传递方式是对流。 ( )【答案】正确【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在地暖系统中,地暖管中的热水温度较高,加热了地面,地面温度升高。靠近地面的空气受热后,密度变小而上升,周围较冷的空气密度大则会流过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空气的流动。在空气的流动过程中,热量得以传递,使屋内空气逐渐升温,这种通过空气的流动来传递热量的方式符合热对流的特点。虽然也存在地面与空气之间的热传导以及地面向周围空间的热辐射,但热对流是使屋内空气升温的主要热传递方式。15.(2025五上·微山期末)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与形状无关。 ( )【答案】错误【知识点】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当材料的质量一定时,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其排开液体的体积。例如,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实心球状放入水中会下沉,因为它排开的水的体积较小,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但如果把同样质量的橡皮泥捏成空心的碗状,它排开的水的体积会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它受到的浮力会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它就能漂浮在水面上。16.(2025五上·微山期末)裹上棉被的冰淇淋比不裹棉被的相同的冰淇淋融化的快。 ( )【答案】错误【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棉被是热的不良导体,它的主要作用是阻碍热量的传递。 当冰淇淋裹上棉被时,棉被能够减少外界环境的热量向冰淇淋传递,因为棉被内部有很多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些空气层可以有效地阻挡热量的传导和对流,从而使冰淇淋周围的温度升高得比较缓慢,冰淇淋融化的速度也就会变慢。17.(2025五上·微山期末)保温瓶的瓶胆设计成两层并抽成真空是为了保温。 ( )【答案】正确【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保温瓶的瓶胆设计成两层并抽成真空,主要是为了减少热传递,从而达到保温的效果。18.(2025五上·微山期末)某些难以直接观察的事物,如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建立模型帮助理解。 ( )【答案】正确【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对于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的事物,如微观世界的原子结构、生物的进化过程、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等,建立模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帮助理解的方法。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或概念模型,它们能够将抽象、复杂的内容直观化、简单化,便于我们理解和研究。19.(2025五上·微山期末)我们在进行假设时,必须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 )【答案】正确【知识点】观察、比较【解析】【分析】当我们进行假设时,不能随意凭空想象,而必须依据一定的事实和科学理论。依据事实是因为假设需要有现实基础,这样的假设才更具合理性和可探究性。例如,在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中,观察到植物总是朝着有光的方向生长这一事实,在此基础上提出 “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可能是因为光影响了植物生长素的分布” 这样的假设,就不是毫无根据的。20.(2025五上·微山期末) VR 眼镜看到的是利用计算机程序生成的一种真实的三维环境。 ( )【答案】错误【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VR(虚拟现实)眼镜看到的是利用计算机程序生成的一种虚拟的三维环境,而不是真实的三维环境。 VR 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传感器技术等,生成模拟的三维场景、物体等信息,并通过 VR 眼镜将这些虚拟信息呈现给用户,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虽然用户在使用 VR 眼镜时会有强烈的沉浸感,但所看到和体验到的环境是由计算机算法和数据构建出来的虚拟内容,并非真实存在的客观环境。21.(2025五上·微山期末)在温度降到 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的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答案】0摄氏度【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霜的形成就是水蒸气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固态冰晶的过程。当外界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于温度在 0℃以下,就会直接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小冰晶,从而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霜 。22.(2025五上·微山期末)熟透的苹果会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 。【答案】地球引力【知识点】重力【解析】【分析】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熟透的苹果会落向地面,是因为会受到地球施加的力,这种力就是重力。23.(2025五上·微山期末)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答案】热辐射;热对流【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 热传递主要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热传导需要介质且是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热量;热对流是流体中温度不同部分的相对位移来传递热量;而热辐射不需要介质,它是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太阳的热就是以热辐射的方式向地球等周围空间传递的。24.(2025五上·微山期末)遭遇崩塌、泥石流时,应选择与其运动方向 的方向逃离危险区。【答案】垂直【知识点】安全常识【解析】【分析】遭遇崩塌、泥石流时,应选择与其运动方向 垂直 的方向逃离危险区。 崩塌、泥石流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当它们发生时,顺着其运动方向逃跑,很容易被追上并受到伤害;而逆着运动方向逃跑,在强大的冲击力下也难以逃脱。选择与崩塌、泥石流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逃离,能最大程度地远离危险区域,跑到地势较高、相对安全的地方,增加生存的机会。25.(2025五上·微山期末)一般情况下,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 ,非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 。【答案】好;差【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一般情况下,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好,非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差。 金属材料内部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当金属的一端受热时,自由电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它们会通过碰撞将能量传递给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从而使热量快速地传导过去,所以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比如银、铜、铝等都是导热性很好的金属。 而非金属材料,如木材、塑料、陶瓷等,其内部自由电子较少,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方式使得热量传递相对困难,因此导热性相对较差。26.(2025五上·微山期末)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比木板 。【答案】强【知识点】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泡沫板和木板,意味着它们排开液体的最大体积是相同的,即它们所能获得的最大浮力是相同的。但泡沫板的密度比木板小很多,在相同体积下,泡沫板的质量比木板小,其重力也比木板小。 由于它们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在最大浮力相同的情况下,重力小的物体更容易漂浮,且还有更多的 “浮力余量”,所以泡沫板在还没有达到最大排开体积时就已经漂浮了,相比之下,木板重力大,可能会使排开体积更接近最大排开体积,因此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比木板强。27.(2025五上·微山期末)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圆筒结构的物品,这就是 。【答案】仿生学【知识点】仿生技术【解析】【分析】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葱叶呈圆筒状,虽然很薄却能承受较大的压力,这是因为其独特的结构赋予了它良好的力学性能。通过模仿葱叶的结构,设计制造出圆筒结构的物品,如一些大型建筑的立柱、输油管道等,利用这种结构来提高物品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28.(2025五上·微山期末)雾、露、霜、云、雪分别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水蒸气遇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表面形成小水珠 云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飘浮在低空 雾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飘浮在高空 霜高空的水蒸气在 0℃以下受冷形成小冰晶,降落地面 雪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在物体表面形成小冰晶 露【答案】【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雾:在夜间,地面热量散失,温度迅速下降,当空气冷却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大量聚集并悬浮在低空(贴近地面)的空气中,就形成了雾。露:在温暖季节的夜间,地面物体散热冷却,使贴近地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表面时,就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表面,这就是露。霜:在寒冷的夜间,地面温度迅速降低到 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直接接触到温度很低的物体表面时,会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形成霜。云:含有水蒸气的空气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当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 。雪:在高空,气温很低(一般在 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不断聚集长大,当重力足够大时,就会从高空降落下来,形成雪。29.(2025五上·微山期末)依图请标出处理擦伤伤口的正确使用步骤(填写序号①②③④)。【答案】④;①;③;②【知识点】安全常识【解析】【分析】处理擦伤伤口的正确步骤大致如下: ①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轻轻冲洗伤口,去除伤口表面的污垢、沙石等异物,减少感染的风险。 ②消毒:使用碘伏等合适的消毒剂对伤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消毒范围要超过伤口边缘,杀灭伤口表面的细菌。 ③涂抹药膏:根据伤口情况,可涂抹适量的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的药膏。 ④包扎:如果伤口较浅且干净,可直接暴露;若伤口有一定开放性或容易受到污染,可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等进行包扎,保护伤口。30.(2025五上·微山期末)依图请标出仿生研究经历的过程(填写序号①②③④)。【答案】②①③④【知识点】仿生技术【解析】【分析】仿生研究经历的过程大致如下: 发现生物特性: ①观察自然界中生物的特殊结构、功能、行为等特征,比如鸟的飞行方式、荷叶的自清洁表面等,这是仿生研究的起点。 提出问题和假设:基于对生物特性的观察,②提出关于这些特性如何实现以及能否应用到人类技术中的问题,并做出相应假设。 建立模型和实验:根据问题和假设,③建立生物特性的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并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和验证这些特性的原理和机制。应用和创新:将从生物特性中获得的原理和机制应用到实际产品或技术中,④进行创新设计和开发,制造出具有类似生物功能的产品或系统,如根据蝙蝠回声定位发明雷达等。31.(2025五上·微山期末)雾的模拟实验。将冰块接近杯子,烧杯上方顿时出现一团“白汽”;将冰块移开“白汽”逐渐 。由此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会凝结成小水滴。【答案】消失;冷【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将冰块接近杯子,烧杯上方顿时出现一团 “白汽”;将冰块移开 “白汽” 逐渐消失。由此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 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当把冰块接近杯子时,杯子上方空气温度迅速降低,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 “白汽”;当把冰块移开后,周围环境温度逐渐升高,小水滴又汽化成水蒸气,所以 “白汽” 就逐渐消失了。这也就表明了雾的形成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导致的。32.(2025五上·微山期末)热传递实验。(1)加热水的过程中,石棉网的作用是 ( )。A.加快水加热的速度B.使酒精灯的火焰更大C.使烧杯受热均匀(2)下列示意图中(圆点为加热点),能正确反应热在石棉网内传递过程的是 ( )。A. B. C.(3)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称为(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4)下列示意图中(黑点为加热点),能正确反映热在水中传递过程的是( )。A. B. C.【答案】(1)C(2)C(3)B(4)B【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1)石棉网是由石棉纤维制成的,它具有良好的隔热和导热性能。在加热水时,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能使酒精灯火焰的热量均匀地传递到烧杯底部,避免烧杯局部过热而破裂,从而使烧杯受热均匀,所以C选项正确。(2)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在石棉网内主要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热量。 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当对石棉网的某一点(圆点为加热点)进行加热时,热量会从加热点向周围逐渐传递,呈现出以加热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 在石棉网内,热量从温度高的加热点向温度低的周围区域传递,所以热传递的过程应该是从加热点向四周扩散传递的。(3)热对流是指流体(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在水中,当对水的某一部分加热时,这部分水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周围较冷的水密度大则会流过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水的流动,在水的流动过程中,热量得以传递,这就是热对流。所以热对流是热在水中的主要传递方式,B选项正确。(4)当对水的某一部分进行加热时,被加热部分的水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会向上运动;而周围较冷的水,密度较大,会流过来补充,形成水的循环流动。33.(2025五上·微山期末)在探究地震的成因的实验中,小雅将橡皮泥做成片状,然后进行下图中的操作:用手在两端向中间挤压,橡皮泥隆起;用手在两端向外拉伸,橡皮泥断裂。实验中的橡皮泥模拟的是 ,手用力模拟的是 。【答案】岩层;地壳运动【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在地球内部,地壳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圈层。当进行上述实验时,橡皮泥的片状形态与岩层有相似性,其在受到外力时会像岩层一样发生变形,如被挤压时隆起形成类似褶皱的形态,被拉伸时会断裂,这模拟的就是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可能出现的弯曲、断裂等情况。而手对橡皮泥施加的力,模拟的是地壳运动产生的力。地壳在不断运动,板块之间会发生相互挤压、拉伸等作用,从而产生巨大的力,作用于岩层。当这些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岩层发生变形、断裂等现象,进而引发地震。34.(2025五上·微山期末)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番茄酱模拟 ,土豆泥模拟 ,由“火山喷发”的实验可得出结论:火山喷发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沿着 (填地壳、地核或地幔)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自然现象。【答案】岩浆;地壳;地壳【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在真实的火山喷发中,岩浆是从地球内部喷出地表的高温熔融物质,番茄酱是液体状且在实验中会被挤出,和岩浆从火山口喷出的状态类似,所以番茄酱模拟岩浆。 土豆泥包裹着番茄酱,在实验中能阻挡番茄酱的喷出,就如同地壳包裹着地球内部的岩浆,并且当地壳有薄弱地带时岩浆才会喷出,所以土豆泥模拟地壳。 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岩浆存在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中,当地壳出现薄弱地带时,岩浆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会沿着这些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而不是地核或地幔,所以是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 。35.(2025五上·微山期末)请结合生活中的体验和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一个冬暖夏凉的房子(画出示意图,至少从三个方面描述所用的材料及保温措施)。【答案】略【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房屋【解析】【分析】房子为两层的独立式建筑,屋顶采用坡屋顶设计,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排水,同时也能在屋顶空间形成一定的空气隔热层。房子的外墙较为厚实,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并带有隔热窗框。1 / 1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五年级科学试题1.(2025五上·微山期末)不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闪电 C.月亮2.(2025五上·微山期末)潜望镜能从低处看到高处,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原理 B.反射原理 C.色散原理3.(2025五上·微山期末)一位同学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他至少需要( )面镜子。A.1 B.2 C.34.(2025五上·微山期末)下列做法不能制造出彩虹的有( )。A.把三棱镜放在阳光下B.让阳光照射倾料放在水中的平面镜C.面向太阳,用喷雾器喷水5.(2025五上·微山期末)关于露和霜的描述错误的是( )。A.霜是小冰晶B.露是霜融化后形成的C.露和霜都是靠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的6.(2025五上·微山期末)冬天许多外卖包装会使用银色泡沫包装袋,是为了( )。A.减缓热传递 B.加快热传递 C.显得更高级7.(2025五上·微山期末)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内部运动无关的是( )。A.四季交替 B.火山喷发 C.地震8.(2025五上·微山期末)冬天在雪上撒些黑煤渣是为了( )。A.防滑 B.让雪化的快一些 C.提醒路人小心地滑9.(2025五上·微山期末)实验室地下管道通常是用陶瓷做的,因为陶瓷( )。A.能防潮 B.耐腐蚀 C.不易燃烧10.(2025五上·微山期末)地震发生时如果你身处楼房,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 )。A.发生地震时应快速乘坐电梯逃生B.地震时尽可能找一些物品保护头部C.震动停止后,不可马上回到室内11.(2025五上·微山期末)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 )12.(2025五上·微山期末)火箭从地球表面向上飞起时,不受地球的引力。 ( )13.(2025五上·微山期末)地震、火山喷发、水流冲刷都会引起地表的变化。 ( )14.(2025五上·微山期末)地暖使屋内空气升温的主要热传递方式是对流。 ( )15.(2025五上·微山期末)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与形状无关。 ( )16.(2025五上·微山期末)裹上棉被的冰淇淋比不裹棉被的相同的冰淇淋融化的快。 ( )17.(2025五上·微山期末)保温瓶的瓶胆设计成两层并抽成真空是为了保温。 ( )18.(2025五上·微山期末)某些难以直接观察的事物,如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建立模型帮助理解。 ( )19.(2025五上·微山期末)我们在进行假设时,必须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 )20.(2025五上·微山期末) VR 眼镜看到的是利用计算机程序生成的一种真实的三维环境。 ( )21.(2025五上·微山期末)在温度降到 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的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22.(2025五上·微山期末)熟透的苹果会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 。23.(2025五上·微山期末)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24.(2025五上·微山期末)遭遇崩塌、泥石流时,应选择与其运动方向 的方向逃离危险区。25.(2025五上·微山期末)一般情况下,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 ,非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 。26.(2025五上·微山期末)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比木板 。27.(2025五上·微山期末)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圆筒结构的物品,这就是 。28.(2025五上·微山期末)雾、露、霜、云、雪分别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水蒸气遇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表面形成小水珠 云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飘浮在低空 雾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飘浮在高空 霜高空的水蒸气在 0℃以下受冷形成小冰晶,降落地面 雪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在物体表面形成小冰晶 露29.(2025五上·微山期末)依图请标出处理擦伤伤口的正确使用步骤(填写序号①②③④)。30.(2025五上·微山期末)依图请标出仿生研究经历的过程(填写序号①②③④)。31.(2025五上·微山期末)雾的模拟实验。将冰块接近杯子,烧杯上方顿时出现一团“白汽”;将冰块移开“白汽”逐渐 。由此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会凝结成小水滴。32.(2025五上·微山期末)热传递实验。(1)加热水的过程中,石棉网的作用是 ( )。A.加快水加热的速度B.使酒精灯的火焰更大C.使烧杯受热均匀(2)下列示意图中(圆点为加热点),能正确反应热在石棉网内传递过程的是 ( )。A. B. C.(3)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称为(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4)下列示意图中(黑点为加热点),能正确反映热在水中传递过程的是( )。A. B. C.33.(2025五上·微山期末)在探究地震的成因的实验中,小雅将橡皮泥做成片状,然后进行下图中的操作:用手在两端向中间挤压,橡皮泥隆起;用手在两端向外拉伸,橡皮泥断裂。实验中的橡皮泥模拟的是 ,手用力模拟的是 。34.(2025五上·微山期末)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番茄酱模拟 ,土豆泥模拟 ,由“火山喷发”的实验可得出结论:火山喷发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沿着 (填地壳、地核或地幔)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自然现象。35.(2025五上·微山期末)请结合生活中的体验和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一个冬暖夏凉的房子(画出示意图,至少从三个方面描述所用的材料及保温措施)。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月亮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它只是反射了其他光源(太阳)的光,而不是自身能发光,所以月亮不属于光源。2.【答案】B【知识点】制作潜望镜【解析】【分析】潜望镜主要是由两个相对平行放置的平面镜组成。当光线从高处射向潜望镜时,先照射到上面的平面镜,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线被反射到下面的平面镜,再经过下面平面镜的反射,最终进入处在低处的人的眼睛。所以潜望镜能从低处看到高处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选项B正确。3.【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原理,一位同学要看到自己后面的头发,他需要2面镜子,B符合题意。4.【答案】C【知识点】棱镜【解析】【分析】面向太阳用喷雾器喷水时,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一个个微小的三棱镜。太阳光穿过小水滴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现象,将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从而形成彩虹。但这里说的是面向太阳,而要看到彩虹,人应该背对太阳,因为只有人背对太阳时,太阳光经过小水滴折射、反射后形成的彩色光带才能进入人的眼睛被看到。所以面向太阳用喷雾器喷水不能制造出能被人看到的彩虹,该做法不能制造出彩虹。5.【答案】B【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露是在温暖季节的夜间,地面物体散热比较快,温度下降到0℃以上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物体表面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而霜是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露不是霜融化后形成的,霜融化后形成的是水,而不是露。6.【答案】A【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冬天使用银色泡沫包装袋,银色反射热辐射,泡沫材料阻碍热传导和热对流,这样的组合可以有效地减缓热传递,保持外卖食品的温度,使食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温暖,所以A选项正确。7.【答案】A【知识点】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四季交替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交替。这是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地球内部运动无关。8.【答案】B【知识点】光与热【解析】【分析】黑色物体对光的吸收能力较强,而对光的反射能力较弱。当在雪上撒黑煤渣后,黑煤渣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能,从而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得更快。雪吸收热量后会加快融化速度,所以在雪上撒黑煤渣可以让雪化得快一些,B选项正确。9.【答案】B【知识点】材料的特点【解析】【分析】实验室中可能会排放各种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有些可能具有腐蚀性。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对许多化学物质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够抵抗这些化学物质的侵蚀,保证地下管道的使用寿命和正常使用,所以实验室地下管道通常用陶瓷做是因为陶瓷耐腐蚀,B选项正确。10.【答案】A【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可能会出现晃动、变形等情况,这会导致电梯的运行轨道发生错位、损坏,电梯可能会被困在楼层之间,而且地震还可能引发停电,使电梯停止运行,将人困在里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地震发生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A做法是错误的。11.【答案】正确【知识点】棱镜【解析】【分析】太阳光实际上是一种复色光,它包含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将太阳光分解成这七种颜色的光带,这一现象称为光的色散现象。这证明了太阳光并不是单一颜色的光,而是由多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所以 “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这一表述是正确的。12.【答案】错误【知识点】重力;反冲力【解析】【分析】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小鸟等,这并不是因为它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火箭从地球表面向上飞起时,会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13.【答案】正确【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 。在强烈地震发生时,地壳运动强烈,会使地表出现断裂、褶皱等地形变化,比如形成地震断层、地面隆起或下沉等,对地表形态产生显著影响。 火山喷发时,岩浆从地球内部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后会形成新的地形地貌,如火山锥、熔岩台地等。同时,火山喷发还会喷出大量的火山灰、气体等物质,这些物质堆积在地表,也会改变地表的原有形态。水流冲刷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十分明显。长期的水流冲刷,比如河流对河岸和河床的侵蚀,会使河谷变宽、加深,形成峡谷、瀑布等地形。此外,水流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在某些地方沉积下来,又会形成平原、三角洲等不同的地形地貌。14.【答案】正确【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在地暖系统中,地暖管中的热水温度较高,加热了地面,地面温度升高。靠近地面的空气受热后,密度变小而上升,周围较冷的空气密度大则会流过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空气的流动。在空气的流动过程中,热量得以传递,使屋内空气逐渐升温,这种通过空气的流动来传递热量的方式符合热对流的特点。虽然也存在地面与空气之间的热传导以及地面向周围空间的热辐射,但热对流是使屋内空气升温的主要热传递方式。15.【答案】错误【知识点】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当材料的质量一定时,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其排开液体的体积。例如,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实心球状放入水中会下沉,因为它排开的水的体积较小,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但如果把同样质量的橡皮泥捏成空心的碗状,它排开的水的体积会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它受到的浮力会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它就能漂浮在水面上。16.【答案】错误【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棉被是热的不良导体,它的主要作用是阻碍热量的传递。 当冰淇淋裹上棉被时,棉被能够减少外界环境的热量向冰淇淋传递,因为棉被内部有很多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些空气层可以有效地阻挡热量的传导和对流,从而使冰淇淋周围的温度升高得比较缓慢,冰淇淋融化的速度也就会变慢。17.【答案】正确【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保温瓶的瓶胆设计成两层并抽成真空,主要是为了减少热传递,从而达到保温的效果。18.【答案】正确【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对于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的事物,如微观世界的原子结构、生物的进化过程、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等,建立模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帮助理解的方法。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或概念模型,它们能够将抽象、复杂的内容直观化、简单化,便于我们理解和研究。19.【答案】正确【知识点】观察、比较【解析】【分析】当我们进行假设时,不能随意凭空想象,而必须依据一定的事实和科学理论。依据事实是因为假设需要有现实基础,这样的假设才更具合理性和可探究性。例如,在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中,观察到植物总是朝着有光的方向生长这一事实,在此基础上提出 “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可能是因为光影响了植物生长素的分布” 这样的假设,就不是毫无根据的。20.【答案】错误【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VR(虚拟现实)眼镜看到的是利用计算机程序生成的一种虚拟的三维环境,而不是真实的三维环境。 VR 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传感器技术等,生成模拟的三维场景、物体等信息,并通过 VR 眼镜将这些虚拟信息呈现给用户,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虽然用户在使用 VR 眼镜时会有强烈的沉浸感,但所看到和体验到的环境是由计算机算法和数据构建出来的虚拟内容,并非真实存在的客观环境。21.【答案】0摄氏度【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霜的形成就是水蒸气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固态冰晶的过程。当外界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于温度在 0℃以下,就会直接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小冰晶,从而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霜 。22.【答案】地球引力【知识点】重力【解析】【分析】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熟透的苹果会落向地面,是因为会受到地球施加的力,这种力就是重力。23.【答案】热辐射;热对流【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 热传递主要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热传导需要介质且是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热量;热对流是流体中温度不同部分的相对位移来传递热量;而热辐射不需要介质,它是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太阳的热就是以热辐射的方式向地球等周围空间传递的。24.【答案】垂直【知识点】安全常识【解析】【分析】遭遇崩塌、泥石流时,应选择与其运动方向 垂直 的方向逃离危险区。 崩塌、泥石流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当它们发生时,顺着其运动方向逃跑,很容易被追上并受到伤害;而逆着运动方向逃跑,在强大的冲击力下也难以逃脱。选择与崩塌、泥石流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逃离,能最大程度地远离危险区域,跑到地势较高、相对安全的地方,增加生存的机会。25.【答案】好;差【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一般情况下,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好,非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差。 金属材料内部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当金属的一端受热时,自由电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它们会通过碰撞将能量传递给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从而使热量快速地传导过去,所以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比如银、铜、铝等都是导热性很好的金属。 而非金属材料,如木材、塑料、陶瓷等,其内部自由电子较少,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方式使得热量传递相对困难,因此导热性相对较差。26.【答案】强【知识点】物体的沉浮【解析】【分析】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泡沫板和木板,意味着它们排开液体的最大体积是相同的,即它们所能获得的最大浮力是相同的。但泡沫板的密度比木板小很多,在相同体积下,泡沫板的质量比木板小,其重力也比木板小。 由于它们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在最大浮力相同的情况下,重力小的物体更容易漂浮,且还有更多的 “浮力余量”,所以泡沫板在还没有达到最大排开体积时就已经漂浮了,相比之下,木板重力大,可能会使排开体积更接近最大排开体积,因此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比木板强。27.【答案】仿生学【知识点】仿生技术【解析】【分析】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葱叶呈圆筒状,虽然很薄却能承受较大的压力,这是因为其独特的结构赋予了它良好的力学性能。通过模仿葱叶的结构,设计制造出圆筒结构的物品,如一些大型建筑的立柱、输油管道等,利用这种结构来提高物品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28.【答案】【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雾:在夜间,地面热量散失,温度迅速下降,当空气冷却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大量聚集并悬浮在低空(贴近地面)的空气中,就形成了雾。露:在温暖季节的夜间,地面物体散热冷却,使贴近地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表面时,就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表面,这就是露。霜:在寒冷的夜间,地面温度迅速降低到 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直接接触到温度很低的物体表面时,会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形成霜。云:含有水蒸气的空气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当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 。雪:在高空,气温很低(一般在 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不断聚集长大,当重力足够大时,就会从高空降落下来,形成雪。29.【答案】④;①;③;②【知识点】安全常识【解析】【分析】处理擦伤伤口的正确步骤大致如下: ①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轻轻冲洗伤口,去除伤口表面的污垢、沙石等异物,减少感染的风险。 ②消毒:使用碘伏等合适的消毒剂对伤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消毒范围要超过伤口边缘,杀灭伤口表面的细菌。 ③涂抹药膏:根据伤口情况,可涂抹适量的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的药膏。 ④包扎:如果伤口较浅且干净,可直接暴露;若伤口有一定开放性或容易受到污染,可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等进行包扎,保护伤口。30.【答案】②①③④【知识点】仿生技术【解析】【分析】仿生研究经历的过程大致如下: 发现生物特性: ①观察自然界中生物的特殊结构、功能、行为等特征,比如鸟的飞行方式、荷叶的自清洁表面等,这是仿生研究的起点。 提出问题和假设:基于对生物特性的观察,②提出关于这些特性如何实现以及能否应用到人类技术中的问题,并做出相应假设。 建立模型和实验:根据问题和假设,③建立生物特性的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并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和验证这些特性的原理和机制。应用和创新:将从生物特性中获得的原理和机制应用到实际产品或技术中,④进行创新设计和开发,制造出具有类似生物功能的产品或系统,如根据蝙蝠回声定位发明雷达等。31.【答案】消失;冷【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将冰块接近杯子,烧杯上方顿时出现一团 “白汽”;将冰块移开 “白汽” 逐渐消失。由此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 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当把冰块接近杯子时,杯子上方空气温度迅速降低,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 “白汽”;当把冰块移开后,周围环境温度逐渐升高,小水滴又汽化成水蒸气,所以 “白汽” 就逐渐消失了。这也就表明了雾的形成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导致的。32.【答案】(1)C(2)C(3)B(4)B【知识点】热传递【解析】【分析】(1)石棉网是由石棉纤维制成的,它具有良好的隔热和导热性能。在加热水时,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能使酒精灯火焰的热量均匀地传递到烧杯底部,避免烧杯局部过热而破裂,从而使烧杯受热均匀,所以C选项正确。(2)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在石棉网内主要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热量。 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当对石棉网的某一点(圆点为加热点)进行加热时,热量会从加热点向周围逐渐传递,呈现出以加热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 在石棉网内,热量从温度高的加热点向温度低的周围区域传递,所以热传递的过程应该是从加热点向四周扩散传递的。(3)热对流是指流体(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在水中,当对水的某一部分加热时,这部分水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周围较冷的水密度大则会流过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水的流动,在水的流动过程中,热量得以传递,这就是热对流。所以热对流是热在水中的主要传递方式,B选项正确。(4)当对水的某一部分进行加热时,被加热部分的水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会向上运动;而周围较冷的水,密度较大,会流过来补充,形成水的循环流动。33.【答案】岩层;地壳运动【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在地球内部,地壳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圈层。当进行上述实验时,橡皮泥的片状形态与岩层有相似性,其在受到外力时会像岩层一样发生变形,如被挤压时隆起形成类似褶皱的形态,被拉伸时会断裂,这模拟的就是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可能出现的弯曲、断裂等情况。而手对橡皮泥施加的力,模拟的是地壳运动产生的力。地壳在不断运动,板块之间会发生相互挤压、拉伸等作用,从而产生巨大的力,作用于岩层。当这些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岩层发生变形、断裂等现象,进而引发地震。34.【答案】岩浆;地壳;地壳【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在真实的火山喷发中,岩浆是从地球内部喷出地表的高温熔融物质,番茄酱是液体状且在实验中会被挤出,和岩浆从火山口喷出的状态类似,所以番茄酱模拟岩浆。 土豆泥包裹着番茄酱,在实验中能阻挡番茄酱的喷出,就如同地壳包裹着地球内部的岩浆,并且当地壳有薄弱地带时岩浆才会喷出,所以土豆泥模拟地壳。 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岩浆存在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中,当地壳出现薄弱地带时,岩浆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会沿着这些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而不是地核或地幔,所以是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 。35.【答案】略【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房屋【解析】【分析】房子为两层的独立式建筑,屋顶采用坡屋顶设计,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排水,同时也能在屋顶空间形成一定的空气隔热层。房子的外墙较为厚实,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并带有隔热窗框。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五年级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五年级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