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部分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九年级结业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A)
注意事项:1.本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请将装订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题号 1~12 13 14 15 总分 等级
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是中国古代设置的边疆治理机构。这些机构设置的共同目的是()
设置时间 机构名称 管辖区域
公元前60年 西域都护府 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640年 安西都护府 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
1762年 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A.巩固“大一统”政权B.实行民族自治
C.削弱地方权力D.增加财政收入
2.它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成果,标志着罗马社会从此进入了成文法时代。定罪量刑必须以法律条文为准,对贵族垄断法律、滥用特权迫害平民起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作用。它所反映的有法可依的精神,为日后罗马法律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B.《查士丁尼法典》C.《十二铜表法》D.《罗马民法大全》
3.下面两幅图片可用于说明阿拉伯文化的()
A.繁荣原因
B.兴衰历程
C.宗教信仰
D.传播过程 阿拉伯的曲译运动 巴格达的“智慧宫”
4.“把人的艺术、文学和科学,还有作为个体的独立的思想和感情归还给人,人绝不能像一个奴隶一样被捆绑在教条之上,在锁链中死亡腐朽”。这反映了14世纪意大利()
A.人文主义思想流行B.经济实力雄厚C.否定上帝权威D.保留古希腊罗马文化
5.1510年,葡萄牙人占领了印度西海岸的果阿,次年攻占了马来半岛西南岸的马六甲(明朝的藩风国满剌加)。1514年,葡萄牙人已在广东沿海一带进行贸易活动。1517年,马六甲的总督安德拉德和葡王使臣皮雷斯率领船队到达广东的屯门岛。葡萄牙人的早期殖民扩张活动得益于哪位航海家最早开辟的路线0
A.哥伦布的新大陆之旅B.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C.麦哲伦的环球航行D.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
6.《大宪章》的生命在于:一直作为国王应该遵守法律的象征而矗立着,成为英国有限君主制传统的永久的历史见证。《权利法案》是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的,是“英国宪政”中最重要的奠基性文件之一。由此可见,这两部法律在英国历史上的共同意义是()
A.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约束王权,强调法律和契约精神
C.推动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形成D.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7.1920年,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即将建立之时,一本小册子的出版,给早期共产主义者们带来了甘美的精神食粮。这本小册子封面上印着一位络腮胡子的洋人坐像,还印有“社会主义研究小组丛书第一种,马格思、安格斯合著,陈望道译”的字样。这本小册子从出版到出现在中国经过了()A.72年B.70年C.65年D.62年
8.华盛顿、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受到后人的尊敬和纪念,主要是因为他们()
A.是资产阶级革命家B.作出伟大的发明创造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D.勇敢地反抗殖民压迫
9.19世纪60年代,同样面对内忧外患,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始了自救运动,同以兴办民族工业为开端,同以移植西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要途径,然而甲午中日战争后两国命运却有天壤之别。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
A.日本民众对改革更支持B.中日改革性质不同
C.中国封建势力更强大D.日本所处国际环境更宽松
10.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文学艺术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世界近代史上,涌现出了许多科学巨匠、文学艺术大师,近代科学文化进一步走向繁荣。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有()
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②莎士比亚-“人间喜剧”
③瓦特 提出进化论的观点④莱特兄弟-飞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如图是一幅反映当今国际关系的漫画《山姆大叔的饭桌》。该漫画表明()
A.世界形成单极格局
B.宗教冲突威胁地区稳定
C.经济全球化发展受阻
D.大国霸权加剧世界局势动荡
12.右侧是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曲线图,图中反映的现象直接给社会带来的压力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粮食问题日益尖锐
C.贫富分化加剧
D.种族歧视加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3题9分。14题12分、15题15分,共36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1)材料一是小文同学设计的《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将①、②空白处内容补充完整。(4分)
材料二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制造业产品向灵洲和非洲出口,包括把许多来自印度和中国的纺织品和其他商品转口到美洲和非洲;非洲向加勒比海地区以及南美和北美奴隶种植因输出奴隶;加勒比海地区向欧洲输出蔗糖,北美向欧洲输出烟草、毛皮以及其他商品。在17世纪......对于欧洲制造业来说,北美、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也变成了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市场,包括向非洲出口枪支。用于围捕奴隶。
-摘编自《白银帝国》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5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对于中国的 (地名),三巨头决议将原德国的所有权益给予日本。这种无视中国主权的卑劣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共起了熊熊的“五四”烈火。通过和约,德国的领土减少了1/8,其中包括铁矿的65%,煤矿的45%,人口减少了1/10。德国的殖民地被列强们以委任统治的方式重新瓜分,德国的陆军被减至10万,德国还要在丧失赔偿能力的条件下承担巨额赔款。
-摘编自《不可不知的中外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 ”补充完整。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签订的“和约”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6分)
材料二随着欧洲战争临近结束,美英与苏联之间的矛盾和不信任也浮出水面,迫切需要取得相互谅解。至于如何处五战败的德国和安排战后欧洲事务,也亟待商讨。同时,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伤亡巨大,急需敦促苏联早日对日本作战。为此,斯大琳、罗斯福和丘吉尔,借同他们的外长、参谋长和顾问们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国际会议的名称并概括这次会议召开是为解决哪些具体问题。(6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各国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关国为了加强军备,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经济现代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高度社会化回私人垄断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和持续地发展起来。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6分)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撖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政府积极推动国企、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私有化,并鼓励小股东多而资本少的“大众资本主义”。在强化资本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废除了大批经济管制,开放市场竞争,取消价格、物价和最低工资的管制,鼓励金融自由化,给银行证券业大幅“松墎”,对企业和富人减税,以刺激投资的积极性。此外,撤切尔政府还改革行政,裁减大批政府雇员,削减包括福利、教育和科技等在内的公共开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撤切尔政府经济政策转变的主要内容。(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关于国家经济的调控发展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河北省九年级结业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A)参考答案
1-5 ACAAD 6-10 BADBB 11-12 DB
评分建议:本试卷体现新课程理念,具有开放性,评阅非选择题时,应尊重考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鼓励创新。考生答案若与本参考答案不一致,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13.(9分)
(1)①租地农场②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出现(4分)
(2)历史事件:“三角贸易”。(2分。写殖民掠夺或殖民贸易给1分)
影响:加强了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的直接商业联系,推动世界市场逐渐形成。(3分)
14.(12分)
(1)山东(2分)和约:《凡尔赛条约》(2分)
实质: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协议(2分)
(2)会议:雅尔塔会议。(2分)
解决的问题:美英与苏联之间的矛盾和不信任;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和安排战后欧洲事务;敦促苏联对日作战;协调盟军行动,取得二战最后胜利。(4分)
15.(15分)
(1)因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教训;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生产高度社会化同私人垄断占有的矛盾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凸显);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三点即可,6分)
(2)推动国企、住房、教育等方面的私有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放市场竞争;对企业和富人减税;鼓励金融自由化;裁减政府雇员,减少政府公共开支等。(三点即可,6分)
(3)经济政策要随着实际情况而不断调整变化;政府制定经济政策要结合本国的国情;经济政策应该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经济政策调整应以人民利益为本等。(一点即可,3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