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两种肺炎双球菌
类别 菌落特征 菌体表面成分 毒性
R型 表面粗糙 无多糖类荚膜 无,不引发人患肺炎或小鼠患败血症
S型 表面光滑 有多糖类荚膜 有,可以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
格里菲思的小鼠(体内)转化实验
(解释:S型细菌加热后,蛋白质部分变性失活,而DNA的性质未改变,对于S型细菌自身来说,蛋白质失活即死亡。当加热失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时,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利用R型细菌内的化学成分合成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转化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
【实验结论】:
格里菲思的推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艾弗里的实验(体外)转化实验
关键思路:把S型细菌的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的作用。
(
S型细菌的DNA使RNA型细菌发生转化

S型细菌的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
【实验结论】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T2噬菌体的特点
(1)结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含有DNA。
(2)生活方式:必须寄生于大肠杆菌体内,不能独立代谢。
(3)增殖特点:在噬菌体自身的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因噬菌体蛋白质含有DNA没有的特殊元素S,所以用35S标记蛋白质;DNA中含有蛋白质没有的特殊元素P,所以用32P标记DNA;因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所以此实验不能标记C、H、O、N。
【实验过程】
第1步 标记细菌 大肠杆菌+含35S的培养基含35S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大肠杆菌
第2步 标记噬菌体 T2噬菌体+含35S的大肠杆菌含35S的T2噬菌体 T2噬菌体+含32P的大肠杆菌含32P的T2噬菌体
第3步 侵染细菌 含35S的T2噬菌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含32P的T2噬菌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第4步 搅拌、离心、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1)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散。
(2)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实验结果】
(1)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上清液(T2噬菌体)的放射性很高,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
(2)用32P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沉淀物(大肠杆菌)的放射性很高,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2P。
【实验结论】
(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留在外面。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
(2)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生物的遗传物质
(1)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无论是原核还是真核),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2)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多数遗传物质是DNA,如T2噬菌体。少数遗传物质是RNA,如HIV、SARS病毒。也就是说,含有D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不含D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RNA(朊病毒除外)。
(3)对整个生物界来说,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朊病毒能引发疯牛病,但体内没有核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可以认为朊病毒中蛋白质起遗传物质的作用。
结构 生物 核酸种类 遗传物质
不具有细胞结构 含DNA的病毒 DNA DNA
含RNA的病毒 RNA RNA
具有细胞结构 原核生物 DNA和RNA DNA
真核生物 DNA和RNA DN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