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启用前★注意保密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测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相应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研究表明,纳米银颗粒(直径为几十纳米的颗粒银)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银分散在水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纳米银属于胶体C.可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提纯纳米银D.银不是导体2.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加入铁粉产生的溶液中:、、、B.的溶液中:、、、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中:、、、D.溶液中:、、、3.研究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在海洋碳循环中可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碳过程中为催化剂B.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为C.钙化作用发生的反应为D.该循环减少了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4.现有4组标准电极电势():①/,;②/,;③/,;④/,。已知标准电极电势越高,对应物质的氧化性越强,则下列离子方程式或相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向含2mol 的溶液中加1mol ,可以观察到黄绿色气体生成B.酸化高锰酸钾时既可以用硫酸也可以用盐酸C.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5.用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取相对于氧气的密度为0.4的22.4L CO和的混合气体,将其与足量氧气混合点燃,转移的电子数目为4B.向500mL 0.2mol 溶液中加入溴水,当转移电子的个数为0.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1.0L 0.01mol/L的溶液中的数目为0.02D.已知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则标准状况下,2.24L 中电子的数目为4.006.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实验室快速制取 B.制备胶体 C.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D.观察钾的焰色A.A B.B C.C D.D7.用下列装置或操作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装置或操作实验目的 A.制备胶体 B.探究氧化性: C.用铂丝蘸取碳酸钾溶液进行焰色试验 D.除去固体中少量的A.A B.B C.C D.D8.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gNa与稀盐酸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B.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充分反应生成分子数为C.的KCl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为D.28g由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选项 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A 取适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待测液一定含B 用铂丝蘸取某待测溶液在无色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焰色呈黄色 该溶液含,不含C 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受热易分解D 向溶液中加入粉末,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液变质了A.A B.B C.C D.D10.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A 用洁厕灵清除水垢(主要成分为) 盐酸能溶解B 擦干已洗净的铁锅,以防生锈 潮湿的铁锅在空气中易生锈C 用漂粉精给游泳池消毒 具有氧化性D 用不锈钢制作炒锅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且耐腐蚀A.A B.B C.C D.D11.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合成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B.含氧酸的酸性:C.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低 D.W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12.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为确定待测液中的离子,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取待测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另取待测液,向其中加入过量溶液,过滤、洗涤得白色沉淀,用足量盐酸溶解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变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不存在,一定存在 B.待测液中C.不能确定是否存在 D.待测液中13.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和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B.由B生成时,可能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含G或C的溶液可用作环境的杀菌消毒剂 D.的钾盐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14.某厂废水中含的,其毒性较大。某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的化合价依次为、),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在配制溶液时,常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铁粉B.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为D.中元素价态为价15.向一定浓度的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其电导率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OH-+H++SO=BaSO4↓+H2OB.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SO=BaSO4↓C.c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SOD.b、c两点对应的横坐标“滴入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V2,其关系为V1:V2=1:216.一个密闭容器中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不计)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边充入,右边充入和的混合气体共时,隔板处于如图位置(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右边与分子数之比为B.两侧原子个数之比为C.打开隔板,此时密闭容器内的混合气体对的相对密度为D.若改变右边和的充入量而使隔板处于距离右端处,保持温度不变,则前后两次充入情况容器内的压强之比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17.Ca(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漂白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取Ca(ClO)2。已知:①氯气和碱的反应是放热反应;②Ca(ClO)2遇热水会分解生成Ca(ClO3)2。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装置B中盛装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3)装置C中的颜色变化为 。(4)为了提高Ca(ClO)2的产率,防止副反应发生,装置D需要控制一定温度,采用方式为 (填“热水浴”或“冷水浴”),实验中除控制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 。18.某小组同学向pH=1的0.5mol/L的FeCl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Cu粉、Zn粉和Mg粉,探究溶液中氧化剂的微粒及其还原产物。(1)实验准备:配制0.5mol/L的FeCl3溶液250mL,需4.5mol/LFeCl3溶液的体积为 mL。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 。(2)理论分析: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Cu、Zn、Mg中可将Fe3+还原为Fe的金属是 。(3)实验验证:实验 金属 操作、现象及产物I 过量Cu 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固体中未检测到Fe单质Ⅱ 过量Zn 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反应缓慢,pH逐渐增大,产生了大量红褐色沉淀后,无气泡冒出,此时溶液pH为3~4,取出固体,固体中未检测到Fe单质Ⅲ 过量Mg 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pH逐渐增大,产生了大量红褐色沉淀后,持续产生大量气泡,当溶液pH为3~4时,取出固体,固体中检测到Fe单质①分别取实验I、Ⅱ、Ⅲ中的少量溶液,滴加 溶液,均产生蓝色沉淀,证明都有Fe2+生成。请写出实验I产生Fe2+的离子方程式 。②实验Ⅱ、Ⅲ都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③对实验Ⅱ未检测到Fe单质进行分析及探究。当Fe3+浓度较大时,即使Zn与Fe2+反应置换出少量Fe,Fe也会被Fe3+消耗。取实验II的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 (填实验现象),证实了此条件下Fe3+几乎不存在。19.某小组设计实验制备PH3并探究PH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的电子式为 。(2)盛装KOH溶液的仪器名称是 。(3)实验中,观察到C中溶液褪色,PH3表现 (填标号)。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4)经检验,D中生成了磷的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实验中,发现B中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固体M(由Cu和P 两种元素组成)。22.3 gM在足量的O2中充分灼烧,再投入足量的水中,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黑色固体24.0g。①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22.3 g M中P的物质的量为 。②已知B中除生成M外,还生成两种最高价含氧酸。在该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0.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KClO3)展开如下探究:工业制备KClO3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图:【资料卡片】:氯化时,主要反应为6Ca(OH)2+6X=Ca(ClO3)2+5CaCl2+6H2O,另有少量X与Ca(OH)2反应生成Ca(ClO)2、CaCl2和H2O,Ca(ClO)2分解为CaCl2和O2。(1)根据资料,X的化学式为 ,写出氯化时,X和Ca(OH)2反应生成Ca(ClO)2的化学方程式 。(2)氯化时,为提高X转化为Ca(ClO3)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序号)。A.充分搅拌浆料B.加足量水使Ca(OH)2完全溶解C.缓缓通入X(3)氯化过程控制电石渣过量,固体残渣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4)操作1后得到溶液中Ca(ClO3)2与CaCl2的个数之比 1:5(填“>”“<”或“=”);转化时,加入K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测试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B D C B A C D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C B A C B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17.(本题共14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1) 圆底烧瓶(2) 饱和NaCl溶液 除去HCl气体(3)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4) 冷水浴 控制浓盐酸滴加速度18.(本题共14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1) 27.8 (1分) 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Zn、Mg(3) K3[Fe(CN)6] (1分)水解方程式为,加入的Zn或Mg会消耗,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其转化为沉淀 (4分)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19.(本题共14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1)(2)分液漏斗(3)d(4)(5) CuO 0.1mol 8∶120.(本题共14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1) Cl2 2Cl2+2Ca(OH)2=Ca(ClO)2+CaCl2+H2O(2)AC(3)Ca(OH)2和CaCO3(4) < Ca(ClO3)2+2KCl=2KClO3+CaCl2(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