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茂名市电白区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A D A B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B C D A C A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C D B D A D B A
21.(1)三民主义。辛亥革命。(4分)
(2)1921年。上海。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共产主义。(4分)
(3)国际意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胜利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中国人民进行的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得道多助;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及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相互配合。(6分)
22.(1)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 。在这场惨案中,日本侵略者肆意屠杀中国军民,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4分)
(2)地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作用:抗击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4分)
(3)目录:
第一章:抗日战争爆发与中共的积极应对
第二章:中共在敌后战场的卓越贡献
第三章:中共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与作用(4分)
23.(1)性质: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史实: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和会无视中国的战胜国地位,决定将战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6分)
(2)必然性:顺应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早期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6分)
(3)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2分)广东茂名市电白区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试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如下图)。其中“第二段”短跑的鲜明特点是( )
A.谋求技术创新 B.谋求教育创新
C.谋求制度创新 D.谋求思想观念创新
2.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下列军事行动最能体现这一作战指导思想的是( )
A.三大战役,主力决战 B.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C.主动撤离,转战陕北 D.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3.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士、小姐等。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念( )
A.平等观念 B.民主观念 C.自由观念 D.等级观念
4.日军占领北平后,70多岁的齐白石闭门谢客、停止卖画,并在《群鼠图》上题句:“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材料主要反映齐白石( )
A.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B.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
C.动荡时代仍勤于创作 D.创作上推崇现实主义
5.下图所示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 )
A.土地革命的成果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国共合作的推动
6.在封建社会中,农民是主要的生产者,农民要求获得土地,以平均地产为核心的平均主义思想,是他们阶级意识形态的主要反映。咸丰初,有一部文件将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制度化,从而发展到了最高峰。这部历史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民报》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某文章推出了一期纪念专题,包括“状元实业家张春小传”“大生纱厂的兴衰”“福新面粉公司的崛起”等内容。据此判断,这期的专题最有可能是( )
A.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 B.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C.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D.近代政治的发展变化
8.1946年11月,张闻天发表《农民土地问题》的演讲时说:“现在全中国只有共产党明确地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纲领,而且实际上按这个纲领彻底地做。因为共产党是诚心诚意为老百姓办事的。”由以上材料可知,土地改革( )
A.使得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工具
B.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C.使土地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诠释了中共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
9.2024年龙年春晚,《山河诗长安》的惊艳亮相让西安成为了大众热议的旅游城市。游客想在西安了解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史事,应该参观( )
A.秦始皇帝陵 B.大唐芙蓉园 C.西安事变纪念馆 D.毛泽东故居
10.“此后,中国革命进入土地战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此次会议确定的路线,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新的革命道路”指( )
A.领导工人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进行北伐战争 D.北上逼蒋抗日
11.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八七会议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八七会议记录手稿 B.八七会议纪念馆
C.电视剧《百年瞬间》 D.方城等人所著《八七会议全景录》
12.“冯将军,英名天下闻……十荡十决无当前……道(光)、咸(丰)以来无此捷。”这首《冯将军歌》作于1885年。诗中的“捷”指的是( )
A.镇南关大捷 B.北伐胜利进军 C.平型关大捷 D.挺进大别山
13.1861年,法国文豪维克多 雨果在给巴雷特大尉的一封信中写道:“在您看来,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联合舰队所进行的这次远征真是无上的荣耀,而且还是法兰西和英吉利共同分享的一次荣光……”材料中所述的“这次远征”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14.抗战期间,漫画家“以笔为刀,以画抗战”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以下作品共同传达出( )
A.抗战胜利的喜悦 B.对国民党消极抗日不满
C.抗战必胜的信念 D.民众希望国共联合抗日
15.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派亲信在上海火车站刺杀改组国民党的宋教仁,这些行为( )
A.说明袁世凯已经复辟了帝制 B.加快了北洋军阀的割据
C.标志着护国战争的彻底失败 D.反映了袁世凯独裁野心
16.《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 )
A.武力震慑 B.精神侵略
C.心理征服 D.制度征服
17.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数量(单位:所)。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类型 1861 年 1871年 1881年 1891年
军事工业 1 11 16 30
民用工业 0 1 14 53
A.防止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始终贯彻“求富”理念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坚持“实业救国”理念
18.下图为1846年伦敦出版商印制的《<南京条约>版画示意图》,图画下角绘有“永远和好”中文字样的钢印图案。伦敦出版商印制此图旨在( )
A.美化侵略行径 B.还原真实现场
C.开始学习西方 D.改善中英关系
19.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的一句广告语为:“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由此可以推断( )
A.洋务运动期间,民用企业发展迅猛
B.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C.五四运动期间,民众自发组织爱国运动
D.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20.某电视纪录片对下图这样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解说词中的“会议”( )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D.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1.下图呈现的是1930年部分地区党员的成分占比情况,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出当时( )
A.土地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B.《天朝田亩制度》的效果显著
C.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22.会议指明前行方向。根据下图所示的两个会议场景。对其描述都正确的是( )
A.图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图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B.图一: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 图二: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
C.图一;是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俞命的转折点 图二,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D.图一: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图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23.身处晚清的他,从维护王朝统治出发,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建议设立新疆行省。“他”是( )
A. B.
C. D.
24.毛泽东曾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1947年,共产党在农村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D.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25.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
A.创办黄埔军校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消灭列强势力
D.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26.下图漫也中的学生们高举“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标语举行示威游行。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在上海率先发生
B.是以工人阶级为先锋的运动
C.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27.近代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下列关于近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1905年,清政府谕令停止科举考试
②《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③徐悲鸿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创作了《愚公移山》等鸿篇巨制
④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对全国的通电写道:“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干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与该电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华北事变 B.七七事变 C.皖南事变 D.西安事变
29.“致远舰管带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鱼雷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材料中的致远舰“管带”是( )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冯子材 D.丁汝昌
30.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表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挽救了中华民族危亡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文中“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所指的是什么?(4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地点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是什么?(4分)
材料三所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证明。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写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及胜利的原因(至少写出两个方面。)(6分)
32.(12分)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肆意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掳掠劳工,蹂蹦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
——陈小澄《从东江纵队到两广纵队》
材料二: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1937年,日本陆军共24个师团,其中21个师团投入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8%以上。1938年,日本陆军共34个师团,其中32个师团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94%。1939年,日本陆军共41个师团,其中投入侵华战争34个师团,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3%。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共51个师团,其中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而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10个师团,不及侵华兵力的20%。一直到1945年,拥有100余万兵力的日本陆军主力中国派遣军,在中国军民多年的打击消耗和最后的全面反攻下,不得不在中国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摘自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抗日战争是在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坚持的正面战场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的中国战场,并使之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李东朗《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具体史实对材料一进行佐证。(4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4分)
根据所学知识,请你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书设计目录。(要求:不少于三章)(4分)
33.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14分)
材料一 这场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顺应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场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具备了创建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阶级基础……《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工人运动有效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在中国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提上了日程。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奋勇向前。杨靖宇、刘胡兰、董存瑞……他们为民族的解放与独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志愿军战士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197000多名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为了捍卫新中国安全、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而长眠于朝鲜土地上:雷锋、焦裕禄、王进喜……他们为民族发展奉献青春热血;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他们为民族走向强盛竭忠尽智,“今天,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指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性质。说明“这场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的具体史实。材料一认为这场运动有哪些重要特点。(6分)
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必然性并探究其建立的条件。(6分)
(3)综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2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