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桥》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桥》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相机教学“咆哮、狞笑、揪、瞪”等重点词语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
  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师板书: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请你们也去读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 提个醒,你可以抓时间、主要人物、事件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反馈2-3人,(评:概括能力不错,概括得很准确)师随机板书:老汉村民
  师点拨:你们说的是故事感人的情节,(板书: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板书:人物)
  3.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板书:环境)
  三、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出示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分句读句子,正音,适机引导朗读。(评:找得真准)
  第1句:这雨下得很大呀,声音响点,读的“这雨很大很大的样子出来。”
  第2句:咆哮一般指什么?(人暴怒喊叫。)这里什么在咆哮,洪水好像受惊的野马在咆哮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觉到洪水的——(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学生读这句,分析后再让他读。“你再来读读,读出洪水的凶猛。”多个学生读句子。
  第3句:跳舞是很优雅的,这里是谁跳舞,(洪水)这舞给你的感觉-----(可怕)这是什么写作方法。(拟人)这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读出感觉来。
  第4句: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凶恶地笑),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你在来读读。大家注意他的表情。
  第5句这水舔到腰了,舔得你——毛骨悚然。
  (2)齐读句子。
  (3)师:如果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这场洪水,你会用什么字?(凶猛、狂、可怕等)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选择一、两句。多几位学生读
  (3)读着读着,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评价:能读出丰富的画面,也是一种读书本领。想象力真丰富)
  (4)这么丰富的画面,作者写作时仅用一个词就能表现出来。请看第一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像这样的句子,一个词也是一句,我们叫他短句,这就是短句独特魅力,短而有力,短而丰富,让我们感受到了特殊的魅力。读好短句要注意停顿。齐读句子。
  (5)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句子的独特魅力。(放音乐齐读句子。)
  师:这哪是洪水啊!这分明就是——(死神、像魔鬼)
  师:你看,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短句,烘托小说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了感人的故事,请你细细读课文,文中的哪些地方深深感动了你?
  四、品味言行,感悟丰满人物形象
  默读7-23小节,划出让你心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等会儿交流。
  五、小说结尾的描写别出心裁。
  ①同学们,让我们静静地看,谁来读一读这个结局
  ②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听老师读读。
  ③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惊讶吗?为什么?
  师: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营造了震撼人心的艺术。简短的文字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这就是小小说的独特魅力。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是否发现这篇文章的布局与平时看到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好几个地方一个句子就是一段,这叫“独句成段”板书:独句成段
  六、总结提升
  学了课文,现在你明白这篇小小说为什么被评为全国优秀小说的原因吗?(情节有悬念,人物形象感人,环境描写,短句描写独特等)课外同学们去朗读优秀的小小说。
板书设计:

情节
人物
环境
《桥》教学反思
林紫微
一、教材分析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 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在深入解读文本后,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一)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成功之处
  1、情感渲染
  这是一篇情感性较强的文章,要想文本感动学生,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
  2、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特别是抓住“洪水不断上涨的三个阶段,老汉的每个举动”,感受
  他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与人格。 所以本节课激起了学生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
  三、教学不足
  1、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读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
  2、备课中所设计到的几个教学的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由于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没有点透,也是遗憾之处。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解读文本的程度越深,领悟文本的涵义就越透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越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