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日本
中国
184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外患
(民族危机)
阅读课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时间轴上1840-1860年,1861-1880年,1881年-1900年三个时间段中日两国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外患
(民族危机)
内忧
(社会危机)
美国海军舰队要求日本打开国门,签订不平等条约。
手工工场倒闭,白银外流,百姓生活恶化
倒幕运动
内忧
(社会危机)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侵略中国获取巨大利益
起点相似,过程相似,结果不一样,原因?
失败
成功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课标(考纲):通过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背景)
645年
大化改新
(进入封建社会)
12世纪晚期
1868年
幕府统治开始
1603年
德川幕府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材料1:幕府禁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只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图1:
表1:
1、内忧:日本幕府统治下社会危机严重
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划)
黑船事件
2、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当时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港之后的日本迅速成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开港仅仅半年,日本黄金就外流了 100 万两,国内经济萧条,市场混乱,物价飞涨,民怨四起。德川幕府束手无策。
年代 一年农民暴动平均次数
1801-1810 9.8
1811-1820 16.6
1821-1830 13.3
1831-1840 27.9
1841-1850 12.9
1851-1860 17
1861-1867 19.4
开港后的日本
材料2:城市贫民运动… …当他们被捕时,坚决果敢地向审问他们的大坂官吏指出: 引起这次暴动的祸首就是将军。 ——《大阪市史》
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1868年1月,倒幕派武装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拥立16岁的睦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交出领地和军队的控制权)。同年,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
倒幕运动
1868年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迁都东京(划)
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划)
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于1868年4月6日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6月11日公布《政体书》。
明治维新
二、明治维新
法兰西共和国
岩仓使节团的出访
始惊——次醉——终狂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划)
目 的
主 要 内 容 政治
军事
经济
社会生活
学习西方,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废藩置县
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天皇制度。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提倡“文明开化”
二、明治维新
1、内容
1、政治:“废藩置县”
藩:大名的世袭领地
县:由中央任命官员
管理的行政区域
材料3
19世纪末,日本已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它的政府几乎不能容忍地方的多样性和分歧。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部门(内务省)任命县长和市长。国家警察系统取代了以往形形色色的地方控制……日本不再是封建的、分权的、身份约束的,而是统一的、均质的、资本主义的。
——《剑桥日本史 第五卷》
材料4 日本军队不称国防军而称皇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问题,这里潜藏着军国主义的目的,它表明日军不是一般常备军、国防军,而是天皇的军队,以此强调军队要绝对效忠于天皇。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军事:征兵制、新式军队
读图知史:日本军事有哪些变化?
3、经济:“地税改革”、“殖产兴业”
材料5 而在1870年,三菱还只是一个拥有三艘小船的默默无名的小公司。但是,它很快获得了明治政府委托经营的13艘轮船和海上军事运输业务;一年后,政府干脆将这13艘轮船送给了三菱,每年还拨给经营补费……结果,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英国的半岛和东方航海公司就被逐出了这条航线,三菱公司独家垄断了日本到上海的航运业务。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
结合材料分析三菱企业发展的特点?
殖产兴业政策是指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快速成长。
“三菱企业”
(特点:政策扶植)
1880年,朝野新闻社在银座成立
东京鹿鸣馆
材料6 到1910年的时候,日本 95%以上的男子、90% 以上的女子都接受过教育。 ——《大国崛起》
4、社会生活:“文明开化”
读图知史:根据材料分析日本全面“文明开化”,具体表现有哪些?
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政治
军事
经济
社会生活
主要内容
废藩置县
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地税改革、“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削弱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增强军事实力,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促进日本近代经济的发展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A、最体现改革性质? B、影响最深远? C、巩固新政权?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作用
2、性质:
材料9 在全部人类历史上从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当时那样大踏步前过……1899年它已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同最先进的欧洲列强立于同一水平上,并且比俄国还先进得多。
——摘编自韦尔斯《世界史纲》
3、影响
积极:成为日本历史一个重点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表2:
大陆政策
局限性: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_____ 年
_____ 年
_____ 年
_____ 年
1904
1894
1900
1931
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图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举例说明近代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两种方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改革——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启示:
符合国情的改革和革命推动社会发展
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隋唐时期,日本曾倾心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19世纪中期,日本又通过学习西方,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①改革是强国之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要坚持深化改革。
②学习他国先进经验有利于自身发展,要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
③科教兴国,要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
内忧: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明治维新
废藩置县
新式军队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外患:列强入侵,面临民族危机
背景
前提
①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对外侵略扩张。
②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跻身强国之列;
项 目
名 称
时 间
主持者
学习国
作 用
第一次
7世纪中期
大化改新
孝德天皇
中国
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第二次
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
明治天皇
欧美
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要改革
1868年
646年
课后比较
布 置作 业
(1、2、4班):背记第4课考点,完成《领跑》知识点填充及“达标检测”(抽检)、《课后精炼》上交。
(5班):背记第4课考点,完成《精准》的 “课后巩固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