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家国情怀”,教材中的选文页大多是革命传统回忆文。爱国主义的情感,绝不仅仅存在于战争年代,和平年代里生活的学生们,更不应该忘记那些曾经为了保家卫国而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先烈们。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作为战地记者沉浸式参与抗美援朝战争时,作为战地记者所撰写而成的报告文学,在中国报告文学史和革命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篇报道,当时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1951年4月11日,《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毛泽东阅后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读后称赞:“写得好!很好!”周恩来在公开场合点名表扬魏巍,谢谢他为人民子弟兵取了“最可爱的人”这一称号。然后,《谁是最可爱的人》被列入了中国教科书,成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必读文章。从此,这篇文章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影响力之大,可以说是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物。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这样的一段血泪史,对当下的学生们来说,却是有隔膜的,有距离的。这里的隔膜和距离,不仅是来自对历史的不清楚不了解,更来自于对报告文学体裁的不明确,对课文内容品味的不到位。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因为,没有人在狂风暴雨到来时为我们撑伞庇护,就很难有天气放晴后的风和景明。没有人在灾难战争发生时,替我们负重前行,就很难谈什么但愿人长久的岁月静好。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能理清文章主要结构,梳理文章的故事与作者的态度与评价。
2.通过关注课文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初步学会用朗读的方式,读出作者心中强烈的情感。
3.通过对人称以及句式的关注,初步学会用批注的方式,结合想象,感知作者笔下的故事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人称以及句式的关注,初步学会用批注的方式,结合想象,感知作者笔下的故事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默读法、朗读法、文章品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经典的战地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请大家看着一篇文章的标题,说说这个标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从句式上看,文章标题是一个疑问句,但是悬念随即解开;从字词中看,“最”字,并无强调比较的意味,主要是表达作者极致强烈的情感;此外,“可爱”,生活中多用来指幼儿,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呢?)
活动一:整体梳理,内容初探
1.默读课文,划分层次。
课文中1-3段,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出对人民志愿军的赞颂。4-14自然段是主体,作者用三个事例来表明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15段是情感的升华和喷薄而出的歌颂。
2.条分缕析,剖析事例。
①概说故事。概括说说三个故事,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情节。
②细说故事。三个故事依次展开,故事中的人物看起来没什么关联,作者对故事中人物的态度和评价,却可以从细节中感到不同。说说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故事。
③图说故事。带着下图中的任务,再次回读故事,寻找不同故事中的作者态度。
事件 主要人物形象 作者的态度和评价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救 朝鲜儿童
战士吃雪 接受采访
英雄的人物群像,英雄的个体代表,英雄的内心剖白,三个故事层次渐进。
活动二:朗读感悟,走近英雄
在课文中,有浴血奋战的英雄,有舍己救人的英雄,还有虽然吃着雪还是甜在心中的英雄。对于英雄,作者毫无保留唱起了英雄的赞歌。文中有许多有强烈抒彩的句子。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来。
重读关键词,读出强烈情感。
情感直抒胸臆时,要重读,如: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一段中,可以把“每一天”“一切”“最急于”“重要”“最可爱”“越来越”“深刻”等词进行重读,以强调作者心中的激动之情。
情景让人惊叹时,要重读,如:
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这一段中,重读“仍然”“满山”“各种各样”“抱”“摔”“扑”等,都要重读,以表现战士们的不畏牺牲的勇气。
2.语调有起伏,读出渐进气势。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反问的语气,呼告的方式,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感动,三个反问句,形成了强烈的情感流动,让读者感同身受。
活动三:英雄故事,可爱之处
1.鉴赏式批注,小词中的“大义”
细读松骨峰战斗故事,进行词语品析。“匆匆”“很低的,光光的”“蜂拥”“摔”“呼呼地”等。
2.替换式批注,呼告中的沉浸式
文中“朋友”相称的句子遍布,划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的称呼对读者感知文意有什么帮助。如果去掉这样的呼告形式,试试两者之间有何不同。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
3.修辞叠加式,情感叠加最大化
文中多处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自己尝试从文中划出来,并说说这样的修辞叠加的形式,为作者情感的抒发带来什么样的作用。
4.矛盾批注式,想象带来无尽可能
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
试着在“笑”前面加上形容词,想象战士们的笑。
【作业设计】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参与抗美援朝战争时的真实记录。这些英雄的群像,无一不给我们带来震撼,让人刮目。既然是对英雄的崇敬,题目可不可以改为《谁是最敬爱的人》?请你结合你对当时历史的了解,说说你的想法。
【教学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需要精神和信仰,需要关键时候的挺身而出,需要危难之际的舍身奉献,需要和平时的默默付出,需要战争时的流血献身,是他们糢糊了我的双眼,是他们爱的深沉,对每一个生命,每一寸土地。而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最可爱的人!
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在黑暗降临的时刻,在灾情突来的关口,他们就像一束光,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出无望和恐惧、盲目和偏见、病患和地狱,来到开阔而有序的光明地。
希望今天的学习,能让大家心中有光,无惧困难,向光而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