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卷高二化学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第1至4页,第Ⅱ卷第5至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Ag108第Ⅰ卷注意事项:本卷全部为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锅炉的内壁焊上一定数量的锌片可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B. 工业废水中的、等重金属离子可用作沉淀剂,转化为沉淀除去C. 乙炔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可用于切割金属D. 农业生产中,草木灰和铵态氮肥混合施用,可以增加氮肥肥效2. 常温时,下列溶液中的是A. 的醋酸 B.C. 的溶液 D. 氨水3. 铜锌原电池装置(如图),该原电池在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含饱和溶液的琼胶)A. 极流出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 极电极反应式为C. 盐桥中移向溶液D. 盐桥作用是传导电子,形成闭合回路4. 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 工业合成氨时,把氨气液化后及时从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去B. 高锰酸钾()溶液加水稀释后颜色变浅C. 实验室收集氯气时,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D. 配制溶液时,常先将晶体溶于较浓盐酸中5. 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B. 能级的能量一定比能级的能量高C. 、、轨道相互垂直,能量相等D. 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表示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的电子6. 时,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增大反应物浓度能使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加C. 反应物断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所释放的总能量D. 平衡后,向该容器中充入氦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7. 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采用外加电流法保护钢闸门,把钢闸门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B. 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C.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普遍,速率也大得多D. 利用阳极氧化法,使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8. 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①用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②常温下,溶液的③溶液与溶液恰好完全反应④常温下,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9. 已知下列两个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①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与所具有的内能不同B. 热化学方程式②可表示甲烷的燃烧热C. 反应的D. 生成放出的热量大于10. 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 用明矾[]作净水剂:B. 溶液呈弱碱性:C. 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浓(忽略热量变化),溶液橙色加深:D. 为了除去锅炉水垢中的,可先用溶液处理:11. 活化能和简单碰撞理论可以解释一些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反应实际上是经过下列两个基元反应完成的:ⅰⅱ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物的分子必须发生碰撞才能发生基元反应B. 反应ⅰ比反应ⅱ的活化能大C. 反应的D. 因为ⅰ中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所以12. 下列图示实验设计(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选项 A B实验设计实验目的 探究和溶解度的大小 测定锌粒与硫酸反应的速率选项 C 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 探究催化剂如何影响分解的速率 通过采集压强数据判断铁钉发生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A. A B. B C. C D. D第Ⅱ卷注意事项: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本卷共4题,共64分。13.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属于区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名称)。(2)基态①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为______。(3)基态②原子的核外电子有______种空间运动状态。(4)②、③、④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5)③、④两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元素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根据“对角线规则”,与元素④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6)基态⑤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7)基态⑥原子中,其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若基态⑥原子的电子发生电子跃迁形成激发态时,______(填“吸收”或“释放”)能量。(8)基态⑦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9)元素①~⑧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10)元素①~⑧中,某元素的原子逐级电离能如下图所示,该元素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14. 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和有效开发利用CO2正成为研究的主要课题,CO2与氢气合成甲醇的反应为: △H<0,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自发条件是______(填“高温自发”“低温自发”或“任何温度下都自发”)。(2)下列有利于提高CO2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填字母)。A. 缩小容器容积,增大压强 B. 升温C. 使用催化剂 D. 增大H2和CO2的初始投料比(3)在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和6 mol H2,在500 ℃时,发生上述反应,10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①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前10 min内用H2(g)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H2)=______。②计算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值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③保持温度不变,平衡后如果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4 L,达到新平衡时,c(CH3OH)______0.375 mol/L(填“>”、“<”或“=”)。(4)恒温恒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填字母)。A.B. 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H2O(g)的同时生成3 mol H2(g)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D. 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5)以CO2、H2为原料合成CH3OH时,还发生了副反应: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t/℃ 700 800 830 1000K 0.6 0.9 1.0 1.7①该反应为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②1000℃时,某时刻反应混合物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 mol/L、2 mol/L、3 mol/L、3 mol/L,则此时上述副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15. 如下图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2)丙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3)当乙池中极质量增加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的体积为______(标准状况)。(4)反应一段时间后,断开开关,下列物质能使乙池恢复到反应前浓度的是______(填字母)。a. b. c.(5)若丙池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滴有酚酞的溶液,开关闭合一段时间后,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6)若用丙池模拟铁制品表面镀铜,需要更换电极,则铁制品应放______(填“”或“”)电极。16.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和平衡与生命活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请根据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知识及下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时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化学式电离常数(1)溶液和溶液中,______(填“>”“<”或“=”)。(2)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促进水解的是______(填字母)。A. B. C. D.(3)常温下已知某浓度的水溶液:①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浓度为______。②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③将少量通入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4)某学习小组用的溶液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①用标准的溶液滴定待测的盐酸时,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为:___________。②某同学在滴定时进行了以下操作,其中会使所测盐酸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填字母)。A.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盛放待测盐酸的锥形瓶B.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不慎将瓶内溶液溅出C.检查碱式滴定管活塞不漏水后,未润洗直接加入标准碱液D.盛放标准碱液的滴定管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E.读取溶液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③常温下,将溶液滴入溶液中,测得溶液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点溶液中:______(填“>”“<”或“=”),点溶液中______。现有含和的混合溶液,其中,用碳酸钠调节溶液的为______可使恰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此时______(填“有”或“无”)沉淀生成。(已知,此温度下,,,假设溶液体积不变)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卷高二化学 参考答案第Ⅰ卷注意事项:本卷全部为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A第Ⅱ卷注意事项: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本卷共4题,共64分。【13题答案】【答案】(1)锌 (2)哑铃形(3)5 (4)(5) ①. ②.(6)(7) ①. ②. 吸收(8) (9)(10)【14题答案】【答案】(1)低温自发 (2)AD(3) ①. 75% ②. 0.225 ③. 5.33 ④. < (4)BD(5) ①. 吸热 ②. 逆反应方向【15题答案】【答案】(1)(2)(3)(4)(5)溶液变红,有气泡产生(6)【16题答案】【答案】(1)< (2)D(3) ①. ②. ③.(4) ①. 当滴入半滴溶液时,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无色刚好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 ③. < ④.(5) ①. ②. 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