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核舟记一、知识点预习1.作者简介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其父魏大中曾任吏部都给事中,因上疏弹劾当时掌握朝政的阉党头子魏忠贤,被捕下狱遭暗害。魏学洢扶柩还乡,悲愤而死。他一生没有做过官。《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2.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器皿( mǐn ) 贻( yí )有奇( jī ) 箬篷( ruò )糁( sǎn ) 髯( rán )椎髻( chuí ) 篆章( zhuàn )诎( qū )2.通假字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3.古今异义(1)高可二黍许(古义:大约。今义:可能、可是)(2)曾不盈寸(古义:竟然。今义:曾经)(3)雕栏相望焉(古义:对着。今义:向远处看)(4)神情与苏、黄不属(古义:类似。今义:属于)(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余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4.一词多义(1)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2)为①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②中轩敞者为舱(是)(3)而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并且、而且)②启窗而观(表承接,不译)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却、但是)(4)之①径寸之木(助词,的)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代词,核舟)(5)其①其两膝相比者(他们)②其人视端容寂(那)(6)可①高可二黍许(副词,大约)②珠可历历数也(动词,可以)5.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是“用箬篷”的意思)(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是“用石青”的意思;“糁”,原意是煮熟的米粒,这里作动词,是用颜料涂的意思)(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是“戴着高高的帽子”的意思)(4)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是“梳着椎形发髻”的意思)二、课前小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一楫(jí) 黍(shǔ) 椎髻(jì) 篆章(zhuàn)B.虞山(yú) 糁(sǎn) 罔不(wǎng) 峨冠(guàn)C.弥勒(lè) 贻(yí) 壬戌(xū) 矫首(jiǎo)D.衣褶(zhě) 髯(rán) 器皿(mǐn) 箬篷(ruò)2.下列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中轩敞者/为舱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帝感其诚。B.莲,花之君子者也。C.何陋之有?D.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下列加线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有仙则名(出名)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板印书籍(用雕版)B.旋刻之(随即) 尝贻余核舟一(曾经) 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于)C.则以纸帖之(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 启窗而观(表顺承)D.何陋之有(的) 唐人尚未盛为之(指"板印书籍") 蒻篷覆之(指代船舱)6.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尝贻余核舟一(贻:赠)B.能以径寸之木(径:直)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惊奇)D.石青糁之(石青:一种青色颜料)7.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舟尾横卧一楫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C.左手倚一衡木 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8.文学常识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_______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明朝人。文章全面细致地写出了核舟上的人和物,是一篇_______________(体裁)。2.“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边的刻字出自《_______________》,右边的刻字出自《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B.guàn——guān。故选B。2.答案:B解析:古文中的判断句有多种形式,常见的带标志的有“……者,……也”“……者也”“……者……”“……也”等;还有不带标志的,从句子意思上可以读出判断、肯定的语气来。例句与B项属于“者”在中间的情况。3.答案:D解析:虞山/王毅叔远甫/刻。4.答案:B解析:都是判断句。A项是被动句;C项是倒装句;D项是省略句。5.答案:C解析:A.“虽”是即使;B.“属”是类似;D.“之”表提宾。故选C。6.答案:C解析:“奇”是形容词,奇特。故选C。7.答案:A解析:“通假”是指某字与另一字相通,或假借某一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有时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A中不含通假字 。 B中的通假字是"诎"通"屈",意为弯曲 。 C中的通假字是"衡"通"横",意为横着 D中的通假字是"有"通"又"。E中的通假字是“简”通“拣”,挑拣。故答案为:A8.答案:1.张潮 虞初新志 魏学洢 说明文2.大苏泛赤壁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赤壁赋 后赤壁赋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解析:1.注意“洢”不要误写为“伊”。2.注意理解课文内容,识记课文中借用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里的名句。填写名句出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是左边还是右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