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节 黄土高原【学习目标】区域认知:能够在地图上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人地协调观:通过阅读黄土高原景观图,说出本区文化习俗及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地形、气候特点对民俗的影响。【学习导航】学习活动一: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自主学习】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1.黄土高原东起 ,西到 ,北起 ,南至 ,海拔500~3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2.黄土高原主要的地貌景观有 、 、 。3.气候:以 (大陆性较强)为主,主要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4.黄土高原地表形态 ,是我国 最严重的地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就变成了黄色。随着地势 、流速 ,黄河中下游泥沙不断 ,河床不断 。为了束缚黄河,人们只好不断 ,黄河部分河段变为“ ”,成为沿岸地区的安全隐患。【合作探究】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读教材P81“黄土高原地形图”及“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说说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说出黄土高原主要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3.黄土高原有哪些地貌景观 学习活动二:综合治理让黄土高原披绿【自主学习】综合治理让黄土高原披绿1.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面对 和 这两个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地居民多年来进行了不懈探索。2.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 , 和 等。3. 通过 ,应用 、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种植 作物和培育 品种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黄土高原的干旱问题。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合作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观察下图,完成探究活动。1.分析地表植被和水土流失的关系。2.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还有哪些 学习活动三:别样的黄土地域文化【自主学习】别样的黄土地域文化1.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文明与自然环境不断交融,逐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 文化景观。2. 是我国黄土高原上最为常见的传统民居形式。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坚持 与 并重,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合作探究】黄土高原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黄土高原特色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2.黄土高原传统美食、传统服饰具有什么特征?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学后反思】【达标训练】1.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干旱 B.盐碱 C.洪涝 D.水土流失2.要实现黄土高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 )A.加强生态建设 B.大力发展经济 C.实行南水北调 D.提高粮食产量3.我国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有( )A.窑洞 B.吊脚楼 C.竹楼 D.蒙古包4.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是( )A.修建水库 B.修建梯田 C.植树种草 D.建淤地坝5.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B.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C.气候越来越干燥,降水量越来越小 D.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参考答案】学习活动一: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自主学习】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太行山脉 乌鞘岭 古长城 秦岭塬 墚 峁温带季风气候沟壑纵横 水土流失 降低 减慢 淤积 抬升 加高堤防 地上河【合作探究】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1.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有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2.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终年干旱少雨,降水相对集中于夏季。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塬、墚、峁等。学习活动二:综合治理让黄土高原披绿【自主学习】综合治理让黄土高原披绿十分脆弱 水土流失 干旱植树种草 修建梯田 淤地坝兴修水利设施 滴灌 耐旱 抗旱【合作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1. 从图中可知,地表植被越少的地区,水土流失越严重。2.地形、土质、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学习活动三:别样的黄土地域文化【自主学习】别样的黄土地域文化黄土高原窑洞开发 保护【合作探究】黄土高原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 黄土高原地区位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黄土高原森林资源匮乏,难以提供建筑木材,但是黄土高原的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紧密,直立性好,竖直方向承压能力强,不易坍塌,因此窑洞成为当地的特色建筑。2. 食材相对简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食材选择受限,高原气候干燥,降水较少,土地贫瘠,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种类相对有限。服饰保暖性强、款式实用、服饰款式简单大方,注重实用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黄土高原冬季寒冷干燥且多风沙,羊皮袄和羊羔皮帽等皮毛制品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和防风沙效果,能够帮助人们抵御严寒和风沙的侵袭;当地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人们的日常劳作较多,因此服饰款式需要便于活动。【达标训练】D【解析】黄土高原因地形、土质、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水土流失非常严重。A【解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面对水土流失和干旱这两个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采取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植树种草,修建梯田和淤地坝,通过兴修水利设施,应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3.A【解析】考黄土高原地区山西陕西的特色民居,C竹楼主要在炎热潮湿的云南等地,D蒙古包是我国内蒙古地区游牧民族的民居。4.C【解析】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是修建梯田和淤地坝。5.C【解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降水集中的暴雨,气候越来越干燥,降水量越来越小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节 黄土高原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2.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4.通过阅读黄土高原景观图,说出本区文化习俗及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地形、气候特点对民俗的影响。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视频。同学们,信天游那高亢嘹亮的歌曲仿佛将我们带到了黄土高原那片神秘而独特的区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三节 黄土高原(板书)学习活动一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自主学习]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1.黄土高原东起 太行山脉 ,西到 乌鞘岭 ,北起 古长城 ,南至 秦岭 ,海拔500~3 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 2.黄土高原主要的地貌景观有 塬 、 墚 、 峁 。 3.气候:以 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性较强)为主,主要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 ,是我国 水土流失 最严重的地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就变成了黄色。随着地势 降低 、流速 减慢 ,黄河中下游泥沙不断 淤积 ,河床不断 抬升 。为了束缚黄河,人们只好不断 加高堤防 ,黄河部分河段变为“ 地上河 ”,成为沿岸地区的安全隐患。 [合作探究]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读教材P81“黄土高原地形图”及“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说说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参考答案: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有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2.说出黄土高原主要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参考答案: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终年干旱少雨,降水相对集中于夏季。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黄土高原有哪些地貌景观 参考答案:塬、墚、峁等。学习活动二 综合治理让黄土高原披绿[自主学习]综合治理让黄土高原披绿1.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十分脆弱 。面对 水土流失 和 干旱 这两个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地居民多年来进行了不懈探索。 2.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 植树种草 , 修建梯田 和 淤地坝 等。 3.通过 兴修水利设施 ,应用 滴灌 、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种植 耐旱 作物和培育 抗旱 品种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黄土高原的干旱问题。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 [合作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观察下图,完成探究活动。1.分析地表植被和水土流失的关系。参考答案:从图中可知,地表植被越少的地区,水土流失越严重。2.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还有哪些 参考答案:地形、土质、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学习活动三 别样的黄土地域文化[自主学习]别样的黄土地域文化1.黄土高原悠久的历史文明与自然环境不断交融,逐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 黄土高原 文化景观。 2. 窑洞 是我国黄土高原上最为常见的传统民居形式。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坚持 开发 与 保护 并重,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合作探究]黄土高原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分析黄土高原特色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参考答案:黄土高原地区位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黄土高原森林资源匮乏,难以提供建筑木材,但是黄土高原的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紧密,直立性好,竖直方向承压能力强,不易坍塌,因此窑洞成为当地的特色建筑。2.黄土高原传统美食、传统服饰具有什么特征 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食材相对简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食材选择受限,高原气候干燥,降水较少,土地贫瘠,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种类相对有限。服饰保暖性强、款式实用、服饰款式简单大方,注重实用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黄土高原冬季寒冷干燥且多风沙,羊皮袄和羊羔皮帽等皮毛制品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和防风沙效果,能够帮助人们抵御严寒和风沙的侵袭;当地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人们的日常劳作较多,因此服饰款式需要便于活动。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但在讲解水土流失的成因时,复杂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让部分学生理解困难,说明在知识的细化和深入浅出方面还需改进。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存在讨论不深入、个别学生主导讨论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在时间把控上,后半部分生态建设措施的讲解略显仓促,应更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以提高教学效果。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1张PPT)第七章 认识中国的区域第三节 黄土高原【学习目标】区域认知:能够在地图上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人地协调观:通过阅读黄土高原景观图,说出本区文化习俗及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地形、气候特点对民俗的影响。课堂导入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1.黄土高原东起 ,西到 ,北起 ,南至 ,海拔500~3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 秦岭 太行山脉 古长城 乌鞘岭 乌鞘岭古长城秦岭太行山黄土高原的范围012.黄土高原主要的景观有 、 、 。 峁 塬 墚 水土流失 沟壑纵横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3.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 ,是我国 最严重的地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就变成了黄色。随着地势 、流速 ,黄河中下游泥沙不断 ,河床不断 。为了束缚黄河,人们只好不断 ,黄河部分河段变为“ ”,成为沿岸地区的安全隐患。地上河 降低减慢淤积抬升加高堤防01 水土流失 干旱 淤地坝综合治理让黄土高原披绿 1.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面对 和 这两个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地人们多年来进行了不懈探索。2.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 、 和 等。植树种草修建梯田十分脆弱01活动:探究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结合本节课所学及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地形地貌:黄土高原地区地形起伏大,多沟壑,坡度大,泥土易随雨水流水。土壤特性: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气候降水: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对地面冲刷力强。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导致水土流失。过度开发:包括过度放牧、开矿、毁林开荒等,破坏了地表植被。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陡坡开荒、轮荒耕作等,加剧了土壤侵蚀。011.兴修水利设施。2.应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3.种植耐旱作物和培育抗旱品种等措施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效的治理措施?活动:探究学习01活动:探究学习—黄土高原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黄土高原特色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1.黄土高原地区位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2.黄土高原森林资源匮乏,难以提供建筑木材,但是黄土高原的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紧密,直立性好,竖直方向承压能力强,不易坍塌,因此窑洞成为当地的特色建筑。01活动:探究学习—黄土高原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黄土高原传统美食、传统服饰具有什么特征?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服饰保暖性强、款式实用、服饰款式简单大方,注重实用性。黄土高原冬季寒冷干燥且多风沙,羊皮袄和羊羔皮帽等皮毛制品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和防风沙效果,能够帮助人们抵御严寒和风沙的侵袭。当地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人们的日常劳作较多,因此服饰款式需要便于活动。食材相对简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食材选择受限,高原气候干燥,降水较少,土地贫瘠,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种类相对有限。课堂小结(共25张PPT)第三节 黄土高原自主·预习案主题·探究案进阶·训练案自主·预习案知识点一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1.位置:东起 山脉,西到 岭,北起古长城,南至 。太行乌鞘秦岭2.范围:地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 、 和河南7个省级行政区。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 覆盖区。 4.黄土地貌景观: 、 、 。 陕西山西黄土塬墚峁5.地表形态: ,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沟壑纵横知识点二 综合治理让黄土高原披绿1.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2.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和 。 3.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修建 和淤地坝等。 4.缓解黄土高原的干旱问题的措施:通过兴修 设施,应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种植耐旱作物和培育抗旱品种等。 5.黄土高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原则:坚持 ,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 水土流失干旱植树种草梯田水利退耕还林还草知识点三 别样的黄土地域文化1. 是我国黄土高原上最为常见的传统民居形式。 2.别样的黄土地域文化促进了黄土高原 业的发展。 窑洞旅游主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自主探究]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1)土壤:黄土土质 ,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2)气候:属于 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 。 (3)植被:植被 。 主题·探究案疏松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暴雨稀少[合作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及治理措施(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每组均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探究)①结合第Ⅰ组实验,分析地表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参考答案:地表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②结合第Ⅱ组实验,分析地表植被多少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参考答案:地表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③结合第Ⅲ组实验,分析降水量大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参考答案:降水量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④结合第Ⅳ组实验,分析不同土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参考答案:沙土土质水土流失严重。⑤结合以上分析,讨论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植被稀少;沟谷坡度大,斜坡多;土质疏松,以沙土为主;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水土保持的方法参考答案:①挡土坝 ②种草 ③建梯田A工程 B生物[迁移应用]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河又是渭河的支流,两河在西安市高陵区相汇。据考证,唐代诗人杜甫《秋雨叹》中写道:“浊泾清渭何当分 ”但是《现代汉语词典》却据事实将泾渭分明这一成语解释为:“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渭河流域(部分)(1)从流经地形区地势、自然植被覆盖率和气候几个方面,分析诗人杜甫《秋雨叹》中的“浊泾清渭”的自然原因:泾河流经 ,地势起伏 ,水流 ;黄土广布,土质 ,易被侵蚀;流域内植被覆盖率 ;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 两季,强度大;河流含沙量 ,故河水 。渭河在 地区河段长,泥沙沉积,流至泾河和渭河交汇处时河水含沙量减小,故渭河水 。 (2)两河流域人文环境:读图可知,渭河流域地区发展历史悠久,比泾河流域地区城市 ,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 ,自然环境压力大。 黄土高原大急疏松低夏秋大浑浊平原清澈多大(3)请针对“渭河水浑”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参考答案: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坚持污水先处理后排放的原则。 (2024南宁模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下图为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黄土高原( )A.位于秦岭以南,太行山脉以东B.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冬冷夏热,降水稀少D.地跨河北、山东等省级行政区B进阶·训练案2.下列诗句描写到图中地理事物的有( )①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B3.(教材素材改编)下列黄土地貌中,属于黄土墚的是( )BA B C D4.(2024 绥化)在我国治理黄土高原的成功经验中,属于生物措施的是( )A.修建水利工程 B.修挡土坝C.修建梯田 D.植树种草D5.(链接生活)黄土高原很多居民多戴白羊肚头巾,可能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关的是( )A.阳光强烈,气候炎热B.冬季寒冷,风沙大C.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D.夏季多雨,气温低B6.(链接生活)我国某地的传统民居在天然土壁内开凿修建,已有4 500年的历史,营造技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民居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对应正确的是( )A.圆拱形结构——全年炎热多风,隔热防风B.屋顶坡度大——全年降水丰沛,利于排水C.凿土壁建成——黄土直立性好,不易崩塌D.单面有门窗——森林资源匮乏,节省木材C7.(2024 新疆)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秦岭以南,太行山以西B.黄土高原的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C.风力侵蚀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D.信天游、四合院是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B (2024 南充)为了探究我国黄土高原某区域水土流失问题,潘博士组织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各要素在不同情况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下图)。据此回答8~9题:地表坡度与水土流失实验1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实验2降水强度与水土流失实验3土壤性质与水土流失实验48.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结论,不恰当的是( )A.地表坡度越小越有利于保持水土B.土壤黏性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C.降水强度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D.植被覆盖率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C9.结合实验结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A.削山填沟,降低地表坡度B.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C.提高科技水平,减小降水强度D.加大资金投入,硬化裸露地表B10.(2023济宁改编)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作为黄土高原重要组成部分的陕北地区是革命老区,包括榆林和延安两市。昔日,陕北地区每遇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现在,沙地披绿装,坡耕地变梯田,荒山变果园,土不下坡,绿水长流,陕北地区逐渐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1)陕北地区大部分位于 (填地形区),其地势特点是 。 (2)结合材料,归纳昔日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自然原因: 。 (3)陕北地区既要发展经济,让人们过上富足的生活,又要不断提高环境质量。请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 。黄土高原西北高、东南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等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开采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3黄土高原习题课件.pptx 7.3黄土高原导学案.docx 7.3黄土高原教案.docx 7.3黄土高原课件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中图版地理.pptx 视频2.mp4 视频3.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