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学阶段某些常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X是单质,甲中含有硫元素,则甲、乙、丙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依次升高B.若X是单质,甲中含有氮元素,则甲、丙可能都是非电解质C.若甲、乙、丙的焰色都为黄色,则乙可能是碳酸钠D.若X是Fe,则甲一定是单质2.下列指定条件下的离子组中所有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强酸性溶液中:B.溶液中:C.强碱性溶液中:D.无色透明溶液中:3.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含氧化合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A.全部 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⑤ D.③④⑤⑥4.《武备志》记载了古人提纯硫的方法,其中这样描写到具体流程:“先将硫打豆粒样碎块,每斤硫黄用麻油二斤,入锅烧滚,再下青柏叶半斤在油内,看柏枯黑色,捞去柏叶,然后入硫黄在滚油内。待油面上黄泡起至半锅,随取起,安在冷水盆内,倒去硫上黄油,净硫凝,一并在锅底内者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硫打豆粒样”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B.“下青柏叶”“看柏枯黑色”是为了指示油温C.“倒去硫上黄油”实现了固液分离D.流程用到了蒸馏原理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用溶液和氨水制备B.鸡蛋壳(主要含)浸泡在食醋中:C.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D.向氨化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6.的某X溶液中,除外,还可能存在中的若干种,现取适量X溶液进行如下一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生成气体A的离子方程式为B.生成沉淀H的离子方程式为C.溶液X中一定没有的离子仅为D.溶液X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7.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探究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气态产物:B.工业制硝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D.实验室制备少量的原理:8.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氧化性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9.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用圆底烧瓶收集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喷泉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圆底烧瓶中的溶液呈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B.喷泉停止后,圆底烧瓶内剩余少量气体,是因为的溶解已达到饱和C.实验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改用和NaOH溶液也能形成喷泉10.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离子:且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将此溶液分为两份,一份加高锰酸钾溶液,现象为紫色褪去,另一份加氯化钡溶液,产生难溶于水的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溶液中含有,则可能含有 B.若溶液中含有,则一定含有C.溶液中可能含有,一定不含 D.溶液中一定含有和11.实验室中配制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配制该溶液需要用托盘天平称取晶体B.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500mL容量瓶、玻璃棒、锥形瓶C. 容量瓶、量筒洗涤干净后必须用烘干箱烘干再用D.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12.下列气体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Cl2 B.SO2 C.CO2 D.NH313.用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甲 乙 丙 丁A.用图甲所示装置实验室制备B.用图乙所示装置除去苯中的溴C.用图丙所示操作从NaCl溶液中获得晶体D.用图丁所示装置不能从海水中获得淡水14.浓硫酸与铜反应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通过提拉铜丝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B.浸NaOH溶液的棉团作用:C.品红溶液褪色和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均可证明反应发生D.若将品红溶液和石蕊溶液调换位置,石蕊溶液变红仍可以证明生成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5.回答下列问题(1)某学生判断和反应能生成硫酸钠,你认为他的判断合理吗? ,简要说明理由: ;(2)该同学无法判断反应中是否有氧气生成,拟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装置中B的作用是 ,D的作用是 ;(3)为确认反应产物,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你认为应进行的操作按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填字母)。A.用带火星的细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观察细木条是否着火燃烧B.将C装置中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溶于适量水配成溶液C.在配成的溶液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D.在配成的溶液中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或沉淀生成16.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结合本学期做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I.钠,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一小药匙淡黄色过氧化钠与5mL水反应,还原剂是 ;(2)将干燥、湿润的红纸条分别放在盛有纯净氯气的集气瓶中进行对比,该实验的目的是 (用不超过20字表述);II.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3)配制的NaCl溶液,需称取 g NaCl固体,溶解NaCl的玻璃仪器是 (填字母);A.烧杯 B.100mL容量瓶(4)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的是 (填序号);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B.摇匀后,发现溶液的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几滴蒸馏水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III.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5)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实现了-2价到0价的转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用不超过10字表述);(6)为实现+6价到+4价的转化,可选浓硫酸与铜进行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为实现+4价到0价的转化,可向点滴板孔穴中依次滴加两种钠盐溶液及稀硫酸,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氨作为化工领域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氮肥、炸药、药品等产品的生产中。其工业化合成之路虽历经重重挑战,却彰显了科学家的智慧与坚韧。18世纪末,科学家们发现,在常压下只有在低于时才能生成微量的氨,然而并没有哪种已知的催化剂能在这些条件下加速此反应。如果温度超过,氨分子会发生分解产生和而使氨产量急剧下降。因此,当时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由单质合成氨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障碍。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发现和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下反应转化为氨,提出在高压下实现合成氨工业化。这一发现实现了工业史上第一个加压催化过程。也因此获得了1918年的诺贝尔奖,并催生了法。该法包括原料气(和)的制备提纯及合成氨反应两个步骤。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法的成功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粮食生产。自合成氨问世以来,全球人口增长4.5倍,而粮食产量增长7.7倍。此外,氨作为一种零碳富氢燃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便捷运输性,具有广阔的储能和储氢应用前景。氨的工业化合成不仅推动了化工和农业的发展,也为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可能。请依据以上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类型属于 (填序号);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e.氧化还原反应(3)如果温度超过,氨分子发生分解反应的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化学键有 ;(填序号)①氮氮键 ②氮氢键 ③氢氢键(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氨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b.氨可作为储能材料c.法只需要一步即可实现空气中N2的转化d.合成氨工业对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18.已知:Na2SO3+H2SO4=Na2SO4+SO2↑+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省略)制取SO2,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填“锥形瓶”或“圆底烧瓶”);(2)B装置中观察到品红溶液 (填“褪色”或“不褪色”);(3)C装置中发生反应:SO2+2Fe3++2H2O=2Fe2+++4H+,在此反应中Fe3+是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4)D装置中发生反应:SO2+2NaOH=Na2SO3+H2O,说明SO2是 (填“酸性”或“碱性”)氧化物;(5)欲制取标准状况下2.24LSO2,至少需要Na2SO3的质量为 g。19.氨气是一种重要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1)“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生产硝酸的重要步骤。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模拟该实验过程,并用水吸收制取硝酸(固定装置略去):①A装置的分液漏斗中盛放浓氨水,则烧瓶中盛放的药品应该是 (填化学式);②反应后,装置E中除存在较多的外,还可能存在的一种阳离子是 ,试设计实验证明这种离子的存在 ;③下列哪个装置可以同时起到装置D和E的作用 (填代号)。(2)若将氯气和氨气在集气瓶中混合,会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的化学键类型是 。答案1.D2.B3.A4.D5.D6.C7.B8.B9.B10.BC11.AD12.D13.AD14.D15.(1) 合理 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将+4价的硫氧化为+6价的硫而生成硫酸钠(2) 干燥气体,防止水蒸气进入C装置与反应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进入C装置与反应生成氧气,同时吸收过量气体,便于氧气的检验和防止污染空气(3)ABD16.(1)过氧化钠(2)证明与反应(或“证明是HClO而非具有漂白性”等合理答案)(3) 5.85g(5.8g/5.9g) A(4)C(5)溶液中产生淡黄色(白色)浑浊(6)(浓)(7)17.(1)(2) ae(3)②(4)bd18.(1)圆底烧瓶(2)褪色(3)氧化剂(4)酸性(5)12.619.(1) 取E中少许溶液放入一支洁净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溶液中含有 b(2) 离子键、共价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