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等基本史事,认识唐玄宗晚年与唐朝后期的腐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通过从节度使到藩镇割据的发展过程,认识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这一局面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从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的轨迹,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兴衰与领导人有直接的关系。(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战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2.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长恨歌》(唐)白居易
……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新课讲授】
一、安史之乱
(一)背景
【教师活动】唐玄宗在位后期,沉湎于享乐,怠理朝政。他重用的杨国忠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使朝政黑暗腐败。唐玄宗开元末年重用了哪些人?多媒体展示史料及图片:
宠幸杨贵妃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宦官高力士
口蜜腹剑李林甫
重用外戚杨国忠
【教师活动】重用的这些人给朝政带来哪些后果?
【学生活动】1.朝政腐败,奢侈之风日盛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史料:
从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 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 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学生活动】2.连年战争使民众不堪重负,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愈为紧张
【知识拓展】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设置大都督。原为军事统领,后来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唐玄宗时设十大节度使。唐睿宗(710年)时,始设节度使官职。后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学生活动】根据图片及史实,得出结论:
3.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人物介绍】安禄山(703-757):今辽宁人,粟特族。天宝年间,平步青云,兼任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唐玄宗对其颇有好感,还当了杨贵妃的养子,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唐玄宗对此不加干预,起兵造反一年多被侍从杀死。
史思明(703年—761):宁夷州突厥人,与安禄山为同乡里。天宝初年,累功至将军,知平卢军事。“亦悍胡也,其才力远出禄山上”后被其子与人合谋杀死。
【教师活动】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以“清君侧”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
过程(755-763年)
【教师活动】梳理“安史之乱”的过程: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攻占东都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756年安禄山称帝,建立燕政权。→756年,唐玄宗南逃入川(成都),途经马嵬驿时士兵哗变,杨贵妃被赐死。(马嵬兵变)→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唐肃宗。→763年安史之乱平息。
平叛将领:郭子仪、李光弼
【人物介绍】
【教师活动】通过杜甫的诗句感受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影响
【教师活动】结合史料,总结安史之乱的影响。
材料: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一片荒凉。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
材料: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2.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材料: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3.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教师活动】评价唐玄宗。
功: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崇尚节俭,反对奢侈,锐意改革,励精图治,使得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政局稳定,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
过:唐玄宗统治后期重用奸臣,任人唯亲,追求享乐,荒淫无度,不理政事,朝政腐败,导致社会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一)黄巢起义
【教师活动】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朝廷已无力有效地控制藩镇。民众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最终,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
【教师活动】根据教材总结黄巢起义的背景。
(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2)藩镇割据态势越来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无力控制;
(3)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灾荒。
【教师活动】874年,王仙芝在今河南起义。王仙芝牺牲后,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转战南北,夺取广州,攻入长安。881年,黄巢建立大齐政权。884年,黄巢在狼虎谷兵败自杀。
【教师活动】展示史料: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教师活动】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
【学生活动】这首诗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教师活动】黄超起义的结果如何?
【学生活动】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以失败而告终。(884年)
【教师活动】黄巢起义对唐朝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唐王朝受到致命打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教师活动】小组讨论:回顾之前的农民起义有哪些?
【学生活动】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教师活动】对比学习,比较两幅图有什么重大变化?
总结:安史之乱后,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只有河朔等个别藩镇割据,但也施行唐律,“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黄巢起义后,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
【教师活动】上面讲道: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以失败而告终。(884年)
【人物介绍】朱温的传奇人生
【教师活动】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立政权,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至此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一)概况
【教师活动】结合地图讲解五代十国的概念。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
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
【教师活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知识拓展】五代十国大都靠兵变改朝换代。政权建立后,往往君臣猜忌。皇帝非常害怕武将、权臣夺权。为了避祸,一些权臣故意放纵享乐,以示没有野心。此局部画面绘了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聆听琵琶弹奏的情形。
韩熙载夜宴图(摹本·局部)
【教师活动】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教师活动】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迁入,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尤其是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的稳定与发展更为显著,尤其是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的稳定与发展更为显著。各地经济、文化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各族交往进一步加强,统一因素不断增长。
(三)周世宗改革
【教师活动】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的改革使政权强大起来,为日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相关史事】周世宗柴荣,志向远大,即位后极力扭转混乱局面,实行一
系列改革措施。他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他率军南征北战,决心统一全国,在北伐途中,不幸突患急病,被迫退兵回朝,39岁去世。
【教师活动】通过表格总结周世宗的改革措施。
课后总结
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奢侈之风日盛,连年的战争使民众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755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朝廷已无力有效地控制藩镇。民众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最终,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