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2.认识常见的置换反应。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生成 黑 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 。
2.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 氧化铝(或Al2O3) 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l2O3 。
3.“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 高温 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 反应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硫酸
镁 有大量 气泡 产生,放出 热量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锌 有较多 气泡 产生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金属 反应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硫酸
铁 有较少 气泡 产生,溶液变为 浅绿 色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铜 无明显现象 - -
三、置换反应
由一种 单质 与一种 化合物 反应,生成另一种 单质 和另一种 化合物 的反应。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金属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剧烈反应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各种金属都能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
D.红热的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
2.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C )
A.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不能与氧气反应
B.镁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2MgO2
C.根据各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
D.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都需要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3.在常温下,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D )
A.MgCl2 B.ZnCl2
C.FeCl2 D.CuCl2
4.将几粒锌粒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锌粒表面产生气泡 ②不会发生反应 ③锌粒的质量减轻 ④液体的质量减轻
A.①③ B.①④
C.② D.①③④
置换反应
5.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D )
A.CO+CuOCu+CO2
B.H2CO3CO2↑+H2O
C.CH4+2O2CO2+2H2O
D.3C+2Fe2O34Fe+3CO2
6.
实验情境 (2024·汕头潮阳区模拟)某同学利用如图进行创新实验。向烧杯中加入约30 mL稀硫酸,5~7 s后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玻璃管口,观察到有火焰产生,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铜片由右向左逐渐变红,同时火焰明显变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实验中总共发生了2个化学反应
B.玻璃管口产生的火焰为淡蓝色
C.实验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D.火焰变小可能是稀硫酸的浓度减小
7.手机的某些部件里含有Mg、Al、Cu、Ag等金属,将废旧手机的这些部件粉碎并浸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A )
A.Mg2+、Al3+
B.Cu2+、Ag+
C.Al3+、Cu2+
D.Mg2+、Ag+
8.一定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和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D )
A.两种金属与酸完全反应所用的时间:M<N
B.两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M=N
C.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的质量:M=N
D.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M=N
9.
探究题 (2024·赣州兴国县一模)兴趣小组同学探究金属和酸反应,进行实验:在烧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镁粉、铁粉、锌粉和足量的稀盐酸,塞紧瓶塞(如图甲),利用传感器记录160 s内烧瓶中气压变化,得到相关曲线如图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金属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B.加入锌粉的烧瓶内气压一定大于加入铁粉的烧瓶内气压
C.0~40 s,镁与盐酸反应使烧瓶内气压增大的原因主要是反应放热
D.相同时间内锌与盐酸反应时增大的气压比铁与盐酸反应时的大,说明锌比铁的活动性强
10.(2024·河南中考)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H2SO4Al2(SO4)3+3H2↑ ;镁、铝分别放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的两溶液质量仍相等,则反应的镁与铝的质量比为 32∶33 。
11.如图,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浓度也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在两支试管的上方各罩一个相同的气球,两个气球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金属A和B。同时小心地提起两个气球,使其中的金属落入试管中。
实验发现:开始时,甲气球迅速膨胀,乙气球则慢慢胀大;反应结束时,甲气球鼓起的体积比乙气球小。
根据以上事实,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金属A与酸反应的速率比金属B  快 ,说明金属A的活动性比金属B  强 。
(2)等质量的金属A、B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较多的是 B ;若金属A、B与稀盐酸反应均生成+2价的金属化合物,则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金属B  大 。
(3)若金属A、B分别是铁与锌,则金属A是  锌 ;若金属A、B分别是镁与铝中的一种,则金属B是 铝 。
12.科学思维 某同学取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浓度都相等的稀盐酸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采集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压强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甲:测定压强变化的实验装置
乙: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时压强变化曲线
A.金属镁对应的曲线可能是A
B.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其主要原因是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减缓了开始时生成气体的速率
C.M点时参加反应的A、C质量不相等
D.实验时取用的镁、铝质量不可能相等
13.
科学探究与实践 在学习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时,老师带领同学们做了以下四组实验。
根据以上四组实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前要先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目的是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污物 。
(2)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HClMgCl2+H2↑ 。
(3)试管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有气泡产生。然后将收集到的气体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若观察到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 ,证明该气体是氢气。
(4)根据该实验中四种金属的化学性质可知,若要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锌粉,可采取的方法是 向混有锌粉的铜粉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2.认识常见的置换反应。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 ,生成 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 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 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 反应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硫酸
镁 有大量 产生,放出
锌 有较多 产生
金属 反应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硫酸
铁 有较少 产生,溶液变为 色
铜 无明显现象 - -
三、置换反应
由一种 与一种 反应,生成另一种 和另一种 的反应。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剧烈反应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各种金属都能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
D.红热的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
2.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不能与氧气反应
B.镁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2MgO2
C.根据各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
D.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都需要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3.在常温下,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MgCl2 B.ZnCl2
C.FeCl2 D.CuCl2
4.将几粒锌粒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锌粒表面产生气泡 ②不会发生反应 ③锌粒的质量减轻 ④液体的质量减轻
A.①③ B.①④
C.② D.①③④
置换反应
5.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O+CuOCu+CO2
B.H2CO3CO2↑+H2O
C.CH4+2O2CO2+2H2O
D.3C+2Fe2O34Fe+3CO2
6.
实验情境 (2024·汕头潮阳区模拟)某同学利用如图进行创新实验。向烧杯中加入约30 mL稀硫酸,5~7 s后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玻璃管口,观察到有火焰产生,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铜片由右向左逐渐变红,同时火焰明显变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总共发生了2个化学反应
B.玻璃管口产生的火焰为淡蓝色
C.实验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D.火焰变小可能是稀硫酸的浓度减小
7.手机的某些部件里含有Mg、Al、Cu、Ag等金属,将废旧手机的这些部件粉碎并浸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
A.Mg2+、Al3+
B.Cu2+、Ag+
C.Al3+、Cu2+
D.Mg2+、Ag+
8.一定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和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两种金属与酸完全反应所用的时间:M<N
B.两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M=N
C.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的质量:M=N
D.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M=N
9.
探究题 (2024·赣州兴国县一模)兴趣小组同学探究金属和酸反应,进行实验:在烧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镁粉、铁粉、锌粉和足量的稀盐酸,塞紧瓶塞(如图甲),利用传感器记录160 s内烧瓶中气压变化,得到相关曲线如图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金属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B.加入锌粉的烧瓶内气压一定大于加入铁粉的烧瓶内气压
C.0~40 s,镁与盐酸反应使烧瓶内气压增大的原因主要是反应放热
D.相同时间内锌与盐酸反应时增大的气压比铁与盐酸反应时的大,说明锌比铁的活动性强
10.(2024·河南中考)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镁、铝分别放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的两溶液质量仍相等,则反应的镁与铝的质量比为 。
11.如图,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浓度也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在两支试管的上方各罩一个相同的气球,两个气球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金属A和B。同时小心地提起两个气球,使其中的金属落入试管中。
实验发现:开始时,甲气球迅速膨胀,乙气球则慢慢胀大;反应结束时,甲气球鼓起的体积比乙气球小。
根据以上事实,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金属A与酸反应的速率比金属B ,说明金属A的活动性比金属B 。
(2)等质量的金属A、B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较多的是 ;若金属A、B与稀盐酸反应均生成+2价的金属化合物,则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金属B 。
(3)若金属A、B分别是铁与锌,则金属A是 ;若金属A、B分别是镁与铝中的一种,则金属B是 。
12.科学思维 某同学取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浓度都相等的稀盐酸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采集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压强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甲:测定压强变化的实验装置
乙: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时压强变化曲线
A.金属镁对应的曲线可能是A
B.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其主要原因是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减缓了开始时生成气体的速率
C.M点时参加反应的A、C质量不相等
D.实验时取用的镁、铝质量不可能相等
13.
科学探究与实践 在学习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时,老师带领同学们做了以下四组实验。
根据以上四组实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前要先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目的是 。
(2)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试管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然后将收集到的气体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若观察到 ,证明该气体是氢气。
(4)根据该实验中四种金属的化学性质可知,若要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锌粉,可采取的方法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